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家有小学生(给烦恼父母的实用秘籍)/陈默老师家庭教育支招系列
分类
作者 陈默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孩子常常发脾气,往往由以下原因造成:

一是被家庭成员过分关注,二十四小时被监控。尤其是家中有退休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再加上父母,形成四个以上的成人看护一个小孩的局面。孩子的衣食住行被二十四小时监管和照顾,没有自己独处的时间。

想象有一对正在热恋中的情侣,女朋友时刻监督自己的男友,一个小时不见就发消息询问情况,“在忙什么啊”“想我了吧”,是不是挺烦人的?同样的道理,孩子在被高度关注时也会有烦躁不安、不耐烦的情绪。

这种“4-2-1”(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父母孩子)结构的家庭要这样做:父母下班回家后,老人就退出对孩子的管理。老人首先是帮助者,责任人来了,帮助者就应该退出。晚上一起吃饭,也是“三对二”的对话形式,即老人不参与三口之家关于孩子的话题。周末老人应该放假,有自己的生活内容。这样就可以减少被高度关注而引起的发脾气问题。

二是孩子的思想不被父母理解。当父母总是曲解孩子的话,或者根本不明白孩子要表达的情绪和想法,无法和孩子顺畅沟通时,孩子自然会着急、发脾气。

父母不能理解孩子的意思,往往与父母没有静下心来听孩子讲话有关。孩子年龄小,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常常词不达意,有时颠三倒四,特别是一些小男孩,语言能力没有同龄女孩强大。父母要有耐心,认真听他们讲话。

孩子一发怒,父母也随之发怒是最不可取的。这是火上浇油,火只会越烧越大。可以跟孩子说:“你能不能再说一遍?我可能没有听明白你的意思。”这样孩子就不会乱发火了。

三是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神经功能弱的孩子捕捉外界信号的能力差,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常会“漏听”重要信息,造成反馈不及时或不准确,导致双方误会及沟通不畅。比如,在玩耍时,以拍打别人头部的方式邀请小伙伴加入自己的游戏,不知道自己伤害了小伙伴或者无法感受到小伙伴对这种邀请方式的厌恶。孩子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当别人违反自己的游戏规则时就会烦躁和发脾气。这种情况虽然在人群中发生的比例不高,但是问题严重,需要父母及时请教医生以及专业的心理老师。首先要给孩子明确的诊断,对其进行评估,确定孩子的行为是否源于神经功能问题(如阿斯伯格综合征、多动症)。除了医学上的干预,父母可以做的是:当孩子发脾气时,不要对孩子讲道理,可以紧紧抱住孩子,轻轻拍孩子的后背,直至孩子安定下来。

平时面对这样的孩子,只能以柔克刚,避免和孩子正面冲突。当孩子出言不逊时,应当理解孩子的问题所在,知道孩子缺乏共情能力,尽量不要严格约束孩子(会使孩子暴怒)。  更加积极的办法是:父母经常训练这类孩子理解他人的能力,角色扮演就是不错的方法。父母可以隔三岔五地与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体验别人攻击他时的感受,从而理解他攻击别人时别人的感觉。

也可以经常给孩子提供情感类的文学作品,或者动漫作品、电视剧,跟他讨论这些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感受,以提高他的共感能力。

父母的训练不会立竿见影,但是会有积极的作用。

P12-14

目录

第一章 关注孩子的情绪

 孩子经常精神萎靡

 当孩子开始嫉妒别人

 那些考试焦虑的孩子

 妥善应对敏感多疑的孩子

 孩子爱发脾气

 对所有人都很冷漠

 在学校里战战兢兢

 永远要做第一名

 在学校里太无聊

 总是做追随者的孩子

 希望所有人都最爱自己

 从不会约束自己

 深感孤独的孩子

 总是与其他孩子合不来

 稍受批评就痛哭流涕

 孩子开始和同学攀比

 父母打了孩子

第二章 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课文总是背不出来

 要不要参加奥数训练

 计算总是出错

 如何让孩子爱阅读

 读不懂题外之意

 对学习英语没兴趣

 遇到难题就退缩

 如何平衡孩子的学习和玩耍

第三章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让孩子有学习兴趣

 孩子从小就开始偏科

 幼小衔接对策

 孩子不积极举手发言

 做作业拖拖拉拉

 不会写作文的孩子

 父母要不要陪着孩子做作业

 孩子不肯做作业

 孩子不喜欢老师

 孩子不愿去学校

 考试前后父母该怎么做

 老师投诉孩子不守秩序

 不可以用钱来激励孩子

 如何恰当地鼓励孩子学习

第四章 训练孩子的行为习惯

 怎样给孩子立规矩

 孩子早上不肯起床

 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

 让孩子按时上床睡觉

 放学回家后先做作业

 不催促就让孩子行动起来

 让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帮助孩子规划自己的时间

 成为有毅力的孩子

 孩子沉溺于电子游戏

 孩子不肯好好吃饭

 让孩子学会做家务

第五章 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

 所有的孩子都可爱

 不能帮孩子挑选伙伴

 平等面对孩子的伙伴

 当孩子被人欺负了

 当孩子欺负了别人

 被所有小朋友排斥的孩子

 不受欢迎的孩子的交友特点

 班里有个特殊孩子

 孩子不爱出门

第六章 塑造有良好品质的孩子

 让孩子成为有礼貌的人

 怎样让孩子不说谎

 能为别人考虑的孩子更受欢迎

 做不怕事、不惹事的孩子

 尊重公共秩序。培养合格公民

 会谦让的孩子有福

 培养守诺言、讲信用的孩子

 感恩教育怎么做

 “比惨”教育培养了什么

第七章 处理孩子的异常情况

 孩子患了多动症

 改变孩子对立、挑衅的行为

 患非典型自闭症的孩子

 当心儿童癔症的发生

 孩子患了学校恐惧症

 从不在学校说话的孩子

 总在学校摸生殖器的孩子

 孩子患了抽动症

 对性萌生兴趣的孩子

 让左撒子有个愉快的童年

 有书写强迫症的孩子

第八章 帮助孩子度过心灵危机

 当孩子遭遇了可怕的创伤

 帮助孩子面对亲人的死亡

 当家庭出现重大变故

 父母要离婚了

 留守孩子依然可以健康成长

 被母亲抛弃的孩子

 无奈转学的孩子

 老师要求孩子留级

 孩子被摸了敏感部位

 永远缺席的父亲

 在学校里和同学打架之后

 经历校园欺凌事件

 天天争吵的父母

序言

“图书市场上的育儿书籍及家庭教育类图书汗牛充栋,为什么你还要挤进去?”我曾这幺问陈默老师。她说:“因为我遇到的家长总是问我,有没有一本可以拿来就用的书。”

父母们需要什么?需要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无论理论有多好,父母做得到、能做好才是关键。更何况,有时候这个理论与那个理论还自相矛盾。能让父母做得到、做得好是一门技艺,必须拥有长期实践经验,才能精通这门技艺,才能指导父母。

陈默老师已经有上万个小时的咨询经验,咨询对象绝大多数是儿童及青少年。在此基础上,她才敢说她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父母、什么样的家庭教育,以及遇到问题时,父母应该怎样帮助自己的孩子。

这本书没有理论的堆砌,主要目的是让父母觉得这本书有用。一本书能做到有用就很不简单,这体现了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既来自陈默老师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的了解,也来自她长迭=十几年的实践生涯。

小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现在是一门“显学”,多少父母为此烦恼不已。若能遇到好的指导,家长们就会在家庭教育上更自信。有句戏言,说“孩子一上学,家里就没好日子过了”,这说明很多父母缺乏管理孩子的能力,迫切需要学会如何与孩子合作,如何与孩子和谐相处。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小学生的问题不容乐观,他们承受了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压力,但他们的年龄还小,很无助,需要父母的帮助,父母责任重大。

小学阶段是人生漫长求学之路的开始阶段,身心发展都处于关键期,父母责无旁贷,要保护好他们,让他们健康、愉悦地走好第一步。

华东师范大学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陈国鹏

内容推荐

对于这本《家有小学生(给烦恼父母的实用秘籍)》,陈默老师最大的“野心”是希望它有用——不必过多讨论理念,不必长篇大论,而是为烦恼父母提供具体的能做到的解决办法。

编辑推荐

《家有小学生(给烦恼父母的实用秘籍)》作者陈默老师已经有上万个小时的咨询经验,咨询对象绝大多数都是儿童及青少年。在此基础上,她才能敢说她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父母、什么样的家庭教育,以及遇到问题时,父母应该怎样帮助自己的孩子。

这本书没有理论的堆砌,主要目的是让父母觉得这本书有用。本书针对小学生最常出现的各类具体问题,为父母及老师分析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0: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