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积极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为基础,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带来的儿童教育新观念、新策略,有助于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家长更好地认识儿童,合理地开发儿童的心理资源,找准儿童心理变化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有针对性地、更高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 |
分类 | |
作者 | 任俊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积极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为基础,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带来的儿童教育新观念、新策略,有助于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家长更好地认识儿童,合理地开发儿童的心理资源,找准儿童心理变化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有针对性地、更高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让人看了会大为震惊且充满教育欲望的书,它以一种通俗而又不失科学严谨的方式告诉人们——积极心理学会让教育变得更科学,同时也充满快乐。其实,对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家长来说,真正的教育基础来源于你对儿童自身所拥有的积极力量的识别和运用,来源于你自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和追求。教育是可控的,但它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本书所介绍的正是积极心理学力图奉献给教育者的革命性的“教育技术”和教育观念。 目录 第一章 揭开积极心理学的面纱 第一节 它是关注正常人的心理学 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起点:习得性无助 二、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它何以成为一股心理学潮流 一、积极心理学之于社会发展的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之于个体发展的意义 第二章 积极心理学带来的革命性理念 第一节 无心理疾病≠心理健康 一、“我抑郁,我健康”:心理学的著名论断被证伪 二、“我幻想,我健康”:积极幻想有助于心理健康 三、积极幻想的三种表现 第二节 心理问题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一、治疗还是预防:这是一个选择 二、帮个体正常生活:我们的治疗观 第三节 意志力强不见得能克服心理问题 一、意志力:我的别名叫“福乐” 二、福乐的心理机制 三、福乐的特征和产生条件 四、福乐的测量方法 第三章 孩子的心理资源:教育成败的一个秘密 第一节 行为依赖于人的心理资源 一、心理资源是什么 二、大量消耗心理资源的行为模式 第二节 心理资源的恢复:积极心理学的重要课题 一、诱导积极情绪是个有效途径 二、内隐积极情绪有时也很管用 第三节 积极情绪诱导的用法有讲究 一、连续诱导积极情绪会不会增强效果 二、哪一种积极情绪诱导方式效果更好 三、立即诱导还是延迟诱导的效果更好 第四节 积极心理学给教育者的建议 一、引导孩子节省心理资源 二、指导孩子增加心理资源 第四章 孩子的心理最近发展区:教育者的用武之地 第一节 从深层到外层看心理结构 一、心理原始状态区 二、心理自我防御区 三、心理外力援助区 四、心理崩溃区 第二节 心理变化的最近发展区 一、心理变化最近发展区的作用机制 二、自我防御区与外力援助区的关系 第三节 心理最近发展区理论能解答的困惑 一、“让哭,还是不让哭”:心理辅导领域的一个困惑 二、“两个对立的结论都正确”:一个匪夷所思的困惑 第五章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儿童教育新思路 第一节 做孩子积极的榜样 一、孩子不只是在生理上像父母 二、增加孩子的接触性愉快体验 第二节 让孩子的心理在生活中获得免疫力 一、让孩子远离“时间贫困”和“空间贫困” 二、既做孩子的自己人,又跳出“自己人效应” 第三节 培养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帮孩子学会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焦虑 二、运用积极心理学最推崇的ABCDE模式 第四节 利用仪式和故事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 一、用好的仪式帮孩子留住教育内容 第六章 心理体检:孩子的可改和不可改之处 第一节 孩子可以改变之处 一、孩子的性格改善最重要 二、帮孩子改善性格的方法 第二节 孩子不能改变之处 第三节 不能改变之处教育者也能有所作为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揭开积极心理学的面纱 在今天的社会,承受各种压力已经成了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和面对压力,以及因未能适当处理压力而导致的身心不适,便成了一个全社会都关心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人类认识到心理问题的解决应从侧重治疗而转向于侧重预防,并继而发展至培养人的积极力量,这种变化既是人类提高自我认识的要求,同时更是心理学发展的一种必然。 每一个生命都有觉醒和发展的能力,但由于领悟力和观察角度等的不同,其觉醒和发展的能力就有很大的分别。禅宗有句名言: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山还是那座山,只是由于观察者的观察角度和领悟力的不同,他所看到的便有所不同。知识和意义存在于事物本身,从多个角度观察便会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意义,而这也才能更好地兼顾自利和利他。近年来兴起的积极心理学便具有帮助人类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自我、他人以及提高自己领悟力的作用。 第一节 它是关注正常人的心理学 2009年的夏天,有两个观光团正好一起到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旅游。当时由于大峡谷才刚刚开放没多久,因此条件不是太好,其中有一段山路的状况特别不佳,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有的地方甚至还有一些很深的坑洞。于是,走在前面的第一个团队的一些游客开始抱怨这段路不好走,说是花钱买罪受。面对游客的抱怨和不满,这个观光团的导游急忙解释道:“很抱歉让大家走这样差的路,没有办法,这里的条件实在是太差了,这路面就像是长了麻子一样,请各位女士先生千万注意脚下的坑洼,小心行走,特别要当心别掉到江里去!”听了这一番话后,观光团的游客反而发出了更多的抱怨,接着是父母嘱咐孩子小心危险、丈夫叮嘱妻子当心脚下的一片嘈杂声,在这样的情境下,整个团队再也无心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优美的风景了。 这时,在后面的另一个观光团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抱怨,但这个团的导游却乐呵呵地说道:“诸位女士、诸位先生,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迷人超级酒窝’大道,请大家在欣赏江边美景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注意脚下的大小‘酒窝’!”听了这一番话,这个团的游客们都笑了起来,他们小心地绕过“酒窝”,也沉浸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美景里。 这就是积极的魅力,而积极正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什么是积极心理学?要理解积极心理学,我们首先就需要理解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外来的学科,它源自西方,从《大英百科全书》给出的解释来看,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灵魂的学科,它旨在帮助人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灵魂是什么、能做些什么等。相传西方诸神中分管灵魂的神名叫“psyche”,于是“psychology”就被称为“灵魂学”,中国人把它翻译过来时称其为“心理学”。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一般有两个角度:第一个角度是从人存在的各种问题人手,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人解决一些困扰自身生活的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症、恐惧症等;第二个角度是从人的各种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人手,其目的主要在于促使人的积极品质不断增长并使人所具有的积极力量(包括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如乐观、善良、同情等品质的养成等。尽管自1879年科学心理学产生之后,心理学经历了多个学派或理论的交锋与争论,但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心理学的发展基本上还是平衡的,即心理学既从问题角度也从积极品质角度人手来研究人的灵魂。 不过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战争催生了大量的心理问题,再加上当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精神病学家)理论的流行,主流心理学开始走上了一条以问题为核心的研究之路。这导致了两个最直接的后果:第一,心理学变成了具有与医学相类似性质的学科,以致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心理学仅是用来治病和解决问题的;第二,许多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变得技能单一,只知道去除或缓解各种心理问题的技术,而不知道如何去培养正常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的技术。心理学界常常把这种以问题为研究核心或以有心理问题的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心理学称为“病理性心理学”,有时也称为“消极心理学”。 P1-3 序言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近年来兴起的一股心理学潮流,它的兴起一方面是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心理学自身的开放性。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Manin E.P.seligman),他在21世纪全世界最有名的100位心理学家中排名第31位。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学的研究重心逐渐放在了心理问题的研究上,如心理障碍、婚姻危机、毒品滥用和性犯罪问题等,心理学逐渐变成一门类似于病理学性质的学科。心理学研究重心的这种转移实际上背离了心理学存在的本意,因为它导致了很多心理学家几乎不知道正常人怎样在良好的条件下获得自己应有幸福的方法和技术。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其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过上良好的生活。 人生是一个绝妙无比的经历,它应该被珍惜,但绝妙无比却绝非生而有之,它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努力,并在一定的技术支撑下来实现,积极心理学正是提供这种技术支持的一门学科。积极心理学并不只限于提出一些吸引眼球的新观念,更重要的是进行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为人们(特别是普通人)幸福感的提升提供了直接的技术支持。 一直以来,我总想把积极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从书柜中搬出来,让它服务于大众的日常生活,现在《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这本书便是我这种想法的具体实施,希望这本书中的观点和方法能给教育者提供真真切切的帮助。 本书有三个需要说明的地方:第一,书中绝大部分结论或观点都是在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有些结论还应用了多个相关实验来进行佐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书中的观点并不是我个人的,而是众多中外心理学家们思想的结晶,我只是起到了一个概括和串联的作用。第二,书中的主要内容是以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核心而展开的,因此,有些观点或结论可能只涉及某一个角度或某一个方面,显得不那么全面。不过,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读者,本书中的建议和方法也许不是拯救问题儿童的灵丹妙药,但这些建议至少可以确保这些儿童不会变得更糟糕。第三,本书是以教师和家长等教育者为阅读对象而写作的,但它也可以作为个体自我提升的参考读本。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使用本书,我在此提一个建议:如果你正面临一些儿童教育方面的困惑,你可以从本书中直接找到一些真正实用的建议,但这些建议应该和你教育对象的特点、你自身的特点、环境等结合起来。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书中的建议并不是其他行之有效的传统教育方法或途径的替代物,而是它们的补充。 最后,我衷心感谢那些给我帮助和鼓励的人们,愿他们今后的生活越来越积极! 任俊 2010耳5月 于浙江师范大学丽泽花园 书评(媒体评论)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任俊教授的《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一书一定会让你领悟到积极在教育中的魅力。 ——叶浩生(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理解教育的关键在于理解人,而理解人的关键又在于理解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 ——罗劲(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认真拜读了书稿的前言和目录后,我就觉得这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而最终有幸阅读完本书的全部内容之后,我已完全被任俊老师的这本书所深深吸引。 ——陈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常务副主编) 任俊先生是国际积极心理学会的理事,也是积极心理学的领军人物之一。他致力于在中国研究和应用积极心理学,我相信,他的这部杰作定能引导更多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投身于这一快速发展的领域。 ——James O. Pawelski(国际积极心理学会执行理事,积极心理学中心资深学者,博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