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陆修静/大家精要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顺娣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陆修静,字元德。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懿族。三国吴丞相陆凯的后代。笃好文籍,穷究象纬。早年弃家修道,好方外游,遍历云梦山、衡山、罗浮山、峨嵋山等名山胜地。元嘉末约(453年)“市药京邑(今南京)”。宋文帝闻其名,“慕其风”,命左仆射徐湛延请入宫讲道。不愿囿于束缚,固辞不就,“遂诉江南”,继续周游四方布道。大明五年(461年)来庐山,“爱匡阜之胜”,构筑精庐居处修道,是为太虚观。自此,以太虚观为大本营研经传道授徒长达7年之久,为庐山道教势力的发展和影响的扩大作出了极大贡献。

王顺娣编著的《陆修静》透过对陆修静的身世与环境、行迹和作品的分析,勾画出他的思想发展,展示了他的心路历程。

内容推荐

《陆修静》是“大家精要”丛书之一,由王顺娣编著。

陆修静(406~477),南朝宋道士。生于浙江湖州,谥号简寂先生。他生活在动乱的南朝刘宋时期。早年致力于天师道的研究,著成道书,整顿组织,改革天师。之后转向江南道家各派的研究,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创建南方统一新道教。他高屋建瓴,把耗费毕生心血收集的1228卷经书分成洞真、洞玄和洞神三洞,并撰成《三洞经书目录》,这是中国道教史上第一部目录学专书,其三洞分类法为历代《道藏》的编撰所沿用,成为道教典籍影响深远的分类标准,他也被后人称为三洞道士。此外,他援儒入道,以很大的精力创制道教斋仪,使得道教斋醮仪范基本完备,为道教的成熟发展做出不可抹灭的重要功绩。宋徽宗时被敕封为丹元真人。

《陆修静》带大家走进陆修静的世界!

目录

第1章 道名初显

 一、陆凯之后

 二、早期致力于天师道的研究

 三、统一新道教志向的确立

第2章 初赴建康难免失意

 一、理想和现实的反差

 二、举办涂炭斋

第3章 借得名山避世喧

 一、拂衣南游

 二、庐山隐居

 三、有关陆修静的庐山佳话

第4章 再赴建康名震朝野

 一、三诏出山

 二、舌辩群雄

 三、御造崇虚馆

第5章 统一新道教思想要旨

 一、三派道经的传承谱系

 二、编撰《三洞经书目录》

 三、整顿道教组织

 四、完善斋戒科仪

 五、阐发教理教义

第6章 布袋崖魂

 一、遗命弟子

 二、天人合一

第7章 历史地位与影响

 一、有实无名的“国师"

 二、误解、歪曲与光环

 年谱

 主要著作

试读章节

历游名山

道教最根本的教义,就是神仙崇拜。所谓神仙实际上是神和仙的总称。神是指先于天地而生的神灵,如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玉皇大帝等,仙是指开天辟地之后,原有人身经过修真学道成为神通广大而长生不死的神灵,如张天师(张道陵)、许真君(许逊)、吕纯阳(吕洞宾)等。据牟钟鉴教授总结,神仙一般具有“永生、自由、神通”三项异乎常人的特征,他们长生不死,逍遥自在,吸风饮露,腾云驾雾,还能呼风唤雨,扶善惩恶,为人们消灾造福,因此,神仙为常人所向往、追求和崇拜。

作为一名道士,陆修静对神仙的向往、追求和崇拜的态度始终如一。早期神仙学说都认为求仙者应当远离人寰,入山修炼。“仙”原作“迁”,本义即为“迁入山也”。一则道人眼中的神仙或是居住在烟波飘渺、荒凉神秘的太虚仙境,如司马迁《史记·封禅书》中提到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或是居住在秀丽迷人、人迹罕至的名岳山川;一则道人认为修炼方术必须在静寂无人的深山中进行,这样才不至受到不信道者的干扰,以免他们谤毁神药。陆修静在经过云梦山的短暂隐居之后,一方面他越来越适应山中的隐居修炼生活,另一方面却也感到庙小难修高道的尴尬,他开始走出云梦山,来到附近较大的仙都山(今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境内)修炼。他的高徒孙游岳后来在仙都山隐居,时间长达四十余年。之后陆修静又走出浙江,在中国南部各地的名岳山川四处游走。据史料载,陆修静游历的足迹南至湖南的衡山、湘江,西至四川的巫峡、峨眉山,几乎踏遍大半个中国,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明确留下陆修静行踪的会稽山、九嶷山、衡山和罗浮山。

会稽山,原名茅山,亦称亩山,地处浙江省绍兴东南。它是中国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镇山之一,也是中国山水诗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代文人雅士都曾留下众多诗文佳作。会稽山的文化积淀异常深厚。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上古治水英雄大禹,一生行迹中的四件大事:封禅、娶亲、计功、归葬都发生在这里。春秋战国时期,会稽山一直是越国军事上的腹地堡垒。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久就不远千里,上会稽,祭大禹,对这座出一帝一霸从而兼有“天子之气”和“上霸之气”的会稽山表示敬意。两汉以后这里成为佛道圣地。传说葛洪之祖、素有“葛仙翁”之称的葛玄在此炼丹成仙,山中的阳明洞天为道教第十一洞天,香炉峰则为佛教圣地。现存遗址有巨石“飞来石”,因相传从安息飞来而得名。后因葛玄在此炼丹,又称“葛仙炼丹岩”。

九嶷山系千古名山,位于湖南省宁远县城南30公里,素以丰富的文物古迹、独特的自然风光、奇异的溶洞和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著称于世,九嶷山是中华民族始祖舜帝的葬所,《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舜帝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创始人。《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葬九疑使九嶷成为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源头,九嶷山因此成为炎黄子孙向往的圣地。

衡山地处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又名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这里气候温和,风景秀丽,处处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故有“南岳独秀”的美称。衡山还是著名的道教名山,是道士修行的理想之地。道教称其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三小洞天。传说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魏夫人)治南岳山,留有黄庭观,为其修道处。唐末李仲昭《南岳小录》中所记的“前代九真人”,即为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南岳修道的九位著名道士,其中就包括居住上清宫、传播上清经的徐灵期真人。可以推定,陆修静当年游览南岳衡山时,与还健在的徐灵期真人有过交往和交流。

罗浮山,又名东樵山,位于广东省惠州博罗县西北部,与位于同省佛山市境内的西樵山是姐妹山。罗浮山的主峰是飞云峰,海拔1296米。其山势雄浑,风光秀丽,四季气候宜人,被誉为“岭南第一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曾把它比作为“粤岳”。相传古时只有罗山,浮山从东海浮来,倚于罗山东北,由铁桥峰相连,故名。据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记载,罗浮山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山中有七十二石室、十八洞天、四百三十二峰峦、九百八十瀑布与飞泉,原有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等道教与佛教宫观寺院点缀其间,许多神仙家都曾在此隐居修炼。秦汉时期安期生曾来到这里修习道术。东晋年间,著名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葛洪入于山中修道炼丹,采药济世,著书立说,创建九天观、黄龙观、冲虚观、酥醪观、白鹤观。葛洪居山积年,优游闲养,笔耕不辍,著述极丰,他继承并发展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整理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炼丹术,总结了自己在研制金丹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撰写而成《抱朴子·内篇》一书,既确定了我国的神仙理论体系,又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从而使罗浮山逐渐成为岭南道教名山。陆修静之后,吕洞宾、何仙姑、铁拐李等神仙也曾留过圣迹。

陆修静肯定是很喜欢山水的,有野史说他早年曾沉入自己家乡附近的水潭里,几个月之后方才出来,这个水潭为此有仙潭之称。在这样的山水云游中,陆修静欣然惬意、怡然自得,和隐居在山中的高道修炼、谈道,道行越来越高,最后终于感悟神灵,和神灵通交,获得真传,已然成为一名神仙道士了。

P18-2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6: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