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书城掇拾/全民阅读书香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黄镇伟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历代读书诗

历代文化名人无一例外都雅爱读书,他们放志书林,耕情学圃,在始终不渝的读书生涯中,采撷知识,攻坚问难;追求情趣,领略欢愉,因而挥毫写下了难以计数的读书诗。这些展示出作者心灵世界的至情文字,或畅论读书的甘苦之得,或倾吐求知的至诚之情;或述说对读书的见解,抒发读书的感受。受诗人的修养、际遇以及社会思想、文化思潮的影响,读书诗呈现不同的风格。将渎书与自身治学、仕宦生涯融为一体,类叙事交响,风格简练凝重;将读书视为自己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似抒情乐章,风格轻快流畅。读书诗为我们装缀成一个多姿多彩的书香家园,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受到感染,欣赏品味之余,阅读的愿望油然而生。

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欧阳修由枢密副使转参知政事(副宰相),进封开国公,与韩琦、富弼等共掌朝政。这一年,欧阳修55岁,距天圣八年(1030)举进士人仕途已经32年,其五言古诗《读书》就写于此时。全诗70句,诗人结合少年读书至进身居官的经历,较全面地阐述了自己对读书的见解和从中获得的乐趣。其开篇十六句曰:

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眼力虽已疲,心意殊未倦。正经首唐虞,伪说起秦汉。篇章异句读,解诂及笺传。是非自相攻,去取在勇断。初如两军交,乘胜方酣战。当其旗鼓催,不觉人马汗。至哉天下乐,终日在几案。首四句讲自己虽已年老,而读书的好尚仍保持旺盛。次六句表明自己的经学见解。欧阳修读书最重研读“六经”,他认为儒家经典始自《尚书》中的《尧典》《舜典》,秦汉以来的笺传注解多附会之说,自相矛盾。学者读书要“师经”,更要勇断是非。后四句把读书钻研,探究是非,比作两军交战,每当断一是非,得一收获,都如同打了一个胜仗,心中获得无穷的乐趣。“至哉”两句,是欧阳修论读书乐趣的名言。南宋学者叶适指出“正经首唐虞”以下十二句,“以经为正而不汩于章读笺诂,此欧阳氏读书法也”(《习学记言序目》卷四十七“五言古诗”)。

接着,欧阳修写少年读书习文的情形和希望,进身登仕、官职升迁的经历;写中年居官,政务繁忙,身体衰弱,促使思想发生变化,自己才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流露恬静无为,归田读书的意愿:“乃知读书勤,其乐固无限。少而干禄利,老用忘忧患。又知物贵久,至宝见百炼。纷华暂时好,俯仰浮云散。淡泊味愈长,始终殊不变。”最后表达自己一旦获准辞官,即“买书载舟归,筑室颍水岸。平生颇论述,铨次加点窜。庶几垂后世,不默死刍豢。信哉蠹书鱼,韩子语非讪”。结尾二句表达自己的读书志向。韩子,即韩愈,他有《杂诗》:“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后前。岂殊囊书虫,生死文字间。”

欧阳修读书,强调要深入研读,融会贯通,不断撷取前代圣贤的道德学问,以充实提高自己的修养。这首《读书》诗中,欧阳修用亲身的经历传递了自己的读书观念和方法。

P1-3

后记

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我刚参与完成赵国璋、潘树广先生主编的《文献学辞典》的编撰工作,又应王余光、徐雁两位主编的邀请,接受了《中国读书大辞典》的撰写任务。由此,自己在文学与文献学之外,开始关注中国古代的阅读史料,并力所能及地做了些钩稽、梳理、阐释和传播的工作。本书选录的30篇文章,分为三辑:书史寻幽、人文品赏、书人书事,大致对应自己平日努力学习阅读的三个方向:古代阅读史、文学和文献学。所录文章多为短制小品,写作时间跨度较长,是自己30年来求学、阅读、习作经历留下的一个印记。

承主编徐雁教授推荐,这些文章得以结集辑入《全民阅读书香文丛》出版;又得到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编辑们的精心审读校正,为全书增色不少,在此一并致谢!

期待读者朋友们的批评指教。

黄镇伟

2015年12月写于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翠微湖畔

目录

关于求学、习作的记忆(自序)

上辑 书史寻幽

 历代读书诗

 古今读书图

 名贤读书法

 学者读书说

 图说读书乐

 细听读书声

 品鉴读书联

 昭明读书台

 唐诗的繁荣与传播

 宋人笔记中的阅读史料

中辑 人文品赏

 谈玄·隐逸·山水

——读《世说新语》一得

 王勃“落霞、秋水”句考辨

 不可不读的唐人小说

 周敦颐说莲

 黄庭坚说兰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赏析

 “缕述风土,考订古迹”的佳制

——读陆游的《入蜀记》

 满湖风景弄清娱

——吴廷翰《湖山小稿》谈

 读《聊斋志异》随笔三题

 《中国昆曲艺术》中的明清木版插图品赏

 年年春雨满沧浪

——《沧浪十八景图咏》读后

 形神兼备识前贤

——《中国历代人物图像集》读后

下辑 书人书事

 “药王”不传奇

——读《孙思邈评传》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王原祁与《佩文斋书画谱》

 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中国读书大辞典》述评

 旧书故纸有余香

——徐雁《中国旧书业百年》读后

 论“鉴赏辞典”

 雪融无声

——忆潘树广先生二三事

 读《墨香书影》,兼怀时永乐先生

后记

序言

关于求学、习作的记忆(自序)

◎黄镇伟

我的求学、习作经历始于1978年,起步于书香浓郁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

在1978年那个金色的秋天,我提着简单的行李,乘坐公共汽车离开工作了六年多的工厂,来到苏州,成为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的一名学生。

江苏师范学院坐落在苏州城东的文化区,她的前身主要是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标志性建筑钟楼、数学楼,以及红楼图书馆等,在古木繁枝的掩映下,红砖绿叶,自然生息和历史年轮交相辉映,令人陶醉。在这样的新环境下,初来乍到的同学们都对即将开始的大学学习生活充满期待。

1977年恢复高考,释放了已经被压抑十年的巨大能量:学生的求知欲望,老师的传授热情。领悟的眼神,会意的笑声,都成为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课堂内外,我十分注意从老师的讲课和作业评语中领悟学习和阅读的方法,采取课堂笔记和读书卡片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逐渐积累资料,并按专业内容和思考的问题分类。集中翻看这些类聚的资料,往往会解决以往的问题,产生新的思考,不断丰富自己的学养。

记得大四的下学期,郑学弢先生为我们开设选修课《(世说新语)选读》。课内布置三次作业:一、《世说》之名防于何时?刘义庆撰集《世说新语》有何借鉴?晋宋之际记言之书迭出,其义安在?二、抄录、标点、赏析《世说新语》三条;三、完成一篇读《世说新语》的体会。我的第一次作业,郑老师对“晋宋之际记言之书迭出,其义安在?”的回答写了这样的评语:“这一段答得比许多同学好,不是照抄原文,而是有所取舍,不是只抄一处,而是杂取诸书,自加剪裁。”第二次作业郑老师的评语是“读书赏析自有会心处”,然后用红笔抄了两段要我翻译。看了我的翻译,评阅“比仅仅做翻译又有了发展”。这些,都得益于平时的积累。

郑先生又抄了两则,提示“读了下面两段记载,有什么感想?”对我的感想和体会文章,先生用红圈点的方式对其中的部分表述予以肯定,同时指出引用的几个例证“不够典型”。“不够典型”四字,实际上强调了研究习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同一事件,不同时代不同人物有不同的记述,因为观察点不同;相同观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述,文辞有高下,述义有精粗,因为学养有异。所以选用例证必须慎而又慎。经过思考,有所领悟。我扩大了阅读面,对有关例证作了调整。文章修改后以《谈玄隐逸山水——读(世说新语)一得》为名,在安徽《艺谭》杂志发表。这可以说是我习作发表之始。

毕业后,留在中文系资料室工作。环视四周,尽是书架;举目迎送,无非读者。在这种环境下,耳濡目染,有兴趣有机会读更多的书。系领导专门指派潘树广先生担任资料室的学术顾问,以指导我们结合专业开展业务工作。自此,在潘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了在文献学领域的学习探索。潘先生的专业指导以参加研究工作为切入点,首先对工作思路、研究方法作详细的讲解;具体分工明确后,再就资料搜集、史料鉴别、行文格式等逐一指导。在研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先生都要检查督促,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哪怕一字一句,不厌其烦。从《中国文学语言学文献指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到《文献学纲要》(广西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我作为助手,在潘老师的筹划和指导下,先后参与完成数个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在近20年中,我在研究方面得到了精心的指导和严格的训练,潘先生对后进的悉心呵护令人终生难忘。

苏州大学本部校区西邻平江路,平江路中段西接悬桥巷,清代藏书家黄丕烈的故居就在巷内。苏州历史上学者、藏书家群星璀璨,黄丕烈是其中十分耀眼的一颗。

黄丕烈一生屏去世事俗务,坐拥书城,将自己的全部才情学识倾注于收藏和阅读中,共写作藏书题跋八百余篇,后人辑成《荛圃藏书题识》。展卷摊读黄氏的藏书题跋,精识盈目,卓见满纸,书趣横溢。其题跋常于文末兼记眼前景物,以衬托自己得书校书后的欣喜舒慰之情。如跋《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在记述自己耗时20日校毕此书后,文笔一转,转出这样的至情文字:“时春雪大下,晓寒逼人。窗外山茶花红英点白,佳致嫣然,亦自可爱。惜山僧招我探梅,不能作灞桥驴背上人,恐诗思亦复涩耳。”宁坐寒窗校书桌,不赴踏雪探梅路,此翁爱书的风流雅致跃然纸上。我十分喜爱读他的题跋,不仅是因为专业关系,更因为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爱书情致。2012年,我有机会去台北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交流,为学生开设的选读课就是《(荛圃藏书题识)选读》。课堂上,我满腔热情地讲解了题识中记录的苏州藏书文化图景和黄丕烈对书的挚爱之情。我想,这就是苏州的文化精神、书香氛围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姑苏书香欲人醉”。

主编徐雁教授审读拙稿,建议我写一写自己与阅读、写作结缘的经历作为自序。阅读,是当下社会的一个热词,更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因为它不仅事关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图书的种类与阅读的人群、阅读的方式永远是一个变数,但是人需要阅读则是一个不变的定律。读书实际上正是读者的一种生命运动,只要一发动,它就会伴随你一生。我没有太丰富的经历可以谈,就以记忆这种形式,咀嚼回味过往岁月中阅读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温情和趣事、友谊和信念,从而唤起并保持阅读的欲望和热情。所以就拉拉扯扯有了这篇文字。

此为序。

内容推荐

黄镇伟的随笔集《书城掇拾》分三辑:上辑评点古人阅读史料;中辑鼎鉴明清版刻插图、古籍人物绣像面等轶趣;下辑品谈书人掌故,文字流畅隽美,耐人玩味。

编辑推荐

《书城掇拾》系作者黄镇伟的读书随笔集,分上中下三辑,分别为“书史寻幽”、“人文品赏”、“书人书事”。上辑“书史寻幽”围绕读人读书展开,包括历代读书诗、读书图、读书法等以及宋人笔记中的阅读史料等。中辑“人文品赏”赏鉴古人读书轶趣,如明清版刻插图、古代书中的人物绣像画等。下辑“书人书事”品谈书人掌故。作者熟稔书坛掌故,文字流畅隽美,娓娓道来,耐人玩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