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鸣西藏(油画家范一鸣的艺术与生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余泽民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余泽民所著的《一鸣西藏(油画家范一鸣的艺术与生活)》以尽可能近的距离讲述了油画家范一鸣的艺术与生活,有青春梦想,有俗世爱情,有漂泊,有彷徨,有发现,有坚守,有苦难后的彻悟与大隐,当然,还有那些爱他和他爱的人们。范一鸣只画西藏,不仅因为他找到了合适画西藏的绘画语言,更因为找到了表达内心的精神语言。

内容推荐

余泽民所著的《一鸣西藏(油画家范一鸣的艺术与生活)》是油画家范一鸣的个人画传,收录了大量范一鸣先生的画作,可供相关爱好者参观学习之用。

目录

风马旗

东南口

阿甘,快跑

印象

拉兹之歌

篝火

超现实

女人体

天韵

眼缘

风,不仅轻吟歌谣

盲女

工业文明

前桃园

彷徨

新大陆

终结者

洗澡

成瘾

前世缘

同路而行

蓝色时期

无名花

升华

藏云

驴友们

听雪

探亲

太阳雨

大隐者

朝圣

舞台

试读章节

我与范一鸣的初识,纯属神交,很偶然,但也是注定的。想来生活中的所有偶然都是注定的。初识的时候,互相并没见过面,而是通过一位共同的朋友;在朋友并非特意的介绍下,一鸣读了我写的小说,我看过他画的油画。

一鸣有两幅作品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一老一少,全都是藏人。画老人的那一幅题为《朝圣者·扎西》。一位穿着灰色羊皮袍的老者在暗夜中行走,腰板笔直,脚步坚定,侧隐人暗影里的脸上看不清楚眉眼,主宰画面的是那条连着半侧胸脯的赤裸的右胳膊,青筋怒涨的粗大手中拄着一根木杖,全身的力量似乎都集中到了那只手上,薄如葱翼的老皮拽着松垂的脂肪挂在兔筋一样坚韧的肌肉上,有着古植物的纹理;月色在上面涂上了一层凉滑的光,显出某种并非血肉的生命力……这让我想起在巴黎罗丹故居二楼遇到的那个迎面走来的《施洗者约翰》。这是一个质朴、凡俗的虔诚信徒,一个能听到神语、天籁的粗粝男人,一个饱受生活磨难、正走向来世的老者,从他脸上虽然辨不出特征,也看不出个性,但是能感受到平静和支撑着那个高原群体的神秘理想。

我喜欢的另一幅画是《风马旗》,画的是一位少年喇嘛,身裹氆氇,微皱眉头,仰面期盼。氆氇是用牦牛毛织成的,粗硬、厚重,大概已穿了好几辈人,沉实厚重的赭石色僧袍,如泥石锈铁把他牢牢地箍在地上;从男孩纯净、虔诚、敬畏、疑惧而不绝望的表情看,似乎他已透过昏暗的积云看到了什么……

2013年仲夏,我从匈牙利回北京办事,偶然萌生一个念头,请同在布达佩斯定居的那位好友牵线,希望能跟一鸣谋一个面。我去过两次西藏,只作为游客,高原给我的震撼更多是表面的、概念的;我也看过不少画西藏的作品,有的记忆也很深,但很少能够像一鸣的画那样直抵我心,听到血脉震荡的嗡嗡回声。朋友听了我对一鸣作品的感受后也很高兴,说他也有介绍我们相识的想法,觉得一鸣跟我是一路人。我问他,怎么个一路法?朋友笑说,我跟一鸣都属于心啸嘴拙型的结巴汉。

这位朋友名叫魏翔,跟一鸣同是福建人,老家莆田,来匈牙利比我还早。1990年出国前,他曾是一鸣的油画启蒙老师,一鸣是他最赏识的弟子。魏翔说,一鸣是当今社会少有的“认死理”和“一根筋”,这么多年过去,他始终不跟风不赶潮流不看市场,只踏踏实实地画他自己的画。他边说边顺手翻开一鸣的画册,指着一幅十年前的作品《勒毛草》说:“你看,没有哪位中国画家能够下这么大的功夫,把早期文艺复兴的精髓吃得这么透,变成自己的风格,并且用在西藏题材上是这么贴切,简直像弗朗西斯卡附体了一样!”

魏翔给了我一个范一鸣在北京的联系方式,之后,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补充了一句:“一鸣要比你还不能说……不过没关系,他不说就不说,你去看看他的画也是好的。”我听出了朋友的话外音,看来我得作热脸将碰冷屁股的心理准备。

P3-P7

序言

这是一部画传,作家写画家的文字。

先认识作家余泽民。那是多年前,定居匈牙利的他正闷头写作。大学本科他学的是医科,研究生读的却是音乐学院的艺术心理学,1991年去了匈牙利,当过诊所医生、插图画家、大学老师、报社主编、翻译、家教、导游、演员,甚至还干过果农蒜农。他在多个领域游走闯荡,既是为生计,也是试探他的才能,最终选择了文学。最先为人所知的是他的翻译。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的《英国旗》《命运无常》《另一个人》《船夫日记》等作品,是他翻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相识。后来他的中篇小说《匈牙利舞曲》《火凤凰》等,先后在《当代》《十月》等刊物发表,也出了书,我曾为他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作序。随后他又出版了长篇小说、散文集等。他每次从匈牙利回国,我们都有接触,有时还会进行一些较深入的交谈。他是一位有着细腻艺术感觉而且很有怀抱的作家。

认识范一鸣也有十年了。最初的印象,他嘴拙,不善言谈,但眼睛很干净、很生动,天庭饱满光洁,下颌棱角分明。孔子日:“刚毅木讷,近仁。”我知道这种人聪慧,心地善良,信念坚定,往往能成事。后来熟悉了,知道他每年几次去藏地采风、写生,又去画室欣赏了他那些藏地题材的画,震撼之际,脱口把德国古典艺术评论家温克尔曼评价古希腊艺术的那句名言送与他:“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我以为他的画作,配得上这样的评价。

也许是惺惺相惜,余泽民和范一鸣,一见如故,聊得很投机。余泽民曾做过插图,范一鸣又素喜音乐,专业和情趣彼此重合,便有聊不完的话题。他们都是对艺术极有见地的人,眼头子都不低,这种交往交流,自然相互砥砺,相互得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部画传,既记录了两人的交情,介绍了范一鸣的生活、情感、从艺经历、艺术追求,又刻画出了画家峻峭深冷的精神世界,在描画画家的过程中,作家的欣赏眼光和审美价值支撑同时得以表现,这是诗情与画意的交融,是两个人心血的写照,是两个朝圣者的诵经。

范一鸣的重要作品画的都是西藏。余泽民如此评价:“凡是看过一鸣作品的人,都会被他刻画的超时空的凝重所震动。他用沉实浪漫的色彩、肌理人微的笔触和二度半空间的绘画语言悉心经营出一个永恒的精神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不闻尘嚣,不见物欲,希望如暴风雨一样真实,沉郁的天光下彰显灵魂的纯净,他找到的是现代人失去的乐园。”他在书中引述了画家贾德江先生对范一鸣的解读:“画家表述的方式是直接而深刻的,没有任何矫饰、扭捏与哗众取宠。倘若深入一步阅读范一鸣的西藏系列,就会发现,它们中的一部分作品潜藏着更深一层的内涵,即一个现代人对原始生命力所具有的那种既敬畏又崇拜、即渴望又疑惧的复杂心理。正是这种心理折射,使得画面变得扑朔迷离、神秘多姿。他的作品日臻完善,在造型的严谨、准确,个性的凝练、冷峻,器物、形体的质感表现等方面,都显示出他在高超技术下的古典形态和现代观念的追求,他正在步步迈向他心目中那纯正的古典味和现实主义相融合的精神指向。”这些评价,我以为都是中肯和颇有见地的。

还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叫魏翔。魏翔对余泽民、范一鸣都有知遇之恩。早年魏翔在福建当美术教师时,范一鸣是他的得意门生。后来他误入“鞋”途,去匈牙利经商,打造出了中东家喻户晓的“WINK”运动鞋品牌,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们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余泽民在书中描写了一个感人的情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魏翔去匈牙利途经北京,在公交车上,突然意外地看见范一鸣走在王府井街边,他从车窗口大喊一声“范一鸣”,范一鸣扭头看见了他,两个人急忙挥手,随之范一鸣尾随着公交车一路疾奔,直追到下一站魏翔下车。这是师生别后多年第一次见面,一个即将浪迹欧洲,一个“北漂”追梦,事业上还都不见起色,异乡相逢,自是万般滋味涌上心头。魏翔后来事业做大了,在范一鸣最需要帮助的时刻,他施以援手,让昔日的学生得以心无旁骛地投人创作。余泽民是WINK的约作家,一位海外华人写作者签约一家私有企业,拿固定的薪水,却没有任何要求和约束,这大概属于全球首例。那时余泽民在匈牙利没有固定工作,翻译之外,创作了近百万字的作品。他默默地写,写了,也就放下了,偶尔自己拿出来看看,这使得他的小说很像是自己营造给自己看的心灵造影,毫无世俗功利之心。翻译稿费很低,养家糊口都成了问题。魏翔惜才,不想看到他如此下去,义气慷慨地与之签约,解决了他的衣食之忧。后来余泽民压在手头的那些作品,先是获得了《当代》《十月》等大刊的认可,继而在国内各刊一发而不可收,小说集人选了由诸多著名作家、评论家、编辑家组成评审委员会编辑出版的“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成为了一位引人瞩目的海外华文作家。

如果说范一鸣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的是站在坚实信仰和人类文化高地上对藏地精神密码的思考和探索;余泽民是用手中的灵动之笔,描绘的是范一鸣的艺术求索旅程,那么,魏翔则是用一支看不见的笔,为两人的人生和艺术描金添彩。可以说,无论范一鸣的画,还是余泽民的文,都沁入了魏翔的心血,辉映着魏翔精神的泽光。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是三个人的杰作,是三支笔共同描画出来的一道人文风景。

在这个浮躁功利的世界上,这里展示了超越物质的美和感动人心的力量,三支不同的笔竖起了同一片精神高地上迎风招展的经幡,一如藏地辉耀着圣明之光的风马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