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一、“乐观主义者一定会绝望。我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我不要紧。” * 残酷现实 x 个体挣扎:经济大萧条背景下,小镇青年法比安在纸醉金迷的柏林寻找自我,经历一场荒诞又真实的清醒梦。 * 经典传承:德国之声“百佳小说”,两度改编电影,凝聚20世纪的文化面貌与时代精神。 * 沉浸式阅读体验:社会批判与个体命运交织,迷失、挣扎与希望,让你一读入心。
二、20世纪德语文学高光时刻——埃里希·凯斯特纳自传性长篇小说。 * 毕希纳奖得主、、诺奖提名常客 埃里希·凯斯特纳,以犀利的笔触和独特幽默重塑德国文学。 * 与《飞翔的教室》《埃米尔擒贼记》并列的巅峰之作,魏玛共和国末期的社会镜像,诉说理想主义者的迷失与坚守、绝望与微光。 * 文学巨匠赫尔曼·黑塞、格雷厄姆·格林一致盛赞,难得一见的文学珍宝。
三、知名设计师山川操刀装帧设计。 * 封面装帧颜值拉满,细节考究,油画质感满溢文艺气息。 * 120*185平装小开本,轻便好读,随时随地翻阅一场文学盛宴。 内容推荐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经济大萧条席卷德国,到处都是失业的人,到处都是对自我麻痹的沉迷。小镇青年雅各布·法比安试图在柏林寻找自己的位置,但也面临着随时被解雇的现实。眼见挚友的事业遭遇惨败,女友为了前途献身于权势,法比安却无能为力,逐渐沦为一个不合时宜的旁观者…… 目录 i 前言 为本书再版而作 001 法比安 259 附录一 法比安和道德判官 263 附录二 没了盲肠的先生 269 译后记 没落社会的讽刺画 书评(媒体评论) 凯斯特纳这部风格别致、放荡不羁的讽刺作品,如同奥托·迪克斯的画作,用诙谐而潇洒的笔触表达了那种夹杂着狂热希望与绝望的情感。 ——《爱尔兰时报》
因为其‘不恰当’的主题,《法比安》受到了谴责。这部小说展现了伊舍伍德笔下柏林故事的崩塌场景,同时保留了伊舍伍德的敏锐智慧,但其暗含的悲剧意义则更加深刻。 ——《泰晤士文学增刊》
凯斯特纳成功传递了他关于柏林道德标准崩塌的信息……但真正能说明一切的,还是法比安自己那句带有讽刺意味的话:“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年代,而且一天比一天更伟大。” ——《出版者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