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明朝那些事儿》,你能看到人性之坚!看《流血的仕途》,你能看到人性之毅!看《血染刀锋八十年》,你能看到浮躁社会的人性之残!汉与契丹两大民族的激情碰撞!李存勖、阿保机、石敬瑭……五代十国风云激荡,谁主沉浮?
白话趣侃五代十国大历史,揭示人性残忍面的本质和根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血染刀锋八十年(五代风云卷2)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英雄旗主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看《明朝那些事儿》,你能看到人性之坚!看《流血的仕途》,你能看到人性之毅!看《血染刀锋八十年》,你能看到浮躁社会的人性之残!汉与契丹两大民族的激情碰撞!李存勖、阿保机、石敬瑭……五代十国风云激荡,谁主沉浮? 白话趣侃五代十国大历史,揭示人性残忍面的本质和根源! 内容推荐 随着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轰然倒塌,中国历史终于走进了这个最为血腥和混乱的年代。北方五朝先后问鼎中原,南方诸国也各自称霸一方,契丹铁骑,雄踞塞外,虎视眈眈。万里山河,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云暗。 其后数十年间,两大民族激烈碰撞,四方豪杰粉墨登场,百战灭梁的李存勖、契丹雄主耶律姆保机、认贼作父的石敬瑭……刘知远、郭威、柴荣,你争我夺,拼死厮杀,千古功名,一堆白骨,问苍茫大地,又将谁主沉浮? 本书以生动的语言,翔实的史料,向人全景展示这一幅鲜血与英魂辉映、屈辱与豪气共存的历史画卷。 目录 第一章 契丹兴国 第二章 英雄出世 第三章 争霸河北 第四章 枭雄末路 第五章 并吞幽州 第六章 魏州大捷 第七章 塞北风云 第八章 南征北战 第九章 一波三折 第十章 喋血镇州 第十一章 百战灭梁 第十二章 曲终人散 第十三章 明宗时代 第十四章 唐亡晋兴 第十五章 遗臭千年 第十六章 短命王朝 附录一 小时代,大转折 附录二 节度使的由来 附录三 五代官制浅述 试读章节 青牛白马 就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大唐帝国轰然倒塌时,一个由游牧民族在中国北部辽阔的大漠草原上所建立的政权正悄然崛起。也许在这个时候,还没有人能够完全意识到这个游牧政权的兴起,会给以农耕为主体的汉民族带来多么强烈的冲击。但事实表明,这个政权与它的后继者,在其后风云激荡的数百年间,用血与火、刀与剑,与汉民族共同描绘出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奏响起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慷慨悲歌,使无数英雄豪杰得以名传千古,也使无数奸诈小人因此遗臭万年,建立这个政权的民族有个响亮的名字——契丹。 在中国古代东北,存在着东胡、秽貊、肃慎这三大族系,其中东胡在秦末汉初时一度非常强大,其首领曾向匈奴索要名马、阏氏和土地,不料却为匈奴冒顿单于所击败,东胡部族联盟因此而瓦解,余下的东胡人退居今日西拉木伦河与洮儿河之间,分为两支,依乌桓山而居的一支称为乌桓,依鲜卑山而居的一支称为鲜卑。 东汉和帝永元三年(91年),汉将耿燮在鲜卑、丁零族的配合下,大破匈奴,北单于被迫向西逃窜,留下的十几万部众混入鲜卑族,也都自号鲜卑。这样一来,鲜卑族大量吸收了匈奴的新鲜血液,人种体质和精神面貌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鲜卑族也因此逐渐兴盛起来。 东汉末年,鲜卑族在部落联盟首领檀石槐领导下曾盛极一时,控制了东西长达一万四千余里,南北达七干余里的辽阔土地,但好景不长,檀石槐无后,在他死后,这个部落联盟也就再度分裂。到了晋代,东部鲜卑逐渐先后形成了宇文、慕容、段三个部落,其中慕容部势大,于325年大败宇文部,338年灭段部,345年灭宇文部,宇文部剩下的残余部众被迫外逃,有一支逃匿到松漠之间,逐渐形成了后来的契丹族和库莫奚族。 以上就是契丹族大致的形成经过。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一般都会自己为自己编造一段比较神奇的传说,以此来证明自己这个民族是很与众不同的,契丹当然也不能例外。 契丹对自己民族的来源是这样解释的,有一个神人骑着匹白马从马盂山顺着河往东走,走着走着正好遇见一个骑着青牛从天宫下凡而来的天女,神人觉得这个天女不错,天女也觉得这个神人挺好,于是这两个有着特殊身份的人看着看着就对上眼了,然后经过自由恋爱,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神人和天女所繁衍出来的后代,就成为契丹民族的先祖,所以契丹人又自称为青牛白马的子孙。 这个传说很美很浪漫,当然可信度并不高。因为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这个事情早就已经被科学家们证实了,所以也就不大可能有什么天女下凡这样的好事。真实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很久以前,在今天内蒙古昭乌达蒙一带的两河流域(潢河和土河),居住着两个部落,一个以青牛为图腾,另一个以白马为图腾,这两个部落之间相互通婚,从而形成了后来的契丹民族。 汉语中,契丹为“镔铁”之意,其始祖名叫奇首可汗,经现代科学家研究发现,他就是那个传说中神人的原形,而传说中的天女则是他的妻子可敦。这老两口生了八个孩子,每个孩子各建立起一个部落,分别是: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絮部、黎部、吐六于部,这就是契丹古八部的由来。当然了,契丹古八部的建立者,究竟是不是由一对夫妇所生,这个也很值得怀疑,不过这种说法最起码不违反基本的物理学、生理学、伦理学、化学常识,所以如果找不到别的证据,那就把这种说法看成是真的似乎也无可厚非。 契丹古八部的主要活动范围在松漠之间。松就是松山,也就是从今天河北围场到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南数百里的地方,因此处林木茂盛,尤以松树为多,故而得名;漠就是指松山以西的戈壁沙漠。看得出来,契丹民族早期的活动范围还是比较小的,而且自然条件也不是非常优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契丹族的快速发展,部落人口数量增长缓慢,生产水平也比较低下。 北魏献文帝年间,契丹首次派遣使臣去中原朝见皇帝。北魏是由鲜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国家,从根源上讲,北魏同契丹族都是一个老祖传下来的,不过人家拓跋氏发达了,很瞧不起契丹这门穷亲戚,“班飨于诸国之末”,也就是在安排吃饭的时候,把契丹的使臣列在了最末等的位置。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契丹使臣的心情。因为在此之前,契丹人一直生活在穷乡僻壤之中,这次出境公差让他们大长了见识,当他们看到地大物美的中原王朝时的那种感觉,就如同今天第一次进城打工的山里孩子们一样,简直就是无比震惊。回去以后无不“归而相谓言国家之美”,使部族内“心皆忻慕”、“莫不思服,”,所以契丹古八部又“各以其名马文皮入献天府,遂求为常”,请求同北魏政府进行互市交易,从这以后,契丹民族算是正式与中原王朝之间发生了关系,也就向着文明的方向上迈进了一步。 到了初唐年间,契丹为了抵御外族的欺凌,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大贺氏为首的部落联盟。这个大贺氏部落联盟还不能称作为一个国家或是政权,只是由契丹内八个部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永久性联盟关系,大致与苏联解体后独联体的情况相当。联盟内部实行议事会制度,议事会由八个部落的部落长组成,共同决定对外作战和联盟内的畜牧生产活动。联盟长按规定由八个部落选举产生,每三年选举一次。但实际情况是并没有按照规定执行过,部落联盟长始终出自于大贺氏这一个部落。 这个时期,契丹民族已经逐渐地强大起来了,《旧五代史?契丹国志》记载:“大贺氏有胜兵四万,分为八部,每部皆号大人。”看得出来,这时契丹族的实力同北魏时相比,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中原王朝对他们也开始重视起来,贞观三年,大贺氏遣使入朝,被唐太宗李世民颁赐了“十二神纛、十二旗、十二鼓、曲柄华盖、直柄华盖等”,这一套行头在后来被契丹人称之为“天子旗鼓”,成为了契丹可汗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然而,契丹和中原王朝的关系并不稳固,因为在那个年代里,一切还是要靠实力说话的,契丹此时的实力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跟中原王朝相比,还是非常弱小的。而且在这个时候,中国北部是突厥的天下,而突厥又在很长时间内与大唐王朝处在一种敌对的关系上。所以,契丹作为夹在这两个强大民族之间的弱小民族,只有左右摇摆,时而倒向大唐,时而投靠突厥。 唐朝中期,契丹发生了内乱,遥辇氏取代了大贺氏成为新的契丹首领。这个时候,大唐已经将突厥彻底击败了,而回鹘又趁此兴起。这一来,就给契丹造成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发展机会,使契丹不但一下子摆脱了长久以来一直受突厥威胁的局面,更可以依靠与契丹并无积怨的回鹘来对抗唐朝。天宝年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为了迎合唐玄宗开边的欲望,不断发兵袭扰契丹,而契丹据地自保,屡败唐军,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了回鹘的支持。然而好景不长,大唐武宗年间,回鹘发生内乱,唐朝趁机出兵进讨,逼迫回鹘首领温没斯投降,契丹失去了这么一个有力的靠山,只得再次归降了唐朝。 可以看得出来,契丹从奇首可汗开始,一直到这个年代,都是以一个弱小民族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总是摆脱不了流散、依附、臣服这样的字眼。然而,不久以后,契丹族内突然有一个英雄横空出世,一手打造出一个雄阔万里的强大帝国,从而将这个民族的命运彻底改变,这个契丹族的民族英雄就是耶律阿保机。 P2-4 序言 大概从我上中学开始,就对历史这门功课十分感兴趣,对历史类的书籍更是格外偏爱,不论是正史、野史、传记、演义,凡是与历史相关的书籍我都爱看。不光上课时要看,放学回家也要看;不光在历史课堂上要看,在其他课堂上也都要去看,结果每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别的功课考试成绩都不是很好,唯独历史这一门却总是能及格。 而史书中,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要说有关于乱世的历史,这倒不是我热爱战争,其实本人是个和平主义者,之所以喜欢乱世,主要还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演义》这本书究竟好不好,或者说到底好在哪里,就不用我说了,做一句评价也是多余的。总之我对这本书是非常迷恋,家里曾经买过好几个版本的《三国演义》,也全部被我通吃掉了,但还是一点也不感到厌倦。 后来,听人说罗老先生还写过另外一部有关乱世的作品,也就是《残唐五代演义》,这个消息对我来说还是非常鼓舞的,怀着对他老人家深深的敬意,我开始八方丐卷,四处求书,一心想早日把这本乱世巨著拿在手里读个痛快。只可惜皇天老跟我开玩笑,我越着急就越看不到,越看不到又让我越着急,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去找一些有关于这段历史的其他书籍来看。可是这方面的书看多了,却让我发现,五代与三国这两段历史是何其相似,同是一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同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样的历史没有可能不产生出一部旷世巨著,这更使我对那部《残唐五代演义》怀有更加强烈的期待。 然而,期待是期待,可也是白期待,任凭我走街串巷、翻箱倒柜、掘地三尺,可就是找不到这本书的影子,似乎它已成了一个传说,早已消失于云山深处,或者像是一部绝世的武功秘籍,只能让那些掉入山洞里的有缘人看到,而像我这种俗人,是没有福气看到它的。 直到很多年后,世界上突然出现了一种叫做互联网的东西,这个东西还是很霸道的,只要是你想看到的书,不管贤与不肖,只需百度一下,全部搞定。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才看到了这部《残唐五代演义》,不过就像俗语说的,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不知道罗老先生当年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因为稿费没有到位,还是被出版商催得太急,以至于这部《残唐五代演义》的质量和《三国演义》简直就不可同日而语,这不免让人大失所望。 若干年后,怀着对五代这段历史的眷恋之情,我也开始着手写这部名为《血染刀锋八十年》的书。当然,我这个人的思想比较僵化,总也插不上腾飞的翅膀,所以也就写不出演义,只能是以史书所载为依据,以有史可查为准绳,用现有的资料,配上一些通俗的语言,来记述从874年王仙芝、黄巢起兵,到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这八十余年间所发生的历史事件。 特别要说明的是,本人才疏学浅,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也不敢奢求它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只为能与和我一样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共同分享。不过,毕竟这段历史是非常精彩的,或许会有一天,某位仁兄高才,能挥动如椽的大笔,以这段历史为基础,写出一部超越古人的鸿篇巨著,届时或能以本书为垫脚石,那也就不枉我殚精竭虑,辛苦这一回了。 英雄旗主 2008耳9月11日于大庆 书评(媒体评论)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乱世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君臣相残;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小人得志,伦理败坏……本书以诙谐独特的文风,将残唐的血雨腥风跃然纸上,演绎了鲜血与屈辱交映,粗俗与野蛮共存。值得推荐! ——贺子岳(传播学教授) 今人治史,最重要的就是要拨开历史的迷雾,抛开意识形态的影响,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但这一点说说容易,做到殊难。旗主的史观是积极的,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给我们展示一幅五代波澜壮阔的画卷。 ——GDHEIMA(天涯网友)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时代,各路枭雄蜂拥而起,“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各民族激烈碰撞,最终大融合,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在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曾经封杀(天涯网友) 说实在的,我觉得五代十国还有五胡乱华这两个时代都是可以写出很精彩很吸引人的文章的,它们的文学性和历史价值甚至远远大于三国时期,只不过历史上直到今天一直没有足够精彩的历史小说被创作出来(像《三国演义》那样),所以才被世人所忽略。我由衷地希望,旗主能坚持下去,把这部巨作完成。拜托了。 ——叫我齐天大圣(天涯网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