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15章,对常见麻醉急症与意外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作了重点介绍;对麻醉急症与意外救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地介绍。本书内容丰富,资料新颖,实用性强。希望能为从事相关学科工作的医护人员,特别是年轻医师及医学生提供一件随手“工具”,以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麻醉急症与意外救治指南(附光盘)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外科学 |
作者 | 江楠//房洁渝//黄文起//徐康清 |
出版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共15章,对常见麻醉急症与意外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作了重点介绍;对麻醉急症与意外救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地介绍。本书内容丰富,资料新颖,实用性强。希望能为从事相关学科工作的医护人员,特别是年轻医师及医学生提供一件随手“工具”,以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15章,着重介绍了目前常见的麻醉急症与意外的救治技术,如心肺脑复苏技术的新进展、新旧液体治疗方法及应用比较、困难气道的处理、急性疼痛的意外与处理、各器官系统的麻醉急症发生及处理、药物相关急症及意外问题的各种学术理论及不同的处理观点。本书内容以临床应用为主,同时结合最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是临床麻醉工作中实用性、系统性较强的参考书,也是临床麻醉科医师和医学生不可多得的工具书。书后还附有《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演示光盘。该技术是临床手术麻醉、重症监护病房和救治危重病人不可缺少的医疗手段。由于操作简单方便、不需要特殊设备,临床应用广泛。片中选用现场手术麻醉中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范例,着重介绍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应用解剖、实际操作步骤,包括穿刺体位、定点和穿刺要领等内容。本片内容翔实、操作规范,适于医学院校学生和临床医师学习。 目录 第1章 心肺复苏技术 第一节 心搏骤停(心脏停搏)的原因、类型及诊断 第二节 成人基本生命支持 第三节 高级生命支持 第四节 心肺复苏后的治疗 第2章 困难气道的处理 第一节 困难气道的诊断要点 第二节 困难气道的处理 第三节 困难气道处理的器械与操作方法 第3章 围手术期液体治疗 第一节 液体治疗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麻醉期间的液体治疗 第三节 输血 第四节 麻醉与血液保护 第五节 药物治疗 第4章 急救技术与操作 第一节 快速输液系统 第二节 循环系统监测 第5章 呼吸系统急症与意外的救治 第一节 麻醉中低氧与二氧化碳蓄积的鉴别诊断 第二节 呼吸道梗阻 第三节 呼吸抑制 第四节 急性呼吸衰竭 第五节 肺水肿 第六节 肺栓塞 第七节 气胸 第八节 吸入性肺炎 第九节 麻醉机和气源的检测 第6章 循环系统急症与意外的救治 第一节 休克 第二节 低血压和血压过高 第三节 心力衰竭 第四节 心律失常 第五节 心肌缺血 第六节 心搏骤停 第七节 空气栓塞 第7章 神经系统急症与意外的救治 第一节 全麻苏醒延迟 第二节 脑血管意外 第三节 颅内压升高 第四节 术后情感障碍及处理 第五节 神经反射 第六节 麻醉期躁动 第七节 术中知晓 第八节 外周神经损伤 第8章 内分泌系统急症与意外的救治 第一节 酮症酸中毒 第二节 甲状腺危象 第三节 低血糖与血糖监测 第四节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危象 第9章 血液系统急症与意外的救治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二节 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第三节 血液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 第四节 血液保护 第10章 药物有关的急症与意外的救治 第一节 局麻药中毒 第二节 全身麻醉药 第三节 恶性高热 第四节 肌松药 第五节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用药 第11章 肝功能衰竭 第一节 肝功能衰竭的病因及诱发因素 第二节 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分类、分期及诊断 第三节 肝功能衰竭的治疗 第四节 肝功能衰竭的围手术期管理 第12章 急性肾衰竭的处理 第一节 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分类及发病机制 第二节 急性肾衰竭的分期、临床表现及诊断 第三节 急性肾衰竭的治疗 第四节 急性肾衰竭的围手术期处理原则 第13章 产科麻醉急症与意外的救治 第一节 产科麻醉的特点与要求 第二节 高危妊娠产科麻醉 第三节 羊水栓塞及其急救处理 第四节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复苏 第五节 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救治 第六节 分娩镇痛法 第14章 小儿麻醉急症与意外的救治 第一节 解剖与生理特点 第二节 呼吸系统并发症 第三节 循环系统并发症 第四节 体温调节 紊乱 第15章 麻醉和手术室安全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 第二节 用电意外 第三节 医疗仪器设备引起的危险 第四节 手术室麻醉科其他危险因素 试读章节 二、除颤器的使用 心室颤动(心室纤颤)是循环骤停的一种常见类型,且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较为常见,心室纤颤是所有心律失常中最为严重的情况。心室纤颤时,虽然心室纤维仍有收缩,但却是没有规律性的各自收缩,不能协同一致,使心脏不产生有效的心排血量,而致循环停顿。对心室纤颤患者,早期除颤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1.除颤器的类型 (1)胸外电除颤:在电极板上涂匀导电胶,两电极分别紧压在右胸上部锁骨下和左乳头外侧腋前线胸壁相当于心尖区,病人四周不应与人或金属物体接触,打开除颤器电源,选择非同步除颤方式按3J/kg电能充电,在人工呼气末按下放电钮除颤,观察ECG。除颤时能量和电流过低则无法终止心律失常,能量和电流过高则会导致心肌损害,除颤器释放的电流应是能够终止室颤的最低能量。一般首次除颤电能成人为200J,第二次300J,若心室纤颤持续存在,可将电能增至5J/kg,再次除颤和用药。 (2)胸内电除颤:对开胸手术或开胸心脏按压术患者可作胸内直接电除颤。胸内电击除颤应切开心包,暴露心脏,做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至少2min,心内注射肾上腺素,使心肌张力增强,细颤转为粗颤。胸内除颤电极板分别置于心脏的两侧或前后夹紧,除颤能量一般从低能量开始,并尽量采取最小电量,以免损伤心肌。成人使用电能为25-40J,小儿为1-10J,从最小开始,逐渐增加。电击除颤失败时,不宜无限地增加电能,应纠正其他因素,如心肌缺氧、低血钾、高血钾、心脏温度过低、呼吸性或代谢性酸中毒等。 2.电击除颤的注意事项 积极有效的心肺复苏是电击除颤成功的基础,除颤仅是心肺复苏的措施之一。电击除颤是否成功,依赖于心肌状态以及心肌能否获得适当的除颤电能。除颤需注意事项如下。 (1)尽早除颤:室颤的时间越长,无氧代谢产物在心肌细胞内潴留也就越多,除颤时所需的电能高而成功率却低。 (2)心肌状况:心肌缺血缺氧越重,除颤越不易成功。在28度以下的低温状态或洋地黄中毒时,除颤难以成功。因此,在心肺复苏时先注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加强胸外按压,以利于除颤成功。 (3)血液酸碱度:室颤时间过长,pH过低使室颤阈下降,除颤成功率下降。 (4)血钾浓度:低钾血症可提高室颤阈,若不纠正,则不易除颤;高钾血症虽降低室颤阈,但抑制心肌收缩力,也不利于除颤。 (5)心脏体积和体重:心脏愈大,所需电能也愈大。临床发现,100kg以上的肥胖者,需要的电能较高。 (6)经胸电阻:经胸阻抗的大小决定了除颤时经过心脏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除颤成功率。影响经胸电阻大小的因素有:①电极板表面必须清洁,若被金属氧化膜覆盖,则影响预定的电流释放;②电极板越大,电阻越小,但电极板太大时放出的电流密度减低,除颤的效果下降;③胸外电除颤时,为防止胸壁电阻抗过大而阻碍足够的电能通过胸壁作用于心脏,应用性能优良的导电胶涂抹电极板与胸壁的接触面,尽可能降低胸壁的电阻抗;④吸气时除颤电阻加大,呼气时除颤成功率大增;⑤适当用力将电极板紧压在胸壁上,电极板的压力为10kg时,阻抗减少25%以上,这是因为,电极板紧靠胸壁,不仅电极板和皮肤接触好,且将空气压出胸部,使更多的电流击中心脏;⑥电极板间距离过大增加电阻。 (7)电极板的位置:胸外除颤电极板的标准放置法是一块电极板放在胸骨上部或右侧锁骨下,另一块电极板放在左侧第四、五肋间的腋前线区;另一种放置法是一块电极板放在心前区胸壁上,另一块放在心脏背面,但此法不适宜紧急状态下使用。 (8)除颤电能:目前对电能的争议较多,国内报道的心室除颤首次电能均较高,在200J以上。但据实验和临床证实,电流量过大,可造成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大,甚至心肌坏死。且动物实验证实,一次大电量除颤造成的心肌损害,大于累计量相同的两次电击。心肌电击后损伤的程度直接与电击的能量有关,直流电较交流电轻。直流电400J电击时,心电图可出现短暂的ST段改变,少数出现肺水肿,谷草转氨酶与肌酸磷酸激酶增高。而每次240J电击时,连续10次后才可出现心律失常和心肌损伤,病灶主要位于心包脏层下。电击能量小于除颤阈值的2倍时,无明显心肌损伤。心肌损害还与累计能量、电极板的大小和电击的时间间隔有关。累计电击能量超过425J时,可产生心肌同工酶增高和心肌坏死。相同能量用较大电极板不产生心肌损害,而较小的则产生心肌损害。电击间隔时间越长(3rain)者越不易产生心肌损害。 (9)胸内除颤:为了避免心肌电烧伤,胸内除颤时将盐水纱布包好电极板,分别紧压在左右心室壁上进行;除颤能量以2.5J开始,逐渐增大,以不超过40J为宜。 (10)除颤次数:第一次电除颤后,在给予药物和其他高级生命支持措施前,监测心律5S,可对除颤效果提供最有价值的依据;监测电击后第1分钟内的心律可提供其他信息,如是否恢复规则的心律,包括室上性节律和室性自主节律,以及是否为再灌注心律。3次除颤后,如患者的循环体征仍未恢复,复苏者应立即实施1min的CPR,若心律仍为室颤,则再行1组3次的电除颤,然后再行lmin的CPR。不要在一组3次除颤过程中检查循环情况,因为这会耽搁仪器的分析和电击,快速连续电击可部分减少胸部阻抗,提高除颤效果。 P4-5 序言 近年来,我国麻醉事业发展迅猛,从事相关学科工作的医务人员大量增加。广大从事麻醉事业的医务人员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迫切需要一本内容齐全、便于查阅的麻醉急症与意外救治指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的麻醉科专家、教授基于长期的临床诊疗、教学经验,本着“新颖、简明、实用、规范”的宗旨,编写了这本《麻醉急症与意外救治指南》。全书共15章,对常见麻醉急症与意外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作了重点介绍;对麻醉急症与意外救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地介绍。本书内容丰富,资料新颖,实用性强。希望能为从事相关学科工作的医护人员,特别是年轻医师及医学生提供一件随手“工具”,以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 本书许多参编人员在医、教、研第一线工作,任务繁重,加之参加写作的人员较多,各人的写作风格难求一致,繁简程度也不尽相同。书中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今后修改补充。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教授黄文起 2008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