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文》是一套中学生课外阅读文库。一路开花编著的《最美文(中学生本第4辑)》为第4辑,收入了《露水里的阳光》、《天使的心》、《掌声芬芳》、《别碰疼她》、《小美好成就大美好》、《尊贵的名字》、《给风写信》、《温暖的定格》等。百余篇作品,短小精炼,构思新巧,富有哲理。本书对每篇作品均加入评点和鉴赏,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积累写作素材,陶冶情操,收获感悟。长期阅读,不仅可以提升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而且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增加思想深度,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最美文》在手,阅读理解不愁,创新作文无忧。
《最美文》是—套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文库。作者队伍庞大。
一路开花编著的《最美文(中学生本第4辑)》为其中的第4辑。所收作品均短小精炼,构思新巧,富有哲理,意蕴隽永,令人回味。很多文章被选为日常学习及各种考试中的阅读材料。如:《露水里的阳光》、《天使的心》、《掌声芬芳》、《别碰疼她》、《小美好成就大美好》、《尊贵的名字》、《给风写信》、《温暖的定格》等。
《最美文(中学生本第4辑)》每篇作品均加评点鉴赏,点化主题,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获得感悟。
浸透生命的草香
张丽钧
一对父女在德国一所大学的校园里散步。突然,父亲异常兴奋地告诉女儿说,他闻到了草香!与他们老家内蒙古草原的草一样香啊!
父女俩便被那不寻常的草香牵引着,朝着那芳香浓郁的地方一路走去,最后,他们看到了正在草坪上工作的割草机。
父亲问女儿,可还记得儿时在内蒙古草原上闻到的那草香。来自台湾的女儿懵懂地摇头。虽说她长到5岁的时候,还一直说蒙古语,但是,草香在她的记忆中却已了然无痕。
她说:“真是奇怪了,台湾的草怎么就一点儿也不香呢?”
后来,已届中年的她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内蒙古大草原。当她走上绿毯般的草地时,一股久违的草香扑面而来。她儿时的记忆陡然复活,德国校园里的草香也殷勤地赶来文饰了她真实的梦境。一时间,她醉在了那无与伦比的清香当中。
她仔细地观察,费心地猜度,试图弄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德国校园里的青草与内蒙古大草原的青草有了同样的气息。
猛然间,她猜透了个中原因。
原来,世间几乎所有的草都是没有特殊气味的,只有当它被割断、折断的时候,它才会散发出一种特有的香气。无疑,德国校园里的草香是割草机“制造”出来的,而内蒙古大草原上的草香又是怎么回事呢?那是因为,由于草原上的草无处不在,所有的鞋子都休想躲开那些草,人一踏到草上,一些薄荷啦、薰衣草啦等植物的枝叶就被轻轻折断,那气味就从断口处散发出来,淡淡的草香便影子一般跟定了每一个在草原上行走的人,染香你的鞋,染香你的衣,染香你的心事……
——讲这故事的是台湾诗人席慕蓉。容貌酷似父亲的她,一边讲一边垂泪。她对采访她的曹可凡说:“真是对不起,我一讲到这些就忍不住流泪。”
席慕蓉又提到了她小时候唱过的一首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在南京,在上海,我的朋友在这里。”一转眼,她的女儿也到了唱儿歌的年龄,那儿歌却变成了:“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在台北,在新竹,我的朋友在这里。”讲到这里,席慕蓉的泪水又涌了上来,只是不再是默默地流淌,而是变成了无所顾忌的抽噎了。
眉上锁着太多家国忧患的席慕蓉是那样迷恋赐予她生命的大草原啊!我读过席慕蓉评论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的一篇文章,她浓重的“草原情结”让人觉得煞是不可思议,让人觉得她恨不得把鲍尔吉·原野笔下乌云高娃、鲍尔金娜、阿斯汉等这些打着鲜明蒙古族戳记的人一口吞下去才解渴。
席慕蓉苦苦追寻草香,其实也是在苦苦追寻那个灵魂漂泊无定的自我吧?她不也是被命运强行折断的一茎青草吗?借断口处的泪水说出一个无比苦涩的句子,用一缕微弱的香气眷顾轻抚生她养她的土地。灵魂的刀口,以永不结痂的愚顽提醒自己遥迢的来路和不肯瞑目的祈望。
——我所在处,皆是中国。一滴乡愁,滴在多情的宣纸上,一洇,就洇出了一个草香四溢的大草原。
身边的优雅
崔修建
踏着金黄的落叶,我沿着松花江大堤徐徐而行。秋日的江水,像一幅陈年的油画,多了一分宁静与澄碧,也多了一分耐人寻味的深邃。
受北京一家杂志社的约请,我要去采访一位已是耄耋之年的剪纸艺人。因为距约好的时刻还早,我便决定先在江畔走走。于是,我就惊喜地邂逅了那个在江堤上以水代墨练书法的他。
这些年来,在城市里的许多公园或广场上,我不时地会碰到一些拎着水桶,拿着特制的笔,旁若无人地挥毫泼水,一展水书技艺的书法爱好者。偶尔,也会驻足欣赏一会儿,默默地品评一番。
他一下子吸引住我目光的,是他手中挥舞的那支独特的大笔,更像是随处可见的一把拖布,长杆的一头是粗糙的棕棉,那样随意而懒散地一束,与我在单位里每天擦地的拖布没什么两样。
然而,就是那样一把再寻常不过的拖布,被他蘸了清水后,一只手挥舞着,笔走龙蛇,上下翻飞,一会儿的工夫,江堤上便留下一串气势磅礴的行草,内容正是毛泽东的名篇《七律·长征》。
“哦,好功夫。”我禁不住赞叹起来。
“过奖了,不过是信手涂鸦而已。”他谦逊着,手却没有停下来。
“练了很久了吧?”我指了指他那道劲的书法。
“一年多了。以前身体没毛病的时候,整天忙着工作,怎么也不会想到我这个大老粗,还能练书法,而且是水书。”他淡然地回答。
“看你现在这身手,蛮健康的啊!”看他很轻松地舞动着手中的拖布之笔,谁能想象到他是一个病魔缠身的人呢?
“是的,我也感觉自己很健康。”他脸上泛着红润的光。
他与我接下来的交谈,却让我惊讶万分。他语气平淡地告诉我:他姓耿,今年刚刚50岁,去年查出了胃癌,已切除了3/4的胃。上个月,又查出了胰腺癌,医生说已没有动手术的必要了。
我怔怔地看着老耿,仿佛在听他轻描淡写地说着别人的事情。
“你是不是很奇怪,我都被死亡预约了,为什么现在还要练字?”他看出了我的困惑,“我只读过五年书,这一辈子似乎都没有摆脱贫困,日子稍微好了一点点,又让癌症给缠住了。刚开始,我也曾抱怨命运不公。后来,也就坦然了,穷也罢富也罢,好也罢坏也罢,不都是过日子吗?于是,我就决定用最节俭的方法练练字,补上年轻时的遗憾。”
“就这么简单?”我望着老耿那早已悟透人生的双眸。
他点点头,又继续书写,这回他写的是楷书,内容是《声律启蒙》中的句子。
看着他那样一笔一画,认真得像一个小学生。我不由得对着那些很快便要被阳光擦掉的字迹肃然起敬,仿佛那些匆匆逝去的水字,是一只只会说话的眼睛,在无声地告诉我关于生命和人生的某些真谛。
在告别老耿去见剪纸艺人的路上,我又有幸结识了一位摆水果摊的诗人。
我在挑选水果的时候,他似乎根本没看见我这位顾客,只顾握着一截铅笔头,在一个演草本上快速地涂抹着,他头摇晃着,嘴里还在不停地念叨着。
耐心地等他停了笔,为我称量、包装好水果,我好奇地问他:“刚才那么专注,在写什么呢?”
他有些腼腆道:“写诗呢,突然来了灵感。”
“我可以拜读一下吗?”我怎么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个人,在这样的生活境况里,竟然还保持着一份难得的诗情。
“只是喜欢,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写诗的本子递给了我。
哦,他写了不少呢,其中不乏让人眼睛一亮、心灵一颤的好诗句,比方,写向日葵的:你金光四溢的花环/将明媚地旋转整个夏日/像花中的女皇/威仪而典雅;写菠菜的:你内心深藏的铁/有着怎样摄人魂魄的光芒/在生命中多么不可或缺;写彼岸花的:你不是我的彼岸花啊/我谦卑的愿望/缀满所有感恩的土地/从一粒被岩隙收容的种子开始/此后的时光全部用满怀的期待和追寻充盈……读着他的那些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美的诗句,我的心仿佛被一双温暖的手柔柔地抚摸着,尘世的喧嚷和嘈杂,在那一刻全都被屏蔽了。
“真好!能够写出这么多美丽的诗句,真是一个叫人羡慕的诗人。”我敬佩地望着面前这位其貌不扬的水果摊主人,想他一定有着锦绣的心思。
“谢谢您的鼓励,我写诗只是不想让生活低到尘埃里。”他随口的一句表白,竟也是那样诗意盎然。
在剪纸老艺人素雅的小屋里,我从老人的口中得知,那个摆水果摊的中年人,妻子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下岗多年了,靠着摆水果摊供出了一个读北大的女儿。我又一阵惊愕后,又提到了老耿。老人轻轻地道了一句:“这样优雅的人生,在我们的身边,其实有很多呢。”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