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傅山/大家精要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谢建华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傅山是清初的著名学者,他的学识渊博,思想观点精辟。他在经史子集、文学诗词、佛经道藏、书法绘画、钟鼎文字、医学医术诸学术领域,都进行过认真研究,涉猎甚广,造诣甚高,时人有“学海”的称誉。《傅山》是“大家精要”丛书之一,由谢建华著,主要记述了傅山的生平事迹,深入全面地分析了其思想学说。

内容推荐

《傅山》是“大家精要”丛书之一,由谢建华著。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主,又字仁仲,号啬庐,山西阳曲人。明亡后,服朱衣,号朱衣道人,又有侨黄老人、石道人、真山、侨山、松桥、酒道人、青羊庵主、丹崖、大笑下士、观化翁、老孽禅等等,一生有七十多种名号。傅山是明末清初传奇而又神秘的人物,是一位治学严谨,通晓经史、诸子、佛道之学,精医学,谙熟金石学、音韵学、名学,兼善诗书画。清代学者曹溶说他“身隐非缝掖,心仪瓣物香”、“山川留著述,龙蠖悟行藏”;毕亮世谓其“扫除百年芜秽靡弊,一意孤行”;梁启超将他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李贽并称为清初六大宗师。傅山是我国明末清初不可多得的一代卓越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医学家。

《傅山》记述了傅山的生平事迹,深入全面地分析了其思想学说。

目录

第1章 官宦之家书香门第

 家世的影响

 家学的渊源

第2章 聪慧、博闻的力学时期

 虹巢不盈丈, 卧看西山村

 念我弱冠年,命艺少旧袭

第3章 “伏阙讼冤”,义声闻天下

 三立书院“祭酒”

 “伏阙讼冤”的政治背景

 赴京请愿的壮举

第4章  “朱衣道人”为反清复明奔走

 避乱隐居思反清

 兴亡着意拼

“朱衣道人案”

第5章 “隐忍兮文章”,拒考不受封

 隐居松庄, 自称侨松

 身隐心不隐,“彻夜醉霜红”

 坚拒清廷博学鸿词试

第6章  “气在理先”,对理学的批判和超越

 摒弃宋明理学的缘由

 消解“理”的神圣性

 提出“气在理先”

第7章  “市井贱夫平治天下”的社会启蒙思想

 倡言反奴性、尊个性

 平等、自由的思想

 提出 “市井贱夫平治天下”的社会理想

第8章  首创子学研究之风

 反对“独尊儒学”,主张“经子平等”

 从文字训诂到义理阐述

 实事求是理性批判

第9章 “学海”的治学之道

 先“专精”后“博综”

 “好学而无常家”

 独立思考,自出新意

第10章 “不同流俗”的文艺之论

 关注现实生活,反对复古、模拟

 情挚气盛,重骨气

 开启拙丑、支离、率直的审美意识

第11章 不拘成法,风格多样之诗文

 直抒胸臆慷慨悲凉

 善用典故古奥老拙

 写景状物 历历如画

第12章 奇逸狂放、古迈苍劲之书画

 效钟书之高古、融颜书之凝重

 开书法自篆隶入手新风尚

 逸品、神品,均写胸中逸气

 年谱

 主要著作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坚拒清廷博学鸿词试

清朝在康熙皇帝即位之后,逐步调整了政策,缓和了民族矛盾,完成了除台湾以外的中国大陆的统一,社会稳定,各地反清复明活动也逐渐平息。雄才大略的康熙帝在清政府日益巩固的康熙十七年(1678)颁诏天下,“自古,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润色辞章,以备顾问著作之选。朕万几余暇,游心文翰,思得博学之士,用资典学……凡有学行兼优、文辞卓越之士,不论已仕未仕,令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员,在外督抚布按,各举所知,朕将亲试录用。”康熙令各地举荐博学之士并送至北京。因天气寒冷,原定于当年十二月的考试时间改为第二年三月。康熙十八年三月初一日,全国被荐举者有143人,齐集太和殿,后赴体仁阁应试,试题是《璇玑玉衡赋》、《省耕诗五言排律二十韵》。康熙在保和殿御试,宣布录取博学鸿儒50人,其中一等20名、二等30名,约占应试人数的三分之一,授以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职,并入“明史馆”纂修《明史》,朱彝尊、严绳孙、汪琬、潘耒、李因笃、毛奇龄均在此列。其中,朱、严、潘、李四人以布衣(平民)身份入选,时称“四大布衣”。有不少明朝遗老宁愿冒着杀头的危险,力辞不就。像顾炎武、黄宗羲、傅山等。

“博学鸿词科”旨在笼络那些有名望、有影响的学者,以泯除亡明遗老们的反清意识。这一年傅山已72岁高龄,吏科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推荐傅山应博学鸿词试。傅山听到消息后,坚决称病推辞。在傅山看来,活着就要诚笃真挚,气节凛然,指向专一,因此坚持忠于明朝,不承认清朝的立场不能变,拼了老命也要保持晚节。他在《病极待死》诗中写遭:“生既须笃挚,死也要精神。”“此行若得生还里,汾水西岩老首邱。”但阳曲知县戴梦熊奉命促驾,于第二年初命役夫强行将傅山抬着硬送到北京。去京途中,傅山一路上悲愤交集,寝食皆废,用锥子刺破两腿,到了京城已骨瘦如柴。到北京后,他拒不入城,卧病于崇文门外三十里的久无人烟的圆教寺中。傅山以病重为由,卧床不起,就是不肯应试。由于傅山的声望,使清廷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冯溥并一干满汉大员隆重礼遇,多次拜望诱劝,傅山巧妙地卧床不行迎送礼。魏象枢以傅山老病向康熙报告,皇帝居然恩准免试,授封内阁中书之职。冯溥劝傅山入朝叩谢这种特殊的恩宠,但他仍以病为由拒绝,坚决不去叩头谢恩。不得已冯溥派人强行抬着傅山入朝。到午门,傅山直挺挺地站在那里,冯溥上前强拉他叩头谢恩,傅山有意禁不住扑倒在地,以示志节不屈。在傅山眼里,民族气节重于泰山,个人的仕进轻如草芥。在一旁的魏象枢连忙说这就算谢过了。这样一方面使此事得以圆满了结,另一方面又使傅山保持了自己的晚节,并以后能“脱然无累”,足见傅山的智慧。第二天,傅山便匆忙回山西了。

傅山离京返回太原后,地方诸官闻讯都去拜望,并以“内阁中书”称呼。对此,他低头闭目不语不应,泰然处之。阳曲知县戴梦熊奉命在他家门首悬挂“凤阁蒲轮”的额匾,傅山凛然拒绝,毫不客气,表现了自己“尚志高风,介然如石”的品格和气节。之后,他至死都自称为“民”,避居乡间,同官府若水火,继续从事著述,曾先后接待和拜访了不少文人、学者,成为与清政府不合作的在野的思想文化界的领袖和代表之一。

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月初九日傅眉过世,年近八旬的傅山痛不欲生。他用血泪一口气写了14首《哭子诗》,其中有“尔志即我志,尔志惟吾知”和“吾诗惟尔解,尔句得吾怜”这样刻骨铭心的句子。这些诗写出了自己和儿子在诗歌、书法、政治志向上的默契和一致,悲痛之情溢于言表。白发人送黑发人,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此,傅眉的去世是对傅山一生最沉重的打击,相隔四个月零三天,傅山亦于六月十二日(公历7月23日)病故于西村,终年78岁。临终遗言:“我殁后以朱衣黄冠殓。”表明了他至死保持了自己的政治和思想的信仰。

P47-4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