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与行政沿革
洒河桥镇为迁西管辖,因此要了解洒河桥的历史沿革,就必须首先大略了解一下迁西的历史沿革。
迁西始建于1946年,因析迁安县西部置县而得名。建县虽短,但这片土地历史悠久。从西寨、东寨、沙岭子、长岭峰等古遗址的出土文物证明,远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滦河两岸就有人口居住,繁衍生息。
商周时期,这里属孤竹国。都城在今卢龙县城南6公里处。
春秋时,这里属山戎令支国。都城在今迁安县城西。战国时,令支属地归燕国。
秦朝时,属辽西郡令支县。
西汉、东汉时,今境内大部属幽州辽西郡令支县。西北部的汉儿庄一代属幽州右北平郡徐无县(县城在今遵化县城东)
j国时,今迁西属魏国幽州辽西郡令支县。西北部仍属幽州右北平郡徐无县 ‘
西晋初,今境没于鲜卑族。右北平郡改北平郡。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令支县并入阳乐县(县城在今抚宁县),属平洲辽西郡。今境西北部改属幽州渔阳郡徐无县。
北齐时,阳乐县归人北平郡肥如县(县城在今卢龙县)
隋朝开皇六年(568年),肥如县归人新昌县(县城在今卢龙县)。十八年(59g年),改新昌县为卢龙县,仍属北平郡。
唐代属河北道平州卢龙县。
五代十国时,为契丹国(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地。后为辽国地。辽国与北宋对峙,经常抢掠北宋的金帛人口。辽天赞二年(923年),辽国把从定州安喜县(今定县)俘获的人口安置在今迁安、迁西一带,建安喜县(县城在今迁安县城东20公里处),属南京道平州。
辽曾在今滦阳置滦河县,属中京道泽州。金初,废滦河县人神山县(今平泉)。
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安喜县为迁安县,属中都路平州。金承安二年(1197年),在今汉儿庄置滦阳县,属北平路大定府。泰和四年(1204年)废人神山县。
元世祖二年(1265年),省迁安县人卢龙县。后又复置迁安县,今境南半部属中书省永平路迁安县。元初,在今汉儿庄置惠州,属辽宁行省大宁路。
明洪武初,废惠州入迁安县,属京师永平府。不久长城以北地区被少数民族占领。
清朝,迁安县属直隶省永平府。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民国二年(1913年),迁安县属直隶省渤海道,次年渤海道改为津海道。1928年直隶省改河北省。
1933年日本侵略军进关,迁安县沦为日伪统治区。1935年,汉奸殷汝耕在通县建立了冀东22县“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迁安县属之。
抗日战争爆发后,迁安县为晋察冀表去根据地一部分。1939年10月,建丰(润)滦(县)迁(安)联合县,辖今迁西县滦河以南地区,1942年5月改为“迁滦丰”联合县。1940年建迁(安)遵(化)兴(隆)联合县,辖境东至建昌营、西至遵化城,南至滦河,北至柴白河。1941年从迁遵兴联合县划出滦河以东地区,建迁(安)青(龙)平(泉)联合县。1943年7月至1944年2月,撤销迁遵兴联合县,滦河以西地区至遵化城东地区建承(德)青(龙)遵(化)联合县,1944年2月至10月,迁青平、承青遵两个联合县合并,改建迁(安)卢(龙)青(龙)联合县,滦河以西属遵化县。1945年1月,将滦河以北地区从迁卢青划出,重建迁青平县,属冀热辽区第十五专区。
1946年初,撤销抗日联合县,在今迁西县境内建迁西办事处,辖境与今同。5月至9月,迁西办事处并人迁安县。9月,原迁西办事处7个区从迁安县划出建迁西佐公署,属冀东十二专区。
1947年土地改革时,正式建立迁西县,属唐山专区。全县分为东荒峪、太平寨、上营、洒河桥、三屯营、兴城、新集7个区。
1958年12月,迁西县撤销,将滦河以东地区并入迁安县,将滦河以西地区并人遵化县。
1961年7月,复置迁西县,仍属唐山专区。
1970年,唐山专区改称唐山地区,迁西县仍属之。
1983年5月5日,唐山地区撤销,迁西县改属唐山市。
洒河桥的历史与迁西的古今变迁史吻合之处,大体相同。1947年,设迁西县时,洒河桥划人第4区。1953年建洒河桥乡。1956年撤区并乡保留洒河桥乡,区域扩大。1958年10月为钢铁(洒河桥)公社洒河桥大队,同年12月随公社并人遵化县,改称洒河桥管理区。1961年6月复归迁西县,建洒河桥公社。因修大黑汀水库,1979年原东营公社、南团汀公社撤销,其所属松岭、东营、长河峪、大河山、东峪、北团汀等大队划人。1984年3月公社改乡,所属生产大队改村民委员会。同年建松岭乡,将滦河东松岭、东营、长河峪、大河山、东峪、北团汀等村划归松岭乡。1985年5月改乡为镇。1996年,乡镇改革,松岭乡又并人洒河桥镇。现今,洒河桥镇有26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委会,41个自然村。26个行政村为大沟、冬桃园、西桃园、皇陵、北马蹄峪、大关庄、小韦庄、北赵庄、烈马峪、道马寨、牛店子、大东峪、安家峪、白塔寨、车道峪、大红峪、黄沟峪、洒河桥一村、二村、三村、松岭、东营、长河峪、大河山、东峪、北团汀。
P3-5
盛世修文,文化软实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历史文化不断被人们重视,文化的力量越来越明显,一个历史人物,一次历史事件,甚至于一个文学形象都可以演变成为一个地方的精神或灵魂,而由历史文化衍生的情感链条会成为一种凝聚力。
洒河桥是迁西境内的大镇,其历史文化渊源久远,县内最大的河流滦河在此与洒河交汇,洒河桥号称“滦水明珠”。境内的潘家口水库、水下长城、卢龙古塞潘家口、铁桩崖以及皇陵、白塔寨、烈马峪的优美传说故事都成为了洒河桥的名片。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洒河桥人物鼎盛,苍天厚土孕育了众多优秀儿女。这些文化现象和人物风范,对洒河桥民风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凝练了洒河桥人热情豪放、勤勉善良的性格特征。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铺垫。建设家乡,就要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更应了解家乡。这就是我们编辑这本图书的目的。我们尽可能地全方位展示洒河桥的历史、文化、人物、风物,以其魅力推介我们世代生存的这方水土。
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尽了很大努力,付出了艰辛劳动。但由于掌握历史资料不全和我们的水平有限,难免挂一漏万,存有许多遗憾,还恳请各位读者和方家批评指正。本书辑成,参考借鉴了县内外许多出版物,选用了一些作家的作品,这些在内文中都一一注明,不再赘述,一并感谢。再次感谢为本书提供资料、图片及修改意见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们,感谢所有为本书出版付出努力的人。
编者
2016年5月
洒河桥镇位于河北省迁西县城北22公里,处于滦河中段,东临滦阳镇,西临三屯营镇,扼水陆交通要道,向为商贸重镇,素有“拉不败的洒河桥”之称。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洒河桥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已跻身全国名镇行列,不愧为“滦水明珠”。
洒河桥镇历史久远,考古资料显示,7000多年前,滦河流域迁西段便有人类居住,至汉唐时,大量先民定居于洒河桥一带渔猎稼穑,繁衍生息至今。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经济文化繁昌。作为北方重镇,关里关外贸易集散地,明清时这里便商贸货殖繁兴,烧锅店铺林立,名声远播:洒河桥人文翰华齐昌,有卢龙古塞、嘉庆滩、皇陵、铁桩崖、三义庙、白塔等古迹及其传说,亦有塞上海、大沟山水人家、勇跃垂钓园等新景图画;更有赵弘赵炳父子忠烈、大学者李安宅、抗日兵妈妈吴凯素、军旅作家张凤雏、洒河桥供销社背篓精神团队等人物和事迹。作为洒河桥人,我们为家乡感到骄傲自豪。
洒河桥镇资源丰富,产业齐全。全镇板栗种植面积达9万亩,有板栗树8000多万株,是“京东板栗”主产区之一,年产优质板栗166万吨,畅销国内外市场。镇域内铁矿资源储量丰富,多家规模化采掘企业、选矿企业走上标;隹化生产。全镇已形成;台金矿山、机械制造、食品加工、饲料加工、商贸流通、中药材种植加工、剪纸文化、旅游服务等多种产业,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全面实现滦河时代总战略目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4年,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38.81亿元,人均生活水平12539元。2015年以来,全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满兆矿业40万吨铁选厂项目稳步推进,中草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筹建了栗乡饮片厂;促成了栗神生物和天津天±力集团的对接,栗花提取物新产品的研发迈出了新的一步:引进了山西岭翔牧业,潘大饲料畜禽饲料生产线投入生产:大东峪“山里老家”农事体验游项目,已与天津房车俱乐部、唐山硕东集团、中国社科院老干部局达成合作意向;与张家口宏宇剪纸公司合作,初步开发画境栗乡、栗乡风情、长城抗战、剪纸发展史四大系列产品,欲将小窗花做成大产业。
如今,洒河桥镇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商贸服务辐射周边乡镇乃至兴隆、宽诚等地。镇内有宾馆多家,其中准四星级一家,特色餐饮几十家。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完善,先后投资1亿多元,完成了新洒河中学建设,东环路建设,烈马峪、赵庄子、道马寨等新农村改造建设,在乡镇率先实现集中供暖、供水,规范街道门店设计,洒河桥镇已成为迁西的一道亮丽风景。
盛世修志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传统。处在新世纪新发展阶段的我们有责任为后人留下一部系统的、翔实的地方史料,从而为现在和将来的各项事业提供借鉴,为爱国爱乡教育提供乡土教材,为外地乡亲了解故里、为各界朋友了解洒河桥提供信息。为此洒河桥镇党委政府聘请文化学者编辑史料,联络县内外专家学者历经三年修志,今天终于得以成书。作为洒河桥镇的一位成员,通过此书全面了解自己深爱的家乡沧桑而光荣的历史,我们甚感欣慰。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人和我们一样,将从此书中,获得有用的信息甚至是教益。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了改革发展的新思路,也为洒河桥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前进方向,洒河桥镇党委、政府更加信心百倍,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创新发展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洒河桥的区位优势,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努力把洒河桥镇建成“镇强、城美、宜居、民富”的美丽乡村。
借此机会,谨向付出艰辛劳动的全体编写人员致以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洒河桥镇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是为序。
洒河桥镇党委书记:王立新
洒河桥镇人民政府镇长:王立军
2016年5月
马振主编的《滦水明珠洒河桥》是一部地方史志,洒河桥镇位于河北省迁西县城北22公里,处于滦河中段潘家口水库下游,东临滦阳镇,西临三屯营镇,扼水陆交通要道,向为商贸重镇,素有”拉不败的洒河桥”之称。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洒河桥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已跻身全国名镇行列,不愧为”滦水明珠”。洒河桥镇历史久远,据史料记载,7000多年前,滦河流域迁西段便有人类居住,汉唐时,即有大量先民定居于洒河桥一带渔猎稼穑,繁衍生息至今。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经济文化繁昌。作为北方重镇,关里关外贸易集散地,明清时这里便商贸货殖繁兴,烧锅店铺林立,名声远播;洒河桥人文翰华齐昌,有卢龙古塞、嘉庆滩、皇陵、铁桩崖、三义庙、白塔等古迹及其传说,亦有塞上海、大沟山水人家、勇跃垂钓园等新景图画;更有赵弘赵炳父子忠烈、大学者李安宅、抗日兵妈妈吴凯素、军旅作家张凤雏、洒河桥供销社背篓精神团队等人物和事迹。
由马振主编的《滦水明珠洒河桥》分镇域概况和历史沿革、经济贸易与社会历史、古迹与风物、古今战事、碑刻、英才辈出、旅游景点、传说传奇、往事回眸、文学艺术等10个篇章。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洒河历史、人文、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图文并茂,可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