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办什么事,经常办了一件,忘了两件;做事丢三落四,不是忘带这个,就是落了那个;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回到家就有些稀里糊涂;想背诵点什么内容,总是记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父母说过的话,总是不长记性,你说三点,他总要忘记两点:每当考试时,脑子一片空白,原先记住的内容好像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什么你的孩子记忆力这么差?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本书分析了孩子记忆力的特点,提供了60种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记忆力的方法,并提供了一些关于记忆力的亲子故事和亲子活动,简单、实用、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
孩子每天往脑子里装英语单词、数学定理、物理定律、化学公式、历史年代、地理标志,没有好的记忆力就难以为继。其实经过严格的训练,每个孩子都可以达到过目不忘、一览成诵、倒背如流等境界,学习和考试都可以轻松过关。
就像学习游泳就必须要下水训练一样,要让提高记忆力的方法真正发挥作用,也需要对孩子进行相应的训练,从而让孩子真正体验到记忆力飞跃所带来的快乐!本书中,权威专家阐述了培养孩子记忆力的60种方法,借鉴了国内外有关记忆力研究的最新理论,深入剖析家庭记忆力训练的精髓,是有志于训练孩子记忆力的父母的必读宝典。
绪言 培养孩子记忆力,妈妈不可不知的秘密
记忆力——影响孩子一生的智力因素
大脑令人惊叹的记忆潜力
了解孩子记忆力的特点
记忆力较强的孩子的表现
记忆力培养,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第一章 培养记忆力,请先营造一个良好的
家庭环境
方法2:给孩子提供独立的学习空间
方法3:如何给孩子设计最科学的作息时间表
方法4:培养孩子良好的运动习惯
方法5:营造良好的家庭艺术氛围
方法6:在游戏中和孩子一起背字典
方法7:要懂得及时化解孩子焦虑的各种问题
方法8:经常举行家庭记忆力比赛
方法9:扩大其视野,丰富其生活阅历
第二章 协同记忆,调动孩子的全部感官
方法10:激发孩子对于要记忆内容的兴趣
方法11:记得越多孩子就越自信
方法12:让孩子在最佳时间点记忆
方法13:让孩子学会重点突破记忆
方法14:强迫让记忆力很糟糕
方法15:心理暗示提高记忆力
方法16:引导孩子懂得使用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记忆
方法17:让孩子在学习时“心到、眼到、口到”
第三章 引导孩子控制自己的记忆活动
方法18:让孩子在学习前懂得确定记忆目标
方法19:引导孩子对记忆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理解
方法20:联想是提高记忆品质的基本保障
方法21:列提纲法——归纳、整理,让孩子有条理地记忆
方法22:学会利用分类法来加强记忆
方法23:让孩子学会做笔记
方法24:用诗韵诗律的节奏感辅助记忆
方法25:给孩子设计一套每天必做的记忆体操
方法26:记日记、写作文,活化大脑记忆仓库
方法27:用思维导图发掘孩子的惊人记忆力
第四章 吃对了,就能大大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方法28:保证孩子大脑发育所需的营养
方法29:如何优化孩子的饮食结构
方法30:适当进补有助于增强记忆力的食物
方法31:适当补充维生素
方法32:“大脑操”——让孩子记忆力倍增的秘诀
方法33:精神放松训练——缓解孩子的各种隐形压力
方法34: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作息能提高记忆力
方法35: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第五章 教给孩子一些高效的记忆方法
方法36:图像记忆法
方法37:联想记忆法
方法38:歌诀记忆法
方法39:辨异记忆法
方法40:连锁记忆法
方法41:谐音记忆法
方法42:字头记忆法
方法43:定位记忆法
方法44:故事记忆法
方法45:分类记忆法
方法46:列表记忆法
方法47:鸟瞰记忆法
方法48:比喻记忆法
方法49:间隔记忆法
方法50:循环记忆法
方法51:系统记忆法
方法52:卡片记忆法
第六章 有意识地进行记忆力训练
方法53:记忆敏捷性训练
方法54:记忆精确度训练
方法55:记忆持久度训练
方法56:记忆广度训练
方法57:右脑开发训练
方法58:听觉记忆训练
方法59:视觉记忆训练
方法60:动作记忆训练
方法1: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生活氛围
许多孩子生活的家庭是这个样子:
妈妈催着快点写作业,爸爸监督每天练习两个小时的琴;父母觉得孩子学校的教辅不够,于是从书店里成捆搬回的《如何写作文》《奥数》《华数》《例题精选》高高地堆在书桌上,孩子从学校的小课桌转身就埋入大书桌里继续战斗着;老师不时地说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回到家里爸爸妈妈还会用“头悬梁、锥刺股”苦学的故事挑剔着孩子不努力;或者还会用这样的话:“我们为了让你好好学习,电视也不看了,家里好吃的好喝的都先紧着你,不就为了让你好好学习吗?”“我们省吃俭用给你报特长班就是为了让你学出本事,长大了不像我们这样。”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都变成了一件“苦”事,苦舟、苦学,甚至还会有伤痛,这样的学习对童真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重负。
当孩子降临后,父母把自己成长过程中未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们的身上,这是美好的希冀,又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担。还有些父母在遇到事业不如意、家庭失和这样的事件时,往往把全部的注意力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家庭的不和谐和生活的动荡让未成年人连起码的安全感都没有,有的孩子对父母失去归属感、对家庭失去信心。而过重的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会让孩子的心理本能产生一种抗拒,这种抗拒使孩子为了躲避不愉快的情绪而进行潜意识的遗忘。这一心理过程,让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低,记忆力越来越差。
相反,如果妈妈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那么对于孩子的记忆力将大有帮助。
曾记得在狭小的老房子里,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爸爸总是在饭桌上看书、备课、改作业,妈妈也总是盘腿坐在床上看书、写文章。虽然他们每天都要忙工作、忙家务,而且在同龄人中他们的学历算是高的,但他们还在不断地学习。搬入新家后,我觉得最关也最吸引我的地方是那间不起眼的书房,宽大的写字台上的电脑连通着信息的海洋,那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满满的书橱占了书房整面墙壁,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我、爸爸与妈妈各自拥有一层书架。书房虽小却显得古朴典雅,那是我知识的宝库,也是我与爸爸妈妈精神的源泉。
这是一位网友对自己小时候家庭生活的回忆,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学习空间。没有催逼,没有强迫,学习的气氛充满了整个家庭,好像连呼吸都能吸进知识。
快乐的家庭是要笑声不断的。当心情愉快的时候,眼前看到的事物都是美好的,身体的各路感觉通道全打通了,读书、学习、认记、背诵都是有意思的,那些书本里的知识不再枯燥乏味,反而会源源不断流进大脑。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有趋向快乐、逃避痛苦的本能,这种本能使孩子在潜意识中把生活中的快乐事情记得很清楚。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一些复杂难记的科学知识(如圆周率、平方表等),如果逼迫孩子把它们记熟,效果往往不佳。但是,如果妈妈有意用竞争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在家庭中举行竞赛游戏,妈妈说出11的平方,爸爸说出12的平方,孩子的意识里马上会冒出13的平方,几个循环下来,20以内的平方很快就记住了。这时问孩子要不要挑战20以上的平方数,孩子一定很上瘾地参与。游戏中孩子能爆发出惊人的记忆潜力。
那么,年轻的妈妈该怎么做呢?
1.妈妈要用良好的心境为孩子创造记忆氛围
一个家的气氛总是由妈妈的心境决定的。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境使人朝气蓬勃、头脑清楚、求知欲旺盛,能提高学习效率;消极的心境则使人消沉,常处于一种被动的抑郁不欢状态,因而影响工作和学习。妈妈心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家人的情绪。妈妈沉着脸挑剔着爸爸的报纸乱放、孩子的书乱扔,一边愁眉紧锁收拾着家里的杂事,一边喋喋不休地唠叨着,这情况只会让爸爸和孩子反感。相反,妈妈面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眼里充满期待信任的眼神,做着亲昵的动作,这样家里一定充满了暖流,一家人一起体验着愉快的感情,什么艰难困苦的事都能迎刃而解。妈妈的心境是一个家庭的调色板,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学习空间和记忆氛围,好妈妈应该随时调理自己的心境。
2.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为孩子拥有有序的大脑记忆助阵
井然有序的摆设是记忆的基础。大脑好比一个仓库,识记的信息是这个仓库里的货品,只有存放货品时分类贴上标签,条理分明地盘存好这些货物,等到用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这个过程和我们平时收拾家庭用品时的步骤有惊人的相似。家里的物件码放得井井有条,孩子就能够顺手找到需要的学习工具,这是好的学习习惯和记忆习惯的开端。很难想象一个家里今天找不到相机,明天找不到鞋擦,经常东翻西刨、零乱不堪的环境里能培养出有好记忆力的孩子来。让孩子成为家里的小管家,收拾自己的课桌书架,使字典、参考书、学具各就其位,经过这些劳动,孩子就能够轻易地说出《三国演义》在哪个书架的第几层的第几本,这也是训练记忆力的原始方法。
3.在游戏和交流中让孩子快乐地进行记忆
和孩子一起在游戏中学习、在玩耍中记忆。游戏和玩耍是最容易让孩子产生愉快情绪的事情,也是孩子最乐于参加的活动。在家里进行有趣的亲子活动,不仅有助于开发孩子们的智力,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和记忆力都是有帮助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主张对儿童教育要实行“六个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嘴和双手,解放儿童的空间和时间。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们着重于给孩子提供了什么样的物质条件,而忽略了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和孩子的沟通通常都是在出现问题之后,这样的谈话又常常是充满了批评、指责、命令,这样只能让孩子远离父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平时多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议议国家大事,关注一下健康,聊聊天气,说说时尚,不管话题的大小,重点在于启发孩子自己思考。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自身的重要,从而激起学习的乐趣和探究的兴趣,如此,孩子在与父母的轻松愉悦的交流和沟通中,把许多必要的知识轻松地刻进了大脑这个“硬盘”中。P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