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被评为2009-2010年“十大家庭教育图书”的《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作者隆重推出其姊妹篇《我们的孩子缺什么》,直指我们孩子身上存在的十大缺陷,为中国家庭教育指点迷津——谨以此书献给家庭教育中茫然无助的中国家长。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
分类 | |
作者 | 李石华//吕静霞 |
出版社 | 中国言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被评为2009-2010年“十大家庭教育图书”的《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作者隆重推出其姊妹篇《我们的孩子缺什么》,直指我们孩子身上存在的十大缺陷,为中国家庭教育指点迷津——谨以此书献给家庭教育中茫然无助的中国家长。 内容推荐 现在的中国孩子是幸福的一代,千辛万苦的家长为他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他们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爱,可以说什么都不缺。事实上,有很多中国孩子都不快乐,物质上富有的他们在精神上似乎缺少了什么。现在的孩子到底最缺什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去做,成为一个千万家长关心的话题。 本书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实用手册。作者力图从专业的角度探究孩子们成长的心路历程,揭示他们内心的奥秘,不仅为今天的家庭教育会诊把脉,也为我们指明了调适、修补、矫治的应对方向,相信能给读者朋友们以帮助。 目录 第一章 独立自理能力欠缺,家庭传统教育模式亟待完善 1.难言之隔代爱 2.过度保护的伤害 3.独立思维能力的剥夺 4.有一种爱叫手放开 5.自主自立是父母无法“代劳”的 6.让孩子懂得劳动的价值 7.还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 8.提高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 第二章 不懂得分享与爱,缺少感恩的心 1.孩子为何不知感恩 2.孩子的一颗冷漠的心 3.逆子弑母,谈何感恩 4.让孩子学会给予 5.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6.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温暖 7.留给孩子感恩的机会 8.让孩子从小懂得生活的艰辛 第三章 责任心淡漠,人格塑造与灵魂升华不能完美结合 1.缺乏对生命的责任心 2.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责任缺失 3.事事包办,孩子责任感缺失 4.不要让孩子的责任意识受到伤害 5.让孩子学会勇敢地说:这是我的错 6.多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 7.榜样越多,孩子责任心越强烈 第四章 过分娇贵,缺少必要的生活磨练与饥饿 1.船王之子的启示 2.缺乏必要磨练,意志力脆弱 3.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 4.让孩子的生活多一些挑战 5.让孩子学会抵抗诱惑 6.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7.教孩子勇敢面对困难 8.要舍得让孩子吃点苦 第五章 心理畸变,过高期望值和高标准要求是症结所在 1.任性——“我就是太阳!” 2.依赖——别让孩子变成“小跟班” 3.自私——当心占有的本能发生畸变 4.叛逆——面对说“不”的孩子 5.自负——孩子成长的羁绊 6.嫉妒——孩子心中的一根刺 7.虚荣——孩子美好心灵的腐蚀剂 8.孤僻——无法敞开心灵的芳菲 9.自卑——孩子难以逾越的障碍 第六章 缺少安全感,养成教育有失偏颇 1.归属感缺失造成的心灵失落 2.依恋关系失常,安全感缺失 3.言语不当带来的安全感缺失 4.因害怕惩罚而心惊胆战 5.吵架伤害的不仅是夫妻感情 6.爱的缺失带来的心理失衡 7.过度的保护是爱也是害 第七章 金钱价值观扭曲,缺乏理财能力 1.孩子炫耀金钱不利于其成长 2.理财教育让孩子一生受益 3.让孩子了解必要的金融产品 4.用零花钱锻炼孩子的理财能力 5.培养孩子储蓄的好习惯 6.让孩子从小远离“富裕病” 7.让孩子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 第八章 精神文化缺失,品质修养与物质享受严重失衡 1.找不到童年的美好回忆 2.缺乏成就感带来的快乐 3.精神文化亟待脱贫 4.感叹“活着真没意思” 5.找不到生命的价值 第九章 走不出自我,生活空间过于狭小 1.缺少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2.交往——难以突破的蛋壳化人格 3.被同伴抛弃的恐惧感 4.注重自我,合作意识淡薄 5.渴望交往的愿望受到抑制 6.被填满了的自由空间 第十章 性知识匮乏,青春期生理变化常引发尴尬 1.不同年龄段产生的性困惑 2.我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 3.孩子好奇,家长难以启齿 4.性知识缺乏带来的身心伤害 5.因性迷失走上歧途 6.谈性——绝不能回避的教子话题 7.孩子早恋了,家长怎么办 8.孩子网恋了,这样引导最有效 试读章节 6.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温暖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就笑;你哭,它就哭。你感谢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谢,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 ——英国作家 萨克雷 据有关媒体报道: 蒋光在大学期间,家里生意亏损、负债累累,可父母仍不肯亏欠他,每月给他1000元。蒋光考上研究生之后,平均每月有四五百元的津贴,父母每月扔给他1000元;即便这样,蒋光还隔三岔五打电话跟家里要钱,理由是需要应酬。每次要完钱,他都匆匆挂掉电话,从不问家里情况。后来,他以交女朋友、要买房子为由,向家里索要33万元,其后又找其弟索要15万元,未得满足后他大发脾气,扬言要踩死老父,并声称要脱离父子关系。 看到这样的故事,想必为人父母者都会心寒。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太多太多,孩子却一点都不懂得感恩图报。但留意一下当前的社会现实不难发现,有许多孩子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对于得到的爱和关心不懂得感激和回报,甚至还去伤害。有的家长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狠心了,可不是:中小学门口,孩子一出校门就把书包扔到了家长手上;每年新生入学,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扛着行李的家长和洋洋得意的孩子…… 其实这样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父母自己造成的,他们往往一味地付出,不奢望得到回报,结果误导了孩子,使之认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不去花心思体会和回报了。 教孩子学会感恩,让孩子以知足的心珍惜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去体验身边的人和事,去发现生活原来如此丰富和美好,孩子就会懂得关爱和回报,从而成为一个有爱心的、积极进取的人。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已成为当今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2005年8月3日正式颁布的新版上海市《中学生守则》中首次将学会感恩列为中学生必须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之一。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之心,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做懂得感恩的父母 一个懂得感恩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具有感恩心的孩子。 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悟。这个世界,有我们赖以生存的阳光、空气、水和食物,也有能带给我们美妙感受的月光、星斗、花、音乐,还有世间的真情,等等。面对如此的生命馈赠,为人父母的你怎能不怀抱一颗感恩之心呢? 感恩是对生存状态的释然。无论富足还是贫贱,无论平淡无奇还是历经沧桑,都别忘了对生活感恩。在顺境中可以体验幸福,播撒关爱,在逆境中也要心存快乐,积极向上。 感恩能带来很多良性的变化,因为感恩,我们会获得心灵的安宁与纯净;因为感恩我们会获得人脉与机遇。更重要的是,因为父母懂得感恩,孩子才能学会感恩。 (2)让孩子懂得孝道,感恩父母 让孩子孝敬父母,这不是做父母的自私,而是通过这种途径来强化孩子的感恩之心。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感恩和孝道是紧密联系的。孩子只有感恩之心,然后才能化为对父母实实在在的孝顺。反过来说,孝道体现出的是孩子的感恩心。 首先,引导孩子孝敬自己,也是父母的责任。 因为只有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会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父母应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体味生养和哺育的艰辛。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着有关生育图片或录像,让孩子感受一个人从无到有、到胚胎、再到成形的胎儿,再到出生、长大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这个过程漫长而艰辛,其中渗透了父母难以计算的心血和财力。这种直观的影像会让孩子切实地体会父母的恩德。 让让问妈妈:“妈妈,我是怎么来的啊?”妈妈说:“你原先是我肚子里的一个小肉球,后来你憋不住了,就跳出来了。”“啊?这么简单啊?生孩子也太容易了。”妈妈一下愣住了。 第二天,妈妈对让让说:“儿子,咱俩来玩个游戏吧。你把你的足球绑在肚子上试试。”让让一听,觉得很稀奇,就照办了。可是,当让让真的绑上去以后才发现,走路变累了,弯腰也不行了,非常难受,嚷着:“不玩了,不玩了。”妈妈说:“我当年怀你的时候也是这么累。你现在还觉得生孩子简单吗?”让让说:“不,妈妈,我终于理解了你的辛苦,妈妈,我让你受累了。”从此以后,让让对妈妈孝顺有加。 其次,应该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 有个孩子在学校里自豪地对小伙伴说:“我妈妈爱吃鱼头,爸爸爱吃鱼尾巴,所以常常一条鱼的鱼肉都被我吃了!”其实,哪有只爱吃鱼头和鱼尾的父母呢?这个孩子的父母只是为了让孩子多吃鱼肉而已。父母如此善意地欺骗,孩子不仅不能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以为理所当然,自然不会产生感恩之心。 其实,这位孩子的父母完全可以坦诚告诉儿子:“其实,爸爸妈妈都很喜欢吃鱼肉,但是爸爸妈妈不舍得吃,爸爸妈妈希望留给你吃,让你营养充足,健康成长。”孩子听了此语,没有不产生感恩之情的。 第三,适当地让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艰难。 有的父母自己在工作中摸爬滚打,任劳任怨,但给孩子的总是一张笑脸,一副轻松自如的样子,他们的本意是好的,怕艰难的生活现实会给孩子压力;殊不知其结果可能导致孩子根本不能体谅父母的艰辛。 此外,教孩子懂得孝道,也离不开父母的自身示范。身为父母对自己的父母是怎样的态度和行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对中央电视台的某个公益广告印象深刻——妈妈在给婆婆洗脚,一转身,看见孩子也摇摇晃晃地端了一盆水过来,要给妈妈洗脚。父母自身的榜样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务必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感恩之心弘扬孝道。 (3)教导孩子尊敬老师。感谢师恩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中华民族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但现在有的孩子却不懂得感谢师恩。 暑假里,北京有位老师带着一个学生团去夏令营,团员都是学校里的优秀学生。因为人数比较多,乘坐的大巴座位不够;等学生们都上车后,老师发现没有自己的座位了,她只好坐在车门边的台阶上。没有一名学生主动站起来给老师让座,或者表达关切之情。在持续几天的活动中,凡在乘车时间里,她都一直坐在台阶上。 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使者,是值得大家尊敬的人,更值得求学期间的孩子们的尊敬。老师丰富了孩子的大脑,充实了孩子的知识,提高了孩子的智慧,孩子要成长,绝对离不开老师的教诲。所以对老师,孩子都应该怀有感恩之心,可上面例子中的孩子太冷漠了。且不论老师有多么辛苦,且不论要不要让座,最起码一句关怀一句问候总该有吧!可惜没人想到。 感恩不是矫情,也不是虚伪,更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学得来的。必须让孩子从小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再通过家长言传身教的示范,使之耳濡目染,让感恩的因子在灵魂中逐渐酝酿、发酵,内化于孩子的人格之中。 P42-45 序言 曾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每天早上,父亲都要按照课程表给孩子将当天要用的课本装进书包,但有一天,由于换了新课程表,孩子到学校后才发现语文课本没带,一天都没有心情学习,抱怨爸爸如此不负责。 放学回到家,孩子指着爸爸的鼻子没好气地问:“早上,为什么不把我的语文课本装到书包里?” 父亲愕然:“你们换课程表了,我哪儿知道?” “写字台上不是贴着新课程表吗?” 看着儿子火气挺大,父亲有几分迷茫。 “其他同学的家长都把课本送到学校了,我还在学校等着你送呢!”儿子觉得自己很委屈,“砰”的一声摔门而去…… 听到这个故事,不禁让人想到这样一个问题:“现在中国的孩子缺什么?” 他们缺爱吗?不缺。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父母就将全部的爱和心血倾注在了孩子身上,用“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缺少系统的学习教育吗?也不缺。几乎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为了达到目的,父母往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千方百计给孩子创造教育的环境和发展智力的条件,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发展幼儿智力的玩具、图书更是多多益善。 那么,现在的孩子缺什么?归结起来,主要有这样几大表现:一是独立自理能力欠缺,家庭传统教育模式亟待完善;二是不懂得分享与爱,缺少感恩的心;三是责任心淡漠,人格塑造与灵魂升华不能完美结合;四是过分娇贵,缺少必要的生活磨练与饥饿;五是心理畸变,过高期望值和高标准要求是症结所在;六是缺少安全感,养成教育有失偏颇;七是金钱价值观扭曲,缺乏理财能力;八是精神文化缺失,品质修养与物质享受严重失衡;九是走不出自我,生活空间过于狭小;十是性知识匮乏,青春期生理变化常引发尴尬。 孩子缺乏这些意识和能力,做父母的不是不知道,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危害也不是不明白,可是父母也是没有办法。社会竞争的激烈、教育体制的落后,迫使做父母违心地培养出这也缺乏、那也缺乏的孩子根本没有余力解决孩子的全部问题。一位事业有成的父亲在一个亲子论坛上,发出这样无奈而沉痛的呼喊:“不论你的事业多么成功,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不成器,马上就会有全军覆没的感觉!” 这句话也道出了我们很多家长的心声。无需解释、无需重申,每位家长对此都会有深刻的感悟,但他们往往觉得要想改变这些自己根本无能为力,甚至摸不着头绪。 其实,通过分析很多孩子的成长之路,我们不难发现:孩子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智力上的差异并非决定因素,培养一个好个性、好习惯才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呢? 在本书中,我们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需,从孩子的心理特征角度人手,向广大读者分析孩子缺失的这些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弥补这些不足之处,从此踏上正确的人生之路,更快地走向成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