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会说话的云/管家琪纯真年代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管家琪
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管家琪纯真年代系列”是由台湾著名女作家管家琪授权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独家出版。管家琪系台湾目前最畅销的青少年文学作家、台湾金鼎奖得主、法兰克福书展最佳童书得主。她的作品风靡台湾、香港、东南亚地区,在海外华人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是新生代青少年读者的偶像。作品描绘了一个个夸张而又充满童趣的世界,让人捧腹大笑。这是祖国大陆首次较全面地引进台湾青少年文学畅销书作家的作品,相信会给广大青少年读者带来极大的惊喜和满足。

本书为其中的《会说话的云》。

内容推荐

《会说话的云》是作者管家琪的原创作品《管家琪纯真年代系列》系列之一。

《会说话的云》以少年小说为主,其中的“少男少女系列”更深受台湾青少年读者的喜爱。管家琪认为,每个人在经历青春期的时候,都有觉得很困惑的阶段,都会有很多的想法、心态。作家只有理解和尊重他们,才能成为青少年们的朋友。因此,在她的小说里,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在成长边缘挣扎的青少年,用真情赋予了最高的同情和关爱,书中没有一句教条的批评,也没有一丝的虚情假意,有的是一颗对青少年理解和尊重的心。

目录

1 最倒霉的人

2 小时候

3 不说话的小酷妹

4 好强的妈妈

5 合唱比赛事件

6 杨老师的女儿

7 妈妈的坚持

8 可怜的“鸡”

9 妈妈叫我“说谎”

10 重新开始

11 没有感情的人

12 三年级以后

13 开学了

14 谁在班上乱传

15 妈妈冤枉我

16 妈妈的眼泪

17 谁最倒霉

18 陪妈妈离家出走

19 给爸爸好看

20 乌龙电话

21 妈妈要“改过自新”了

22 立志做大人

23 美女的心愿

24 爸爸的邀约

25 弟弟的生日会

26 “他们”和“我们”

27 风波

28 打给大家看

29 离家出走

30 回“家”

31 在电影院里

32 只要我长大

后记 由看云想到的

试读章节

3 不说话的小酷妹

其实,我在小的时候本来是跟妈妈很好的。

这种好,还不只是我随便讲讲的喔,是有医师证明的。

我到三岁的时候还不会讲话。回想起来,那个时候我应该已经会讲话了,只是还没有开口。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反正,妈妈被我弄得很紧张。尤其要是有人一说:“啊?这么大了还不会讲话?”妈妈的表情就会很不自然,好像要抽筋一样。

你有没有发现,每次我们一问大人什么事,比方说在电视新闻上看到的一些事,他们有耐心的时候就会跟你解释一下,没耐心的时候就会凶你,说什么“小孩子不要多管闲事!赶快把书念好就好了”,真奇怪,每天吃晚饭的时候,大人都偏偏爱看那些难看得要死的新闻,我们当然只好跟着看,那看不懂还不能问啊?他们那种口气,就好像我们很鸡婆。

其实啊,大人才是最鸡婆、最喜欢多管闲事的。

我就听妈妈批评过李奶奶,说她成天闲着没事干,就喜欢多管闲事,问东问西。李奶奶是外婆的邻居,常常和外婆一起一大早就去跳土风舞。据说,当妈妈还是“杨小姐”的时候,李奶奶就常常问她“什么时候才交男朋友呀”、“什么时候结婚呀”,一直问到“什么时候生小孩呀”、“什么时候生个男孩呀”,妈妈说李奶奶真的是鸡婆得不得了。

妈妈曾经气呼呼地说:“好像我什么事都得按照她说的去做,好像我不管做什么都得向她报告,简直是莫名其妙!”

不过,我想也不是每一件事啦,至少凭良心说,李奶奶就从来没有问过妈妈“什么时候离婚呀”。

但是,在我小的时候,李奶奶也问过妈妈很多次“安琪什么时候才会讲话呀”,把妈妈气得半死。

妈妈说,那一阵子她从图书馆借了好多书回来,整天东查西查,还不断跟爸爸说:“安琪一定不是自闭儿,书上写的这些特征,除了‘不说话’这一点,其他没有一项符合。”

爸爸说:“安琪没问题的啦,瞧她那么伶俐的样子,可是如果你真的这么不放心,就带她去检查一下好了。”

“好,”妈妈忧心忡忡地说,“如果她到三岁还不会讲话,我就带她去看医生。”

结果,在我过完三岁生日之后的一个礼拜,妈妈真的特别请了假,带我去看“儿童心智科”的医师。

“她都三岁了,还不会讲话,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妈妈好像很担心的样子。

不过,当时我是从她的声音听出来她很担心的,因为当时我躲在妈妈的背后,害得妈妈只能坐一半的椅子,好把另一半的椅子留给我。

“哦,又是一个小酷妹。我们这里常常有很多的酷哥和酷妹。”  医师阿姨看起来好亲切、好漂亮,我一看到她就挺喜欢她。

“如果带她去游乐场,她会不会和其他的小朋友玩?要是一下子没看到你,她是什么样的反应?”

医师阿姨一面问妈妈一些问题,一面用眼神和我玩捉迷藏。我一看到她在看我,就赶快缩下去,过一会儿再偷偷爬起来,哎呀,被她看到了,我赶快又缩下去,哈哈,真好玩!

检查了半天,医师阿姨说我完全没问题,一定只是因为和妈妈的感情太好了,太有默契了,我想要妈妈帮我做的事,妈妈都知道,我当然就不用讲话了。

那个医师阿姨好厉害,真的被她给说中了。从医院回来以后,妈妈就按医师阿姨教她的那样,不管我想要她帮我做什么,她一律装傻,害我急得要命,一急就只好开口说话了。

想到这里,我突然很想问问医师阿姨,为什么我和妈妈现在就不好了呢?现在就没有默契了呢?

既然医师阿姨那么厉害,我觉得她一定会知道的……

P10-15

序言

“浅语的艺术”——这是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林良先生为“儿童文学”所下的定义。

“浅语”是指儿童听得懂、看得’匿的浅显语言,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所以,以浅显的语言来从事文学创作,就是一种“浅语的艺术”。

在《浅语的艺术》于2011年10月推出第二次修订本的时候,林良先生同时还出版了《纯真的境界》,是将在台湾《国语日报》上连载的专栏《漫谈儿童文学》结集而成。

林良先生在《纯真的境界》的作者序(《找回自己的童心》)一文中说——

一切的艺术都有它自己的美学,都有它所追求的美学价值。儿童文学所追求的美学价值就是“纯真”:纯真就是美,美就是纯真。林良先生还说——“爱文学”的作家。如果天性中也“爱儿童”,两种美质兼具于一身,就会成就一个一个的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为孩子写诗或写故事,因为彼此的互动,或者说因为受到孩子的影响,作家的心灵就会达到一种跟孩子一样纯真的境界。这也就是说,作家往往会因为孩子的引领而找回自己的童心。想想我自己的创作历程确实是这样啊。我从小就是一个文艺儿童,然后是文艺少女。我青少年时期所崇拜的偶像都是作家,在我内心也一直怀抱着一个作家梦。但是因为自觉能力不够,从来不敢说出来。我只是很喜欢去听各式各样的文艺讲座,尤其是作家们的讲座,很想知道别人究竟是怎样成为作家的。

直到我在二十七岁那年当了妈妈以后,我的人生有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是,我的第二个童年开始了!尽管两个儿子现在都是二十几岁的大男孩了,可是我觉得好像还在享受我的第二个童年——大概要等到我做了奶奶以后才会进入第三个童年吧。另一方面,是当了妈妈以后从孩子身上看到太多可爱的东西,脑海里也开始有一些想法不断在涌动,等到后来我把这些点子写下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些故事叫做童话!我也才终于确定,原来我还是有机会当作家的,只是我适合的是儿童文学。

我的儿童文学创作之路就是从童话开始的。但是我很快就感觉到如果只是写童话实在还不够过瘾,于是我又开始写少年小说和儿童小说。一直到现在,专职写作都已超过二十个年头了,童话和小说仍然是我最喜欢写的文类。

无论是童话或小说,我都不喜欢那么明明白白的跟孩子们说教,但写作除了让我自我满足之外,我确实也还是有那么一点希望能够通过作品来感染读者。我最希望感染读者的,其实就是每次要给小朋友在书上题字的时候,我经常喜欢写的这么八个字:享受童心 享受纯真“纯真”,确实是我一直在追求的一种境界啊。

这次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我的第二辑“纯真年代”系列,一共有五本少年小说。除了《亦真亦幻的午后》是短篇小说合集之外。另外四本《资优班故事多》、《会说话的云》、《幸运饼干》和《美少年之梦》,都是中长篇,同时也都是第一次在大陆出版,第一次与大陆的读者见面,希望大家会喜欢。

后记

由看云想到的

不久前,我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回到台北。朋友在网上帮我办理登机手续的时候,忘了我曾经告诉过她我想要一个靠走道的位子,结果帮我订了一个靠窗的座位,于是乎在将近五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多半的时间都在看云。想想真觉得这简直有一点像是天意,因为我不知道已经多少年没有坐过靠窗的位子了,我总是喜欢靠走道,这样进出方便。不用动不动就要跟旁边的人说“不好意思,借过一下”,而我最近正要为这本《会说话的云》写一篇后记,还没想好该怎么写……

我又想到,其实以前我一直是很喜欢看云的呀!在台湾,我觉得最棒的看云地点就是阿里山,最美的就是阿里山的云海。为了要看阿里山的云海,除了要有一点运气,譬如万一碰到下雨天就铁定是看不成的,我上过阿里山至少有六七趟,就不是每一次都看得到:其次,为了要看阿里山的日出和云海,也很辛苦,必须天不亮就起床,穿上厚厚的衣服摸黑走出旅馆,走到阿里山的小火车站,再坐着可爱的小火车一路蜿蜒着上山。幸好,虽然辛苦,但是阿里山云海的美会让人觉得这一切的辛苦绝对是值回票价。

回想当年我第一次上阿里山就很幸运地看到了云海,那个时候我刚上初一,爸爸刚刚从台东调到嘉义。嘉义是最靠近阿里山的城市,一般要去阿里山都是先到嘉义。再从嘉义出发,于是爸爸就在某一个假期带我们上阿里山……

想到这里,我注意到坐在我附近有一个女孩,看年纪顶多也就是初中生的样子,她可能是第一次坐飞机出门吧。我所搭乘的这个航班上,有很多马来西亚人是来台湾旅游的(马来西亚的学校假期和两岸不同),这个女孩显然也是一样吧;因为她是华人,说的是国语,尽管有一种特殊的腔调,但还是听得懂的。我听到她要求和原本坐在靠窗的妈妈换座位,换过来以后,就一直安安静静地看着窗外的云,好像怎么也看不腻,偶尔还拿出相机来拍照。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很爱幻想的孩子吧。

在高空中看云,感觉真的很不一样,天空是那样的单纯,一望无际,而那些云啊,看起来真的好像棉花哦,真的好像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上面似的。记得在我二十七岁那年,第一次出远门,去韩国玩,也是坐在靠窗,第一次有机会透过飞机舷窗看云,也是感到既新鲜又惊叹,不住地看。后来,出远门的机会多了,看得多了,就没那么激动了,就开始考虑靠窗的位子进出不便这样的实际问题了。

小时候我当然都是待在地面上仰起小脑袋来看云,这往往带给我很大的快乐和安慰。为什么会有安慰的成分呢?因为我从小就是一个备受压抑的孩子,尽管在学校里头的表现也并不差,不少老师还都很喜欢我,可是在家里却始终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一天到晚动不动就会受到责骂。现在和我接触过的人都说我看起来很有自信,其实我一直到上了大学都还觉得自己是一个无药可救的白痴笨蛋,前途一片黑暗:直到快要升大三的时候由于参加了一个校外的征文比赛侥幸得了首奖,因缘际会有了替杂志社写稿的机会,然后才从工作中慢慢找到了自信,也慢慢建立了自信。

但是,童年以及青少年时期缺乏自信的后遗症仍然一直跟着我。就拿写作来说吧,早期我好像总是比较热切地想要得到一些赞美,做了一点什么事就总希望有人能够看得到,要是受到批评就会格外地沮丧,挫折感很强。我感觉自己是一直到了这几年才终于渐渐摆脱了从前的阴影,比方说,我不再把“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看得那么重要,我的心境愈来愈平和,我也愈来愈能享受单纯的写作的快乐。我总是想,我身体健康,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且还能因此使我和孩子过上小康生活。已经是太幸运了,实在应该经常心怀感恩。

但是回首过往,有时想到小时候的自己,我还真的会有一种心疼的感觉。我在写少年小说的时候,其实心目中最明确的读者只有一个,就是小时候的自己。因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始终是充满了困惑,其次就是委屈,而且这些感觉不但连自己当时都讲不清楚,甚至也根本无人可以言说。这当然不是我一个人特有的成长经验,很多孩子都同样得不到大人的尊重,总是被迫充当家长的出气筒,更要命的是身边还往往没有一个可以交流的大人,这样的成长过程总是比较辛苦的,也比较容易自暴自弃。幸好我从小就爱看书,看了大量的课外书,心思好像比较早熟,知道如果自暴自弃会是怎样的“下场”,想想就会觉得很不甘心,而且想想就会觉得我还是很想念大学,很想走在“正常”的轨道上;其次就是幸好我很喜欢写,写日记、写信,整天就在东写西写,尽管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但是借由“写”,确实让我抚平了不少负面的情绪和冲动。一直到现在,写作对我来说都不仅仅只是一份兴趣和职业,还是一种救赎。我也常常跟小朋友说,写日记最大的意义是能够让我们在写的过程中,有一个整理自己心情的机会,让自己安静下来,进而努力使身心健康地成长。如果把写日记仅仅当成是提升作文能力的方式,那是把日记的意义太过窄化了。

在我小时候,我一方面喜欢跟朋友在一起,喜欢热闹,总是唧唧喳喳个没完,感觉上也挺活泼,很多人还都觉得我很外向,都说我的血型一定是B型,因为一般都说B型的人最外向:但另一方面我也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躲起来看看书、涂涂写写,还有就是看云,在这个时候。我总是喜欢把云加以“象形”一番,依着云的模样想象成是一个个具体的说话的对象。等我渐渐长大,我才逐渐发现,在我的性格中,其实静的成分要大得多。难怪希腊哲人会说,“认识自己”是一个永远的功课啊。

《会说话的云》,故事当然是虚构的,但是内在的感情还是真实的。有时候我会想,一个儿童文学作家跟一般成年人之间最大的不同,应该就是前者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怎么长大的,永远能够理解一个孩子内心的渴望以及种种心声。不管时代是如何变化,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其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而自己的成长经验,正是一个少儿文学作家最可倚重的宝贵资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