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楚国名将项燕之孙项羽,身负国仇家恨,立志远大,誓灭强秦。此后,在长达四年的楚汉争战中,项羽率军南征北战,东杀西伐,连连取胜,但在垓下一战中却全军覆没,他本人也因羞于渡江而自尽乌江。
虞姬出生于玉鸡沟,自小与项羽一样,苦大仇深。成年之后,虞姬成了一个绝世美人,她聪明善良,风华绝代,且也志向远大,高瞻远瞩,特别是在与项羽结缡以后,一直随军作战,并在钜鹿大战中率娘子军冲锋陷阵,鼓舞士气,后又屡向项羽进言:以天下苍生为重,勿因杀戮过重而失人心。虞姬向夫君项羽屡进善言苦谏,表现出善良高远的情怀。
项羽与虞姬两人的纯洁而又传奇的爱情故事,项羽推翻暴秦的历史功绩,虞姬的忠贞爱情和人生境界,使司马迁一直难以忘怀,他在多方面获得第一手历史素材的基础上,终于撰写出了历史巨著。
苏克勤的《项羽虞姬传奇》便是以历史的角度来讲述此感人爱情故事的长篇小说。
尽管中国历史上的爱情故事,特别是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不胜枚举,难以计数,但最令人感动的则莫过于项羽与虞姬之间的爱情故事。项羽与虞姬之间的爱情故事在22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小说,或者是戏曲,抑或是诗词歌赋等,甚至几乎所有的艺术式样,也都有反映他们两人爱情故事的再创作,故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苏克勤的《项羽虞姬传奇》依据历史事实,用文学的笔法,记述了项羽虞姬之间的传奇故事。
第一章 悲情儿女生乱世
秦王赢政十五年,正值战国末年,诸侯割据称雄,混战不休;战事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天下动乱不已,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
这日早餐过后,一位楚国青年将校,正策马疾驰于泗水郡下相县官道上……
早在是年仲春刚过,秦军便再次向楚国发动了突然袭击。楚王得到边境军报后,即令项燕为大将,项仲、虞侃为副将,率军前往抵抗。是时,项燕已年五旬,其子项仲则新婚未及半年。
项家为楚国将门世家,府第煊赫,又是楚国仅次于屈、昭、景、怀、熊等家族之外又一名门望族,故在下相一带自是远近闻名。项氏家族因最早受封于项城,居于项城城南,故姓项氏。战国后期,楚将项志带着项氏家人由项城迁至下相,并在古相水下游东岸落户,开家立业。项家迁至下相以后,又在马陵山不远处修建了一座豪华府第,人称“项府”,又称“将军府第”。未几,项志又被楚王任为大将,到其子项燕时,项家为楚将前后达数十年之久。项志去世后,项燕又被楚王委为大将,先后数败秦军,使楚国称雄于关东,为楚国建下了无数大功。项燕生有三子,分别为项伯、项仲和项梁。
作者按:据史记载,下相为远古东夷族首领少昊氏所辖,周代时又属徐国、钟吾两小国辖地。周敬王八年,吴国打败钟吾国,并将钟吾国国王俘虏,钟吾国始并于吴。周元王四年,下相又为楚军攻占,遂为楚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并于原钟吾国辖地置下相县,属泗水郡,县治即在古相水下游。刘邦建立汉朝以后,沿袭秦制仍设下相县,但改属临淮郡。
作者又按:宿迁马陵山来历。据当地人相传,马陵山是一匹战马所变。说是外国向楚国进献一匹烈性宝马,国人无人能够降服。后来,此马行至宿迁一带时,被项羽英灵击毙,身体从此变成了一座小山,当地人称之为马陵山。又据宿迁人世代相传,马陵山至宿迁城下方才收尾,今城中马陵公园内小山即为马鼻子;山石也多为赭色,为此马鼻子喷出血迹变成,故马陵山山石现仍多为殷红之色。
当秦、楚两国再次开战时,节令已进入暑夏,时项燕与次子项仲俱出征在外。由于战事连日不断,项燕、项仲父子在前方忙得不亦乐乎,而坐落于下相城南梧桐巷项氏一门老小,此时则全都沉浸于守望之中。
项燕长子项伯,字缠,生性闲散,此时虽年过三旬,因不喜在家专事营生,长年游学在外;次子项仲去年秋冬之交完婚,后因边境军情紧急,一直在项燕身边任军中副将,是父亲得力助手;少子项梁,年逾二旬,此时却尚未婚配,在下相老家照看宅院和项氏一门老小,只是偶有机会才到军中与父、兄会面,聊叙家中情况,并给父、兄带去下相老家消息,以慰父兄思乡渴怀。
到了这年秋天,下相项家府内原本广植梧桐,此时树叶也已凋谢,只有少数残叶被狂风吹得“哗哗”作响;荷花也只剩得残梗败叶而倔立于塘中;只有秋菊尚开得五颜六色,散发出沁人清香。
这天中午刚过,天空中意外地变得闷热起来,烦躁得令人透不过气来。突然,两声沉闷雷声从西北响起——
“都已是深秋季节,天上竟还打雷!?”雷声过后,项家三公子项梁一边从书房内走出,一边自言自语道。项梁不仅生得身材修长,清俊儒雅,而且知书达理,熟知兵法。
“倒也是件奇事,怕是要出甚大事了!”管家项贵此时正从房中走出,也附和着项梁说道。
两人正在庭院中疑惑,丫环歇春娇喘吁吁地从后楼跑到项梁跟前,兴奋而又紧张地对项梁道:“恭喜三公子,二夫人生了个小公子!”
后楼是项梁二嫂公孙玉之闺房。公孙玉原是楚国上大夫公孙世家之千金小姐,容貌娇美,生情娴静,自嫁到项家后,甚为项家上下喜爱。
项梁闻听喜讯,随即道:“好,真是太好啦!”
项梁再看歇春时,只见她面庞上又带有不安神情,随又急问道:“二嫂可否平安?”
歇春面带羞涩,只得又回道:“好像,好像是血……”
“什么?不会吧?”项梁闻之心急,忙又道:“还不快让项贵去请大夫!”
项梁先是在书房中静静地看书,突听天上闷雷响过,再听歇春说二嫂又生了个男孩,又听说二嫂产后……片刻之间,项梁心情竟是倏然变化几次。
作者按:梧桐巷,在江苏省宿迁市霸王庙。据当地人相传,此地即为项羽出生之地。《江南通志》中载:项羽下相人,出生于梧桐巷。另据专家考证,此地即在宿迁市宿城区项里街道办事处项里居委会。
……
写在后面(代跋)
霸气震神州,凌云志未酬;
乌江夜若渡,两汉不姓刘。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无论怎样讲,项羽都称得上是位了不起的大英雄。作为秦、汉两个朝代过渡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项羽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与发展,自是有其一定的功绩的,也是不容抹杀的。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的本身也有着种种的缺陷与不足,以至于最终落得个令人惋惜的千古悲剧,但综观项羽辉煌而又短暂的一生,我们又可理直气壮地说:“作为一个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人物,项羽仍不失为一代英豪!”在历史上,项羽被誉为中华史传中的第一英雄,他的一生轰轰烈烈,叱咤风云,殁世时也才年仅三十一岁,可谓短之又短。尽管项羽的一生很为短暂,却又充满着浓厚的传奇色彩。项羽本是楚国人,出身于名将世家,自小父母双亡,身负国仇家恨,故自少年时代起,他就以报国仇家恨为己任。立志高远,誓灭暴秦,并在秦始皇南游会稽时发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迈誓言。及至长大成人,项羽生得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力能扛鼎,勇冠天下,并积极协助叔父项梁,暗中组织与策划反秦暴动。二十三岁那年秋天,项羽随叔父起兵于会稽,从此踏入戎马征程。在此后的八年军旅生涯中,项羽披坚执锐,身先士卒,率军转战南北,败秦嘉,斩宋义,引军救赵,以弱胜强,破釜沉舟,大败强秦,先后击败了王离、章邯所率的秦朝大军,歼灭了秦军有生力量,为推翻暴秦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而被尊之为反秦诸侯的首领,并上尊号为西楚霸王,从此号令诸侯,分封天下,建都彭城。灭秦以后,项羽驻军于鸿门,却以仁义之心,放走了潜在对手刘邦。而在与刘邦为首的众诸侯的争战中,项羽先后又击败彭越、英布、齐王等所有对手,并屡败强敌刘邦,所战无不披靡,但最后却失败于刘邦的阴谋之下,以至于兵败东城,自刎乌江,国破身亡。
项羽是位了不起的英雄,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更让人为之敬服的则是:项羽又是一位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大英雄式的情种。项羽一生只钟爱虞姬一人,两人自结缡以后,朝夕相处,相互钟爱而厮守,相互敬重而不弃,他们两人的身上体现了中华千古的美德,也为后人树立了不朽典范。
项羽的夫人虞姬,不但生得风华绝代,仪态万方,同时又聪明美丽,善良贤惠,她与项羽称得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美女配英雄的典型。虞姬的事迹凄美悲壮,令人荡气回肠,她既有小鸟依人的妩媚,又不失忠贞女子的英烈,每每使后人怜爱而又敬重。而更令人感动的则是,虞姬虽是一个弱女子,却有着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她与人为善,以天下苍生为重,她的人生思想境界相对于项羽来说,却又是远远高于其上的!
笔者还以为,尽管中国历史上的爱情故事,特别是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不胜枚举,难以计数,但最令人感动的则莫过于项羽与虞姬之间的爱情故事。项羽与虞姬之间的爱情故事在22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小说,或者是戏曲,抑或是诗词歌赋等,甚至几乎所有的艺术式样,也都有反映他们两人爱情故事的再创作,故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特别是近、当代的张爱玲、李碧华和刘心武等,也均以项、虞两人的爱情悲剧为题材,并进行过再创作。张爱玲的语言风格华丽凄美,李碧华的语言风格言辞犀利,但皆认为是项羽存心逼死了虞姬,至少客观上认为虞姬是被项羽逼死的,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在垓下这样的绝境中,作为一个大英雄的爱人,她心甘情愿、义无反顾地为爱人而去生、去死,这种行为的本身就是一种伟大,更是一种高尚。虞姬真的是这样做了,而且做得轰轰烈烈,她以自己清白的死赢得了荣誉,赢得了爱情,也赢得了无数后人的击节咏赞,故对于虞姬来说,其生也何幸,其死也得其所!
项羽与虞姬之间的传奇爱情故事,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配美人的典范,乃是在于:在垓下之战的四面楚歌声中,面对刘邦数十万大军的重重包围,虞姬看到夫君英雄末路,为解除丈夫的后顾之忧,她毅然决然地自刎殉情,从而上演了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悲剧,这就是“霸王别姬”的历史故事。项羽与虞姬之间感天动地的故事,既是历史的悲剧,更是爱情的悲剧,这出经典的悲情故事早已定格在中国文学艺术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舞台之上,成为中国历史上古典爱情中一部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
2200年前,项羽在垓下兵败之后自刎于乌江,他的人生和事业从此也便烟消云散,化为乌有,他与虞姬的爱情在尘间从此也画上了一个句号;而刘邦却在消灭西楚以后建立起了强大的汉朝政权,登基为帝,发号施令,主宰天下,为所欲为。一个英雄,一个悲壮的英雄;一个无赖,一个成功的无赖,对于项羽和刘邦来说,尽管他们当时的结局有着迥然的反差,但历史却又是无情和公正的。对于一个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他的成功固然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对项羽和刘邦这对冤家来说,却也概莫能外。所以,邵鲤庭所撰写的这副描写项羽与刘邦的对联写得好:
漫云天竞兴刘,四百载山河而今安在?
到处人多说项,数千年香火振古如斯!
于是,我又常常会想到这样两句诗: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如果文人的文字记载显得还不足以让老百姓信服的话,下面这些也许则可让我们产生一些思考和启发——
本书粗成以后,我曾送给一些朋友,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最让我难忘的是:沭阳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副部长曾说了让我至今还记忆犹新的话:“我们这里传说,虞姬当年并没有死,而且还有不少关于她复活后帮助四乡邻里伺弄花草的故事传说;而且,江南也有不少地方同样有着这样的传说。”而且我们在绍兴采访时,也还听到当地的不少老人也说:“虞姬在垓下时确实没死,你写虞姬没死,这算你写对了!”“虞姬在我们心中真的没死,而且我们也不愿她死!”“虞姬真的没死,她真的没死!”也许,虞姬在老百姓的心中,她的形象就是这样的高大和完美!
小时在老家农村时,常能听到老辈人讲述关于楚霸王的故事,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我负笈在外,四处游学,在走南闯北时,又读了不少关于项羽的书籍,并先后到江苏、山东、河南、陕西、浙江、河北、安徽、上海等地,去考察和搜集项羽与虞姬的民间传说。后来,一家出版社作编辑的朋友得知我的这些情况后,便嘱我撰写一本《项羽虞姬传说故事集》,另附《历代歌咏项羽与虞姬诗词》。后来,因这位朋友离开了这家出版社,故《项羽虞姬传说故事集》也便由此搁置了下来。再后来,由于心有不甘,故又萌生了撰写《项羽虞姬传奇》的想法。经过数载努力与煎熬,与苗立军先生携手合作,终于使此稿粗成。书成之后,又让几位朋友传看了一番,承蒙他们看重,觉得尚是不错,却也提出不少宝贵意见,后经修改方成此书。
本书在采访、撰写及出版过程中,曾得到沭阳县委宣传部、沭阳县颜集镇、沭阳县新河镇等单位和张莉(宿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文明办主任)、刘灼明(沭阳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肖卫东(沭阳县新河镇党委书记)、李鑫(沭阳县颜集镇党委书记)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谨表感谢!
在此,特别鸣谢赵汝兴先生对本书采访、撰写及出版的大力支持。
此前,也即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承蒙河南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及责编杨光女士的看重与推崇,曾经出版过我所撰写的《一代名将彭雪枫传奇故事》、《南京名人旧居》和《彭雪枫全传》3部书稿,这3部书稿共计200余万字,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可想而知,我的感激之情本就难以言表,今又承他们出版这部《项羽虞姬传奇》一书,则又使笔者更是感到幸何如之!故在本书付梓之即,对河南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及责编杨光女士所付出的努力与劳动,谨致以衷心的谢忱!
苏克勤
2008年10月16日谨识干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