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老实话时要把握分寸
生活中,常常有人夸赞说:“这个人真老实。”其实,随着为人处世的演变,老实的意思多少有点变化。在有些时候,还指一个人不聪明。老实的人往往被人认为是守规矩的人,但守规矩的人不一定是一个会做人的人。
在说话的时候,老实人常说老实话,但老实话不一定人人爱听,甚至有些老实话说出来会惹人生气。对于说出这种大家不爱听的老实话的人,说好听点是脱离了红尘,说不好听点就是不聪明或是愚蠢。
古时候,有一个老实人,他遇事总会实话实说。可是,他的做法并没有受到任何人的欢迎。不管到什么地方,待不了几天,他就会被人生气地赶走。天下之大,竟无他容身之处,他感到非常难过。在他饥寒交迫的时候,一个修道院的管事收留了他,在修道院内给他找了一个住处。
管事正在为一件事发愁:他想找人把修道院里的几头不中用的牲口卖掉,又怕手下的人把卖得的钱据为己有。此时,正好来了个老实人,管事大喜。因为此人以老实闻名,他是不会把卖牲口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里的,何不派他去卖这些牲口呢?于是,管事指了指牲畜栏中的两头骡子和一头驴,让这个老实人把它们拉到集市上卖掉。
到了集市上,有人问起老实人的牲口。他只管照实说:“这头秃背的骡子非常倔强,赶它走的时候,它毫不理会,动都不愿意动一下。结果,它总是挨抽。时间长了,它背上的毛渐渐就没有了;这头断尾巴的骡子特别喜欢享受,一旦躺在舒适的稀泥里,就不想起来。结果,修道院的人就拽着它的尾巴,想把它拖起来,可是由于用力过猛,它的尾巴便被挣断了;还有这头没精打采的驴,它不仅衰老,而且是个瘸子。如果干得了活的话,管事怎么可能把这些牲畜卖掉呢?”
买主听了老实人的一番话后,便各自走开,再也没有人问起他的牲口。天晚了,他把牵出去的牲口又一个不少地牵了回来,可谓“完璧归赵”。修道院管事问起缘由,老实人如实相告,管事强忍怒火,对老实人说道:“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请你离开吧,走得越远越好,我再也不想见到你!”
故事中的管事看中了老实人的品德,结果却因他的老实而误事。既然是受人托付,就该尽力为人家办事,表现出诚恳来。这个老实人却显得毫无诚意,非但没有与管事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反而扮演起了揭秘者的角色。卖东西虽然讲究童叟无欺,但并没有说不允许夸赞自己的东西,说几句好话又不碍事。毕竟,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东西。从老实人的口中,不仅听不到夸赞东西的好话,甚至连管事也被他嘲弄了。
其实,实话实说也得讲究方式,首先要以诚恳为前提。当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考虑到对方不能承受时,就不能实话相告。
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同住进了一家医院。女孩的病是绝症,她熬不了多久;男孩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但如果心态调整不好,死神同样会将他带走。
渐渐地,他们认识了,熟悉了,成了一对好朋友。黄昏的时候,他们总会在一起散步,共同感受着黑夜来临前的那份静谧,相互鼓励着以愉快的心情迎来健康,迎来朝阳。
很快,女孩的父母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并欠下了一些债务。善解人意的女孩不想拖累家人,毅然离开了医院。男孩不能再和女孩散步和聊天了,心情黯淡了许多。
几天后,男孩收到了女孩的信,女孩告诉他:她已经康复了,现在在上学,让他注意身体,安心养病,有机会可重逢。每个星期,男孩都会收到女孩寄来的信。男孩不再失落,他知道有个远方的朋友在默默关心着他。
时光匆匆,男孩病愈后,他匆忙按照来信地址找到了女孩的家。他没有看到女孩,因为女孩在离院后的几天便永远地合上了眼睛。以后的日子里,她的妈妈坚持代她给男孩写信。
其实,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事情。比如,家中的一位成员得了不治之症,医生瞒着他,家里所有人都瞒着他,就是为了让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好好享受生活,如果有个不识趣的亲朋好友知道了实情并告诉了他,肯定会被他全家人恨得牙痒痒。
当别人不愿意听到老实话的时候,说老实话就会变得不合时宜。
舞蹈家邓肯是19世纪最富传奇色彩的女性,热情浪漫外加叛逆的个性,使她成为反对传统婚姻和传统舞蹈的前卫人物。她小时候更是纯真,常坦率得令人发窘。
圣诞节,学校举行庆祝大会,老师一边分糖果、蛋糕,一边说着:“看啊,小朋友们,圣诞老人替你们带来什么礼物?”
邓肯马上站起来,严肃地说:“世界上根本没有圣诞老人。”
老师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压住心中的怒火,改口说:“相信圣诞老人的乖女孩才能得到糖果。”
“我才不稀罕糖果。”邓肯回答。
老师勃然大怒,处罚邓肯坐到前面的地板上。
我们可以老实,可以憨厚,但更要懂得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如果在生活中我们也像小时候的邓肯这样固执,非得要说别人不愿听的老实话,我们同样会受到惩罚,这种惩罚不是跪在地板上,而是被别人晾在交际圈外。
比如,朋友家添了个小孩,既瘦弱又难看,如果开口说“这个孩子咋长成这样了呢”,会引起主人家的反感,如果再进一步实话实说:“这个孩子咋这么难看呢?”这时候,说话的人将会遭到主人家的敌意了。即使好朋友不抱怨,好朋友家里的人也会抱怨的。再退一步说,即使好朋友也说:“咱不会抱错了孩子吧,咋是这个样子呢?”作为外人,也不能跟着附和,这就跟自己可以打自家的孩子而不能让别人打是一个道理。
有一个名叫小华的女孩,是一个机关办事员。她总爱实话实说,不去顾及别人的感受。
一天早上,一个女同事穿了一件新衣服,大家在打招呼的同时都赞不绝口,说“衣服漂亮”、“穿起来挺合适的”等等。这位女同事自然满面笑容,春风得意,见小华坐在一旁工作,于是走上前来问问小华的意见。小华扫了一眼,立即说出了评价:“你太胖了,穿这件衣服有点紧。并且,这颜色很艳,像你这个年纪的人穿着不合适。”
这个女同事的兴致顿时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脸色非常难看,而那些刚才夸赞的同事们也都觉得很尴尬。小华后来依然如故,得罪了不少同事,成了被隔离的人。
小华说实话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没有分寸,不顾及同事的感受。如果她稍微付出点诚意,即使说的是实话,大家也不会对她这么反感。比如,在说话的时候不要用程度强烈的副词,如“太”、“很”之类的,同时少用否定,多用肯定,换成类似这样的表达方式:“这件衣服挺漂亮的,穿着有点紧,要是能稍微宽松点就会把你衬托得更漂亮。在颜色上,可以淡一些。”有了这种表达方式,既说出了实话,诚恳地提出了有可行性的建议,满足了这位女同事爱听好话的心理,也不违背周围夸赞者的恭维。
要做老实人,也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实人。要说老实话,也要把老实话说得聪明,说得别人爱听。老实是一种美德,在老实中加点诚恳、感情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良方。
P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