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工作观念转弯的头脑风暴,行走职场江湖必备的智慧读本。
工作,换,还是不换?这的确是个问题。解决的方式别无其他,关键是看你的态度!
不可不知的职场箴言
跳槽并不能改变根本性的问题,再好的工作也难尽善尽美。频繁换工作的结果,只会使一切都得从头来过。换种思维看工作。积极拓展工作空间比频繁跳槽更重要。职场不相信眼泪,只以实力论英雄。没有怀才不遇,只有能力欠缺。工作不是为了老板或其他任何人,只是为了你自己。你才是职业舞台上唯一的主角,演出的好坏,取决于你自己。爱工作,就是爱自己。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把自己训练成千里马,你就能成为自己的伯乐。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跳槽不是万能的,一定要三思而后“跳”。
本书针对当下职场中常见的频繁跳槽现象,深层次剖析了频繁跳槽的危害,提出跳槽并不能改变根本性问题这一观点,并以此为出发点,总结出了保证职业常青必备的8种思维方式,提出了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观点,旨在告诉读者应转变观念,换个思维看待工作,通过努力提升个人能力等来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好工作。
做广告的张洁,最近感觉挺苦恼的,她在广告这一行做得力不从心,很想转行做其他的。但是,其他行业她又没有广告这一行有经验,结果,转了一圈,还是在广告这一行。
张洁22岁毕业,参加工作已5年,今年已27岁。由于大学学的是广告,所以张洁很幸运地在一家比较大的广告公司负责设计方面的工作。结果因为大公司分工很细,她根本没有学到什么。后来通过朋友的介绍,她成功地跳到了另一家小的设计工作室。
在那里每个人都要独当一面,比起前一份工作,它更能锻炼人。而且在那儿,她第一次体会到了通宵达旦工作的乐趣和苦衷。因为工作强度大,有时候需要连续加班,几天几夜下来,小伙子胡子拉碴,女孩子则一个个像黄脸婆。张洁担心自己还没嫁出去就已经“人比黄花瘦”,所以就又换了一个公司。
然而由于专业的限制,张洁始终摆脱不了广告这个行业,这也就意味着她仍然会经常在午夜两点半从公司的写字楼里游出,独自在空旷的大街上行走。夜景虽美,她心里却有些凄楚,常常自问:我梦中的理想事业到底在何方啊?但是,无奈的现实又再三告诫她说:你已经不是任性的小孩,楼还在供着,车子还未买,每天24小时工作还不够,哪有时间顾影自怜?
张洁的郁闷,代表了很多人的现状:当工作进入一定阶段,工作之痒就会随时发作,只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已。搔痒还得找到痒处,因此,解决工作之痒,首先还得找到所痒之处。
闲暇的时候不妨坐下来对照一番,静静地思量一下自己的职业困惑,自己的“痒”究竟在何处?
后来,张洁经过与职业专家的一番深入的交谈,找到了她的问题症结所在——她其实还是挺喜欢广告这一行的,而且她的性格和天赋都与这一行相匹配,只是她过高的期望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朋友、家人的一些偏见,影响了她工作的激情。
因此,专家建议她给自己制订一个适当的职业目标,其次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段时间后,张洁竟然和以前判若两人,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激情。
心理学家认为,对工作或职业产生疲倦感,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工作到了一定程度,程式化的模式本身很容易在人类“求新求异”的本能心理需求中被厌倦和抛弃。通常情况下,能力大于期望值和期望值大于能力的人都容易产生工作厌倦心理。
一般说来,导致工作厌倦或疲惫的原因主要有:不喜欢所从事的工作,但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得不继续干下去;工作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肯定和回报,以至于丧失了对工作的热情;工作出现了一些挫折,比如受了老板的批评而感到委屈,等等。
事实上,人对工作的热爱比婚姻更缺乏维系的基础。出现“七年之痒”症状的人不必因此而背上心理负担,关键在于如何找到痒症的来源并积极去预防和治疗它。
如果长期承受工作压力或对工作缺乏兴趣,而问题又不及时解决,就很可能会引起心理状态的不良反应。比如一提到工作就感觉非常厌倦,工作没劲,什么都懒得去做;为抵抗工作带来的压抑,大量饮酒、常感到头痛、全身无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情抑郁烦躁;工作效率低,常常出错;刻意与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无缘无故地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等等。
就像婚姻的“七年之痒”容易导致问题和影响婚姻质量一样,职业的“七年之痒”也会严重地影响工作效率,并对身体产生危害,如周期性偏头痛、过敏症、胃溃疡、高血压症、腰背痛等。 P4-5
开篇之前,先问一个问题:“如果当前的工作老是给你挫败感和烦躁感,严重影响你的心情,你第一时间想到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换工作!”十有八九的人都会这样想,然后很快付诸行动。
中华英才网曾面向广州和深圳的白领开展了一次有关工作观念的调查。调查显示,有相当多的职业人士,对现有工作一旦产生厌倦感,第一个想法就是跳槽。
在这样一个机会无限的商业时代,跳槽,无疑是件极其正常的事,它也是人才寻求最佳发展舞台最有效的途径。但如果换工作之后,处境并没有出现转机,反而更糟,那你就需要反思了——是不是自己对待跳槽过于轻率,过于频繁?是原来的老板、同事、客户,不堪与之相处,还是自己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缺陷?是没有机会,还是自身不懂得去主动抓住机会?是工作让人缺乏激情,还是自己不懂得自我调节……
跳槽的理由有千万条,但都可以归结为一条,那就是没有好的心情。那么,在工作中,到底哪些因素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情呢?
马成在同事眼中,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人。大家一致认为,他的前途一片光明。可是他目前的状况却令人担忧——最近他又跳槽了,大学毕业才3年,这已经是他第十五次跳槽了。虽然他平均每两个月换一次工作,但跳槽却是无奈之举,用他的话说:“那样的工作让人没有好心情,叫我如何坚持下去啊!”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民营企业,老板对他非常满意,还特别鼓励他说:“你肯定前途无量,说不定我们这个‘庙’还太小了,供不起你。”
马成也暗下决心,一定跟着老板好好干。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工作才刚过去一个月,危机就出现了。他无意中发现了老板的一个秘密:老板每次在会见客户时,都会肆意夸大自己公司的实力,有时候根本没有的事,还故作镇静,说自己有多么神通广大。当时,老板在他心中的形象一下就被击垮了。思前想后,他决定辞职。
马成的第二份工作是市场调研。工作虽然辛苦,但他很喜欢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所以充满了激情。然而,好景同样不长,他发现上司在决定很多事情时,主观意识太强了。而其他下属呢,即使知道领导是错的,也会不打折扣地执行。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他心里就难受极了,刚开始还找上司谈谈,上司也还很认真地听,可到最后,上司就不耐烦了。马成无法容忍他的种种错误决定,结果一走了之。
就这样,每到一个公司,马成都觉得老板有这样那样让人难以容忍的问题,自己往往很难适应,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他频繁地更换工作。
从马成的例子不难看出,影响他工作心情的因素是对老板和上司为人处世方式的不认可。其实,影响工作心情的因素多如牛毛。譬如说薪资待遇不尽人意,才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无法与主管、同事愉快共事,对行业前景及公司未来担忧,等等。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再好的工作,也会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而且这种坏心情,对工作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它会磨灭你的意志,让你丧失工作激情,而没有激情,任何事情都无法用尽全力去做,也就无法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这样做的结果是——难有所成。
然而,换工作就能改变自己心情坏的状况吗?
答案是:不能!
马成就是最好的例子,他3年换了15个工作,也终究没有找到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心情的工作。
事实上,再好的工作也难尽善尽美,如果不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情,下一个工作必定又是新一轮厌倦的开始。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如果你无力去改变它,何不先调适好自己的心情,换种思维去改变自己呢?如果你不能调适自己的心情、建立正确的工作观,必定是走到哪里,换到哪里。频繁换工作的结果,只会使得一切都从头来过,这样压力会更大。
没有一件工作会令人天天愉快、年年顺心,当你兴起“另起炉灶”的念头时,不妨先转换你的心情,以新的角度看待你的工作。说不定,阳光、鲜花和绚丽无比的风景正在你转角的地方等着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