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奇遇记(青少版)》由卡洛·科洛迪著,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小玩意儿”写的是什么?本书描述了木偶匹诺曹从一个任性、淘气、懒惰、爱说谎、不关心他人、不爱学习、整天只想着玩的木偶,变成一个懂礼貌、爱学习、勤奋工作、孝敬长辈、关爱他人的好孩子的过程以及他所经历的一连串的奇遇,充满了童趣与想象。《木偶奇遇记》意欲揭示的道理并不复杂,它倚借一个木偶的形象不过是为了向我们演绎一个人由不完美走向完美、由不幸福走向幸福的曲折历程。问题是,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并非是一个人生来就可以明白的。否则,匹诺曹也就无需煞费周折才得以完成这一历程了。
《木偶奇遇记(青少版)》由卡洛·科洛迪著,讲述的是:这是盖比希用一段极普通的木头雕成的。这个木偶是“一个灵巧的木偶,神奇的木偶,又会跳舞,又会翻跟头”,他诞生后,逃出家门,闹了许多乱子。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小读者们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常常被逗得哈哈大笑,在快乐中受到真善美的教育,知道了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知道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让我们来看看匹诺曹逃学的下场吧。他本来可以变成一个孩子的,为了庆祝这一变化,他到处去邀请同伴,没想到又上了坏伙伴的当,去了“玩乐国”。在那里他玩得昏天黑地,虽然挺尽兴,却遭到了报应,孩子们统统变成了小毛驴,匹诺曹也变成了小毛驴。他先被卖给杂技团表演跳舞、钻铁圈。他吃的是干草,不听使唤就挨鞭子抽。在摔成跛子后,他被卖给了另一位主人,主人看中的只是他的一张厚皮,想用皮给乐队蒙一面鼓。后来他又给鲨鱼吞了。
每次遭受苦难后,他都发誓要痛改前非,做个好孩子,认真读书,改掉爱撒谎的恶习,然而由于意志不坚定,他稍微受到坏人的怂恿,便旧病复发,把许下的诺言忘得一干二净。可是他毕竟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本质是好的,到了最后,他还是转变了。为了救爸爸,他不怕危险,跳入大海;为了赡养爸爸,他甘愿每日提一百桶水以换取一杯热牛奶;为了给青发仙女治病,他放弃买新衣新帽;他学会了编筐织席,还在夜间读书写字。他变好了,变成了一个和所有孩子一样的真正的孩子。
《木偶奇遇记(青少版)》适合青少年阅读。
一块奇怪的木头
从前有……
“有一个国王!”我的小读者一定会这么说。
不,小朋友,你们错了,我要说的是:从前有一段木头。
这段木头并不是什么贵重木料,很普通,是大家都见过的,就是扔进炉子和壁炉生火和取暖用的那种。
有一天,这段木头碰巧躺在老木匠安东尼奥的铺子里。
大伙儿都管这位老木匠叫樱桃师傅,因为他的鼻尖总是红红的,活像一颗熟透了的樱桃。
樱桃师傅看见这段木头,高兴极了,他满意得一个劲儿搓着手,低声嘟囔道:
“这段木头来得真是时候,我要拿它做条桌子腿。”
说干就干。他立刻操起一把锋利的斧子,开始砍削树皮,先大致砍出条桌子腿的样子。
可他第一斧正要砍下去,手却停在空中不动了,因为他分明听见一个很细小的声音央求他说:
“别用劲砍我呀!”
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善良的老头儿听到这句话该是多么地惊讶啊!他几乎被吓傻了,眼睛骨碌碌地四处扫视,想弄清楚声音是从哪儿来的,可他什么也没看见!
他往工作台底下看看,没人;他打开一直关着的柜子看看,没人;他往一篓刨花和碎木片里面看看,也没人;他甚至打开铺子门往街上看看,还是没人!那么……
当他停下来的时候这声音就消失了。
“我明白了,”他挠了挠头上的假发,笑着说,“这声音一准是我自己想象出来的。嘿,干活吧!”他重新拿起斧子,在那段木头上狠狠地一斧砍下去。
“哎哟!你砍得我好疼啊!”还是那很细小的声音埋怨着叫起来。
这一回樱桃师傅当真愣住了,眼睛吓得鼓了出来,嘴巴张得老大,舌头拖到下巴,活像喷水池里一个妖怪的石像。
等他稍微镇定一点了,才哆哆嗦嗦、结结巴巴地说:
“这个细声细气的声音,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屋子里可是一个人也没有啊,难道是这段木头?是它学会了像小孩子那样又哭又叫吗?我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瞧,这只是一段普通的木头,它跟别的木头一模一样,拿来生炉子的。扔到火里,倒可以烧开一锅豆子……那么,不是木头又是什么呢?难道是木头里躲着个人吗?要是果真如此,那他就活该倒霉,我现在就给他点颜色瞧瞧!”
说着,他一把抓起可怜的木头,毫不客气地往墙上撞。
接着他停下来,竖起耳朵仔细地听听有没有哭泣的声音,他听了两分钟,没有;听了五分钟,没有;听了十分钟,仍然没有!这下他心里稍微平静了一点。
“是这么回事,”他一面苦笑着说,一面挠头上的假发,“那细声细气的声音,一准是我自己听错了!还是干活吧。”
可他心里仍然挺害怕,于是试着咿咿唔唔地哼支小调壮壮胆。
现在,他放下斧子,拿起刨子准备把木头刨光。可他刚一动手,又听见那个很小很小的声音嘻嘻地笑着说:
“快住手!你弄得我浑身痒痒的!”
可怜的樱桃师傅这回就像遭到雷击一般,扑通一声昏倒了。他被吓得半天不敢睁开眼睛。
“难道是我听错了!”他这样想着。
等他重新睁开眼睛时,只见自己坐在地上。
他脸色大变,一向红得发紫的鼻尖,这会儿都吓得铁青了。
P1-3
当繁忙的工作和紧张的学习使我们心情烦躁时,当纷繁的交际和过多的信息使我们情感麻木时,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我们该到哪里去寻找一块永恒的净土来涤荡心灵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历史的沉淀在咏唱:到书里去吧!高尔基说:“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们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经历了时间和空间的凝练而不改其本质的文学名著,能让我们从中找到一个广阔的精神世界,与伟人展开心灵对话。
处于人格形成期的青少年,选择阅读文学名著的意义尤为重大。文学名著深刻的社会意义、思想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引导作用。在这里,我们可以跟随福克先生环游地球,见证智慧和勇气终将战胜一切困难;在这里,《呼兰河传》凄婉动人,带我们揭开旧中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病根:在这里,领略儒家思想的风采,看古代君主如何能“半部论语治天下”;在这里,一览新旧时代的变迁,感悟人生与命运的抗争。这其中的乐趣自然是无穷的,而在阅读的同时学会思考和判断,又能使你走上美与真理之路。
丛书针对学生读者的需求,以新课标语文教学为导向,结合多位专家学者的意见,精心评选了21部中外经典汇编成集。具体特点表现如下:一、针对性。涵盖历史、科学和艺术等领域的作品,可以满足中小学生对知识全面性的要求。对于篇幅较长的作品,在保留原著的语言特色和思想情感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浓缩,既能满足学生读者对知识的渴望,又不会占用正常的课内学习时间。二、趣味性。传统绘画风格的写实性插图,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不易观察到的事物,激发阅读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三、实用性。书中详列了作家生平简介、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手法鉴赏、思想情感解读等相关内容,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强化语文学习。
读好书如饮甘露,文学名著的魅力是言之不尽的,值得读者用心去体会、去发现。希望读者朋友们能有所收获,从中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