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佛教格言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陈兵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现法安乐

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 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

《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世间有四业:一智、二珍财,

三受五欲乐,四求于解脱。

“四十华严”卷十二

居孝事父母,治家养妻子,

不为空之行,是为最吉祥。

《法句经》卷下,吉祥品

超越生老病苦三原则:活得快乐,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

超越死亡三原则:不要寻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

(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1、勤营生

谓善男子种种工巧处以自营生,谓种田商贾,或以王事,或以书疏算画,于彼彼工巧业处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

《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人要学习各种谋生技能,一生至少要拥有三张执照。

(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一个人要会讲、会写、会听、会看、会想、会笑、会唱、会做……全部都会最好,否则至少也要会得一半以上。

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以法求财,不以滥取,以乐自供,供养父母,给足兄弟、妻子、奴婢、眷属、知识,随时供养沙门、婆罗门。

《杂阿含经》卷三十二,第912经

如法得财利,不负得安隐,

施与得欢喜,二俱皆获利。

《中阿含经》卷二十九,《贫穷经》

不做低劣事,不受人驱使,

不依附权贵,不以法为商。

《即兴自说·螺发外道经》

田宅众生有,贤妻第一伴,

饮食已存命,业为众生依。

《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005经

生而有利安,伴輭和为安,

命尽为福安,众恶不犯安。

《法句经》卷下,象喻品

何法名为苦?所谓贫穷是。何苦为最重?所谓贫穷是。

死苦与贫苦,二苦等无异。宁当受死苦,不用贫穷生。

《金色王经》

有贫穷已,始有劫盗;有劫盗已,始有兵杖。

《长阿含经》卷六,《转轮圣王修行经》

在家菩萨如法集聚钱财、封邑,非不如法。平直正求,非粗恶求,不逼切他。如法得分,起无常想,不生悭想,喜舍无吝。给事父母、妻子、奴婢、诸作使者, 以如法财而给施之,所谓亲友、眷属、知识,然后施法。

《大宝积经》卷八十二,郁伽长者会.

一食知止足,二修业勿怠,三当先储积,以拟于空乏,

四耕田商贾,泽地而置牧,五当起塔庙,六立僧房舍。

在家勤六业,善修勿失时,如是修业者,则家无损减,  财宝日滋长,如海吞众流。

《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依法经商。

《经集》第二品,第十四章《如法经》

云何菩萨离非法财?不以轻称小斗欺诳于人,不以诈亲及诸欺罔而求财物。

《大乘宝云经》卷六

若作市易斗秤卖物,一说价已,不得前却舍贱趣贵;斗秤量物任前平用,如其不平,应语令平。

《优婆塞戒经》卷三,净戒品

贩卖市易,教令依平,无贪小利,共相中欺。

《优婆塞戒经》卷四,杂品

常修净命,不占吉凶,亦不相人生男生女。

《小品般若经》卷六

要做的事,就要认真地做。

南传《佛教格言·业品第三》

受到良心责备的事,就不该去做。

南传《佛教格言·人品第一》

利益,一定抛弃那些不工作的年轻人。

南传《佛教格言·杂品第十二》

若能勤作者,斯业胜聚敛。

《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

懈堕有六失:一者富乐不肯作务,二者贫穷不肯勤修,三者寒时不肯勤修,四者热时不肯勤修,五者时早不肯勤修,六者时晚不肯勤修,是为懈堕六失。若长者、长者子懈堕不已,其家财业日日损减。

《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勤心作福,不可贪清闲。少年清闲,是不祥事,非折寿即损福。

(明)蕅益《灵峰宗论》卷五之二

勤可以补拙,俭可以却贫。

星云《佛光菜根谈》

勤劳是幸福快乐的源泉,懒惰是贫穷的原因,贫穷是罪恶的根源。养成勤劳工作的习性,你就是个富有的人。

星云《行为平坦的道路》

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

圣严《108自在语》

成功的三部曲是:随顺因缘,把握因缘,创造因缘。

圣严《108自在语》

见有机缘宜把握,没有机缘要营造,机缘未熟不强求。

圣严《108自在语》

不畏大事,不轻小事。

“四十华严”卷十二

作事仓猝,不豫熟计,为之不谛, 亡其功夫。败悔在后,唐苦亡身。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四

事预为之则易,卒为之固难。古之贤哲,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者,诚在于斯。

(宋)圆通居讷禅师

很多人觉得工作辛苦、有压力,那时因为把工作当作赚钱途径、沽名之道,自私自利,难免厌倦;如果在工作里蕴含了慈悲喜舍,供应了佛心法味,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方便,给人服务,把工作当成法布施,工作就很快乐了。  《星云大师讲演集》(四)322页

P1-4

书评(媒体评论)

这些格言都是佛典中最精彩、最具概括性的语句,短小精悍,内涵丰富又都明白易懂。读者可由此较快地掌握佛法的要义,如有志于佛法的修学,还可以由此树立对佛法的正知正见,并以之为路标,进一步深入佛法的堂奥。

——净慧法师(虚云和尚入室弟子、生活禅倡导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本书立足大乘,而融大小显密于一贯,以净土为归。旨在以警句形式浓缩全部佛典之精华,以供学人诵读……可使学人简明佛法的要义,其中多可取为修持的口诀。

——吴立民(前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兼研究员,东密、藏密大阿阇黎)

陈兵教授作为中国大陆学术界享有盛誉的资深佛教学者,能积数十年深入经藏并亲身实践之功力,循佛学教理行果、信解行证之内在理路,故能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

——王雷泉(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哲学学院教授)

目录

一、现法安乐

 (一)勤营生

 (二)会理财

 (三)远恶习

 (四)慎交游

 (五)善养生

 (六)知足常乐

 (七)备圣财

二、报恩尽责

 (一)孝亲教子

 (二)夫敬妻爱

 (三)敬师供僧

 (四)关爱亲友

 (五)待人处世

 (六)佛法在世间

三、归依三宝

 (一)佛陀

 (二)正法

 (三)僧宝

 (四)正信

 (五)正归依

 (六)善知识

四、胜进心·出离心·菩提心

 (一)人身难得

 (二)观无常苦

 (三)老病死苦

 (四)观轮回苦

 (五)发出离心

 (六)发菩提心

五、智慧修学

 (一)佛法乃智慧之学

 (二)闻思修慧

 (三)得正知见,学一切法

 (四)法四依

 (五)佛法总持智

六、业因果报

 (一)业力、业报

 (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三)报通三世

 (四)业由心造,业随心转

 (五)忏悔消业

七、缘起·空·无我·中道

 (一)缘起法

 (二)五蕴无常

 (三)诸法皆空

 (四)无生,如幻梦

 (五)诸法无我

 (六)中道

八、实相、真如、佛性

 (一)法性离言

 (二)实相无相

 (三)如来藏、佛性、法身

 (四)真妄一如,事事无碍

九、万法唯心

 (一)染净由心

 (二)心宰、心生、心造

 (三)一切唯心

十、染净因果

 (一)四谛

 (二)十二因缘

 (三)涅槃

 (四)大乘因道果

十一、自治其心·自净其心

 (一)守护自心

 (二)明觉与正念

 (三)调伏自心

 (四)知惭愧

 (五)净化自心

十二、慈悲喜合

 (一)慈悲

 (二)欢喜,随喜

 (三)舍

十三、持戒

 (一)戒为道基

 (二)持、犯之利害

 (三)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四)出家正业正戒

 (五)大乘戒

十四、布施

 (一)布施得福

 (二)如法布施

 (三)无住相布施

十五、安忍

 (一)忍辱息嗔

 (二)不争不诤

 (三)八风不动

 (四)无生法忍

十六、精进

 (一)人命无常,当勤精进

 (二)正勤不放逸

十七、禅定

 (一)定慧相须,戒为定基

 (二)修定

 (三)念佛持咒禅

 (四)实相禅

十八、观心见性

 (一)观心为修证枢机

 (二)观心行相

 (三)心性本净,即心即佛

 (四)心性本空

十九、利乐众生

 (一)自利利他

 (二)恒顺众生

 (三)慈善公益

 (四)作众生友,代众生苦

二十、庄严国土

 (一)教化众生

 (二)心净则土净,度人先度己

 (三)弘扬正法

 (四)四摄

 (五)大众和合

 (六)如法管理

二十一、净土为归

 (一)净土庄严,弥陀本愿

 (二)究竟法,易行道

 (三)信愿往生

 (四)念佛

序言

净慧法师原序

本世纪初期的白话文运动给当时面临挑战的中国文化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历史的地平线上;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时对古代文言的扬弃使其后的人们与传统文化日益隔膜。到现在,就是一般文科大学生对于古代典籍也望而生畏,惶论普通人了。因此,佛教要为当今时代的人们所了解和接受,首先就面临着语言上的障碍。诘曲聱牙、晦涩难懂,是许多人对佛典的印象;再加上佛教经论浩如烟海,研究、修学佛法的人要从中摸出一条路子,诚非易事。

于是乎,以白话文翻译佛典、精选佛典这样普及性的工作,便受到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陈兵先生编辑的《佛教格言》当是这方面的又一次努力。

《佛教格言》从四百多种佛典中,精选出一千余条警句偈颂,分二十一类,按佛教教义体系的线索排列,旨在用准确、精炼的语言表述佛教教义。这些格言都是佛典中最精彩、最具概括性的语句,短小精悍,内涵丰富又都明白易懂。读者可由此较快地掌握佛法的要义,如有志于佛法的修学,还可以由此树立对佛法的正知正见,并以之为路标,进一步深入佛法的堂奥。全书以汉语系佛法为基础,也博采了藏传、南传的精华。显然,从浩瀚的佛典中披拣出这些言意俱佳的言句并整理成有机的整体,作者需要付出大量艰辛的劳动,并要有良好的佛学素养。

陈兵先生是长期从事佛教研究的学者,我和他已有多年的交往。近几年来,他经常在我主编的《法音》、《禅》上发表佛学论文,深受读者重视和欢迎。他在佛学上有了新的见解和成果,也多与我交流。对于佛教在当今时代被疏远、被误解的命运,他总是深怀忧虑,并立志于用现代人熟悉的语言和思维方式解说、弘扬佛法的教理教义。为此,他不畏烦难,深入经藏,广泛研读佛教典籍,并精进于佛法禅定领域的探索,获得了一些切实的体验。我觉得,他对佛法的知见是正确的,他为弘扬佛教文化作出的许多努力是值得赞叹的。现在,他又不辞辛劳,从佛法的大海中采撷出这些闪光的珍珠,奉献给广大佛学爱好者,我感到十方欢喜,并乐为之序。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

1994年1月8日于赵州祖庭

内容推荐

《佛教格言》从当今佛教界所弘扬的“人间佛教”宗旨出发,以社会教化为本,依修学佛法的次第,分21类,尽量按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分类排列,以便检阅。所选格言,选自400多种佛典,力求通俗易懂,删去过于艰深、过于专业化的内容,增添了近今佛教大德的法语嘉言。对于一般人难懂的语句,略加注释。其内容涵盖当今全球流行的汉传、南传、藏传等各系佛教。其中有指导世俗生活的教诫,有可作为座右铭的警句,有可作心理治疗“格言自警疗法”的良方,更多可作为佛教修行者观修之口诀。《佛教格言》由陈兵编著。

编辑推荐

陈兵编著的《佛教格言》从四百多种佛典中,精选出一千余条警句偈颂,分二十一类,按佛教教义体系的线索排列,旨在用准确、精炼的语言表述佛教教义。这些格言都是佛典中最精彩、最具概括性的语句,短小精悍,内涵丰富又都明白易懂。读者可由此较快地掌握佛法的要义,如有志于佛法的修学,还可以由此树立对佛法的正知正见,并以之为路标,进一步深入佛法的堂奥。全书以汉语系佛法为基础,也博采了藏传、南传的精华。显然,从浩瀚的佛典中披拣出这些言意俱佳的言句并整理成有机的整体,作者需要付出大量艰辛的劳动,并要有良好的佛学素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9:2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