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倾听孩子的声音(小学生家长教子心语)/佳教有方丛书
分类
作者 陈新//郑淑华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北京青年报的“佳教联盟”板块自2006年开创以来,陆续登载了很多有智慧、有方法、有感触的家长撰写的精彩家教小文章。这些小文章涉及的可能是一个小问题的解决、一件小事的影响、一次小冲突的再现,都是生活中你家我家他家会遇见的常见事,就因为解决处理的方法、方式不同,结果和影响往往会大相径庭。陈新、郑淑华编著的《倾听孩子的声音(小学生家长教子心语)》精心挑选家长撰写的关于学龄前家庭教育的优秀文章,内容主要涉及学龄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包括习惯培养、社会交往、规则意识等很多方面,问题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内容推荐

《倾听孩子的声音(小学生家长教子心语)》由陈新、郑淑华编著。

《倾听孩子的声音(小学生家长教子心语)》讲述了:

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自我约束,给孩子以榜样的力量,让孩子以父母为荣,并愿意。接受父母的教导。

教育是陪伴,看着孩子渐渐长大,陪伴孩子开心玩耍,苦乐与共,让亲子关系其乐融融。

教育是鼓励,当孩子遭遇挫折灰心丧气时,给孩子以认可,给孩子以自信,让孩子充满信心、继续前行。

教育是有耐心,孩子是在犯错中长大,也是在犯错中进步,不要急躁、粗暴地对待孩子,更不要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

教育是放手,孩子自己的事情总要自己做,父母替代得了一时,替代不了一世,及早放手让孩子去享受体验的乐趣。

目录

亲子之间

松松手,让孩子自己走

莫做“直升机”式的父母

别把孩子管成“没主见”

宝贝儿,看好你的大人

新学期,妈妈不再代理一切

巧用“首问负责制”,助儿摆脱过度依赖症

“宝贝计划”引导有方

让孩子把话说完

孩子面前好好说话

“人前教子”不可取

不要在别人面前讲孩子的“糗事” 

一杯奶昔的故事

尊重无“等级” 

儿子教我换位思考

和孩子一起成长

儿子是我的德育老师

洗心革面,重新做“妈” 

写出你的愤怒

女儿写了“抗议书” 

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

女孩的心事你要猜

求求你,表扬我

父母应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我给儿子晒账单

儿童节,不一定非得给孩子买礼物

儿童节不是纵容节

不给你有求必应的爱

爱是分瓣的

生日麻辣烫

别让抱怨迷了孩子的眼

教孩子学会检讨自己

教女儿说“不” 

儿子开始“偏向”爸爸

吾家有女初长成

女儿进入青春期

与儿子简单说说性

儿子的“果实” 

孩子世界里的爱情

学习问题

胆小女儿挣冰鞋

孩子学习,硬逼迫不如软渗透

女儿要穿越

令人纠结的“作弊” 

不妨来个冷处理

不是所有的成功都能复制

签名让我成了“名人”

可以数字,不可“数独”

女儿的计划时代

作文与做事异曲同工

 “感冒”还是“皮皮虾”

母爱避免“四大俗”

七彩陀螺让儿子写作文容易了

让孩子爱上读书

小升初我与女儿共成长

兴趣培养

有时还真得“赶鸭子上架”

浅尝培养兴趣

不以爱的名义为你安排

击剑人生

别让孩子在父母重压下“被学习”

孩子不是父母的续集

有关漫画书的一场拉锯战

找到孩子生命的启动子

巧将“财迷”变“书迷”

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假期生活

把暑假还给孩子

这个暑假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暑假馆中过

暑假并非暑“枷”

帮女儿“走出”暑假

孩子的暑假我不干涉

儿子的暑假计划

“第三个学期”的第一天

酸甜苦辣夏令营

我的儿子没特长

家长也得及时补课

父母心语

孩子,你可以“没有奖状”

父母何时成龙凤

教育孩子的答卷,我不及格

羡慕,微妒,不要恨

“等哪一天我做了妈妈”

“炸弹妈妈”做不得

褒还是贬,这是个问题

赞赏教育,想说爱你不容易

慎对孩子的糖衣炮弹

爱孩子,也要爱自己

榜样差点儿成了“敌人”

适当释放孩子的“破坏欲”

孩子的幸福感如何获得

快乐无定式

这封表扬信要不要交

试读章节

莫做“直升机”式的父母

前两天跟一个朋友一起吃饭,聊天儿中说起她家儿子——一个三年级小学生,朋友表示“很伤脑筋”,还直说自己就是“操心的命”。细看她的脸色,确实很憔悴的模样。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让当妈的如此“心力交瘁”呢?咱先来听听妈妈说的那些“小事件”:

周一,早上刚把孩子送去学校,车子还没开到单位呢,儿子的“追魂”call就打过来了:“老妈,不好了,语文课本忘记带啦。”士兵上战场岂能不带枪?!当妈的只得火速调转车头赶去“救驾”。

周二,中午刚想美美地睡个“美容觉”,儿子的“追魂”call又来了:“老妈,我肚子好像有点儿不舒服,你带我去校医那里看看吧。”健康大事不容忽视。当妈的立马儿把自己从床上“掀”起来,火急火燎往学校赶。还没到校门口呢,儿子的caU又来了:“老妈,我刚刚憋不住去卫生间解了一下大的,这会儿很舒服啦。”朋友这才记起早上忘记嘱咐儿子在家解大便了。

周三,下午放学的时候,小家伙噘着嘴巴说同学“欺负”他,却被老师“冤枉”成他欺负同学。儿子受了委屈,娘自然心疼。朋友立马儿“杀气腾腾”地跑去找那个同学“算账”,兼带找老师“斡旋”。

周四,马上要进校门了,小家伙才记起书包里还有一张老师要求今天交的“调查表”,忘记让妈妈填了。朋友顾不上埋怨孩子“没记性”,趴在汽车引擎盖上就做起了“功课”。

周五,还算“平安”的一天。

周六、周日难得休息,却还要带孩子学书法,上跆拳道、课外辅导、游泳班,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也是没得空闲。

不用经历,光听她说我就能体会她每天该是如何的“提心吊胆”和如何的“疲于奔命”了。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知道作为一个“当局者”,她肯定还没有意识到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她“命不好”,而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太“越权”,太“无所不包”了。说白了,她就是一个典型的“直升机”式的父母(HelicopterParents)——形容那些管得太多、过分保护及关爱儿女的家长,就像保护目标上空的直升机,时常盘旋在子女附近。

其实,在“分享”她的“痛苦”的时候,也是给我提了一个醒——当然不止我,也包括大家(中国大部分父母),我们都曾经如此的“诚惶诚恐”过,替孩子包办过。也许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渐渐剥夺了孩子的权利,培养出一个“丢三落四”“记性不好”和“吃亏受气”时不能保护自己的温室小花朵。必然,也就有了“痛苦”的源泉。

我们是否可以“懒”那么一点儿——让孩子学着自己整理书包,学着自己解决跟同学的冲突,学着独自承担过错的后果。也许没有了父母的大包大揽,孩子照样能快乐成长,不再那么“丢三落四”和“脆弱”!

别把孩子管成“没主见”

女儿说要买书,趁着有空,我便带她去了书店。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我告诉女儿,只要她喜欢的、想看的,挑好了,妈妈一定买。女儿点着头,却突地从随身的小包包里抽出了一张纸。不用看,我一眼就认出那是学校发的“快乐暑假,轻松阅读”的推荐书目表。瞬间,我心宽慰,暗想小家伙真是个有心人,仓促出门,我都忘了要看看这表上推荐的书目,幸亏她倒是记得带来了这张表。于是笑着,我又告诉女儿,看看书目表上要求买什么书,买吧。

由着女儿去挑选,我正想转去别的书柜前看看,却才挪开几步,便被边上的一个小男孩吸引住了。只见这个小男孩手里也拿着一张纸,一会儿抬头看看书柜里的书,一会儿又盯着手里的纸细细琢磨,一副愁肠百结的样子。我不由得心生疑惑,这是怎么了,是遇到什么为难的事了?凑过身去一看,小男孩手里拿的也是学校发的那张书目表,看年纪身高应该是和女儿差不多大,便忍不住问他多大了,念几年级了,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

见我问,小男孩虽有点儿不好意思,倒也毫不避讳地告诉了我他现在的为难之处。男孩说,学校提供了几种书名,说是只要任买其一,可如今那几本书就在眼前,他却不知道到底买哪一本才好。我说,这有什么好为难的,你买的书是你看,当然是依你所好啊。我虽这样建议,小男孩却依然挠着头一副左右为难的样子,半晌才自言自语地回我:“我还是待会儿问问妈妈吧,妈妈说哪本好,就买哪本好了……”

我一时间怔住,也没心情去周围闲逛了,便转回头去唤女儿,问她选好了没有。女儿嬉笑着,举着一本书跳到我面前。我虽没了闲逛的兴致,女儿倒是兴致很高,没办法,只好依着她又到处逛了个遍。如此一圈下来,眼看午饭时间到了,我便带着女儿去了书店一楼的餐厅。

点好菜刚坐下,眼神一抬,却无意中看到了相邻位置上坐着的居然就是刚才那个小男孩。此时边上的那位应该是小男孩的母亲吧,正在喋喋不休地说着什么饮料可以喝,什么饮料碰也不能碰……小男孩有点儿不知所措,却又依然茫茫然在问:“妈妈,我们可不可以吃完饭再到处转一转?”“不可以,下午你应该看一会儿书。”听到斩钉截铁的拒绝,小男孩有片刻的沉默,却终究没忍住又怯怯地问:“那是不是可以看完书和小杰哥哥玩一会儿呢?”

点的菜上来了,伴随着女儿的欣喜叫声,我没有听清那位母亲的回答是什么;事实上,我也不想听到了。因为看着那始终低着头的小男孩,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只有揪痛;如果要问除了揪痛还有什么,我想,那应该还有心灵深处对教育孩子难以克制的一点儿反思吧。P4-7

序言

当父母们聚在一起时,谈论的焦点问题总是孩子。这个说:我家的丫头特别肉,做什么事都磨蹭,气得我啊着急上火的;那个说:我家的小子太马虎,做题都经常把数字看错,恨得我真想捶他一顿;另一个说:我家的孩子这两样问题都有,真是愁死我了……

父母们发愁、生气、抱怨、无奈,有什么心情都可以理解。但是,父母不应把孩子当成出气筒,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出现各种小毛病,都是必然出现的现象,也是必然要经历的。作为父母,既要有耐心,还要有智慧,更需要掌握方法。

聪明的父母总是把自己有意识的教育寓于看似无意的行动之中,让孩子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心,接受父母的引导和教育。

《北京青年报》的“佳教联盟”板块自开创以来,陆续登载了很多有智慧、有方法、有感触的家长撰写的精彩家教小文章。这些小文章涉及的可能是一个小问题的解决、一件小事的影响、一次小冲突的再现,都是生活中你家我家他家会遇见的常见事,就因为解决处理的方法、方式不同,结果和影响往往会大相径庭。

完美按学龄前、小学、初中、高中年龄段将这些文章结集成册出版,虽然都是反映草根父母的家常里短,但是它们来源于生活,体现了生活中的苦辣酸甜,更反映出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苦恼、懊悔和感悟。人们常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我们这个文集未能涉及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但是可以给父母们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对提升父母的教育水平也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套用孩子们最喜欢的一句话:爸爸妈妈也需要学习哟!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只有学习才能进步。家有儿女的父母们,您说是不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0: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