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涌所著的《小金马(彩色绘图版)》不仅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而且具有穿越时空的精神生命力。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无论是艺术创造还是有生活原型,都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和追慕的榜样和偶像。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在几代人心目中可谓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为人们口口相传、竞相效仿,深深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和成长,成为了人们的精神营养和行为典范,在一代代青少年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英雄主义光辉,激发着永恒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崇高道德力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金马(彩色绘图版)/代代读儿童文学经典丛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李涌 |
出版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涌所著的《小金马(彩色绘图版)》不仅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而且具有穿越时空的精神生命力。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无论是艺术创造还是有生活原型,都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和追慕的榜样和偶像。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在几代人心目中可谓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为人们口口相传、竞相效仿,深深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和成长,成为了人们的精神营养和行为典范,在一代代青少年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英雄主义光辉,激发着永恒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崇高道德力量。 内容推荐 李涌所著的《小金马(彩色绘图版)》内容简介:当八路军大队长的爸爸牺牲后,13岁的儿童团长小金马就立志要献身革命,为爸爸报仇。他带领儿童团员,站岗、放哨、侦察、袭击敌人,被敌人俘虏后毫不畏惧,机智地与敌人周旋,终于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小金马(彩色绘图版)》中新中国成立那一天,他光荣地参加了阅兵式,受到了毛主席的检阅。作品描写细腻,情节精彩,故事感人。 目录 序 烈士坟前的红花 奶奶的心事 张义山老爷爷 深夜的马蹄声 要把孩子培养成战士 在回家的路上 让我参军去 王政委的安排 不用枪的战斗 第一次侦察 旧恨新仇 深入虎穴 武工队 为了掩护烈士的后代 黑夜追踪 扛起小马枪 野营 严厉的警告 沉痛的教训 没拉弦的手榴弹 生死关头 在松树上 人好瓜也甜 抓舌头 夜行军 遭遇战 心愿 爸爸的好儿子 炮兵上尉 《小金马》第10次重版后记 试读章节 烈士坟前的红花 杜鹃清脆的叫声,迎来了麦收季节的黎明。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得麦子黄灿灿地发亮。 顺着波浪起伏的麦田,走来了一群孩子。他们欢乐的歌声,随着晨风在田野里荡漾。 解放区的天, 是明朗的天, 解放的人民好喜欢, 走在前面的是儿童团长小金马。他今年十三岁,红红的小脸蛋胖得像个皮球,高鼻梁,大嘴巴,两只大眼睛虎灵灵的。他戴着蓝色的小军帽,腰里扎着一条枣红色的皮带,活像一个八路军的连长。 孙家庄小学放麦假了。小金马带着他的小队员,到麦田里来巡逻,防备坏蛋特务破坏麦收。 孩子们越走越快。他们扛着鬼头刀、小梭镖。小梭镖上的红缨儿随风飘着,多么威武啊! 金马的后边,跟着他的弟弟小林。这五岁的孩子拿着妈妈的木梳当手枪,算是哥哥的通讯员。抗日烈士吴大叔的儿子金海,拿着个羊角当号兵。 孩子们迎着朝阳,向麦田东边的青松林走去。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葬在这里的十三位烈士。前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小金马的爸爸带领着一大队八路军,赶走了进犯孙家庄的国民党顽军。在激战中,十三位战士英勇地牺牲了。老乡们流着眼泪,把烈士们葬在这座青松林里。护理烈士墓从此成了儿童团的一项任务。孩子们把墓地布置得像个小花园,坟前的草地上,经常盛开着朵朵鲜花。 孩子们刚走进青松林,一眼就看见他们亲手栽培的大红月季,被人连根拔掉了,烈士坟前的青草,也被羊啃得乱七八糟,不成个样子。 小金马气得挥着拳头叫道: “你们看,哪个坏蛋来破坏咱们的烈士坟啦?” 孩子们都瞪着大眼睛,愣住了。 小金马气得涨红了脸。去年八月间,日本鬼子才投降,小金马的爸爸骑着大红马回来了。他还没有回家看望老母亲,就领着小金马来到青松林里,对着烈士坟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用低沉的声音说: “同志们!抗日战争胜利啦!你们的伟大理想快要实现了!安息吧,同志们。” 爸爸给烈士坟添上一些新土,回过头来对小金马说: “孩子,你要记住,这些叔叔是为谁而牺牲的:是为了你们,为了你们这些孩子能过幸福的生活。” 小金马永远记住爸爸的话,他更加爱护烈士坟了。前几天,他特地找了一棵大红月季,栽在烈士坟前。大红月季开得正旺,红得跟火一样,好像是烈士的鲜血染成似的。可是现在,花被人连根拔掉了,坟前还留下好几个脚印子。小金马弯下腰来瞧了又瞧,可看不出是谁的脚印。 “是谁破坏的呢?咱们不能放过他。”小金马恨恨地说。 “报告团长,一定是女光棍!”金海高声叫道,“我看见她昨天在这儿放羊来着!” “对,一定是她!”孩子们一齐叫道。 “走!”小金马咬着牙说,“咱们找她算账去!向后转!跑步走!” 小金马带领着队伍,直向村子里奔去。 女光棍是王三泉的老婆,村子里出名的懒货,就是焦了麦,炸了豆,她也连眼皮都不抬,专会涂脂抹粉,到处乱窜。村里人都叫她“女光棍”。她男人王三泉跟着顽军司令王大槐当特务,去年冬天潜人孙家庄进行破坏活动,刚到家就被儿童团发现了。小金马报告了人民政府,人民政府派民兵把王三泉逮了起来,经过公审,把他枪决了。女光棍因此越发恨死了共产党、八路军,恨死了小金马和儿童团。 小金马领着孩子们,气冲冲地走进王三泉家的院子。女光棍还没有起床呢,小门关得严严的。门边站着一只老山羊,瞪着血红的圆眼睛,对着孩子们“咩!咩!”地叫唤。 “开门,开门!”小金马一边打门,一边喊。 “谁呀?”女光棍在里面尖声尖气地问。 “开门!”孩子们一齐喊起来。 女光棍披着衣服,在窗口里探出头来。她一看是儿童团,不由得心里一旺,定了定神,才装模作样地说: “呵,大团长来啦!找我有什么事呀?”P1-3 序言 1954年春天,我在北京,文学讲习所让我担任几个学员的辅导员,我没办法推辞,只好遵命。有一天,我约他们几个人,谷峪、张凤珠、玛拉沁夫……到我家来。那天刚好我收到几本苏联寄来的俄文版的小说,都是精装本,插图很美,装帧也非常好。我给他们几个翻阅,一边说,这几本书印刷、装帧都好,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写出一本值得这么装帧的书,那多好呀! 过了一会儿,李涌赶来了。李涌矮矮墩墩,看起来很结实。他自我介绍说他是连长,评级评大尉。战争年代,他在部队立过功,身上有六个弹孔,但他只是个尉官,而且在部队曾经三起三落,因为脾气不好,常常顶撞人。现在按照他自己的意愿,部队保送他到文学讲习所来学文学。他简短的经历引起了我的注意,但觉得这个人简单一点,粗了一点,学文学是不是适宜,还很难说。但是,我因为在1952年秋天离开了文学讲习所,便没有再插手那儿的工作,只是给这几个同学当课外辅导员,也就没有更深地考虑李涌学文学是否适宜的问题了。但李涌这个人和他的经历却始终留在我的脑子里。 1955年冬天,一场狂风暴雨过后,我成了反党集团的首要分子,下属有两个“独立王国”,一个是1951年我就离开了的《文艺报》,一个是1952年离开了的文学研究所。这样,家里再没有人敢来叩门了。这年过年很安静,没有炮仗,没有聚餐,孩子们都不在身边,我和陈明两个人守着三间屋子。 有一天,突然门铃响了,一位服装整齐的军人闯进门来,原来是李涌。坐定以后,他先开口说:“我知道现在不会再有人来你这里,我特来看你。你当辅导员第一次跟我们讲的话,我都记得。不就是鼓励我们好好地写书嘛,写一本好书嘛,哪儿来那么多的哆唆!我这个人什么也不怕,我身上有六个窟窿,我是重残废。不管旁人怎么样,我还是要来看你。我应该来看你,表示我对你的尊敬。我照常把你的照片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面。”这时我只能劝他:“不要再来了。我是有缺点的,你要相信党,不要太重感情。把照片收起来算了,千万不要再来。”后来听说他果真被打成了右派,我很为他惋惜,觉得对不起他,恼恨因为我又多连累了一个好同志。 事情过了二十多年,1979年我回到北京,住在招待所。真没想到,一天上午,二十多年前那个穿军装的人又穿着一身军装,走进我那间小房子里来。这一次我的确很高兴了一阵,我原以为不容易活过来的人居然活过来了,而且我看他的精神很好,所以我很高兴。我问他现在干什么?他送给我两本书。真不错,他已经出了两本或三本书了,都是儿童文学。我接过书说,我一定会读的,人在受折磨的时候能够坚持工作,真是了不起,我非常喜欢。觉得过去自己看人太简单,以为李涌不适宜搞文学,这个想法是多么不切实际啊。现在看到他写的书,写得很好嘛,特别是《小金马》,是一本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他在受折磨的时候,想的是为儿童造福,为儿童写东西,这点精神就是了不起的。他的书,按一般人的水平来看,的确写得不错了;按我原来对他的了解和印象,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他被打成右派以后二十年在下面劳动,背着沉重的包袱,和老婆两地分居。后来帽子摘了,依然还是什么摘帽右派,改正右派,文艺界很少有人看重他和他的创作。我最近翻阅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版的两册《中国现代作家传略》里面,有近二百五十位现代作家的名单,却找不着李涌的名字。我也想起,旁人告诉我的,在一次小说创作的座谈会上,一位文艺界权威人士对李涌侧目而视的冷漠神情。但有一点是李涌和我们大家都值得安慰的:他的《小金马》印了再印,1961年12月印第一版,1964年1月印第五版,两年里印了五次,至今共印了九次,印数达到三十九万七千册,而且还获得了1953~1979年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二等奖。 现在正当各种武打片风行,一些低劣的粗制滥造的所谓文艺作品严重毒蚀新社会的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时候,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对此十分关切,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的时候,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决定再次出版这本得奖的作品,是很必要的。我十分佩服出版社的编辑同志们的胆识。他们一再希望我为再版的《小金马》说几句话,我答应了,我觉得是应该的。我们的文坛需要更多的像李涌这样的人,默默无闻,长期在基层,在人民中,在底下精益求精地埋头写作。感情不变,意志不变,信仰不变,这样的人是我们的好同志。我最近因健康原因,住在医院,这篇短文就写到这里。我希望我们的文坛多多地注意这样的作家,多多地鼓励他们,让所有的作家们在艰苦劳动之后,都能得到一点鼓励、一点温暖。 1985年7月29日 后记 《小金马》第10次重版后记 有人问我,你是怎样喜爱起儿童文学来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 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这条真理在我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我的童年,是在烽火遍地的战争年代度过的。我十二岁参加八路军,群众亲昵地叫我们小八路、“娃娃兵”。我每当回忆起当“娃娃兵”的时候,有多少往事和可亲可爱的人物,值得怀念和留恋啊!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我们小八路年小体弱,很难熬过激烈、紧张的战斗,频繁、艰苦的行军。在生死攸关的险恶环境里,当过老红军的首长们,年长力壮的同志们,不是用肉体掩护我们,就是用手拉着我们,或者干脆背起我们突出敌人的重围,保住了我们年幼的生命。每当长途行军,累得我们筋疲力尽、东摇西晃的时候,就被首长抱到战马上去了。在一次突围战斗中,我又饿又困实在支持不住了,竞昏倒在突围的路上。可黎明时分清醒过来的时候,竞发现自己在马背上。那个牵着战马,一瘸一拐向前赶路的,是遍身伤痕累累的老红军营长陈战英!我感动得哭了,他却抚摸着我的脑瓜儿,开玩笑说: “真是个小迷糊,困成一团泥了哟!让老狼背走,你还不知道啰!” 我更不能忘记广大乡亲对我们小八路的恩爱。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人民群众的生活是很艰苦的。但他们勒紧腰带省吃俭用地支援八路军。他们对小八路更是加倍地怜爱。给做衣服、缝鞋袜不用说了,就是在饮食方面,也特别“偏向”。在我们的小挎包里,经常有奶奶、大娘们偷偷塞进去的窝头和煮熟的红薯,有时还有鸡蛋和红枣。在微山湖西十字河地区的一次作战中,部队几天吃不上东西,饿得战马啃破苇席子充饥。不幸我又患了重感冒,烧得满嘴燎泡。病饿交加,使我昏迷不醒。首长担心我的小命怕保不住了。房东老奶奶拿出准备给闺女坐月子吃的鸡蛋,做成鸡蛋姜汤给我连灌带喂地吃下去,然后用破棉被裹住我,她坐在我身边压住被角守着,让我出了一身大汗。从此我的病倒好了…… 此情此景,我是终生不会忘记的! 在那样激烈鏖战的年代,我也经历了炮火的锻炼,亲眼看见了流血和牺牲。在我身边倒下去多少可亲可敬的首长和战友啊!至今我一闭上眼睛,就仿佛望见他们跟敌人拼杀的壮烈情景;耳边回荡着他们雄壮的喊声。特别是那些费尽心血培养过我,教育过我的首长。他们的壮烈牺牲,使我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万分悲痛!在保卫十字河根据地一次激战中,老红军出身的大队长袁志忠受了致命的重伤。他知道自己活不多久了,把我叫到跟前,把他穿着过雪山、草地的毛衣脱下来,让警卫员洗干净血迹送给我。我坚决不要,他却发怒了。我只好含泪穿在身上,他却脸含微笑地去世了! 在炮火纷飞的年代里,也有极短暂安定的日子,那就是部队利用战斗空隙进行休整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八路还不是觉悟很高的战士,休息一两天,战斗、行军的疲劳一消失,就调皮、捣蛋开了。不是跟村子的孩子们“打野外”、“捉俘虏”,就是上房、爬树掏鸟儿。别说上文化课了,玩得高兴了,还忘了吃饭。 首长们对我们的顽皮、好玩并不十分苛责,有时还跟我们打“克拉克”球。他们说:“让这些小豆儿们玩玩吧,前一段行军、打仗也把他们累苦哆!”可是因为贪玩儿,要是耽误了学文化,那可就不依了。 有一次,忍不住村里的小朋友们引诱,我从文化课堂上开了小差,爬到一棵很高的杨树上去掏小喜鹊。文化教员告了我的状,陈战英营长火了,跑到杨树下找我。当他仰脸看见我爬在那么高的树上,倒吃了一惊。他怕我见他发火心慌,从树上栽下来,只好带着微笑轻声地呼唤我。可是,我一落地,他就当着村里那么多孩子,扭着我的耳朵吼起来: “不上文化课,爬树掏鸟儿,真是乱弹琴哟!再不改正,我把你的耳朵拧掉哟!”并且立即“押送”我到课堂。路上,他给我讲了个十分惨痛的故事,是他的亲身经历,是在他当红军的时候,有一次一个连队单独去筹粮。上级来了紧急命令,叫他们快速回来集中,准备打仗。可是连长、指导员都不认得字。连队文书念了念,他们就带上队伍行动,想不到竞撞进敌人进攻的道路上,寡不敌众的遭遇战中连长牺牲了,三分之二的战士伤亡了!那文书乘机逃跑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文书是个国民党特务分子。 我听了这个故事,难受了好些日子。从此再也不旷课了,并且发奋学习起来。 全国解放后,我觉得应当把我当小八路的生活告诉给新中国的孩子们。在他们欢乐、愉快成长的时候,应当知道新中国是经过怎样的艰苦奋斗,流血牺牲建立起来的。为了让孩子们能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我们牺牲了多少好同志啊!我更想告诉孩子们在过去艰辛而漫长的征途上,也走动着像你们一样大小的小朋友,他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跟随着大人们,经过血和火的锻炼,走向全国胜利的。孩子们了解这些,就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激励自己奋发向上。当年小八路能做到的,今天的孩子们不仅能够做到,而且会做得更加出色。 本着这样的愿望,我就给孩子们写作品了。我知道孩子都怀着一颗赤诚的心,他们读作品的时候,并不喜欢华而不实的词藻,而要求真挚的情感;并不喜欢故弄玄虚,而要求读真实、有趣的故事。这样我就要返回自己的童年,讲述自己经历的生活了。于是我就给孩子们写成了这本《小金马》。 十分感谢亲爱的小读者,他们喜爱这本书,从1961年出版,已经印了第九次了。(十年动乱时期“四人帮”禁止印这本书)最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又要编入“战斗的童年文学丛书”重印出版,这使我很高兴。我愿意为孩子们写书,愿意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做他们的朋友。我这个当年的小八路,今后只要还有气力,还能执笔,还想为孩子们写作的! 愿我的小读者和小金马一块儿成长、进步,做保卫伟大祖国,建设四化强国的有用人才。当你们都成长为保卫祖国的英雄,建设四化的栋梁之材的时候,我们的党和人民才会欢呼: “看呀!我们有这样的后代!” 作者 1984年五一节于邯郸 书评(媒体评论) 好书是你一生的良师益友。从少年时代直到老年的悠长岁月中,给你智慧,给你知识,给你才华,给你快乐,而且绝不离开你,只要你永不离开它。 ——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 袁鹰 经典著作为我们启开一扇窗,从那里可以看到色彩缤纷的世界,能分善恶,知美丑,让人受益终生。当时光从指缝中溜走,仍然捧在手心中熠熠发光的、没有被冲走的,才是文化中最璀璨的经典。 ——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 高莽 读书最乐!——题赠《代代读儿童文学经典丛书》。 ——著名作家 舒乙 总会有些书要代代读下去,总会有些书要代代记住,总会有些书要融进心里。这样我们才不会忘记历史,才不会让灵魂迷失;才能继承民族优秀的文明,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著名作家 苏叔阳 《代代读儿童文学经典丛书》所收,都是我儿时读过的经典,是曾经伴我成长的图书,里面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有趣的人物,揪心扯肺的,让少年时代的我激动了好多年——也是我们那个时代的时尚呢。相信现在的小朋友来读,一定也是牵肠挂肚的。读读吧,你会觉得比起眼下时尚的动漫、奇幻、穿越,也别有天地呢!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 陈建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