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类的环保之路/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分类
作者 谢芾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环境保护涉及方方面面,不仅仅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要面对的问题,而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要面对的问题。就当前来看,一是要做到提高防治措施的科技含量;二是要做到出台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措施;三是要加快对新能源的研发和利用的脚步;四是要做到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尊重大自然,善待大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另外,还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联起手来建立集中统一的环境保护防治体制。只有做到这些,环境问题才会得到有效的解决,人类才能与大自然长期共存、共同发展,人类也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大自然也会因人类的和谐活动而更加繁茂,焕发出勃勃生机。

谢芾主编的《人类的环保之路》既有令人感动的环保故事,又有深刻实用的环保知识,它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守护地球家园的忠诚卫士。

内容推荐

“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是一套自然科学类读物。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本丛书包括了人类生活、自然和生态等各种关系的方方面面,从而让青少年了解环境保护对我们的重要性,以环境保护为己任。在这里,既有令人感动的环保故事,又有深刻实用的环保知识,它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守护地球家园的忠诚卫士。

谢芾主编的《人类的环保之路》为丛书之一。

《人类的环保之路》内容涉及人类与环境保护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目录

当今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出现与发展

大气污染带来的危害

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

固体废物带来的浪费与危害

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灾难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与其体系的建立

人类的觉醒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及意义

寻求国际范围内的合作

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建立集中统一的公害防治体制

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

让环保事业在市场经济轨道健康运行

应用科学技术提高环境保护

加强科技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加大新型科技环保材料的应用

加强用科技手段除污防害

大力发展科技节能技术

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并行

防治大气污染的举措

防治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的措施

实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加强绿化造林的净化环境作用

加强湿地与草场的保护

促进传统农业向环保农业的转化

新能源的研发和利用

对太阳能的研发和利用

对风能的研发和利用

对核能的研发和利用

对生物质能的研发和利用

对氢能的研发和利用

对地热能的研发和利用

对海洋能的研发和利用

对其他新能源的研发和利用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尊重自然,善待生物

倡导低碳服装

倡导环保饮食

营造绿色环保的家居环境

试读章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与其体系的建立

一系列危及人类发展的环境问题出现后,有识之士开始了发展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在对一系列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行追根溯源的深刻探讨之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终于形成。1968年,来自世界各国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家和经济学家齐聚罗马,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他们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就是在这份报告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正式提了出来。环境问题关乎全人类的发展,在这一共同主题下,世界各国联起手来,群策群力,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人类的觉醒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这次会议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盛会,共有179个国家的首脑或高级官员参会,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这一指导人类未来行为的全球性纲领。这一纲领使全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当今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上,让各国共同面对环境与发展问题。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一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的变化在实践中逐步深入。人们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能达到今天这样一个高度就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最初人类只是单纯地适应环境,向自然索取,逐渐发展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甚至幻想主宰自然,直到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之后才开始有所觉醒。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飞速发展,直到20世纪60~70年代发展达到高潮,但此时越来越多的公害出现之后,人们才认识到全球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的威胁,并引起人们对前途和命运的普遍担忧与思考。

1968年4月在意大利,数十个西方国家的三十几位专家开会讨论人类环境问题。这是首次关于全球性环境危机的重要国际性会议。会上,就当代社会人口、粮食、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问题进行了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由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丹尼斯·米都斯发表的《增长的极限》的报告,引起了对人类未来前途的辩论。他通过采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表明,若世界人口、粮食、工业化、非再生资源、环境污染等五大问题都按照一定的指数增长或减少的话,由于人口的骤增将导致粮食的大量需求;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将消耗大量资源,并造成大量环境污染;在今后的几十年直至21世纪的某一时候,这一严重程度将达到极限,从而导致全球性危机——不可再生资源枯竭、可耕地面积锐减、生产衰落、人均食品和工业品大幅度下降、环境污染加重、人口死亡率将急剧增加……

如何改变这种严重的趋势呢?以丹尼斯·米都斯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全新的态度是需要使社会改变方向,向均衡的目标前进,而不是增长”,“人类与自然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是社会进步的后果”,“我们不能企望单靠技术上的解决办法使我们摆脱这种恶循环”。其意旨在于,只有停止地球上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才能维护全球平衡。实际上,《增长的极限》报告的实质是主张“零的起点”。另一派是以美国赫德森学院“美国未来”研究所所长H.康恩为代表,他们认为2000年以后到217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50亿人,世界总产值却可达到300万亿美元,人均2万美元,可以说比较富裕了。而且无论能源、资源、粮食等在今后200年对于150亿人口的地球人生活,可以说是绰绰有余的。前苏联学者E.K.费多罗夫院士也对增长极限的论点持不同看法,他认为生物圈的资源对人类的发展是足够的,地球能负担得起约10倍于目前人口的生存。以上是对人类生存环境问题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悲观派与乐观派的辩论。尽管双方所持观点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各异,但是,他们共同的一点是都看到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危害,更重要的意义是由于他们争论唤起了全世界对未来前途的关注,也可以说是为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大会打下了基础。

1972年,113个国家的代表云集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确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这是首次讨论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会议。此次会议之际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东、西两大阵营战火频仍,所以使这样的科技大会也被涂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会议上,发展中国家强调美、苏两国在发展工业时给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

中国代表团团长唐克在发言中指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区人类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有的甚至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向公害作斗争已成为保证人类健康发展的一个迫切任务。我们认为前某些地区的公害之所以日益严重、成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资本主义超级大国疯狂推行掠夺政策、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造成的……”,中国主张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要防治污染加强环境保护,反对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但是当时也偏颇地认为环境污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社会主义在这方面有无比的优越性。中国代表团的发言在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特别是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由于当时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落后,环境问题并不突出,所以在1972年人类发展大会上只是强调发达国家造成的污染而并未把环境与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因此各国在解决环境问题上未能达成共识。尽管如此,斯德哥尔摩会议仍昭示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为研究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带来了新的曙光。

此后的20年中,联合国为世界环境保护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1982年肯尼亚大会,1983年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长篇报告中提出:“全球经济发展要符合人类的需要和合理的欲望,但增长又要附和地球的生态极限。”它还热烈地呼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新时代”的到来,并且指出“人类有能力实现持续发展——确保在满足当代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自身需要的能力”。这是人类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深刻认识之后,首次在文件中正式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89年,联合国开始筹划召开一次环境与发展会议,讨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经过两年时间,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拟定了一系列协定,为通向里约热内卢大会铺平了道路。

知识点

公害

“公害”一词最早出现于日本。日本的《公害对策基本法》将公害定义为:由于事业活动和人类其他活动产生的相当范围内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包括水的状态以及江河湖海及其他水域的底质情况的恶化)、土壤污染、噪声、振动、地面沉降(采掘矿物所造成的下陷除外)以及恶臭,对人体健康和生活环境带来的损害。后来,妨碍日照、通风等,也被法律规定为公害。我国将公害定义为凡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和环境破坏,引发的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公私财产及生活舒适性等的危害。

P21-24

序言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它不仅孕育了生命,也为这些生命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场所。人类曾长时间徜徉于繁花似锦、温暖如春的美好家园,那时天是蓝的,水是清的,空气是甜的,人类依托这个美好家园,创造了无数美好的事物,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人类的某些改造大自然的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给大自然带来了极大的创伤,一系列环境问题随之出现了,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生态系统失衡、水资源污染、土壤酸化等等始料不及的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接连不断,人类的生存、生活都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状况还在一天天不断地恶化,大自然一次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保护环境已经是刻不容缓的紧急事情了。

环境保护涉及方方面面,不仅仅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要面对的问题,而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要面对的问题。就当前来看,一是要做到提高防治措施的科技含量;二是要做到出台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措施;三是要加快对新能源的研发和利用的脚步;四是要做到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尊重大自然,善待大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另外,还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联起手来建立集中统一的环境保护防治体制。只有做到这些,环境问题才会得到有效的解决,人类才能与大自然长期共存、共同发展,人类也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大自然也会因人类的和谐活动而更加繁茂,焕发出勃勃生机。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缔造一个无污染的美好家园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