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法安乐
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 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
《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世间有四业:一智、二珍财,
三受五欲乐,四求于解脱。
“四十华严”卷十二
居孝事父母,治家养妻子,
不为空之行,是为最吉祥。
《法句经》卷下,吉祥品
超越生老病苦三原则:活得快乐,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
超越死亡三原则:不要寻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
(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1、勤营生
谓善男子种种工巧处以自营生,谓种田商贾,或以王事,或以书疏算画,于彼彼工巧业处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
《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人要学习各种谋生技能,一生至少要拥有三张执照。
(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一个人要会讲、会写、会听、会看、会想、会笑、会唱、会做……全部都会最好,否则至少也要会得一半以上。
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以法求财,不以滥取,以乐自供,供养父母,给足兄弟、妻子、奴婢、眷属、知识,随时供养沙门、婆罗门。
《杂阿含经》卷三十二,第912经
如法得财利,不负得安隐,
施与得欢喜,二俱皆获利。
《中阿含经》卷二十九,《贫穷经》
不做低劣事,不受人驱使,
不依附权贵,不以法为商。
《即兴自说·螺发外道经》
田宅众生有,贤妻第一伴,
饮食已存命,业为众生依。
《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005经
生而有利安,伴輭和为安,
命尽为福安,众恶不犯安。
《法句经》卷下,象喻品
何法名为苦?所谓贫穷是。何苦为最重?所谓贫穷是。
死苦与贫苦,二苦等无异。宁当受死苦,不用贫穷生。
《金色王经》
有贫穷已,始有劫盗;有劫盗已,始有兵杖。
《长阿含经》卷六,《转轮圣王修行经》
在家菩萨如法集聚钱财、封邑,非不如法。平直正求,非粗恶求,不逼切他。如法得分,起无常想,不生悭想,喜舍无吝。给事父母、妻子、奴婢、诸作使者, 以如法财而给施之,所谓亲友、眷属、知识,然后施法。
《大宝积经》卷八十二,郁伽长者会.
一食知止足,二修业勿怠,三当先储积,以拟于空乏,
四耕田商贾,泽地而置牧,五当起塔庙,六立僧房舍。
在家勤六业,善修勿失时,如是修业者,则家无损减, 财宝日滋长,如海吞众流。
《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依法经商。
《经集》第二品,第十四章《如法经》
云何菩萨离非法财?不以轻称小斗欺诳于人,不以诈亲及诸欺罔而求财物。
《大乘宝云经》卷六
若作市易斗秤卖物,一说价已,不得前却舍贱趣贵;斗秤量物任前平用,如其不平,应语令平。
《优婆塞戒经》卷三,净戒品
贩卖市易,教令依平,无贪小利,共相中欺。
《优婆塞戒经》卷四,杂品
常修净命,不占吉凶,亦不相人生男生女。
《小品般若经》卷六
要做的事,就要认真地做。
南传《佛教格言·业品第三》
受到良心责备的事,就不该去做。
南传《佛教格言·人品第一》
利益,一定抛弃那些不工作的年轻人。
南传《佛教格言·杂品第十二》
若能勤作者,斯业胜聚敛。
《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
懈堕有六失:一者富乐不肯作务,二者贫穷不肯勤修,三者寒时不肯勤修,四者热时不肯勤修,五者时早不肯勤修,六者时晚不肯勤修,是为懈堕六失。若长者、长者子懈堕不已,其家财业日日损减。
《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勤心作福,不可贪清闲。少年清闲,是不祥事,非折寿即损福。
(明)蕅益《灵峰宗论》卷五之二
勤可以补拙,俭可以却贫。
星云《佛光菜根谈》
勤劳是幸福快乐的源泉,懒惰是贫穷的原因,贫穷是罪恶的根源。养成勤劳工作的习性,你就是个富有的人。
星云《行为平坦的道路》
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
圣严《108自在语》
成功的三部曲是:随顺因缘,把握因缘,创造因缘。
圣严《108自在语》
见有机缘宜把握,没有机缘要营造,机缘未熟不强求。
圣严《108自在语》
不畏大事,不轻小事。
“四十华严”卷十二
作事仓猝,不豫熟计,为之不谛, 亡其功夫。败悔在后,唐苦亡身。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四
事预为之则易,卒为之固难。古之贤哲,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者,诚在于斯。
(宋)圆通居讷禅师
很多人觉得工作辛苦、有压力,那时因为把工作当作赚钱途径、沽名之道,自私自利,难免厌倦;如果在工作里蕴含了慈悲喜舍,供应了佛心法味,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方便,给人服务,把工作当成法布施,工作就很快乐了。 《星云大师讲演集》(四)322页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