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系列之一,余光中先生是台湾的著名诗人。然而他的影响,已经远远越出台湾,在大陆、香港、澳门乃至整个华文世界,都拥有众多的读者。半个世纪来,余光中先生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不仅属于台湾,而是属于整个中国,属于20世纪,属于整个华文世界。本书收录余光中从事诗创作多年来精选作品,既选了《乡愁》一类的浅近之作,也选了《史前鱼》,《天狼星变奏曲》,《看手相的老人》一类曲折而复杂的诗。读者爱看哪一类诗,可以自己选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余光中诗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登翰等编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系列之一,余光中先生是台湾的著名诗人。然而他的影响,已经远远越出台湾,在大陆、香港、澳门乃至整个华文世界,都拥有众多的读者。半个世纪来,余光中先生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不仅属于台湾,而是属于整个中国,属于20世纪,属于整个华文世界。本书收录余光中从事诗创作多年来精选作品,既选了《乡愁》一类的浅近之作,也选了《史前鱼》,《天狼星变奏曲》,《看手相的老人》一类曲折而复杂的诗。读者爱看哪一类诗,可以自己选择。 内容推荐 本书是《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系列之一,该系列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北京图书大厦联合发起的20世纪优秀中国文学图书评选的结晶。包括《官场现形记》等52部小说、《南社丛刻》等23部诗歌、《寄小读者》等15部散文、《包身工》等3部报告文学、《上海屋檐下》等7部戏剧在内的本世纪100部中国文学图书被专家们推举为优秀代表作。丛书统一装帧,典雅考究,成套配装,蔚为大观。可以肯定,这是一套图书馆必藏、藏书人必备、文学爱好者必读的大型丛书。 目录 卷前大陆时期(1949年以前) 羿射九日 臭虫歌 扬子江船夫曲 沙浮投海 歌谣两首 清道夫 插新秧 旅人(片断) 卷一台湾前期(1950-1974) 沉 思 算命瞎子 舟子的悲歌 淡水河边吊屈原 灵 感 北京人 珍妮的辫子 十字路口 吊济慈 批评家 新月和孤星 给惠特曼 邮 票 饮一八四二年葡萄酒 星之葬 西螺大桥 钟乳石 招魂的短笛 尘 埃 芝加哥 新大陆之晨 冬之木刻 呼吸的需要 我之固体化 我的年轮 放逐季 五陵少年 燧人氏 登圆通寺 狂诗人 春天,遂想起 森林之死 月光光 大度山 天狼星(选三) 古龙吟 多峰驼上 天狼星变奏曲 六角亭 莲的联想 等你,在雨中 凝 望 碧 潭- 下次的约会 茫 永远,我等 当我死时 灰鸽子 敲打乐 枫和雪 致读者 凡有翅的 双人床 自 塑 火 浴 或者所谓春天 越洋电话 在冷战的年代 读脸的人 一枚铜币 民 歌 海棠纹身 车过枋寮 山 雨 乡 愁 电话亭 老战士 盲 丐 大江东去 楼 头 摇摇民谣 水仙操 飞将军 白玉苦瓜 乡愁四韵 卷二香港时期(1975—1985) 旺角一老媪 中秋月 灯 下 夜读 唐 马 黄金城 苍茫来时 听瓶记 与永恒拔河 蔡元培墓前 漂给屈原 独 白 沙田秋望 蟋蟀吟 水晶牢 湘 逝 夜读东坡 隔水观音 山中传奇 赠斯义桂 戏李白 寻李白 五十岁以后 中 秋 磁观音 两相惜 蛾眉战争 水仙乡 风 铃 寻 你 寄给画家 赠壶记 最薄的一片暮色 夸 父 踢踢踏 橄榄刻舟 梅花岭 伞 盟 松下有人 松下无人 黄 河 过狮子山隧道 不忍开灯的缘故 布 谷 心血来潮 国际会议席上 甘地之死 十年看山 卷三台湾后期(1985- 海 劫 香港结 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 欢呼哈雷 控诉一支烟囱 珍珠项链 垦丁十九首(选七) 大尖山 银梦海岸 浪淘沙 山海瀑 风剪树 蟛蜞菊 青蛙石 蜀人赠扇记 中元月 铜辟邪 壁 虎 还 乡 中国结 向日葵 秦俑 埔里甘蔗 安石榴 秘 密 宜兴茶壶 后半夜 地球仪 金陵子弟 深宵不寐 荷兰吊桥 面纱如雾 在渐暗的窗口 警告红尾伯劳 三生石 当渡船解缆 就像仲夏的夜里 找到那棵树 红烛 五行无阻 母与子 玉山五题 至尊 回 声 青睐 拉库拉库溪 石之午梦 小毛驴 登长城 访故宫 抱 孙 风筝怨 在多风的夜晚 裁梦刀 白孔雀 老 来 非安眠曲 喉 核 浪子回头 食客之歌 母难日 今生今世 矛盾世界 天国地府 登 高 夜读曹操 与海为邻 祷问三祖 水乡宛然 只为了一首歌 高楼对海 七十自喻 风 声 月色有异 仙 枕 绝 色 “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 ——《余光中诗选》编后 二000年版后记 试读章节 羿射九日 屹立于泰山的最高峰,下临龟裂的茫茫九州, 背后是沸腾的黄海,煮一锅长蛟和巨鲸, 我拉开乌号的神弓,搭一支棋卫的劲矢, 仰视九日,以清秋雄雕的眼睛。 凤凰已焚化,麒麟已渴死,彗星出没于白昼。 焦黑的丛树伸一千亿魔鬼痉挛的手掌。 我愤怒,我憎恨,我鄙视暴君群的太阳。 愤怒赋我以屠神的胆量;我竟敢 以一个凡人邀九尊火神来决斗, 以一箭要射落十分之一的宇宙, 不畏天谴,不畏焰狱的无期徒刑! 将英雄的意志托付给远征的箭, 它埋伏我怀中,一个欲与光竞赛的万米选手; 将战士的决心托付给不屈的弓, 它奋臂挣扎,要拉直我的命运之弦; 将反抗者的愤怒燃亮我仰视的眸; 九日喧哗着,急转如一群光之刺猬,刺我以白热的镖枪, 而又轰笑着,笑我即将如蝙蝠之全盲! 指的乍放,弦的骤直,箭的顿足而跃起, 九千三百万哩的距离向它的速度投降。 接着是宇宙的痉挛,天河的决堤,盘古的仓皇坐起。 一座神的倾倒,一个里的毁灭,一阵陨石如红瀑布之哗然溅地! 女娲氏,炼更多的五色石去补天! 崦嵫山后埋九个太阳的尸体。 你看,箭壶空了,荡荡的太空也空了, 你看西方擎十万火把,为诸神举行葬礼。 然而这并非黄昏。转身向骚动的大海, 我振臂朝升起的第十个太阳狂呼: “孤独的神啊,我留你照亮这世界, 我是神的叛徒,我是屠日士,我是后羿!” 1947.8.12 注:此诗收于1960年出版的诗集《钟乳石》中,从作者自署的写作时间看.应为在南京读书时期的少作。 序言 评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是1999年中国文学界、出版界的一件盛事。评选的发起者、组织者系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北京图书大厦。评选的创意堪称知机趁势,卓越宏大。评选以完全的公开性杜绝暗箱操作,数轮评选均邀记者监票,程序谨严,无可挑剔。评审委员会之构成坚持了学术的权威性、广泛性、代表性诸原则,果有群言一堂、和而不同之胜状。评选标准固然是以思想情趣健康、艺术特点突出为主,兼顾作品的开拓价值、代表地位及影响面,而评委们更是用历史的、发展的、整体的眼光来把握20世纪的中国文学,共斟共酌中国社会百年之沧桑,重读重温中国文学百年之佳作,用理性和激情去擦亮一块块文学丰碑。评选出来的一百种优秀书目,其涵盖面远至世纪之初,广至台湾香港澳门,遍及一百年里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精当、丰富、全面、系统而且可信,得到了比较普遍的认同,一时享有“中国文学的百年盛宴”之美誉。 中国文学的百年盛宴自是入选作家的荣耀,同时也是广大读者的幸事。一百年来中国文学图书汗牛充栋,当今数十位文学专家倾其心智,披沙拣金,平心切磋,优中选优,以集体的智慧开列出百优书目,受益者最终还是广大的读者。对于许多对中国文学怀有美好情感的读者,百优书目就像是布置了一座中国百年文学的画廊,供他们流连观赏;对于那些在中国文学的密林里寻幽探胜的读者,百优书目就像在为他们披荆斩棘、指路导航,自然也节省了他们宝贵的光阴;至于对那些需要深究文学意义、把握文学规律的文学中人,百优书目则更像是在同他们坦诚地交换意见交流心得,于学术的精进将不无裨益——据我们所知,这份书目已经成为一些文学教授向学生推介作品的重要参考资料。诚然,正如任何文学评选结果都不可能让所有人完全满意一样,百优书目也难免会引来仁者智者之见;我们只能说,入选者堪称优秀,而百种所限,肯定有优秀者未入其列。选择永远有缺憾伴随其后,遗珠之憾在所难免,这是无庸讳言的。 然而,一批有激情、有责任感、值得信赖的文学专家毕竟开列出了“中国文学的百年盛宴”的菜单,这总是激动人心、令人神往的。于是,把菜单变成美味可餐的盛宴,直接奉献给最广大的读者,又顺理成章地成了一批同样有激情、有责任感、值得信赖的文学出版人的宏愿。鉴于许多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了置齐百种图书的愿望,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南海出版公司以及北京图书大厦,决定协同行动,将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重新出版。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射雕英雄传》、《家变》及《北岛诗选》未能列入重版,经几家出版单位协商,遂将终评排名紧随百种之后的《可爱的中国》、《尘埃落定》和《酒徒》补入。这样,百种图书中有小说51种,诗歌23种,散文17种,报告文学2种,戏剧7种。丛书书目按初版时间先后排序,附在每种书中;同时还附有复评委员和终评委员名单,让我们对评委们辛勤的工作保持长久的敬意。 丛书的每一种图书对所使用的版本做了精心选择,选择的原则是在尊重初版本的基础上从优择用,重版时仅对所用版本中明显的编校错讹进行修订;由于有些原版本篇幅较小,此次重版时适当地将作家的一些其他重要作品补录其后,当可满足当今读者的阅读需求。丛书统一装帧,典雅考究,成套配装,蔚为大观。可以肯定,这是一套图书馆必藏、藏书人必备、文学爱好者必读的大型丛书。 20世纪的中国社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进程。20世纪的中国文学,从内容到范式也都堪称现代意义上的新的文学。20世纪的中国文学将永远以其划时代的意义和业绩彪炳千秋,烛照后世。那么,出版这样一套代表整个世纪中国文学最高成就的丛书,不仅是作家们的荣耀、读者们的幸事,也是我们文学出版人光荣而神圣的世纪使命。愿我们的工作与20世纪中国文学同在,于中国文学圣殿中占有永恒的一席。 丛书编辑委员会 2000年5月 后记 余光中先生是台湾的著名诗人。然而他的影响,已经远远越出台湾,在大陆、香港、澳门乃至整个华文世界,都拥有众多的读者。半个世纪来,余光中先生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不仅属于台湾,而是属于整个中国,属于20世纪,属于整个华文世界。这是为无数事实证明了的。这次,由一批资深学者评选的“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余光中诗选》榜上有名,我想其原因首先不在于选本,而主要是对余光中先生诗歌成就与影响的肯定,这也是又一次的证明。 《余光中诗选》于1988年3月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在余氏后来于大陆出版的多种诗歌选本中,这可能是最早的一种。八十年代初,我开始涉猎台湾诗歌。当时资料的获得颇为困难。记得我曾几度赴广东借书复印,并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翻阅我所能接触到的台港报刊,偶有发现,随即抄录下来。直到1985年5月,我第一次应邀出席在香港大学举办的香港文学国际研讨会,徜徉香港书市,尽兴购买了一批资料回来,完成了我最初为海峡文艺出版社编选、最终却在1987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台湾现代诗选》(这也是大陆最早出版的较大规模的台湾现代诗选本,收40位诗人的387首诗作)。也是在这次会上,我有幸拜识了其时正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的余光中先生,聆听了他充满风趣的发言,并跟随以辛笛先生为首的几位大陆与会的朋友,应邀到余光中先生在沙田的家中作客。之后不久,家在福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年轻学者陈圣生先生,向海峡文艺出版社推荐出版《余光中诗文集》。出版社研究后,决定先将诗歌部分抽出单独出版,听说我手头有比较齐全的资料,便约我在陈圣生先生的初选稿基础上,重新编选,并依海峡版“台湾文学丛书”陨例,由我执笔撰写一篇评介性的文章附于书后。这些工作大致都在1986年完成。其时余光中先生的一些佳篇如《乡愁》等已在大陆广为流传,只是大多均是报刊零星选载,尚未有专书集中介绍。因此,作为第一次在大陆出版的《余光中诗选》一面世,便受到读者的欢迎。 当然,早出有早出的优势,但早出也有早出的缺憾。如今看来,这本诗选无论选目、版式、纸质、装帧和印刷,都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尤其遗憾和深为抱歉的是,鉴于当时的历史情况、“版权法”尚未出世,而作为编者之一的我的版权意识也极为淡薄,这本书的出版竟未获得余光中先生的授权。这是应当向余光中先生表示歉意并设法弥补的。 这次重版,是在原选本基础上所作的增补。因为原版只收至1986年出版的《紫荆赋》,显然不能反映余光中先生创作的全貌。因此与此次重版的中国青年出版社及余光中先生洽商,决定进行增补。增补本采取两个原则,一、《紫荆赋》以前的作品,尽量保留原来的选目,只作少量的增删,以保持原选本的原貌;二、增补主要在原选本出版以后的新作。时隔十余年,余先生又有多种新诗集和未结集的新作问世,因此较之原选本,这次重版在篇幅上就有较大的增加。在编排上也作了若干改变。为便利读者了解余光中先生的诗歌历程,全书依时间排列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卷一为1950一1974的“台湾前期”,卷二为1975—1985的“香港时期”,卷三为1985以后的“台湾后期”。同时考虑到余光中先生作为一个前承传统、后启新河的重要诗人,他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获得,虽然都在1950年移居台湾以后,但他的艺术准备和最初出发,则是从大陆开始的。这一小部分余光中先生自谦为“青涩”的少作,对了解余光中先生的全部艺术历程,仍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这三卷之外,增加了一个“卷前”,收录余先生在南京和厦门就学时的一部分早期作品,希望这样的编排,对渴望了解余光中先生创作全貌的读者,能有所助益。 《余光中诗选》的原选本,系我与陈圣生先生共同署名。这次增补,因山海迢隔,未能与远在北京的陈圣生先生多作协商,主要由我操觚。在编选过程中,曾参阅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余光中自选集中的诗选《与海为邻》,和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由黄维梁、江弱水先生编选的《余光中选集》中的第一卷“诗选”;黄维梁先生还特地从香港寄来了一部分余光中先生未结集的作品供我参考。此外,朱双一先生为我提供了他从1949年的《江声报》和《星光日报》上查寻、复印的余光中先生在厦门时期的作品。因此这部选集渗透着他们的劳动与心力,这是需要特别说明并向诸位先生表示衷心感谢的。 刘登翰 2000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