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侵华日军历史上的105个师团
分类
作者 张明金//刘立勤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战败投降止。日军侵略奴役中国长达14年之久,先后投入中国战场的有97个步兵师团、5个飞行师团、3个战车师团及海军中国方面舰队和细菌战部队等。为了弄清侵华日军师团以上单位的编制序列及发展变化,作者应解放军出版社的稿约,编著了本书,全书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日本军队侵略中国及在中国领土上建立的日本陆军各方面军、各军、各师团、海军部队及细菌战部队从组建到1945年投降期间组织沿革的发展变化、作战经过及主要官佐的相关任职简历等情况。由于本书重点是从日军组织沿革方面记述侵华日军的兴衰过程,因而对其他一些方面的历史内容没有进行更多的文字详述。

内容推荐

本书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日本历史上先后组建的侵略中国的日军陆军各方面军、各军、各师团、海军部队及细菌战部队从组建到1945年投降期间组织沿革的发展变化、作战经过及主要官佐的相关任职简历等情况,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并配有相关的部队编制序列表和一些珍贵的历史图片,对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和日本侵华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侵华日军概述

第二章 侵华日军战略区编制

 1.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

 2.侵华13军台湾军

 3.侵华日军关东军

 4.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含上海派遣军、华中方面军)

 5.侵华日军华南方面军

 6.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

第三章 侵华日军各方面军

 1.侵华日军第1方面军

 2.侵华日军第2方面军

 3.侵华日军第3方面军

 4.侵华日军第6方面军

 5.侵华日军第10方面军

第四章 侵华日军各军

 1.侵华日军第1军

 2.侵华日军第2军 

 3.侵华日军第3军

 4.侵华日军第4军

 5.侵华日军第5军

 6.侵华日军第6军

 7.侵华日军第10军

 8.侵华日军第11军

 9.侵华日军第12军

 10.侵华日军第13军

 11.侵华日军第20军

 12.侵华日军第21军

 13.侵华日军第22军

 14.侵华日军第23军

 15.侵华日军第30军

 16.侵华日军第32军

 17.侵华日军第34军

 18.侵华日军第40军

 19.侵华日军第43军

 20.侵华日军第44军

 21.侵华日军机甲军

第五章 侵华日军陆军师团

 1.侵华日军第1师团

 2.侵华日军第2师团

 3.侵华日军第3师团

 4.侵华日军第4师团

 5.侵华日军第5师团

 6.侵华日军第6师团

 7.侵华日军第7师团

 8.侵华日军第8师团

 9.侵华日军第9师团

 10.侵华日军第10师团

 11.侵华日军第11师团

 12.侵华日军第12师团

 13.侵华日军第13师团

 14.侵华日军第14师团

 15.侵华日军第15师团

 16.侵华日军第16师团

 17.侵华日军第17师团

 18.侵华日军第18师团

 19.侵华日军第19师团

 20.侵华日军第20师团

 21.侵华日军第21师团

 22.侵华日军第22师团

 23.侵华日军第23师团

 24.侵华日军第24师团

 25.侵华日军第25师团

 26.侵华日军第26师团

 27.侵华日军第27师团

 28.侵华日军第28师团

 29.侵华日军第29师团

 30.侵华日军第32师团

 31.侵华日军第33师团

 32.侵华日军第34师团

 33.侵华日军第35师团

 34.侵华日军第36师团

 35.侵华日军第37师团

 36.侵华日军第38师团

 37.侵华日军第39师团

 38.侵华日军第40师团

 39.侵华日军第41师团

 40.侵华日军第47师团

 41.侵华日军第48师团

 42.侵华日军第50师团

 43.侵华日军第51师团

 44.侵华日军第57师团

 45.侵华日军第58师团

 46.侵华日军第59师团

 47.侵华日军第60师团

 48.侵华日军第61师团

 49.侵华日军第62师团

 50.侵华日军第63师团

 51.侵华日军第64师团

 52.侵华日军第65师团

 53.侵华日军第66师团

 54.侵华日军第68师团

 55.侵华日军第69师团

 56.侵华日军第70师团

 57.侵华日军第71师团

 58.侵华日军第79师团

 59.侵华日军第101师团

 60.侵华日军第104师团

 61.侵华日军第106师团

 62.侵华日军第107师团

 63.侵华日军第108师团

 64.侵华日军第109师团

 65.侵华日军第110师团

 66.侵华日军第111师团

 67.侵华日军第112师团

 68.侵华日军第114师团

 69.侵华日军第115师团

 70.侵华日军第116师团

 71.侵华日军第117师团

 72.侵华日军第118师团

 73.侵华日军第119师团

 74.侵华日军第120师团

 75.侵华日军第121师团

 76.侵华日军第122师团

 77.侵华日军第123师团

 78.侵华日军第124师团

 79.侵华日军第125师团

 80.侵华日军第126师团

 81.侵华日军第127师团

 82.侵华日军第128师团

 83.侵华日军第129师团

 84.侵华日军第130师团

 85.侵华日军第131师团

 86.侵华日军第132师团

 87.侵华日军第133师团

 88.侵华日军第134师团

 89.侵华日军第135师团

 90.侵华日军第136师团

 91.侵华日军第137师团

 92.侵华日军第138师团

 93.侵华日军第139师团

 94.侵华日军第148师团

 95.侵华日军第149师团

 96.侵华日军第161师团

 97.侵华日军近卫师团

第六章 侵华日军战车师团

 1.侵华日军战车第1师团

 2.侵华日军战车第2师团

 3.侵华日军战车第3师团

第七章 侵华日军飞行师团

 1.侵华日军第2飞行师团

 2.侵华日军第3飞行师团

 3.侵华日军第4飞行师团

 4.侵华日军第8飞行师团

 5.侵华日军第13飞行师团

第八章 侵华日军海军中国方面舰队

第九章 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

 1.侵华日军第731部队

 2.侵华日军第100部队

 3.侵华日军荣字第1644部队

 4.侵华日军甲字第1855部队

 5.侵华日军波字第8604部队

附录

 附录一: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师(旅)团编制简况

一、常设四单位制挽马师团编制

二、常设四单位制驮马师团编制

三、临时编成三单位制挽马师团编制

四、丙种师团编制

五、独立混成旅团编制

 附录二:侵华日军死亡统计

 附录三: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索引

后记

试读章节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政府成立,但新政府在成立之初没有自己的军队,军队是掌握在各强藩手中。因此,下属各强藩拥兵自重,军阀割据,自立为政。为此,军务官知事大村益次郎、兵库县知事伊藤博文、陆军大臣山县有朋等维新派要员,都力主新政府挑选各藩精锐,组成中央直属武装。

1871年4月2日,明治维新政府为消除各藩割据危机,巩固中央政权,采纳了大村益次郎、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维新派要员的议案,决定从萨摩、长州、土佐等藩中征调精兵约1万人人京,组成天皇的“御亲兵”。同年8月,日本废藩置县后,兵权收归中央,并开始将全国划分为东京、大阪、镇西和东北4个镇台,即4大守备区。1872年4月,天皇“御亲兵”改为“近卫兵”。

1873年,日本颁布征兵法,并通过了由山县有朋等人提议的把雇佣兵役制改为义务兵役制提案。同时,日本陆军将原4个镇台扩编为东京、仙台、名古屋、大阪、广岛、熊本等6个镇台(即6个军管区),共编成步兵14个联队(团)、骑兵3个大队(营)、炮兵18个中队(连)、工兵10个小队(排)、辎重兵6个队,总兵力约4万人。日军从雇佣兵役制改为义务兵役制,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的开始。因此,山县有朋也被日本军界誉为日本的“陆军之父”。1885年,日本陆军开始进行扩编,全国共编制有步兵28个联队、骑兵7个大队、野战炮兵7个联队、辎重兵7个大队。

1888年,为适应野战和对外战争的需要,日本政府推行编制体改革,逐步废除镇台制,改设师团制,将原6个镇台改编为6个野战师团,并规定师团长必须由陆军中将担任,直属天皇。师团下辖两个旅团,旅团下辖两个联队。新制系仿效德国陆军的办法,在师团中按比例配备有独立作战所需要的各种兵器,使之成为多兵种合成编组的独立作战单位。1891年,为警卫皇宫,又成立了近卫师团。此时,日本已拥有7个师团。

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打败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战争后,日本与俄国在瓜分中国不均的问题上矛盾渐渐深化,日本为准备与俄国交战和进行新的侵略扩张,在1898年又新建了第7到第12等6个师团。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列强在瓜分中国的利益上发生了冲突。1904年2月,日俄战争在中国爆发。日军虽倾巢出动,仍感到了兵力的不足,已有的13个师团(含近卫师团)不能满足前线的需要。因此,日军在日俄战争期间,又新设了第13、第14、第15、第16等4个师团。1905年,日本战胜俄国后,俄国根据《朴次茅斯和约》将关东州(中国辽南、旅大地区)的租借权和南满铁路转让给日本。此后,日军为准备进行新的侵略扩张,又增设了第17和第18师团。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后,日军大本营提出了要有两个师团作为朝鲜占领军的常驻兵力驻扎在朝鲜,作为下一步侵华战争的跳板。但是当时因日本刚刚结束日俄战争,经济负担太大,这个议案并没有被议会采纳,直到1915年才得到议会通过,又新建了第19和第20师团。此时,连同近卫师团在内,日本共拥有21个师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正赶上世界经济萧条,各国都在尝试裁军和减少军费。日本也不例外,从1922年到1925年又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裁军。特别是在1925年进行的第三次裁军中,日本政府采纳了陆军大臣宇垣一成的精兵裁军议案(此次裁军在日本历史上又被称为“宇垣裁军”),将日军第13、第15、第17、第18师团编制取消。这时的日本常备兵力虽然精简为17个师团,总兵力减少到25万人,但兵员的素质和部队的武器装备比以前大大加强了。

1929年,世界经济恐慌波及日本,日本为从掠夺中寻找出路,趁欧美等国忙于国内经济问题和中国内战不断之机,于1931年9月18日,对中国公开发动了侵略战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接着占领了东北四省,扶持溥仪的傀儡政权上台,建立了伪“满洲国”。

1936年,日本为巩固在中国东北的统治和扩大对华的侵略战争,制定了《军备充实计划大纲》。该计划大纲确定:从1937年到1942年的5年间,日本要将兵力扩充到40个师团,准备用于应变战事。但在后来的侵华战争中,由于战争的需要,日本政府的实际扩军远远超出了这个计划。

1937年,日军制造“七七事变”后,为适应侵华战争的需要,迅速恢复了原第13、第18师团番号,并相继新建了第26、第101、第108、第109、第114等5个师团。到1937年底,日军已增至24个师团。其中部署于国内两个师团,部署于朝鲜1个师团,部署于中国21个师团(华北7个、华中9个、东北5个,占其陆军师团编制总数的87.5%)。

1938年,随着侵略战争的扩大,日军在原24个师团的基础上又重建了第15、第17师团。新建了第21、第22、第23、第27、第104、第106、第110、第116等8个师团。至同年底,日军已编成34个步兵师团。其中部署于国内1个师团,部署于朝鲜1个师团,部署于中国32个师团(华北12个、华中10个、华南两个、东北8个,约占其陆军师团编制总数的94%)。

1939年,新建第24师团和第32到第41等11个师团,但在同年撤销第109、第114师团,实际增加了9个师团,总数达43个师团。其中部署于中国36个师团(华北10个、华中12个、华南5个、东北9个),约占其陆军师团编制总数的83%;部署于朝鲜两个师团,约占其陆军师团编制总数的5%:部署于日本国内5个师团。约占其陆军师团编制总数的12%。

1940年,日军新编第25、第28、第48、第51、第52、第54、第55、第56、第57等9个师团,本年复员撤销第101、第106、第108师团,实际增加了6个师团。总数达49个师团。其中部署于中国38个师团(华北9个、华中13个、华南5个、东北11个),约占其陆军师团编制总数的78%;部署于朝鲜两个师团,约占其陆军师团编制总数的4%;部署于日本国内9个师团,约占其陆军师团编制总数的18%。

1941年,日军又新建第29、第53等两个师团,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共达51个师团。其中部署于中国战场35个师团(华北9个、华中10个、华南3个、东北13个),约占其陆军师团编制总数的69%;部署于太平洋战场10个师团,约占其陆军师团编制总数的20%;部署于朝鲜两个师团,约占其陆军师团编制总数的3.9%;部署于日本国内4个师团,约占其陆军师团编制总数的7.8%。

P2-4

序言

早在18世纪中叶,日本在进行明治维新前没有中央武装,军事武装主要是掌握在强藩军阀的手中。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后,新政府开始组建自己的中央武装。1871年4月,明治政府为消除强藩割据危机,巩固中央政权,开始从萨摩、长州、土佐等藩中征调精兵约1万人入京,组成“御亲兵”。同年8月,废藩置县后,兵权收归中央,将全国划分为东京、大阪、镇西和东北4个镇台。1873年扩编为东京、仙台、名古屋、大阪、广岛、熊本等6个镇台。后又经过兵役制度的改革和扩军整编,到1885年,日本已编有步兵28个联队、骑兵7个大队、野战炮兵7个联队、辎重兵7个大队,这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的开始。

1888年,日本政府推行编制体改革,逐步废除镇台制,改设师团制,将原6个镇台改编为6个师团。师团下辖两个旅团,旅团下辖两个联队。1891年,日本政府为警卫皇宫又成立了1个近卫师团。此时,日本已有7个师团。1894年,日本就是靠着这7个师团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并打败了清政府,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开始在中国享有驻兵权。甲午战争后,日本与沙皇俄国在侵略和瓜分中国问题上的矛盾渐渐深化。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为了适应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的需要,开始进一步的扩军备战,到1915年已经先后组建了21个师团。

1931年,日本政府为了进一步控制中国,掠夺中国的资源,令驻东北的关东军制造事端,借口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局部战争,侵占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了伪“满洲国”。此后,日本政府蓄谋发动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不断扩军备战,组建更多的师团并继续向中国增兵。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开始正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肆意屠杀中国同胞、轰炸中国城市、残害中国劳工、掠夺中国物资财富、摧残中国文化,给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和破坏。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付出了3500万同胞的牺牲代价,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战败投降止。日军侵略奴役中国长达14年之久,先后投入中国战场的有97个步兵师团、5个飞行师团、3个战车师团及海军中国方面舰队和细菌战部队等。为了弄清侵华日军师团以上单位的编制序列及发展变化,我们应解放军出版社的稿约,编著了《侵华日军历史上的105个师团》一书,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日本军队侵略中国及在中国领土上建立的日本陆军各方面军、各军、各师团、海军部队及细菌战部队从组建到1945年投降期间组织沿革的发展变化、作战经过及主要官佐的相关任职简历等情况。由于本书重点是从日军组织沿革方面记述侵华日军的兴衰过程,因而对其他一些方面的历史内容没有进行更多的文字详述。

全书共分9章。其中,第1章和第2章,介绍侵华日军的概况和各战略区的发展变化:第3章和第4章,介绍侵华日军各方面军和各军的编成:第5章、第6章和第7章,重点记述侵华日军各师团组织沿革的演变;第8章和第9章,主要介绍侵华日军海军及细菌战部队的沿革变化。本书主要是以军事科学院图书馆的馆藏历史档案资料和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所出版的战史丛书为准,另外还参考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本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并配有相关的部队编制序列表和一些珍贵的历史图片,对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和日本侵华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由于侵华日军调动频繁,编制序列的变化、兵力的使用和作战行动极为复杂。加之我们所掌握的资料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在编排体例和文字表述中,肯定还会有一些不够完善和错漏之处,敬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阅后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08年10月

后记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主要依据的是军事科学院图书馆现存的有关侵华日军的历史资料,同时也参考了一些公开出版的有关书籍和资料(参见本书附录三)。在上述这些公开出版的作品中,若有存疑和不同之处,我们以军事科学院图书馆有关资料为准。

参加本书编撰的人员和主要分工是:策划、主编:张明金、刘立勤。副主编:卜令安、芦军、王增义。参加本书撰稿的人员有: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杂志原总编、研究员张明金;军事科学院图书馆馆长王炳跃:军事科学院图书馆副馆长赵宝利、卜令安;军事科学院图书馆副研究员刘立勤、顾元珍;军事科学院图书馆助理研究员骆建成、戴萍、周晓峰、芦军、王增义;军事科学院院办公室秘书处处长刘建府;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部研究生蒋艳;总参军训部参谋戴文明;总参三部政治部干事廖恒茂、助理研究员周衣;北京市石景山区统计局王立军等。

本书在编写和出版的过程中,得到解放军出版社和军事科学院图书馆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热心指导;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刘庭华研究员为本书审读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引用了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

2008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2: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