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解析神秘电波/物理能量转换世界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物理
作者 吴波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科学证明,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不同频率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且穿透力强,令人防不胜防。它们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污染源,悄悄地侵蚀着人们的机体,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在加强电磁防护的同时,对电磁波污染问题也应采取科学的态度,客观分析、严肃对待,切不可人云亦云,不负责任地盲目夸大,造成人们认识的混乱。

在《解析神秘电波》中,吴波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图文并茂,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电磁波,生动地呈现在你的眼前。

内容推荐

《解析神秘电波》由吴波编著。

电能与人类生活息患相关,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极其重要的能源之一,《解析神秘电波》介绍了有关于电的基本常识,从电的产生、电的基本特性、电能在生活及生产方面的应用,为青少年读者展示了一个神奇强大的电的世界,是一本极好的科普读物。

目录

认识电磁波

 什么是电

 什么是电磁波

 波的内涵

 无线电磁波

 微波

 可见光

 红外线

 紫外线

 X射线

 γ射线

 宇宙射线

电磁波的发现

 电的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

 莫尔斯的电报机

 贝尔的电话

 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无线电的先驱者

 伦琴射线的来历

 贝可勒尔现象

 闪电的谜底

 从莱顿瓶到天线

 解读脑电磁波

电磁波的应用

 海洋深处探秘

 无线电话

 无线电广播

 电视机

 微波炉的使用

 电子计算机

 红外线眼镜

 人造通信卫星

 雷达

 天文观测的运用

 英德“导航战”

 GPS在军事中的应用

 电磁波与战争

 电磁波在医疗上的发展

电磁波与人类健康

 电磁辐射的危害

 不可忽视的电磁污染

 如何预防电磁辐射

 离手机远一些

 如何预防电脑辐射

 脑电磁波与人们疾病的关系

 如何防止电气火灾事故,发生火灾后怎么办

试读章节

在2500多年以前,为了装饰的需要,有人把琥珀、玳瑁磨成珠子、耳环和手镯之类的东西。琥珀是一种美丽的树脂化石,黄黄的颜色中略带一点红褐,晶莹透明,非常美观。玳瑁是一种跟乌龟相似的海生爬行动物的甲壳,黄褐的颜色中带有一些黑斑,在那个时候人们把它叫做“顿牟”。因为琥珀和玳瑁都很硬,所以,在中国和希腊有不少辛勤劳动的工人,成天磨呀琢呀,跟琥珀和玳瑁打交道。

一天一天地,工人们发现了刚磨好的琥珀和玳瑁具有一种奇异的特性:它会吸引芥菜籽、绒毛、头发、细线一类的轻微的东西。于是人们记下了“顿牟掇芥”的怪现象。

又过了好几百年,一个学者在《博物志》里记下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用漆过的木梳子梳头,或者在穿、脱丝绸及毛皮质料衣服的时候,会有噼噼拍拍的声音和火星出现。当时人们并不了解“顿牟掇芥”与脱衣服“解结有光”之间有什么联系。因为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得有一个过程,加上受封建社会的约束,所以当时的科学发展是比较缓慢的。至于在外国,特别是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教会势力和封建势力结成了反动的联盟,‘宗教的影响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正的科学被视为异端邪说,遭受着残酷的迫害。

但是,历史的洪流总归要奔腾向前,到了11世纪以后,在我国,经历了“五代十国”的长期战乱,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北宋王朝,社会秩序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在欧洲,十字军远征,教堂和城市建筑的发展,粮食和手工业产品的增加,以及伴随着贸易的扩展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促使人们去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思考许多未来的问题。于是,科学知识的宝库被充实起来了。

1600年,英国有一个叫做吉柏的医生发现,不但琥珀具有吸引轻微物体的能力,而且经呢绒之类摩擦过的金刚石、水晶、硫黄、火漆和玻璃,也都会有那种神奇的吸引力。这使他想到“琥珀之力”并不是琥珀所特有,而应当蕴藏在一切物质之中,就好像水渗透在海绵里一样。后来,他根据希腊文字“琥珀”的字根,拟定了一个新的名词,把它叫做“电”。

又过了100多年,人们制成了一架会发生电的机器。制造者把熔化了的硫黄灌到玻璃球里,等硫黄凝固以后,就打破玻璃,取出小球,安上一根转轴,装到机器上使它旋转起来。然后用各种不同的物质去和转动的硫黄球摩擦,目的是想要找到使硫黄球带电的最好的材料。实验的结果是使人惊异的。最好的材料不是别的,竟是实验者自己的双手!从此以后,人们真的就用手掌发起电来了。

有一次,又一个有趣的现象发生了:一根柔软的绒毛从带电的硫黄球上跳下来,直向实验者的鼻子飞去。原来在做实验的时候,通过手,使他的鼻子也带了电。

这个现象后来才慢慢地被人懂得:不但摩擦以后的硫黄球会吸引毛发,凡是摩擦以后再分开的两个物体,它们都同时带上了电。在人体和某些其他的物体上,电并不停留在发生的地方,它会从一个地方流到另一个地方。这些物体就叫做“导体”。实验使人碰到的有趣事情还不止一件。有一天,人们发现绒毛被吸到硫黄球上之后,一下子就跳了起来,落回地上,然后再跳起,落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小绒毛一上一下地跳着“舞蹈”,一直等它“吻遍”了整个小球,搬光了球上所有的电,才老老实实地躺了下来。这个现象说明,电不只是具有吸引的作用,而且也会互相推斥;电并不能在一切物体上任意流动,有时候它就停留在摩擦过的各个不同的地方。小绒毛的表演还使人们产生了电的“原子性”的想法,并且开始把电称作“电荷”。慢慢地,人们懂得了电荷有两种。每次发生电的时候,‘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电荷总是成对地出现。同名的电荷会互相推斥,异名的电荷要互相吸引。假定把同样多少的异名电荷放作一堆,那么它们立刻就彼此中和,失掉了带电的现象。

为了区别这两种电荷,最初人们把它们称作“树脂性的”和“玻璃性的”电。后来富兰克林干脆把它们叫做“负电”和“正电”。这个用正、负号来表示两种电荷的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

P45-47

序言

电磁波无所不在,从你的身边到浩瀚的宇宙。太空中没有空气,却有电磁波;深海中进不去空气,却进得去电磁波;其实,站在地球上的你,就身处于地球的磁场之中。电磁波,又称电磁波或电磁辐射,肉眼看不见,耳朵听不着。它是能量存在的一种形式,凡是能够释放出能量的物体,都会发出电磁波。

电磁波的发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摩擦能产生电,天然磁石能吸铁,这些原始的电磁现象早已为人类所发现。可是,一直到19世20年代,人们才开始逐步找到电与磁之间的关系。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当导线中有电流流过时,放在它附近的磁针会发生偏转;学徒出身的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明确指出,奥斯特的实验说明了电能生磁。他还通过艰苦的实验,发现了导线在磁场中运动时会产生电流,这就是所谓的“电磁感应”现象。著名的科学家麦克斯韦用数学公式表达了法拉第等人的成果,而且把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推广到了空间,认为在变化磁场的周围,能产生变化的电场,如此推演下去,交替变化的电磁场就会像水波一样向远处传播。于是,麦克斯韦在人类历史上首先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那么,又是谁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呢?这个人就德国青年物理学家赫兹。赫兹通过实验验证了麦克斯韦的预言,电磁波的确存在,它就像我们身边的桌椅一样是实实在在的。

赫兹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但证明了麦克斯韦理论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开辟了电子技术的新纪元,标志着从“有线电通信”向“无线电通信”的转折点。各国的学者纷纷开始研究如何利用电磁波作为无线传输信息的工具。1894年,电磁波进入了通信领域,开创了无线通信的新时代。

随着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信,人们对于电磁波的应用渐渐广泛起来。不仅应用于军事领域中,更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譬如早期的收音机、电视、广播等等,到后来的电子计算机,丰富了我们的世界,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现代工业的不断进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各种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隐患。

科学证明,这些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不同频率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且穿透力强,令人防不胜防。它们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污染源,悄悄地侵蚀着人们的机体,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在加强电磁防护的同时,对电磁波污染问题也应采取科学的态度,客观分析、严肃对待,切不可人云亦云,不负责任地盲目夸大,造成人们认识的混乱。

在本书中,我们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图文并茂,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电磁波,生动地呈现在你的眼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3: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