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朋友,你想拓展自己的语言文学视野,历练审美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吗?《中外经典演讲选读》为你精选了众多中外名家的演讲作品,并对这些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赏析,具有很强的可读物性。阅读中外人物传记,通过对这些杰出人物的人生轨迹和情感世界的探寻,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加深个人与国家、民族、社会的思考与认识,懂得做人的道理;感受和领会演讲、辩论中的机智与艺术,学习驾驶语言的技巧;研读古今文化论著,可以从人类创造的思想宝库和知识财富中汲取营养。本书由胡志毅编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外经典演讲选读/最新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胡志毅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学生朋友,你想拓展自己的语言文学视野,历练审美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吗?《中外经典演讲选读》为你精选了众多中外名家的演讲作品,并对这些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赏析,具有很强的可读物性。阅读中外人物传记,通过对这些杰出人物的人生轨迹和情感世界的探寻,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加深个人与国家、民族、社会的思考与认识,懂得做人的道理;感受和领会演讲、辩论中的机智与艺术,学习驾驶语言的技巧;研读古今文化论著,可以从人类创造的思想宝库和知识财富中汲取营养。本书由胡志毅编著。 内容推荐 《中外经典演讲选读》为你精选了众多中外名家的演讲作品,并对这些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赏析,具有很强的可读物性。 阅读《中外经典演讲选读》,认识中外人物传记,通过对这些杰出人物的人生轨迹和情感世界的探寻,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加深个人与国家、民族、社会的思考与认识,懂得做人的道理;感受和领会演讲、辩论中的机智与艺术,学习驾驶语言的技巧;研读古今文化论著,可以从人类创造的思想宝库和知识财富中汲取营养。本书由胡志毅编著。 目录 导论部分 演讲:一种公共的仪式(胡志毅) 赏析部分 在雅典法庭上的演讲(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 对弗里斯的控告(公元前70年)西塞罗 在沃姆斯国会上的讲话(1521年)马丁·路德 莎士比亚纪念日的演说(1771年)歌德 告别词(1796年)华盛顿 哲学史开讲辞(1818年)黑格尔 巴尔扎克葬词(1850年)雨果 葛底斯堡演讲(1863年)林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恩格斯 让历史来评判我的行动(1898年)左拉 敬告二万万女同胞(1904年)秋瑾 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05年)孙中山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917年)蔡元培 近代西洋教育(1917年)陈站秀 庶民的胜利(1918年)李大钊 梁任公在中国公学之演说(1920年)梁启超 东西方伦理思想的比较(1920年)杜威 研究国故的方法(1921年)胡适 娜拉走后怎样(1924年)鲁迅 中国的国民性(1935年)林语堂 出任首相后的首次演说(1940年)丘吉尔 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1941年)罗斯福 怎样学习国文(1944年)朱自清 最后一次的讲演(1946年)闻一多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毛泽东 在诺贝尔文学奖金授奖仪式上的讲话(1954午)海明威 就职演说(1961年)肯尼迪 我有一个梦想(1963年)马丁·路德·金 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1978年)邓小平 自己费力找到真理(1981年)曹禺 连战在北大演讲(2005年)连战 《中外经典演讲选读》导读 试读章节 演说者的品格具有最重要的说服力量。 ——亚里士多德 有什么歌唱能比富有节奏的演说还甜美?有什么诗歌能比艺术结构的严密句式更相适?演员模仿真实,演说家维护真实,有哪位演员会比演说家更令人愉快?有什么能比睿智而敏锐的思想更精密?有什么能比语言的光辉照亮了的事情更令人惊叹?有什么能比内容丰富的演说词更饱满?事实上,没有哪一个需要优美而庄严地表达的题材不属于演说家。 ——西塞罗 绪论 演讲已经渗透在我们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庆典、节日、交流、传播、公关、广告等各个方面,如果你善于演说,那么你就很容易引起人们对你的注意,你也很容易从中脱颖而出。因此,演讲已经和你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有关演讲的知识似乎也成了常识,其实,人们对于这种常识并不是真正了解。如果你真的去探究一下演讲,其中大有奥秘等待着你去领略。 那么,究竟什么是演讲?一般来说,演讲就是演讲者在一种具有仪式性的场合面对听众,以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方式,艺术地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但是细究起来,演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演讲是一种仪式;二、演讲是一种传播;三、演讲是一种艺术。 一、演讲是一种仪式。演讲,英语为Public speaking,意思是公共演讲。公众相聚在一起的时候,往往就是一种仪式行为,在这种场合下说话就是公共的仪式。在这里,也许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演讲往往是在一种仪式场合发生的,它具有庄严性和肃穆性。 演讲,一般只追溯到希腊,但是,就像希腊悲剧可以说起源于古代埃及,甚至更古老的宗教仪式,演说也可以追溯到原始的巫术仪式。凯西·F·奥特拜因认为:“巫术(Magic)涉及三项基本因素,主持者(可能是萨满,或祭司,也可能什么也不是)、目的实现和巫术程式。”巫术程式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工具或法物,其次是仪式,再次是咒语。“咒语可能是由一连串经过安排和组合的词语构成,也可能仅仅就是一句明了的表达主持意愿的话。”几乎所有的巫术程式均涉及法物、仪式以及咒语这三个方面。演讲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因素:演讲者、演讲目的和演讲程式。演讲程式就包括了讲坛、仪式和演讲。而主持者在巫术仪式上说的咒语,可以被视为最早的演说。在这种仪式中,“言词自有其得自睿智力的隐蔽法力,言词借以在有信仰的人们的灵魂里面起作用”。它是一种有观念、有灵魂的说话。所不同的是,巫术中的咒语是说给神听的,当演讲者把话讲给人听的时候,演讲就诞生了。 古希腊的演讲也保持着和仪式的关系。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关公众演说的话题有七种。无论在元老会议,还是在公民大会上,我们的审议和演说必然涉及祭奠礼仪、法律、政体、与其他城邦的结盟和缔约、战争、和平以及财富的供给。”他将祭奠礼仪作为首要的演说话题,他说:“如果遵循先人遗留下来的仪式祭奠神明,就财富的供奉而言,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城邦,都是大有裨益的。就鼓舞人们的勇气来说,也会使公民深受其益。”在这里,亚里士多德提到了元老会议和公民大会,在这种场所演讲是具有仪式性的。克琳娜·库蕾说,公民大会召开的地方是神圣的场所。每次开会前,都要举行宗教献祭仪式。主持仪式者(p6ristarque)和牺牲品一道绕着被出席者围起来的会场转一圈。接着,传令官对坏公民般行事的人发出诅咒。最后,如果出现某个神的示意,会议即立刻结束,后来罗马发生的情况便是如此。由此可见,演讲不仅和仪式有关系,而且仪式还决定着演讲是否进行。 古希腊的宗教仪式是和神话传说相联,既然演讲是一种仪式,那么,就会造出一个演讲之神来。让一皮埃尔·韦尔南在《希腊思想的起源》一书中说道: 希腊人后来把话语的威力变为一个神:说服力之神“皮托” (Peitho)这种话语的威力让人联想到某些宗教仪式中使用的警句格言的效能,或者联想到国王威严地宣读“法令”时所发出的“法言”的作用。 法国学者库朗热指出:“在罗马,人们在开会之前必须先占知神的意思,开会前先由巫师祈祷,官长跟着念。”在18世纪“法兰西论坛”的国民议会所在地波旁宫,被称为言论“圣地”。这说明,演讲是具有仪式性的。 由于辩论,中国也产生了先秦的诸子百家。其中孑L子是最重要的代表。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被供奉在孔庙之中,成为读书人所供奉的圣贤。而在宋代书院兴起以后,列朝列代则将各个时期的贤人供奉为神像。胡适在《书院制史略》中说: 一时代的精神,只有一时代的祠祀,可以代表。因某时之所尊奉者,列为祠祀,即可乩某时代民意的趋向。古时书院常设神祠祀,带有宗教色彩,其为一千年来民意之所寄托,所以能代表各时代的精神。如宋朝书院,多崇拜张载、周濂溪、邵康节、程颐、程颢诸人,至南宋时就崇拜朱子,明时学者又改崇阳明,清时偏重汉学。而书院之祠祀,不外供许慎、郑玄的神像。由此以观,一时代精神,即一时代书院所崇祀者足以代表了。 在现代的大学中,也往往以铸铜像、挂图像的方式来表示这种“祠祀”,如北京大学的蔡元培铜像,浙江大学的竺可桢铜像等等。 从政治上讲,世界上重要的演讲都是在仪式性很强的场合发表的,如在总统就职典礼上,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演说。华盛顿总统的就职演讲、林肯总统的就职演讲、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讲等等。一方面总统的就职演讲是一种类似西奥多·罗斯福所说的“BullyPulpit”(直译为“霸气十足的布道坛”),另一方面总统就职也是一种民主的象征。约翰·J·麦克阿隆说:“在美国总统宣誓仪式中,当选总统以其就职演说及其品行强调自己的普通公民身份,表明他与所有在场的、将他选至这一最高政治地位的人是平等的。确实,在仪式的全过程中,民主的象征压倒了等级的象征。”这种民主的象征的传统是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沿袭下来的。 中国从近代以来,也有一些庄严的仪式,新中国开国大典就是一种民族国家和新中国诞生的象征性仪式,毛泽东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而在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举行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词中,毛泽东所说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更是新中国成立的象征。P3-6 序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能,更在于造就人,让学生“精神成人”。文学作品特别是中外文学经典的影响力是无可估量的,一本书能够让一个人受益终身,甚至能激励一代人的成长。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串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的基本精神,是要培养新一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新课标”将中小学生的阅读和鉴赏放到重要的位置。并明确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生的阅读总量。依循“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2003年和2004年,我社分别推出了“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第一辑、第二辑,受到广大中小学师生的欢迎。 丛书出版以来,读者朋友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在此我们深表谢忱!为了更好地打造这个丛书品牌,我们多次邀请教育界、学术界、出版界的专家把脉会诊。在听取各界反馈意见后,我们根据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对“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作了书目的整合和内容的补充修订。 新推出的丛书有以下特色: 一、选目精当,强调人文精神。我们在收录教育部“新课标”建议课外阅读的相关书目的基础上,又增加主流教材要求阅读的名篇佳作以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选本。从中总括出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精髓内涵的人文资源,让学生在审美欣赏中得到情操的陶冶、情感的升华。 二、版本精良,体现浙文社优势。这套丛书荟萃了浙文社的“外国文学名著精品丛书”、“中国现代经典作家诗文全编系列”、“世纪文存”、“学者散文系列”等在出版界颇具影响力的丛书的精华,得到了国内一流的作家、翻译家、学者的悉心襄助,保证了图书的上乘品质。 三、增加导读和附录,加强实用功能。为了便于学生阅读理解,更好地掌握作品的思想内涵、文学特点,增强阅读与欣赏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与测试的实用程度,我们在新版中增加了导读和附录的内容。导读部分主要涵盖了作家个人生平介绍、作品文本解读、主要人物形象分析、相关知识链接、文学常识背景、同类作品比较阅读、学业测试提示等相关内容。 在创建学习型社会、提倡全民阅读的背景下,我们推出这套丛书,希望能够让中小学生朋友喜欢。让我们携手进入阅读的精神家园。领略这片丰美而自由的天地! 浙江文艺出版社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