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代代读革命先烈(第2辑共5册)/代代读革命先烈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喆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喆编著《代代读革命先烈》共十册,分别以生动简洁、流畅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向读者讲述革命先烈感天动地的事迹,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知识性、可读性、教育性很强。可以说这是一套很有意义的既弘扬时代主旋律又契合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好书,是奉献给广大青少年读者的丰盛的精神营养大餐。

内容推荐

在革命先烈身上所体现的国格与人格是高尚的,是影响子孙后代的榜样。这些忠贞爱国的革命先烈们,犹如一座座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面前。牢记历史,才能更好地珍惜今天;缅怀先烈,是为更好地开创未来。阅读他们的故事,是我们人生信念和理想的一次庄严洗礼。为此,我们精心策划了这套“代代读革命先烈”系列,目的就是要让广大青少年读者通过品读这些革命先驱的故事,从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营养,更好地学习他们优秀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代代读革命先烈》由王喆编著。

目录

方志敏

聪慧少年初露鸿鹄志

血性少年出恶气

捉鬼破除封建迷信

师生齐心砸日货

甲工学子闹学潮

积极宣传进步思想

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

发出愤激的喊声

创办南昌文化书社

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捍卫农运领导权

两条半枪闹革命

革命友谊鼓舞人

闹革命不能没有枪

志同道合的婚姻

发动妇女参加农运

莲家坞重起炉灶

点燃弋横“火药箱”

方胜峰上重振军心

军民大战金鸡山

游击战粉碎敌围剿

荒唐的“砍树运动”

红军巧取周坊

开展“反清乡”运动

严整军队作风

红军巧夺景德镇

红十军四战四捷

急解闽北之急

极端错误的“肃反”运动

红十军二进闽北

冒险主义害死人

北上抗日身陷囹国

“庆祝大会”上宣传革命

浩然正气视死如归

狱中妙手著文章

耿耿丹心传书稿

就义前振臂高呼

何处葬英魂

烈士永垂不朽

方志敏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恽代英

书香世家

在老河口的日子

在中华大学的奋斗

创办“互助社”

旧式婚姻,真挚的爱情

年轻校长的教育改革

“五四”运动中的干将

向王占元宣战

知音聚江城

“利群助人”的实践

在安徽宣城

皈依真正的主义

反对国家主义派

在川南的教育改革

《中国青年》的主编

在国民党“二大”上

东江之行

黄埔政治总教官

亲密的战友

在武汉中央军校

革命阵营的分裂

八一南昌起义

羊城狂飙

革命伴侣在香港

沪上新篇

闽西苏区行

时代的囚徒

热血谱赞歌

永远的悼念

恽代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毛岸英

英雄的诞生

童年的动荡生活

板仓的记忆

勇敢的母亲

被捕入狱

母子永别

逃离板仓

上海滩的流浪生活

“康脱罗索”号之行

国际儿童院的生活

异国遇亲人

加入苏联红军,直捣柏林

返回延安

入朝作战

勇敢的岸英

英雄的陨落

毛岸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杨靖宇

学前时期的杨靖宇以及家境

私塾中刻苦读书,初显优秀品质

闲谈中学习英雄,牢记精忠报国

贫苦面前不低头,权势面前不屈服

挫折面前不低头,锲而不舍求升学

为同学打抱不平,勇于承担责任

不畏权势烧日货,忧国忧民作斗争

探索救国道路,初次接触马列主义

革命洪流促成长,展翅翱翔不怕苦

军阀混战中接任务,积极投入农民运动

顺利开展农民协会,领导确山农民暴动

坚决服从组织决定,艰难中继续战斗

受命赴东北工作,不辞辛苦又往抚顺

排除万难深入工人中,成功领导工人运动

酷刑面前坚强不屈,始终不离党组织

不幸再次被捕入狱,大呼不做亡国奴

不畏艰难险阻,战斗在敌人心脏里

到东北农村去

我们的队伍,是穷人的队伍

革命队伍里的“烂萝卜”

努力争取抗日力量。 “区别对待”不同人群

激烈斗争中不忘关爱战士

学习国际歌,小心收藏如获珍宝

与群众打成一片,彰显军民鱼水情

将计就计,严惩邵本良

一件为杨靖宇赶制的皮大衣

推磨中蕴涵着大真理

智“借”棉衣

从容不迫唱“空城计”

一次难忘的教训

黄豆和包米——军民情深的象征

巧妙地引敌入瓮

巧妙借助自然风景

和战士们同甘共苦

英雄不朽,松柏常青

第一次葬于漾江县

第二次濛江县改名靖字县

第三次公葬

永远的遗憾:叛徒活到八十年代

杨靖宇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吉鸿昌

吉家有了传后人

困苦之中成长

艰难求学之路

开始学徒生涯

投军从戎

好新兵“吉大胆”

初任工兵连长

为家乡兴办教育

做官即不许发财

投身国民革命

为民兴利除弊

征甘肃定兰州

西安古城解围

飞渡黄河天堑

为做事而做官

不扰民真爱民

大义除害为民

探索革命真理

卷入军阀混战

在彷徨中觉醒

我是中国人

“出国考察”归来

新的政治生命

火车上的普通人

厉兵秣马为抗战

高举抗日义旗

收复多伦之战

抗日大旗不倒

用妙计惩顽匪

机智逃脱虎口

新的工作角色

从容面对险境

不幸被捕入狱

一身凛然正气

死也不能倒下

吉鸿昌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吉家有了传后人

在豫东平原,有一个小县城,因境内东有扶亭,西有水沟,各取一字,故城称“扶沟”。扶沟县城东北十多里有一个小镇,叫吕潭镇。虽然不大,但很有名气。镇里有寨,寨周长十多里,地处扶沟县至太康县、开封至周口两条官道的枢纽;贾鲁河从寨西北角流人,由东南角流出,纵贯全镇。这里四通八达,水陆方便,舟车繁盛,商旅云集,历史上曾是一个商业中心。

镇中心有一座横跨贾鲁河的三孔拱形石桥,在离桥不远处,有一姓吉的大户人家,其祖先是由外地迁移来的,但由于历史久远,到了近代,吉家景况日下,人丁欠旺。由于吉家没有儿子,为了保留姓氏与家业,吉家在他乡从一个亲戚家抱养了一个男孩,认为“义子”,取名吉业运。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吉业运继承祖业,地百余亩,房屋五间,这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像样的一户人家。吉业运精明、勤快,善于经营,勤劳耕耘,成年后,娶妻王氏。王氏生一子,取名茂松。吉业运中年过世,撇下孤儿寡母。母子俩相依为命,备受歧视与排斥,生活艰难。

吉茂松10岁时,在母亲的带领下,开始与家族中的恶势力抗争。在这样的环境里,他磨炼出刚毅、仗义、乐于助人的品格。吉氏家族中有几个嫡出的叔伯兄长,以正统自居,对吉茂松的家产产生了非分之想。吉业运去世不久,他们在宗族偏见和贪婪心态的支配下,以吉业运不是吉氏家族嫡出为由,扬言要把孀居的吉王氏及吉茂松赶出族门。

吉茂松之母吉王氏,性格刚毅,不畏强暴。她对刚满10岁的儿子说:“孩子,他们欺负咱们孤儿寡母,要霸占家产,我咽不下这口冤气,咱娘俩跟他们拼了,他们不仁,别怪我们不义,这天底下横竖得有说理的地方,妈带着你和他们打官司!”

“妈,打官司我跟您去,给您壮胆。”懂事的吉茂松流着热泪说道。

于是,吉王氏以“有义子没有义孙”为由,真的打起官司来。吉王氏开始以为理在她和孩子这边,对打赢这场官司抱有希望。

为打官司,吉王氏卖了地和房子,领着年幼的吉茂松,奔波数年,直至一贫如洗,官司也未见输赢。虽然这场官司未赢,但对吉茂松的秉性产生了影响。由于他从小跟着母亲奔走于县城、府衙,出入公堂,使他痛恨世道之不平和以强凌弱的残忍,立志做一个正直的、安于清贫、乐于助人的人。

1887年,黄河在郑州附近决口,豫东地区顿时变为泽国。这时,只有十四五岁的吉茂松,跟随母亲吉王氏逃难他乡。大水退后,返回家乡,搭起茅草房栖身。吉茂松到河边码头做搬运工,吉王氏靠纺纱织布,勉强糊口。

吉茂松20岁时,由母亲做主,娶高氏为妻。成家后,便在吕潭镇高台开起一家小小的茶馆谋生。吉茂松还粗通中医和中药知识,时常为乡里号脉看病。吉茂松替人医病重在一个“义”字,义务行医,分文不取。吉茂松虽然是个“江湖”郎中,但有时也能药到病除。这样人们给了他一个“两湖(壶)总督”的雅号。

1895年10月18日深夜,夜空一轮明月高挂,贾鲁河水缓缓地流淌着,吕潭镇特别寂静。在吉茂松家,人们怀着期盼、不安、愉悦的心情等待着,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突然,一声洪亮的婴儿啼哭声,打破了这几乎让人窒息的寂静。随后,接生婆打开房门,连声说道:“恭喜!恭喜!吉老板得了一个胖乎乎的儿子,吉家有了传香火的人了!”  这对于崇尚多子多福的传统农家来说,其发自内心的喜悦,是难以言表的。一方面,在于中国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在这个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社会中,十分重视劳动力的繁衍。另一方面,中国又是一个宗法观念极强的封建社会,从被视为圣人的孑L子开始,便主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们把生儿子、续香火看成是实现人生价值观的一大目标。而对于吉茂松来说,更是如此,他父亲以“义子”的身份继承家业,因而备受同族的歧视与欺凌。吉茂松迫切需要有个儿子传承香火,支撑门面,延续后代。消息传开,由于吉茂松有很好的人缘,闻讯前来贺喜的人络绎不绝。吉茂松希望这个孩子长大后能担负起使家业兴旺的重任,因此给他起名为“吉鸿昌”。

困苦之中成长

吉鸿昌出生后,吉高氏又先后生了三个儿子,从而使生活负担更加繁重了。吉鸿昌6岁时,其母吉高氏因接连生产,身体不支,加之生活拖累,因病去世。

吉茂松又续娶毛氏为妻,当起了吉鸿昌的后娘。所幸的是,毛氏心地善良,吉鸿昌和弟弟们从继母那里仍可以得到母爱,但家庭经济境况依然拮据,一家人艰难度日。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幼的吉鸿昌似乎已经知道了长子的分量与责任。在六七岁时,就开始为父亲和继母分担忧愁,照看弟弟,带着他们玩耍,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初冬是捡柴的季节,吉鸿昌像孩子头似的,总是约几个小伙伴,在田埂小道,一路追逐打闹,跑累了,就把成捆的玉米秆铺在地上,在上面像刺猬般滚打、嬉闹,玩得好不痛快;玩够了,每个人捡一捆柴,背回家。

在烈日炎炎的酷暑,吉鸿昌总与小伙伴们跑到贾鲁河的小河汊或寨外不远的大池塘游泳、打水仗。他率领小伙伴在夜晚捕捉蝎子等药用虫类,卖给药材店,以此补贴家用,而每夜总是吉鸿昌捕得最多。吉鸿昌领着大家探穴挖洞,爬墙攀檐,有时被蝎子蜇着,不管多么疼痛,从不叫苦叫痛。P1-4

序言

近代以来,在反抗侵略、抵御外侮,争取民族解放和民主和平的斗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革命志士,正是因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和平和自由、为了民族和国家的美好明天而奉献了生命和一切,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那些革命先烈的精神和行为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在革命先烈身上所体现的国格与人格是高尚的,是影响子孙后代的榜样。这些忠贞爱国的革命先烈们,犹如一座座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面前。牢记历史,才能更好地珍惜今天;缅怀先烈,是为更好地开创未来。阅读他们的故事,是我们人生信念和理想的一次庄严洗礼。为此,我们精心策划了这套“代代读革命先烈”系列,目的就是要让广大青少年读者通过品读这些革命先驱的故事,从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营养,更好地学习他们优秀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本套丛书共十册,分别以生动简洁、流畅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向读者讲述革命先烈感天动地的事迹,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知识性、可读性、教育性很强。可以说这是一套很有意义的既弘扬时代主旋律又契合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好书,是奉献给广大青少年读者的丰盛的精神营养大餐。

本册是《代代读革命先烈(第二辑)——方志敏》,生动翔实地记录了方志敏同志的革命经历及其为了崇高理想勇于献身的英雄事迹。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他的光辉业绩和重大贡献,早已载人史册;他作为一位铮铮铁骨的民族英雄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也日益深入人心;他为后人留下的《百丁爱的中国》、《清贫》等狱中名著已经影响了共和国一代又一代人,至今仍被人们当做经典的精神食粮和文化瑰宝。今天,我们通过阅读本书来重温方志敏的英雄事迹,一定能汲取更为丰富的精神营养和无尽的精神力量,获得对生命、对人生的良多启迪和教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