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白洋淀纪事/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孙犁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孙犁是现、当代著名作家。本书收录了孙犁从1939年到1950年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和散文、特写。本书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

内容推荐

本书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中的一部,收录了孙犁从1939年到1950年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和散文、特写。全书分为两辑:第一辑为小说,第二辑为散文、特写、通讯等。

目录

一天的工作

邢兰

战士

芦苇

女人们(三篇)

懒马的故事

走出以后

琴和箫

丈夫

老胡的事

黄敏儿

第一个洞

山里的春天

杀楼

荷花淀

 ——白洋淀纪事之一

村落战

麦收

芦花荡

 ——白洋淀纪事之二

“藏”

嘱咐

新安游记

纪念

光荣

种谷的人

浇园

嵩儿梁

村歌

 上篇互助组

 下篇复查以后

采蒲台

石猴

 ——平分杂记

吴召儿

山地回忆

秋千

小胜儿

正月

看 护

女保管

 ——平分杂记

婚姻

识字班

投宿

她从天津来

游击区生活一星期

平原景色

抗日村长

村外

守翻口

人民的生活情绪

回来的路上

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

三烈士事略并后记

塔记

 ——蠡县抗战烈士塔碑记

纪念党的生日

王凤岗坑杀抗属

相片

天灯

张秋阁

张金花纺织组

曹蜜田和李素忍

“帅府”巡礼

小陈村访刘法文

渔民的生活

织席记

采蒲台的苇

安新看卖席记

一别十年同口镇

访问抗属

光复唐官屯之战

随感

王香菊

香菊的母亲

诉苦翻心

新生的天津

人民的狂欢

学习

节约

小刘庄

团结

宿舍

挂甲寺渡口

慰问

保育

厂景

保卫

站在祖国的光荣岗位上

 ——向天津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致敬

杨国元

访旧

婚俗

家庭

齐满花

妇女的路

刘桂兰

青春的热力

一天日记

津沽路上有感

积肥和择菜

某村旧事

烈士陵园

编后说明

再版附记

重版后记

二000年版编校后记

试读章节

芦苇

敌人从只有十五里远的仓库往返运输着炸弹,低飞轰炸,不久,就炸到这树林里来,把梨树炸翻。我跑出来,可是不见了我的伙伴。我匍匐在小麦地里往西爬,又立起来飞跑过一块没有遮掩的闲地,往西跑了一二里路,才看见一块坟地,里面的芦草很高,我就跑了进去。

“呀!”

有人惊叫一声。我才看见里面原来还藏着两个妇女,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她们不是因为我跳进来吃惊,倒是为我还没来得及换白布西式衬衣吓了一跳。我离开她们一些坐下去,半天,那妇女才镇静下来说:

“同志,你说这里藏得住吗?”

我说等等看。我蹲在草里,把枪压在膝盖上,那妇人又说:

“你和他们打吗?你一个人,他们不知道有多少。”

我说,不能叫他们平白捉去。我两手交叉起来垫着头,靠在一个坟头上休息。妇人歪过头去望着那个姑娘,姑娘的脸还是那样惨白,可是很平静,就像我身边这片芦草一样,四面八方是枪声,草叶子还是能安定自己。我问:

“你们是一家吗?”

“是,她是我的小姑。”妇人说着,然后又望一望她的小姑,“景,我们再去找一个别的地方吧,我看这里靠不住。”

“上哪里去呢?”姑娘有些气恼,“你去找地方吧!”

可是那妇人也没动,我想她是有些怕我连累了她们,就说:

“你们嫌我在这里吗?我歇一歇就走。”

“不是!”那姑娘赶紧抬起头来望着我说,“你在这里,给我们仗仗胆有什么不好的?”

“咳!”妇人叹一口气,“你还要人家仗胆,你不是不怕死吗?”她就唠叨起来,我听出来她这个小姑很任性,逃难来还带着一把小刀子。“真是孩子气,”她说,“一把小刀子顶什么事哩!”

姑娘没有说话,只是凄惨地笑了笑。我的心骤然跳了几下,很想看看她那把小刀子的模样。她坐在那里,用手拔着身边的草,什么表示也没有。

忽然,近处的麦子地里有人走动。那个妇人就向草深的地方爬,我把那姑娘推到坟的后面,自己卧倒在坟的前面。有几个敌人走到坟地边来了,哇啦了几句,就冲着草里放枪,我立刻向他们还击,直等到外面什么动静也没有了,才停下来。

不久天也快黑了,她们商量着回到村里去。姑娘问我怎么办,我说还要走远些,去打听打听白天在梨树园里遇到的那些伙伴的下落。她看看我的衣服:

“你这件衣服不好。”再低头看看她那件深蓝色的褂子,“我可以换给你。先给我你那件。”

我脱下我的来递给她,她走到草深的地方去。一会,她穿着我那件显得非常长大的白衬衫出来,把褂子扔给我:

“有大襟,可是比你这件强多了,有机会,你还可以换。”说完,就去追赶她的嫂子去了。

P15-16

序言

评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是1999年中国文学界、出版界的一件盛事。评选的发起者、组织者系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北京图书大厦。评选的创意堪称知机趁势,卓越宏大。评选以完全的公开性杜绝暗箱操作,数轮评选均邀记者监票,程序谨严,无可挑剔。评审委员会之构成坚持了学术的权威性、广泛性、代表性诸原则。果有群言一堂、和而不同之胜状。评选标准固然是以思想情趣健康、艺术特点突出为主,兼顾作品的开拓价值、代表地位及影响面,而评委们更是用历史的、发展的、整体的眼光来把握20世纪的中国文学,共斟共酌中国社会百年之沧桑,重读重温中国文学百年之佳作,用理性和激情去擦亮一块块文学丰碑。评选出来的一百种优秀书目,其涵盖面远至世纪之初,广至台湾香港澳门,遍及一百年里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精当、丰富、全面、系统而且可信,得到了比较普遍的认同,一时享有“中国文学的百年盛宴”之美誉。

中国文学的百年盛宴自是人选作家的荣耀,同时也是广大读者的幸事。一百年来中国文学图书汗牛充栋,当今数十位文学专家倾其心智,披沙拣金,平心切磋,优中选优,以集体的智慧开列出百优书目,受益者最终还是广大的读者。对于许多对中国文学怀有美好情感的读者,百优书目就像是布置了一座中国百年文学的画廊,供他们流连观赏;对于那些在中国文学的密林里寻幽探胜的读者,百优书目就像在为他们披荆斩棘、指路导航,自然也节省了他们宝贵的光阴;至于对那些需要深究文学意义、把握文学规律的文学中人,百优书目则更像是在同他们坦诚地交换意见交流心得,于学术的精进将不无裨益——据我们所知,这份书目已经成为一些文学教授向学生推介作品的重要参考资料。诚然,正如任何文学评选结果都不可能让所有人完全满意一样,百优书目也难免会引来仁者智者之见;我们只能说,入选者堪称优秀,而百种所限,肯定有优秀者未入其列。选择永远有缺憾伴随其后,遗珠之憾在所难免,这是无庸讳言的。

然而,一批有激情、有责任感、值得信赖的文学专家毕竟开列出了“中国文学的百年盛宴”的菜单,这总是激动人心、令人神往的。于是,把菜单变成美味可餐的盛宴,直接奉献给最广大的读者,又顺理成章地成了一批同样有激情、有责任感、值得信赖的文学出版人的宏愿。鉴于许多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了置齐百种图书的愿望,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南海出版公司以及北京图书大厦,决定协同行动,将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重新出版。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射雕英雄传》、《家变》及《北岛诗选》未能列入重版,经几家出版单位协商,遂将终评排名紧随百种之后的《可爱的中国》、《尘埃落定》和《酒徒》补入。这样,百种图书中有小说51种,诗歌23种,散文17种,报告文学2种,戏剧7种。丛书书目按初版时间先后排序,附在每种书中;同时还附有复评委员和终评委员名单,让我们对评委们辛勤的工作保持长久的敬意。

丛书的每一种图书对所使用的版本做了精心选择,选择的原则是在尊重初版本的基础上从优择用,重版时仅对所用版本中明显的编校错讹进行修订;由于有些原版本篇幅较小,此次重版时适当地将作家的一些其他重要作品补录其后,当可满足当今读者的阅读需求。丛书统一装帧,典雅考究,成套配装,蔚为大观。可以肯定,这是一套图书馆必藏、藏书人必备、文学爱好者必读的大型丛书。

20世纪的中国社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进程。20世纪的中国文学,从内容到范式也都堪称现代意义上的新的文学。20世纪的中国文学将永远以其划时代的意义和业绩彪炳千秋,烛照后世。那么,出版这样一套代表整个世纪中国文学最高成就的丛书,不仅是作家们的荣耀、读者们的幸事,也是我们文学出版人光荣而神圣的世纪使命。愿我们的工作与20世纪中国文学同在,于中国文学圣殿中占有永恒的一席。  丛书编辑委员会

2000年5月

后记

孙犁同志的这个集子,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和散文、特写。这些作品,除少数几篇以外,都于全国解放后先后编在《荷花淀》、《芦花荡》、《采蒲台》、《嘱咐》、《农村速写》等五个短篇集和《村歌》中篇集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新文艺出版社等出版过。上述各书最近几年来都已没有再版,作者也已通知各出版社停印。现在将其中大部分的文章作了文字上的整理和修改;同时增添了没有印行过的几篇,编成了这本书。

全书分为两辑。第一辑为小说,第二辑为散文、特写、通讯等,这在目录上可以看出来。当然,两辑中也可能各有少数几篇区分得不够恰当的;这不过是个大体的区分罢了。

目录和文章都按写作年代先后排列,而后写的编在前面,先写的编在后面。其中有若干篇,原文没标明写作年代,是这次编集时添上去的,可能不完全准确,特此说明。

书名《白洋淀纪事》,是因为作者的家乡就在河北平原上的白洋淀附近,战争年代,作者在那一带(当时是晋察冀边区的冀中区)参加斗争的时间也比较长,书中反映那一带人民生活的作品也比较多,作者为人熟知的短篇《荷花淀》等也曾以《白洋淀纪事》为副题,所以就沿用了这个名字。

康濯

1958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2: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