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常发脾气,往往由以下原因造成:
一是被家庭成员过分关注,二十四小时被监控。尤其是家中有退休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再加上父母,形成四个以上的成人看护一个小孩的局面。孩子的衣食住行被二十四小时监管和照顾,没有自己独处的时间。
想象有一对正在热恋中的情侣,女朋友时刻监督自己的男友,一个小时不见就发消息询问情况,“在忙什么啊”“想我了吧”,是不是挺烦人的?同样的道理,孩子在被高度关注时也会有烦躁不安、不耐烦的情绪。
这种“4-2-1”(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父母孩子)结构的家庭要这样做:父母下班回家后,老人就退出对孩子的管理。老人首先是帮助者,责任人来了,帮助者就应该退出。晚上一起吃饭,也是“三对二”的对话形式,即老人不参与三口之家关于孩子的话题。周末老人应该放假,有自己的生活内容。这样就可以减少被高度关注而引起的发脾气问题。
二是孩子的思想不被父母理解。当父母总是曲解孩子的话,或者根本不明白孩子要表达的情绪和想法,无法和孩子顺畅沟通时,孩子自然会着急、发脾气。
父母不能理解孩子的意思,往往与父母没有静下心来听孩子讲话有关。孩子年龄小,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常常词不达意,有时颠三倒四,特别是一些小男孩,语言能力没有同龄女孩强大。父母要有耐心,认真听他们讲话。
孩子一发怒,父母也随之发怒是最不可取的。这是火上浇油,火只会越烧越大。可以跟孩子说:“你能不能再说一遍?我可能没有听明白你的意思。”这样孩子就不会乱发火了。
三是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神经功能弱的孩子捕捉外界信号的能力差,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常会“漏听”重要信息,造成反馈不及时或不准确,导致双方误会及沟通不畅。比如,在玩耍时,以拍打别人头部的方式邀请小伙伴加入自己的游戏,不知道自己伤害了小伙伴或者无法感受到小伙伴对这种邀请方式的厌恶。孩子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当别人违反自己的游戏规则时就会烦躁和发脾气。这种情况虽然在人群中发生的比例不高,但是问题严重,需要父母及时请教医生以及专业的心理老师。首先要给孩子明确的诊断,对其进行评估,确定孩子的行为是否源于神经功能问题(如阿斯伯格综合征、多动症)。除了医学上的干预,父母可以做的是:当孩子发脾气时,不要对孩子讲道理,可以紧紧抱住孩子,轻轻拍孩子的后背,直至孩子安定下来。
平时面对这样的孩子,只能以柔克刚,避免和孩子正面冲突。当孩子出言不逊时,应当理解孩子的问题所在,知道孩子缺乏共情能力,尽量不要严格约束孩子(会使孩子暴怒)。 更加积极的办法是:父母经常训练这类孩子理解他人的能力,角色扮演就是不错的方法。父母可以隔三岔五地与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体验别人攻击他时的感受,从而理解他攻击别人时别人的感觉。
也可以经常给孩子提供情感类的文学作品,或者动漫作品、电视剧,跟他讨论这些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感受,以提高他的共感能力。
父母的训练不会立竿见影,但是会有积极的作用。
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