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今文观止(现代当代卷)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胜友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胜友主编的《今文观止(现代当代卷)》精心挑选最能体现美感的作品,选录的每一篇散文都堪称优雅隽永,令人乱花迷眼。本书既突出名家名篇,又兼具广泛性和代表性。从作品题材到文体风格,力求兼顾各种不同类型,以利全面、准确地反映散文写作总体风貌。诸多炉火纯青、自成一家的名篇,“析义理于精微之蕴,炼字句于毫发之间”,“秘响傍通,伏采潜发”,凝重,丰厚,富赡,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标帜。

内容推荐

中华美文春水漫溢,经典名篇尽收眼底。《今文观止》分“清代、现代卷”和“现代、当代卷”两本,共选录清代以来三百多年问400位作家的.400篇美文,基本上涵盖了近现代及当代中华散文创作的实绩。

成书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的《古文观止》,收录了上起东周下至明末的散文222篇,以散文为主,问有骈文辞赋,广收博采,繁简适中。《古文观止》选家以犀利的视角,在广博的中华文海中撷采绚丽和具有代表性的精美古文。数百年来,一直是研读古文(散文)最重要的读本之一。

煮海为盐,披沙拣金,近四百年间,中华大地涌现了数以千计的散文家,挥毫写下无数字字珠玑、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今文观止(现代当代卷)》从浩如烟海的散文卷帙中遴选出上乘之作,试图填补从《古文观止》到21世纪的一段空白。读者见到的是一个“唯美、唯趣、唯真”的选本,追求自我的性灵、雅美的意趣、从容的情致,透出浓浓的令人心醉的诗意。

张胜友主编的《今文观止(现代当代卷)》细细品读,如沐春风;闲饮佳茗,回甘再三;丰姿绰约,令人倾倒;读罢掩卷,逸趣横生。经典美文,堪为传世珍藏。

目录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读书有秘诀吗

邓拓

梦后

何其芳

三笑记

金克木

荔枝蜜

杨朔

采蒲台的苇

孙犁

灯花

凤子

略论自大之类

唐弢

拉吉

杜宣

枯叶蝴蝶

徐迟

白鹭洲钓鱼

赵清阁

自珍集序

王世襄

论友情

严文井一

老年的怀念

马识途

钟灵毓秀话龙井

冯英子

黑夜颂

贾植芳

天山景物记

碧野

日出

刘白羽

睡与梦

吴祖光

秋的气味

林海音

“弦箭文章”

黄秋耘

说“屏”

陈从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南怀瑾

生命壮歌

秦牧

龙井茶里放味精

严秀

访书

黄裳

拟<无花的蔷薇》

何满子

乡笛

郭风

桥之美

吴冠中

清碧溪速写

冯牧

写给秋天

罗兰

岁朝清供

汪曾祺一

重返清华园日记

王元化

我的老师

魏巍

天才梦

张爱玲

酱缸国医生和病人

柏杨

水仙

菡子

佳茗似佳人

何为

海滨仲夏夜

峻青

管桦

茶性

艾煊

谈谈我的土气

牛汉

春风

林斤澜

春节的记忆

屠岸

中年是下午茶

董桥

圆周率的推算

金庸

画家的摇篮还是蜜罐

黄永玉

有病不呻吟

黄宗英

故乡情

茹志鹃

茶之梦

忆明珠

庖鱼及宾

木心

舍得的艺术

星云

书香

公刘

朋友四型

余光中

深巷又闻卖米声

陆文夫

西湖漫笔

宗璞

大勇者的风度

唐达成

华表的沧桑

牧惠

摆渡

高晓声

笑声泪痕

姜德明

师恩难忘

王梓坤

驿路梨花

彭荆风

梅香正浓

白桦

峨眉道上

玛拉沁夫

惜春小札

李国文

清荷

严阵

中国人还是应先学好中文

资中筠

尴尬二十四

流沙河

会笑与不笑

舒展

谈《走向世界丛书》

钟叔河

“要听懂草木的叹息”

范敬宜

泰山归来

邓友梅

天生一个财神庙

阎纲一

永远的校园

谢冕

布谷啼鸣

从维熙

切不可巴望“好皇帝”

邵燕祥

空山鸟语

郭枫

饮膳札记楔子

林文月

我爱喝稀粥

王蒙

武夷山的雨

石英

父子情

舒乙

梦里家山

高尔泰

奇情与俗情

李敖

石缝间的生命

林希

月明之处是故乡

柳萌

雨的四季

刘湛秋

青天一缕霞

王充闾

随风而去

张贤亮

笔耕农

刘绍棠

挖荠菜

张洁

相见恨晚

李元洛

春天的梦

苏叔阳

回到常识

钱理群

文章不看脸色

陈四益

一九五八年的中国麻雀

沙叶新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叶永烈

山行墨香读书乐无忧无虑返自然

林行止

我“错”在独立思考

魏明伦

神秘的武隆

蒋子龙

敬畏生命

张晓风

读沧海

刘再复

桑葚的村庄

雷抒雁

夕阳透人书房

冯骥才

坝上的云

王巨才

最初的晚餐

陈忠实

寂寞书院冷

叶文玲

勇对平淡

刘心武

吴哥的绝世微笑

章诒和

傻话

陈祖芬

夏日草原

席慕蓉

缩略时代

雷达

明日又天涯

三毛

三峡

卞毓方

纯情山水

韩静霆

世界屋脊奇观

葛剑雄

闲适:享受生命本身

周国平

相公鲨游远了

邓刚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文化苦旅》序

余秋雨

比较喜欢多雨的地方

亦舒

晋祠

梁衡

福田妙国

丹增一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周涛

说北京话

肖复兴

灭烛怜光满

蒋勋

南方与北方

易中天

雨伞

彦火

记忆

张胜友

枯水孟达峡

张承志

夜雨扬州千年梦

叶延滨

猪肉炖粉条子

阿成

端酥油茶的卓玛

陈世旭

世博的灯光

叶辛

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路遥

北京滋味

陈建功

天才是什么

刘墉

溜索

阿城

父母是最朴素的人文

梁晓声

写意卯节

黄亚洲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烧梦

李锐

沉船:为邓世昌而作

高洪波

散步

莫怀戚

梦中的河

陆星儿

不让自己的手停下来

刘庆邦

合欢树

史铁生

仁山智水

舒婷

光阴

赵丽宏

五百里

龙应台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从前,山上有座庙……

鄢烈山

月迹

贾平凹

斑羚飞渡

沈石溪

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

我心归去

韩少功

中国人为什么画油画?

陈丹青

你在下雨天干什么

艾晓明

温壶月光下酒

林清玄

楠竹林中静坐

熊召政

瓜棚后面的身影

残雪

两个大都市

王安忆

绝戏

陈村

漫无边际

斯妤

一只金苹果

韩小蕙

三个电话的期待

赵玫

雨天的快活

何立伟

西地平线上

高建群

云海

唐敏

寂寞女儿心

张欣

信徒的读物

刘恒

朱东润先生

陈思和

唐人街

素素

高原,我的中国色

乔良

土与籽

张炜

美人不是人

莫言

在水开始的地方

范小青

上课记

王小妮

工作着是美丽的

方方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江艺平

故乡的明月

师承瑞

晒月亮

池莉

站在福州的阳台上眺望

南帆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铁凝

美丽旧世界

陈丹燕

菜园外的菜蔬们

阎连科

雨下在夏至的土地上

鲍尔吉·原野

芙蓉

阿来

大地上的事情

苇岸

因幸福而哭泣

摩罗

哪去了我们的星空

陈染

河流的秘密

苏童

河边的爱情

李书磊

寒夜生花

迟子建

自河

彭学明

春上明月山

徐坤

美丽的约定

张小娴

读书无用中有大用

白岩松

电子时代的阅读

许知远

鉴宝

柴静

永远的远方

韩寒

试读章节

梦后

何其芳

梦中无岁月。数十年的卿相,黄梁未熟。看完一局棋,手里斧柯遂烂了。倒不必游仙枕,就是这床头破敝的布函,竟也有一个壶中天地,大得使我迷惘—说是欢喜又像哀愁。

孩提时看绘图小说,画梦者是这样一套笔墨:头倚枕上,从之引出两股缭绕的线,像轻烟,渐渐向上开展成另外一幅景色。叫我现在来画梦,怕也别无手法。不过论理,那两股烟应该缭绕入枕内去开展而已。

我家乡有一种叫做梦花的植物:花作雏菊状,黄色无香,传说除夕放在枕边,能使人记起一年所作的梦。我没有试过。孩提时有什么必须记起的梦呢:丢了一把锁匙,我得焦急之至,想若是梦倒好,醒来果然是梦,而已。

有些人喜欢白昼。明知如过隙驹,乃与之竟逐,那真会成一个追西方日头的故事吧,以渴死终。不消说应该伫足低徊一会儿之地丧失得很多了。我性子急躁,常引以自哀矜,但有时也是一个留连光景者,则大半在梦后。

知是夜,又景物清晰如昼,由于园子里一角白色的花所照耀吗?抑是——我留心的倒是面前的幽伴凝睇不语,在她远嫁的前夕。是远远的如古代异域的远嫁啊。

长长的赤兰桥高跨自水;去处有丛林茂草,蜜蜂熠耀的翅,圆坟丰碑,历历酋长之墓,水从青青的浅草根暗流着寒冷……

谁又,在三月的夜晚,曾梦过灰翅色衣衫的人来入梦,知是燕子所化?

这两个梦萦绕我的想象很久,交缠成一个梦了。后来我见到一幅画,《年轻的殉道女》。轻衫与柔波一色,交叠在胸间的两手被带子缠了又缠,丝发像已化作海藻流了;一圈金环照着她垂闭的眼皮,又滑射到蓝波上;倒似替我画了昔目的辽远的想象,而我自己的文章迟了两年遂不能写了。

现在我梦里是一片荒林,木叶尽脱。或是在巫峡旅途间,暗色的天,暗色的水,不知往何处去。醒来,一城暮色恰像我梦里的天地。

把锁匙放进锁穴里,旋起一声轻响,我像打开了自己的狱门,迟疑着,无力去摸索那一室之黑暗。我甘愿是一个流浪者,不休止的奔波,在半途倒毙;那倒是轻轻一掷,无从有温柔的回顾了。

而,开了灯看啊,四壁徒立如墓圹。墓中人不是有时还享有一个精致的石室吗?

“凡是一个不穿白而硬的衬衫的人是不会有才能和毅力的。”谁首肯这个意见吗,一位西班牙散文家说的?从前我爱搬家,每当郁郁时遂欲有新的迁移:我渴想有一个帐幕,逐水草而居,黑夜来时在树林里燃起火光。不知何时起世上的事都使我厌倦,遂欲苟简了之了。

Man deligkts not me;no,nor Woman neith-er,哈孟雷特王子,你笑吗?我在学习着爱自己。对自己我们常感到厌恶。对人,爱更是一种学习,一种极艰难的极易失败的学习。

也许寂寞使我变坏了。但它教会我如何思索。

我尝窥觑、揣测许多热爱世界的人:他们心里也有时感到极端的寒冷吗?历史伸向无穷像根线,其间我们占有的是几乎无的一点。这看法是悲观的,但也许从之出发然后觉世上有可为的事吧。因为,以我的解释,他们都是理想主义者。

唉,“你不会带着祝福的心想念我吗?”是谁曾向我吐露过这怨语呢,抑是我向谁?是的,当我们只想念自己时,世界遂狭小了。

我当半夜失眠,熟悉了许多夜里的声音,近来更增多一种鸟啼。当它的同类都已在巢里梦稳,它却在黑天上飞鸣,有什么不平呢。

我又常憾“人”一点不会歌啸,像大江之岸的芦苇,空对东去的怒涛。因之遂羡慕天籁。从前有人隔壁听姑妇二人围棋,精绝,次晨叩之,乃口谈而已。这故事每引起我一个寂寞的黑夜的感觉。又有一位古代的隐遁者,常独自围棋,两手分运黑自子相攻伐。有时,唉,有时我真欲向自己作一次滔滔的雄辩了,而出语叉欲低泣。

春夏之交多风沙日,冥坐室内,想四壁以外都是荒漠。在万念灰灭时偏又远远的有所神往,仿佛天涯地角尚有一个牵系。古人云,“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使我老的倒是这北方岁月,偶有所思,遂愈觉迟暮了。

六月二十一日(1934)

何其芳(1912—1977),重庆万州人。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老家四川任教。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1944—1947年被派到重庆任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1949年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著有散文集《画梦录》、诗集《预言》,红楼梦研究也颇有建树。

三笑记

金克木

人生下来就大哭,过些天又会开口笑。婴儿自己不知道,这是哭,这是笑,是从大人的反应中知道效果的。于是哭笑不仅是发自内心,而且是有求于外,是含有预期得到效应的有意识的生理行为了。  开怀大笑,不知道为什么,两人同时开口,无因无由无求无欲,这才难得。我有过这样的笑,值得庆幸。

 那是一九六六年夏天之交,大学里如同开锅,热闹非凡。不知怎么冷清的时候,有的地方会忽然平静无事,人都不知集中到什么地方去了。有一天,我正在和一些“牛鬼蛇神”搬运石头,从屋边拣起大小石块放在筐内抬过一片开阔地,卸在当年洋人修的燕京大学围墙下面。和我同拾一筐的是化学系的傅鹰教授。两人不发一言,全心全意劳动。来回抬了几趟,不知怎么,突然寂无人声。在墙下卸完石头,抬头一看,只剩我们两个人。其他人不知哪里去了。竟没人给我们打招呼。我们也没有抬头看过周围的人,只低头劳动,入于人我两忘的高级禅境。这时猛然发现如在荒原,只有两个老头,对着一堆石头,一只筐,一根扁担,一堵墙,一片空地。

不约而同,两人进发出一阵哈哈大笑。笑得极其开心,不知为什么,也想不到会笑出什么来。笑过了,谁也没说话,拾起扁担,抬起筐,照旧去搬运石头。不过,这一阵笑后,轻松多了。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石头也不大不小,抬起来也不轻不重,缓步当车,自觉劳动,自然自在,自得其乐,什么化学公式佛教哲理全忘到九霄云外去了。这真是一生难得的一笑。开口大笑,不必说话,不用思想,超出了一切。是不是彼此别有会心?不一定。

傅鹰教授是从美国回来的。在“大跃进”中,科学研究也上马大干。要他发表对千军万马协同作战研究科学的体会时,他背诵两句唐诗:“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因此挨了一顿批判。可是好像批与被批双方都不知批的是什么,为什么批。有人问我。我说,古诗和大事同样难懂。以不懂为妙。何必不懂装懂?他的夫人也是化学教授。两人都已故去了。既已安息,就不必多说话打扰他们了。

又一次大笑是在这以后不到一年。我一直坚持劳动,但是同劳动的人却常常更换。有一天,留在空空一座大楼里劳动的只有三个人。我,教日文的刘振瀛和一位嫁给中国丈夫的日本女人,她取的中国的姓是李。我们的任务是擦窗户。我初见李时,她好像是二十岁上下的美丽活泼的小姑娘,此时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不知何时她当了职员,也不知为什么陪我们一起劳动。这个女的,据说当学生时在战后日本做过各种劳动,继承战时的“奉仕”(服务),不过是为自己生活不是为“圣战”了。她会操持家务,所以比两位老教授都“懂行”。她教我们怎么先用旧报纸,再用千布,然后用湿布,又重复用干布,从点到面擦玻璃。两个老学生随着她的示范倒也学得不慢。后来要站上窗台去清除上层积垢,两个老头都面有难色。虽是二楼,摔下去也不是玩的。还是她,自告奋勇,一跳便站上去。我给她递工具。窗子是开着的。她站得很坚定。我还是担心不稳。不一会,任务完成,她一回身便往下跳。我出于本能,不自量力,伸手去保护。那知她心里也不踏实,跳下时怕往外倒,竟向内侧着,一见我伸手,转身一躲,反而维持不住平衡,一下子靠在我的手臂上。我本是无心中举臂,并未用力,也跟着一歪。幸而她不到三十岁,我也不过五十岁,脚跟还站得稳,都没跌倒。旁边的刘出于意外吓了一跳。三人定过神来,不由自主同声哈哈一笑。我笑得最响。她也失去少女风度,张开大嘴。刘反笑得庄严,不失留学日本时受的“喜怒不形于色”的磨炼。这一阵笑声在空荡荡的大楼里和着回声仿佛突如其来的音乐,像有的交响乐的“曲终奏雅”,轰然巨响,真是难得。当然,这事除我们自己以外,谁也不知道。他们两位大约随后便忘了。只有我记到现在,因为这是我的第二次老来开心大笑。

现在刘已称为古人,李也回日本去了。三人余一,忽然想起这次三人大笑,接着又想起那次二人大笑,不由得又想笑,可是笑不出来。强迫哭比强迫笑容易。我老而不死也有好处,比别人多些时间回忆。记得笑比记得哭好。我的记忆中几乎都是一些可笑的事,都是我自己做下的。记不得生下来的哭。大约十岁以后就不哭了。二十岁时,哥哥突然去世。我艰难困苦回到家,见到老母忍不住伏在她膝上哭了一场。此外再也想不起什么时候哭过。那次哭后不久,我叉离家外出,举目无亲,飘零各地,无论遇见什么事都不会哭,要哭也没有眼泪。我的女朋友告诉我,她好像不会脸红。我告诉她,我不会流泪。于是两人相对开心笑起来,觉得真够做朋友。

还有第三次的笑,那一定是在我登上八宝山“火遁”“尸解”的时候。但不会有人看见,自己也不知道了。所以预先在这里记下一笔。是为“三笑记”。记于一九九三年四月,癸酉闰三月前夕。P5-8

序言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两卷本《今文观止》,是由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组织编纂出版的,共选录清代以来三百多年间400位作家的400篇美文,基本上涵盖了近现代及当代中华散文创作的实绩。

成书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的《古文观止》,是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注的历代散文集,收录了上起东周下至明末的散文222篇,以散文为主,间有骈文辞赋,广收博采,繁简适中。《古文观止》选家以犀利的视角,在广博的中华文海中撷采具有代表性的精美古文。数百年来,《古文观止》一直是研读古文(散文)最重要的读本之一,不仅读书人耳熟能详,一般群众也喜好有加,流传广泛,至今风行不衰,成为历代传诵之名篇佳构。

散文这种轻灵、自由的文体,数千年来,春水漫溢,逸气横生,一直是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景观。古代散文雄奇瑰丽,云蒸霞蔚:先秦诸子的汪洋纵恣,唐宋大家的奥衍宏深,明代小品的空灵飘逸,一如继往地滋养着近现代及当代中国作家,使中华散文成长河奔涌、气象万千之势。煮海为盐,披沙拣金,本书从浩如烟海的散文卷帙中遴选出上乘之作,试图填补从《古文观止》到21世纪的一段空白。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形散而神聚的散文,文辞优美,真情勃发,乃心灵之对话、文学之灵魂。近四百年间,中华大地涌现了数以千计的散文家,挥毫写下无数字字珠玑、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他们中间每一位的作品,都值得长久地细细品味。这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至情至性之作,描景状物,叙事写人,抒情言志,感悟人生,议论说理,带给读者美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感染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本书精心挑选最能体现美感的作品,选录的每一篇散文都堪称优雅隽永,令人乱花迷眼。本书既突出名家名篇,又兼具广泛性和代表性。从作品题材到文体风格,力求兼顾各种不同类型,以利全面、准确地反映散文写作总体风貌。诸多炉火纯青、自成一家的名篇,“析义理于精微之蕴,炼字句于毫发之间”,“秘响傍通,伏采潜发”,凝重,丰厚,富赡,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标帜。名家大师们凭借生花妙笔,生动描绘出了这个时代中间的许多人生踪迹、社会场景和市井风光,以及出自灵魂深处的思索、追求和风云激荡的家国情怀,经典关文,自是不胜枚举,比比皆是。然本书只能取沧海之一粟,大有遗珠落玉之憾也。

中华散文,蔚为大观;散文选本,千岩竞秀。当年,《古文观止》的选家是从文学、思想的角度,在浩瀚的文海中,经过认真选取而编辑成集的;其选文并没有顾及历史、朝代等,甚至也毫不考虑学界的认同与否。为了编选出经典并能传之后世的美文,《今文观止》的编选者坚持不选违心之作,举凡趋炎附势、诘屈聱牙、故弄玄虚、孤芳自赏、无病呻吟的作品,在这本书中绝见不到踪影。读者见到的是一个“唯美、唯趣、唯真”的选本,追求自我的性灵、雅美的意趣、从容的情致,透出浓浓的令人心醉的诗意。

文无定法。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之为散文。近代以来,散文的属性被发挥到淋漓尽致,散文的世界也益加辽阔,散文的样式不再只循旧式美文、杂文、小品文或随笔的路径,举凡科学散文、自然散文、文化散文或旅行散文、饮食散文等等,为人间开拓新境界,为世人阐述新事理。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之总称。按其内容和形式之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在议论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叙事性散文三种传统类型之外,我们推崇大散文的概念,也遴选了从事别的艺术门类作者的文章,比如科学家、美术家、教授、学者。散文拥有宽阔的天地,名家力作未必论资排辈,书中既有如雷灌耳的大家,也有偶露峥嵘的人物;既有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又有极具史料价值的篇什。韵致,趣味,激情,风骨,气场,质感,胸襟……洋溢着活跃的创造力和高远的洞察力。希望能够引领读者登堂入室,管中窥豹。

《今文观止》在编辑体例上,循作者生辰年份顺序为基本脉络,以民国生年为界分“清代、现代卷”和“现代、当代卷”;篇尾附简短文字对作者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等略作介绍。文中的数字、异体字等,除明显错讹,谨遵原文。限于篇幅,本书收录的作品大都在两千字以内,一些篇幅较长的抒情、叙事、议论散文在忍痛割爱之列。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我们借鉴了部分名家和前辈学人的鉴赏与注释,参考了《续古文观止》、《清代散文名篇集粹》、《中华百年经典散文》等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在此谨致谢意。要在有限的篇幅内,从浩如烟海的经典作品、异彩纷呈的文学读物中,呈现给读者一部美文精华选本,心里不免忐忑。而由于所选作品在风格、情趣上等各不相同,编选者见仁见智,理解也不尽相同,篇目选择、古文注释等方面一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恳望方家、读者不吝指正,以期再版时修订。

散文名篇,蕴含着或激昂澎湃、或散淡闲逸的情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堪称“作者心灵弹奏的歌声”,体会文字意境间的故事、人物、场景和哲理,必能豁然开朗而受益匪浅。

细细品读,如沐春风;闲饮佳茗,回甘再三;丰姿绰约,令人倾倒;读罢掩卷,逸趣横生。经典美文,堪足传世珍藏。

下面,就让我们一道来含英咀华,畅享美文之美妙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9: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