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雅舍人生/梁实秋代表作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梁实秋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梁实秋文章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本书是其代表作的精选集《雅舍人生》,收录了:《萝卜汤的启示》、《圆桌与筷子》等文章,让你在阅读之中如沐春风,也会让你在淡淡的沉思中品位人生的意义。

内容推荐

梁实秋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任数所大学教授,主编过《新月》月刊及多种报纸副刊。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幽默机智。著有《雅舍小品》、《秋室杂文》,并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等。

本书为《梁实秋代表作系列》系列之《雅舍人生》,书中收录了:《职业》、《北平的冬天》、《教育你的父母》等作品。

目录

序文

第一辑 雅舍小品三集

书房

送礼

排队

爆竹

腌猪肉

萝卜汤的启示

喜筵

年龄

搬家

讲演

同乡

代沟

唐人自何处来

健忘

暴发户

喝茶

饮酒

吸烟

签字

狗肉

过年

电话

饭前祈祷

照相

圆桌与筷子

烧饼油条

第二辑 雅舍小品四集

“啤酒”啤酒

守时

对联

图章

包装

头发

制服

职业

书法

厨房

废话

求雨

一条野狗

幸灾乐祸

快乐

北平的冬天

领带

点名

奖券

婚礼

铜像

计程车

好汉

球赛

偏方

窝头

厌恶女性者

教育你的父母

干屎橛

风水

天气

礼貌

高尔夫

第三辑 实秋杂文

利用零碎时间

养成好习惯

作文的三个阶段

中国语文的三个阶层

玛克斯·奥瑞利阿斯

独来独往

一个《读者文摘》的读者的感想

忆老舍

悼念道藩先生

忆冰心

试读章节

清梁晋竹《两般秋雨盒随筵》有这样一段:

“湖南麻阳县,某镇,凡红白事,戚友不送套礼,只送份金,始于一钱而极于七钱,盖一阳之数也。主人必设宴相待,一钱者食一菜,三钱者三菜,五钱者遍被,七钱者加簋。故宾客虽一时满堂,少选,一菜进,则堂隅有人击小钲而高唱日:‘一钱之客请退’,于是纷然而散者若干人。三菜进,则又唱:‘三钱之客请退’,于是纷然而散者又若干人。五钱以上不击,而客已寥寥矣。”

我初看几乎不敢相信有此等事。“夫礼,禁乱之所由生。”所以我们礼仪之邦最重礼防。“名位不同,礼亦异数。”所以礼数亦不能人人平等。但是麻阳县某镇安排喜筵的方式,纵然秩序井然,公平交易,那一钱三钱之客奉命退席,究竟脸上无光,心中难免惭恧,就是五钱七钱之客,怕也未必觉得坦然。乡曲陋俗,不足为训。我后来遇到一位朋友,他来自江苏江阴乡下,据他说他的家乡之治喜筵亦大致如此,不过略有改良。喜筵备齐之后,司仪高声喊叫:“一元的客人入席!”一批人纷纷就座,本来菜数简单,一时风卷残云,鼓腹而退。随后布置停当,二元的客人大摇大摆的应声入席。最后是三元、四元的客人入座,那就是贵宾了。这分批入座的办法,比分别退席的办法要稍体面一些。

我小时候在北平也见过不少大张喜筵的局面。喜庆丧事往来,家家都有个礼簿。投桃报李,自有往例可循。簿上未列记录者,彼此根本不需理会。礼簿上分别注明,“过堂客”与“不过堂客”,堂客即是女眷之谓。所以永远不会有出人意外的阖第光临之事发生。送礼大概不外份金与席票二种。所谓席票,即是饭庄的礼券,最少两元,最多六元、八元不等。这种礼券当然可以随时兑取筵席,不过大部分的人都是把它收藏起来,将来转送出去。有时候送来送去,饭庄或者早已歇业。有时候持票兑取筵席,业者会报以白眼。北平的餐馆业分两种,一种是饭馆,大小不一,口味各异,乃普通饮宴之处;一种是饭庄,比较大亦比较旧,一律是山东菜,例如福寿堂、庆寿堂、天福堂等等。通常是称堂,有宽大的院落,甚至还有戏台。办红白事的人家可以借用其地,如果自己家里宽绰,也可令饭庄外会承办酒席。那时候用的是八仙桌,二人条凳,一桌坐六个人,因为有一面是敞着的,为的是便利主人敬酒、堂倌上菜。有时人多座少,也可以临时添个条凳打横。男女分座,男的那边固然是杯盘狼藉叫嚣震天,女的那边也不示弱,另有一番热闹。席上的菜数不外是四干、四鲜、四冷荤、四盘、四碗、四大件。大量生产的酒席,按说没有细活,一定偷工减料,但是不,上等饭庄的师傅们驾轻就熟,老于此道,普普通通的烩虾仁、溜鱼片、南煎丸子、烩两鸡丝……做得有滋有味,无懈可击。四大件一上桌,趴烂肘子、黄焖鸭子之类,可以把每个人都喂得嘴角流油。堂客就席,比较斯文,虽然她的颔下照例都挂上一块精致美观的围巾,像小儿的涎布一样,好像来者不善的样子,其实都很彬彬有礼。只是每位堂客身后照例有一位健仆,三河县的老妈儿,各个见多识广,眼明手快,主人敬酒之后,客人不动声色,老妈儿立刻采取行动,四千四鲜登时就如放抢一般抓进预备好的口袋,手法利落,疾如鹰隼。那时尚无塑胶袋之类,否则连汤连水的东西一齐可以纳入怀内。这一阵骚动之后,正菜上桌,老妈各为其主,代为夹菜,每人面前碟子乱七八糟的堆成一个小丘,同时还有多礼的客人互相布菜。趴烂肘子、黄焖鸭之类的大块文章,上桌亮相几秒钟就会被堂倌撤下,扬言代客拆碎,其实是换上一盘碎拼的剩菜充数,这是主人与饭庄预先约定的一着。如果运气好,一盘原装大菜可以亮相好几次。假如客人恶作剧,不容分说,对准了鸭子、肘子就是一筷子,主人也没有办法,只好暗道苦也苦也。

如今办喜事的又是一番气象。喜帖满天飞,按照职员录、同学录照抄不误,所以喜筵动辄二三十桌。我常看见客人站在收礼台前从荷包里抽出一叠钞票,一五一十的数着,往台上一丢,心安理得的进去吃喜酒了,连红封包裹的一层手续也省却了。好简便的一场交易。

前面止中有一桌,铺着一块红桌布,大家最好躲远一些。礼成之后,观众入席,事实上大批观众早已入席,有的是熟人旧识呼朋引类霸占一方,有的是各色人等杂拼硬凑。那红桌布是为新郎新娘而设,高据首座,家长与证婚人等则未座相陪,长幼尊卑之序此时无效。新娘是不吃东西的,象征性的进食亦偶尔一见。她不久就要离座,到后台去换行头,忽而红妆,遍体锦绣,忽而绿袄,浑身亮片,足折腾一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换上三套衣服之后来源竭矣。客人忙着吃喝,难得有人肯停下箸子瞥她一眼。那几套衣服恐怕此生此世永远不会再见天日。时装展览之后,新娘新郎又忙着逐桌敬酒,酒壶里也许装的是茶,没有人问,绕场一匝,虚应故事。可是这时节,客人有机会仔细瞻仰新人的风采,新娘的脸上敷了多厚的一层粉,眼窝涂得是否像是黑煤球,大家心里有数了。这时候,喜筵已近尾声,尽管鱼虾之类已接近败坏的程度,每桌上总有几位嗅觉不大灵敏而又有不择食的美德。只要不集体中毒,喜筵就算是十分顺利了。

从前看人作序,或是题画,或是写匾,在署名的时候往往特别注明“时年七十有二”、“时年八十有五”或是“时年九十有三”,我就肃然起敬。春秋时人荣启期以为行年九十是人生一乐,我想拥有一大把年纪的人大概是有一种可以在人前夸耀的乐趣。只是当时我离那耄耋之年还差一大截子,不知自己何年何月才有资格在署名的时候也写上年龄。我揣想署名之际写上自己的年龄,那时心情必定是洋洋得意,好像是在宣告:“小子们,你们这些黄口小儿,乳臭未干,虽然幸离襁褓,能否达到老夫这样的年龄恐怕尚未可知哩。”须知得意不可忘形,在夸示高龄的时候,未米的岁月已所余无儿了。俗语有一句话说:“棺材是装死人的,不是装老人的。”话是不错,不过你试把棺盖揭开看看,里面躺着的究竟是以老年人为多。年轻的人将来的岁月尚多,所以我们称他为富于年。人生以年龄计算,多活一年即是少了一年,人到了年促之时,何可夸之有?我现在不复年轻,看人署名附带声明时年若干若干,不再有艳羡之情了。倒是看了富于年的英俊,有时不胜羡慕之至。P23-27

序言

我的父亲梁实秋生于一九○三年一月六日(阴历腊八即十二月初八日),故居在北京东城区内务部街二十号(现为三十九号)西厢房内,1987年去世,享年八十七岁。

父亲一生自美国留学返国以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终生从事教授职业,业余时间从事写作、翻译、编辑等工作。

数十年来笔耕不辍,洋洋一千万余言。翻译了大量书籍,其中如莎士比亚四十余个剧本及十四行诗,历时三十八年始完稿,成为莎翁著作一支笔译成中文的世界第一人。其他时间大部分写些散文,编英汉字典及编写教科书等。晚年写成英国文学史及英国文学选(约一百二十万字)。本想把中国文学史译成英文本,供外国人阅读,但可惜未完成此心愿即故去,临终时把笔横放在稿纸上,悠然逝去,留下了遗憾。

我母亲程季淑是家庭妇女,婚后相夫教子,伺候父母长辈一生。父亲梁实秋一生写作生涯不断,成绩显著也是与我母亲这位贤内助的支持和鼓励分不开的。父亲从不管家务事,除到校和单位上班教课以外,其他时间几乎全部投入写作,家务事全由我母亲操作管理,他从不分心。所以我母亲故后,父亲十分怀念妈妈,含泪写出“槐园梦忆”一书,纪念妈妈一生事迹和对他的帮助,十分感人,出版以来,风行于世。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欣闻译林出版社拟再翻印“槐园梦忆”及一些散文作品,我想也算是作一些贡献吧!

美文与读者共享,父母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

八十二岁梁文茜于

北京寓所

2009.10.23

书评(媒体评论)

他的文字——

文字成熟剔透,平中显奇,淡中有味。

最丰富的韵味,体现在最简洁的话语里,字里行间有书香味,有江南的泥土芳香。

他的作品——

翻阅汪曾祺的作品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且饶有趣味。

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却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下笔,发人深省。

他的性情——

追求恬淡宁静,充满闲情逸致,襟怀清雅,有中国古代名士的遗风。

着根于人性,令他的作品能超越时代和地域,历久常青。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0: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