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高等院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与评价研究
分类
作者 胡泽民,李刚,朱帅玲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t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对教师德育职责的价值认同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本书按照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首次提出了教师德育领导力的概念,构建了教师德育领导力理论模型,以期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帮助教师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本书还以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为核心主线,从理论层面廓清课程思政的内涵和价值,提出“宏观认识+微观设计”的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策略,分别从系统思维、教师教学、学生获得感三个维度对高校课程思政评价研究成果进行展示。本书是为高校管理人员和专业课教师编写的,针对他们在课程思政管理和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实用的指导和解决方案,从而助推高校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

目录


\t第一篇 教师德育职责的落实:高校教师德育领导力



\t第1章 教师德育职责的认识与价值认同



\t1.1 教育学研究视角:教师角色本质逻辑



\t1.1.1 教师育人特征的历史图景



\t1.1.2 国家对教师履行德育职责的师德要求



\t1.1.3 德育职责落实的教育学研究概述



\t1.1.4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中对德育职责的要求



\t1.2 价值认同研究视角:教师德育职责的实现



\t1.2.1 教师德育职责价值认同的内在表现



\t1.2.2 基于教师德育职责认知的情况分析



\t1.2.3 教师德育职责实现的认知基础



\t1.3 教师履行德育职责能力的生成逻辑



\t1.3.1 教师德育职责能力生成逻辑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



\t1.3.2 教师德育职责能力生成逻辑的保障机制



\t第2章 教师德育领导力的提出:管理学领导力的发展



\t2.1 管理学层面:领导力理论的本质特征及领导力构建模型



\t2.1.1 领导力概念的管理学阐述



\t2.1.2 素质支撑下的领导力模型



\t2.1.3 管理学领导力在其他领域的发展



\t2.2 理论借鉴层面:教师德育领导力的首次提出



\t2.2.1 教师德育领导力的由来——教师领导力



\t2.2.2 教师德育领导力的内涵及分析框架



\t2.2.3 认识教师德育领导力的三重维度



\t2.2.4 教师德育领导力基本构成要素的六力维度模型



\t2.2.5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德育领导力的路径分析



\t第3章 教师德育领导力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



\t3.1 教师德育领导力实施中遇到的瓶颈



\t3.2 内动力与外推力有效联动——教师德育领导力提升的关键



\t3.3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t3.3.1 强化基础——以组织体系建设强化教师德育领导力的构建



\t3.3.2 系统集成——实现教师德育领导力构成要素的有效互动



\t3.3.3 协同高效——以教师德育领导力推进教学有效开展



\t第二篇 教师德育职责的核心——“立德树人”课程价值的



\t实现及德育政策的发展



\t第4章 从课程价值的视角探寻课程理念的价值意义



\t4.1 课程、课程价值及课程具有价值引导的理论分析



\t4.1.1 课程的词源学考查及课程的时间流变和空间特征



\t4.1.2 课程的价值意义



\t4.1.3 课程价值的主要取向



\t4.1.4 课程理念是课程价值呈现的引领和灵魂



\t4.2 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及立德树人要求下课程思政理念的兴起



\t4.2.1 时代维度: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t4.2.2 认识维度:对落实立德树人的系统性认识



\t4.2.3 发展维度:立德树人内涵发展的课程思政理念衍生



\t第5章 多视角课程思政理念的衍生——立德树人要求下思政教育的政策发展研究



\t5.1 我国德育政策的发展



\t5.2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政策视角的发展



\t5.2.1 思想政治教育的恢复与重构



\t5.2.2 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课为主渠道的深化建设



\t5.2.3 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及课程思政的推进



\t5.3 课程德育要求的政策发展视角:改革开放以来课程德育的历史变迁



\t第三篇 教师德育领导力核心理念——课程思政



\t第6章 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



\t6.1 认识教育理念



\t6.1.1 教育理念的本质特征



\t6.1.2 现代教育推崇的教育理念



\t6.2 认识教学理念



\t6.2.1 教学理念的本质特征



\t6.2.2 教师教学理念的呈现



\t6.3 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的差异性认识



\t第7章 对课程思政作为教育理念的理论认识



\t7.1 课程思政的内涵及特征



\t7.1.1 课程思政的内涵



\t7.1.2 课程思政的特征



\t7.2 课程思政作为教育理念的本质



\t7.2.1 课程思政具备教育理念的本质特征



\t7.2.2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促进了教学向教育的转变



\t7.2.3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形成的一种新的课程观



\t第8章 从两重实践逻辑层面进一步解析和促进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落实



\t8.1 课程思政的发展实践逻辑



\t8.1.1 发展实践逻辑中的历史赓续



\t8.1.2 发展实践逻辑中的未来取向



\t8.2 课程思政的创新实践逻辑



\t第9章 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属性与范畴



\t9.1 “思政”的内涵



\t9.2 对专业课程中“思政”属性的认识



\t9.3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关系



\t9.4 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t第10章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t10.1 协同育人的本质



\t10.1.1 对协同育人的理论认识



\t10.1.2 协同育人的科学内涵及特点



\t10.2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协同育人



\t10.2.1 课程思政理念下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t10.2.2 课程思政理念下对协同育人机制的认识



\t10.2.3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重点



\t10.3 协同育人要厘清的几个关系



\t10.3.1 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关系



\t10.3.2 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t第四篇 教师德育领导力支撑下的课程思政高质量推进策略



\t第11章 课程思政实践的制度化支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t11.1 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结构性认识



\t……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8: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