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部记忆(一个女摄影家三十年的足迹)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作者 罗小韵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罗小韵的作品充满人文关怀,“人”是永恒的主题。反映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人的喜怒哀乐、人的感情交流的诸多形象,能伴随着矛盾的冲突去突破命运的限制。“他物是自己的他物”,罗小韵用这句话概括那些即将展出的作品。“即便是表现大自然,我想也可以从变幻无穷的自然景象中来体验、领悟人生。”

作为中国第一代人文地理摄影师,罗小韵的足迹遍了神州大地。此次《西部记忆》摄影展通过生动的作品,把一个山川秀丽,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充满异样风情的西部展现在观众面前。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聚焦西部人文地理的图文并茂的纪实摄影图书。罗小韵以女性的细腻敏感捕捉到了三十余年间西部变迁的魅力细节,用纪实摄影的手法艺术而又忠实地记录了这些珍贵的瞬间,并辅之以凝练朴实的文字记述。镜头内外和字里行间都充溢着罗小韵坚忍勇敢的艺术探索步伐和理性的人文关怀,同时也留驻了多彩而浪漫的少数民族文化。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自然行脚

 卧龙

 九寨沟

 四姑娘山

 锡林郭勒草原

 鸟岛观鸟

 长江源

 黄河漂流

 白马雪山四季

 德钦雨崩村

 碧塔海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草海黑颈鹤

 贵州茂兰

 阿勒泰

 天山草原

 陕西佛坪

第二章 丝绸之路

 赛里木湖

 天山公路

 帕米尔高原

 塔吉克婚礼

 喀什古尔邦节

 喀什巴扎

 和田艾德莱丝绸

 于田维吾尔族婚礼

 塔里木访古

 敦煌

 从嘉峪关到额济纳

 河西走廊

 兰州

 宁夏

 内蒙元上都遗址

 秦俑二号坑发掘

 西安

 今日丝路

第三章 纵横青藏

 千里康巴

 德格印经院

 藏历年

 八廓街

 千里新藏线

 朝拜古格遗址

 神山圣湖

 塔尔寺晒大佛

 土族

 穿越柴达木盆地

 可可西里

 翻越唐古拉山

 圣城拉萨

 珠峰第一乡

第四章 西南印象

 泸沽湖

 丽江

 东巴三大祭祀

 怒江傈僳族

 迪麻洛

 丙中洛

 茶马古道

 腾冲和顺

 香格里拉县建塘镇

 高原郁金香

 澜沧江攀天阁村

 巍山古镇

 普者黑

 元阳哈尼族

 云南金平县

 南昆铁路

 珍珠的故事

 贵州长角苗

 丹巴

后记

试读章节

卧龙

1978年11月24日

时值初冬季节,我来到卧龙。卧龙保护区的前身是一个木材生产单位,1975年伐木工人在林中采伐时发现了大熊猫的踪迹,于是林业部迅速组织专家进山考察,而后停止采伐,建立了一个2万公顷的保护区,时值我们去时,保护区的范围扩大为20万公顷。从沟谷至峰顶依次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亚寒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和冰雪带,分布在保护区的高等植物接近2000种;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米至3600米的森林中,在这个区城范围内还生活着川金丝猴等其他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如想看到野生动物,必须到“五一棚”。从保护区管理局所在地沙湾出发,跨过皮条河的铁索桥,沿着林中小路步行三个多小时,就看见“五一棚”了。这一带方圆三十多平方公里,是大熊猫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海拔2500米,这个观察站只有几间木板房和几顶帐篷,当时在那里担任观察工作的是小周和老彭。

次日清晨,下起了小雨,小周带着我们去看熊猫过夜的树洞。林子里没有路,我们像熊猫一样在箭竹林里穿行,小雨变成了雨夹雪。终于到了树洞,只找到几坨熊猫的粪便。对我们这些外行来说,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但观察人员却可以从粪便中分析出熊猫几天前到过这里,吃的是什么竹子等等,这些都是他们日常的工作。我们冒着雨雪往宿营地返回,路上很滑,经常摔倒,好不容易回到“五一棚”时天已经黑了。我们浑身上下,里里外外,几乎没有一处是干的,而且满身泥泞,只得换上考察人员的军大衣,坐在火塘边将衣服一一烤干。晚上钻进睡袋,听见帐篷外呼呼的风声,好像帐篷随时会倒了似的。

早晨刚钻出帐篷,老彭便跑来说,听到金丝猴的叫声了,他让我们到一个地方等着,准备好相机。过了没一会儿,就听到树枝被折断的声音,而后一只、两只、三只……大约有几百只的一群毛色金黄、长相十分可爱的金丝猴从我们眼前跃过,还可以看到有母猴胸前抱着小猴子。只不过是几分钟的时间,猴子们就不见踪影了。我也按了几下快门。而后的两天这样的经历又有两次,只可惜当时我只有一支80-200rnm的变焦镜头,拍出的猴子在底片上只有蚂蚁那样大小,根本不能用。以后我有300、500mm的变焦镜头,但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这次的经历,让我深深地了解到野外考察拍摄野生动物是多么的不容易。

1986年10月28日

今天我们随同英国女皇的丈夫菲利普亲王(时任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主席)再次来到卧龙。刚到卧龙就听说,1986年8月12日卧龙第一次人工繁殖的大熊猫幼仔出生了,取名“蓝天”。我们到卧龙时,蓝天已经两个月大,长至77公斤重。

2000年4月20日

时隔22年,我从四姑娘山再一次到达卧龙,映入我眼帘的已不是当年的卧龙,它的变化太大了!1999-2000年,大熊猫人工繁殖有了重大突破,国内外媒体广泛的报导,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可是随着我们采访的深入,才发现卧龙也面临很多困难。大熊猫存活率越高,保护区的经济负担越沉重,因为每一只未成年的大熊猫幼仔,一年的喂养及治疗、检查等费用就高达2万人民币,国家的拨款毕竟有限,很多钱都要自己找。80年代到90年代,卧龙前后来过140名大学生,因为卧龙远离城市,现只剩下8名。

2008年7月11日

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在此次地震中遭到重创,熊猫圈舍损毁严重,14座完全损毁,18座严重损毁。经地质专家们考察,此处属于次生灾害高风险发生地,熊猫们暂时不适合在此居住。  从5月18日起,8只奥运熊猫已从卧龙转运出来,6月5日正式在北京与游人见面。地震时卧龙有63只圈养大熊猫,到今天为止,已从卧龙转移走的有40只,有的在碧峰峡,还有的到其他各省动物园。至我7月11日离开碧峰峡时,碧峰峡有36只大熊猫,其中含震前在碧峰峡生活的22只,卧龙疏散过来的有14只。

每天在碧峰峡拍完照,在驻地院子里遥望邛崃山,满眼青翠欲滴,在山的北坡就是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卧龙,灾后重建计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震后7月6日,大熊猫帼帼生下全球首对熊猫双胞胎,这是生命的延续。只要“卧龙精神”在,卧龙,我们一定会回来的。

2009年2月22日

震后9个月——2009年2月12日,我再次来到雅安熊猫基地,这已是震后我第三次前往雅安碧峰峡熊猫基地了,为了拍摄震后出生的13只熊猫宝宝集体搬进新家——雅安熊猫幼儿园。卧龙雅安基地2008年共有13只熊猫幼仔成活,在饲养员们的精心照料下,个个身体健康,活泼可爱。

2009年4月9日

我们下午3点从都江堰赶到了映秀,映秀到卧龙,还有45公里的距离,我们必须在天黑前赶到卧龙。这条连接“卧龙特区”与外界的公路,是四川灾区最后修通的路,于2008年10月15日才抢通,但远没有都汶路那样平坦,其中损毁最严重的路段为映秀至耿达这20多公里。走在路上,放眼看到的全是地震时被撕裂的山体、大面积的滑坡,飞石经常从山上滚下,随时有发生危险的可能。地震后走过这条路,每个人都能亲身体会到地震给当地生态造成的破坏。

5·12汶川大地震对卧龙大熊猫栖息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严重的山体坍塌,把原来植被非常好的大熊猫通道及栖息地,切割成了许多孤岛,直接影响了野生大熊猫的垂直迁徙。由于地震造成的25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卧龙野生大熊猫的竹源地受到了严重破坏,大熊猫将面临食物短缺等生存挑战。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原核桃坪基地将改作“地震博物馆”,熊猫基地新址已选在卧龙耿达乡以北幸福沟里的神树坪至黄草坪之间的地带。

九寨沟

1978年11月10日

这是我第一次到九寨沟,此行是受林业部的委托,到九寨沟拍照。此时的九寨沟还是林场,刚刚停止采伐。一进沟就可以看见路边散落着被砍伐的木头,我们就住在诺日朗林场招待所。这时已进入初冬,屋里很冷,只能靠烤炭火取暖。

我们拍到了原始森林(针叶林阔叶林)、海子(湖泊)、瀑布、雪山、珍稀植物和当地淳朴的藏民。九寨沟主要由树正、日则、则查洼三条沟组成,总长约50公里,面积700多平方公里,数以百计的高山梯湖、瀑布、森林、雪山构成了秀美的景色,在全世界都极为罕见。我们回京后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能不再砍伐木头。1978年12月15日,国务院以国发(1978)256号文件,明确指示,将南坪的九寨沟等四个地区划为国家级保护区,停止区域内一切砍伐,停止一切经营性生产活动。再之后,九寨沟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成为全人类共有的世界级遗产地。

1980年5月26日

这是我第三次来九寨沟了,前两次都是初冬季节来的,此行特别选在春天,希望能拍点不一样的图片。

长海是九寨沟最大的海子,被漫山遍野的皑皑雪松拥抱着。长海是远古冰川的儿子,它没有出水口,靠冰碛物阻塞成湖。长海的南边冰川雪峰上的积雪是长海的水源,每当夏秋时节,长海水色湛蓝。在湖畔找到一条用~根木头剜成的小船,我们坐在独木舟里,从青蓝色调的湖面轻轻划过。望着水中的倒影,好像在远古的、神秘的天空中划行。  这时的九寨沟不为世人所知,民风也很淳朴。在水冲磨房旁给几个藏族姑娘拍照,她们回家换了新衣服才让我们拍照。

2008年10月22日

我于1978、1979、1980年这三年连着去了三次九寨沟,这些年九寨沟名气大了,游人去得多了,每逢节假日,进沟的旅游车排在沟外几里远。这三十年间,有很多次机会去九寨沟,但我一直不敢去。因为九寨沟在我心中是那样的美丽、纯净,我不愿意让现在所看到的景象破坏那当初美好的印象。

这次是去甘肃文县白水江保护区采访灾后重建,九寨沟是必经之路,于是故地重游。九寨沟依然美丽。平心而论,游客这么多,管理得井井有条,环境也保护得不错,几十年能保护成这样,已实属不易了。只是少了当年那种纯朴和恬静。

P10-15

序言

“是那五年的插队生活,锻炼了我性格中的坚韧,在以后的生活中,面对任何困难,我都能从容面对。在我30年的采访生涯中,只要是到农村采访,就倍感亲切。”

41年前的一个冬夜,在北京开往山西原平县的火车上,一整列火车上都是从北京到山西落户的知青,我也在其中。那天晚上,大家在火车上听到了毛主席发表的“知识青年要上山下乡”的最高指示。

那一年,我15岁。

我们插队在柳巷村。这里日常食物是高粱面做成的各种食物和玉米面蒸出的发面“窝窝”,我们6个女生睡一个大炕。每到冬天,白天烧炕的余热散尽,第二天早晨,炕就变得冰凉,屋里的水都结成了冰……但我们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开始投入到劳动中,平整土地、播种、锄苗、锄草、收割,这些农活一点一点地学起。最难忘的是春天的浇地和秋天的麦收,浇地时常常要在夹着冰碴儿的水里泡上几个钟头,五年下来,我落下了关节炎的病根。割麦子一般是天不亮就到地里,干上五六个小时,收工时,腰都直不起来。

但是,知青上山下乡这场运动,使我们这些城里的学生有了农村生活的经历,锻炼了我们坚强的性格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是我们一生都受益的。现在每到节假日,我更愿意到农村走走,陶醉在田野那特有的芬芳中。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事件,但是对自己的人生影响最大的,也许只有一次。我们这一代人,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国家的不幸、自身的坎坷,使我们知道了什么叫面对、什么叫责任。”

1973年,我结束了五年的插队生活,赋闲在家,正好家里有一台相机,受亲友们的影响,我开始对摄影产生了兴趣。

1976年清明,天安门广场上人头攒动,举着花圈的人们冒雨从四面八方涌向广场。“总理为人民人民爱总理”十个大字在广场上矗立着,近百万人掀起了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汹涌波涛。我背上相机骑着一辆28型男式自行车来到现场,踩在自行车的后架上拍摄,好些大场面的照片就是这样拍到的,包括这张获得“四五运动”摄影作品一等奖的《力挽狂澜》。

我第一次领悟到了“摄影”的真正价值,从那时起,我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1978年11月,我和一些“四五运动”的摄影者加上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历时一年制作的《人民的悼念》一书出版,10万册很快销售一空。画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我们这些人被称为“四五英雄”,大家也相继走上专业摄影的岗位,并于后来成立了在中国摄影史上颇有影响的“四月影会”。

但是三十多年来,我从未以“英雄”自居过,我想我们当时不过是做了一件分内的事情。“四五”的摄影者们是怀着一种社会责任感去记录当时发生的一切,以避免那段历史影像变成空白,因为当时专业摄影记者都被禁止去天安门广场拍照。这种社会责任感伴随了我一生。

“在生活中,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女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追求、有所成就,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摄影更是如此。然而,我渴望并努力着,把我所爱的、所寻找的、所追求的一切美好的形象,通过摄影艺术表现出来,献给人们。”从事专业摄影以后,我几乎走遍了神州大地,对西部更是情有独钟。无论在哪里,我都深切地感到,美是无处不在的,它从四面八方涌来,启迪你的思想,开拓你的视野,陶冶你的情怀,促使你去不断地发现、感受和创造。

我喜欢表现“人”这个永恒的主题。我希望在我的作品中,反映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人的喜怒哀乐、人的感情交流的诸多形象,能伴随着矛盾的冲突去突破命运的限制。我喜欢到边远的地方去,那里山川苍莽,天穹博大;那里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保留着古老的习俗;那里的一切都蕴含着一种浑厚、粗犷甚至是惊心动魄的美!这些使我情不自禁地要拿起相机,来抒发我对这一切的认识和感受。在朴实、粗犷、浑厚之中寻找含蓄、抒情和细腻的表达,成为我多年来始终追求的艺术风格。  摄影创作是艰苦的。旅途中,一天赶上千里路,睡两三个小时,吃一顿饭……是常有的事。但是,我喜欢这样的职业生活,从未因此而感到精神上的疲倦。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从感性到理性去领悟人生的慧义,最大的享受莫过于永无止境地创作。

后记

从影三十五年后的反思

1984年,我在中国美术馆办了第一次个展。时隔25年,今天,我在京的第二次个展开幕了,与之配合的专著《西部记忆》也同时出版。

1984年是我从事专业摄影的第七个年头,七年中积累了不少作品,于是我萌发了办个人影展的念头。办展览首选地点当然是中国美术馆,在当时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刘迅同志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展览部的尚进主任的帮助下,场地终于解决了。

紧接而来的是资金问题,我当时办展览的资金很有限,一切事情都需要自己动手c彩色相纸是托国外的一个亲戚买的,放大照片是一位朋友义务帮忙的,而展览所用的广告牌、指路牌等,全部是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刷刷写写制作而成的……仅花费500元在中国美术馆办展览十几天,现在看来简直匪夷所思。

至今我还保留了当时的请柬,那上面写着:“罗小韵摄影作品展览,定于一九八四年五月八日下午二时,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日期:一九八四年五月八日至五月二十日。”那个日子,成了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之一。

从影三十五年来,每一张照片我都认真拍摄,每一次采访我都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个拍摄对象我都用真诚和尊重去回报……35年的摄影生涯,让我懂得了许许多多。但目前的摄影界却让我越来越看不懂了。现在有不少摄影师,以参加比赛拿奖为乐趣,近两年影像进入拍卖市场更是刺激了摄影师创作的商业动机,有些摄影师为了拿奖,拍摄的时候竟让当地老百姓杀牲口,甚至干破坏环境的事!

我认为,摄影的功能有几种:自娱自乐的兴趣爱好、职业性质的记录工作、艺术创造的表现手法、社会责任感的表达方式。但如果摄影人只是为了迎合评委的口味去拍照,拍照仅仅是为了拿奖,那就失去了摄影的本真。

纯粹的摄影是用来记录历史、表现真善美、揭示丑恶、引发人们关注或思考甚至行动的……而现在摄影圈内谈论最多的不是人文关怀,而是“奖金的高低”和其他一些东西。各种名目的摄影展和摄影节也不再是单纯的提高技艺和增长见识的交流,而成了一些人们的商业炒作,为的是经济上的利益。

我曾在不同场合发出同样的一个倡议,今天,我依然要郑重地将这个倡议写在这里:善待自然,善待土地,善待人民,善待艺术,用每个摄影人的行动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还摄影艺术原本应有的纯粹!

鸣谢: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

雅昌艺术馆

中国文联出版社

瑞富枵咨有限公司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2: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