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刘丽君的文集。全书共分焦点写真、高层访问、论文选萃、社会随感、寄语读者、诗歌和小说等七部分。
几年中,刘丽君跑了许多地方,采访了许多人,接触到了相当深广的社会各个层面。刘丽君有自己的眼光,在她的文集当中无论是《焦点写真》,还是《高层访谈》,以及一部分与社会经济文化相关的论文和随感,都体现了她自己的某些看法,这其中她能比较好的把社会经济问题上升到文化的层面加以思考,又能把一些文化的现象从社会经济的眼光加以考察,因而在社会经济与文化文学这两者的融合方面显示了一定的深度。刘丽君还有自己的情调。这本文集中还收录了刘丽君所写的一些诗歌、小说,以及几十篇对读者的寄语,她的诗和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创作,能让人看到她自己生活的一些底蕴,特别是对家乡父老、南方乡村那些看似久远的记忆。
苦难是支歌,这既是文集的主题,又是刘丽君的人生态度。
苦难是支歌,这既是文集的主题,又是刘丽君的人生态度。以我对宗教文化的理解,苦难与快乐是相对的,甚至是互化的,命运对每个人也是相对公平的,苦难和幸福在更多的意义上是每个人对它的理解,而不是实际上拥有多少,而一旦能够把苦难也理解为一种幸福,就像本文集的题目那样,把苦难当作一支歌来唱,那么也就没有承受不了的苦难了。换句话说,苦难也就是一种幸福了。应该说,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不一定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但只要有这种意念和愿望就很不错了。
“有德有才是精品”
“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这是习近平的“四品”人才观。他说:福建自古人杰地灵,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人才辈出,曾出现过许多在全国有影响的人物,如李纲、朱熹、郑成功、林则徐、严复、林旭、林觉民、陈嘉庚、杨成武、叶飞、冰心、陈景润等等,他们既是福建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习近平认为一个优秀的人才,特别是优秀的领导人才,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品格:一是要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二是要有一心为公、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在这方面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等不朽的诗句都是他努力践行的人生格言。三是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求轰轰烈烈,只求扎扎实实。”这些年来,他一直以此来提醒和要求自己。四是要具有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魄力。创新精神是优秀人才的必备品格,也是人才脱颖而出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五是要具有公道正派、刚正不阿的原则性。六是要具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七是要具有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优秀的领导人才都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善于团结各种性格的人,为人谦和,豁然大度,推功揽过,宠辱不惊。八是要具有严于律己、为人表率的良好修养。识才、育才、选才、用才,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古人云:“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善。”一名优秀的领导班子干部,应善于识才、育才、选才、用才。在识才方面,善于在实践中识别和发现人才,特别是善于全面、历史、辩证地认识人才;在用才方面,要言传身教,精心培育,特别是要善于在实践中磨炼和考验人才;在选才方面,要不拘一格选人才,又要做到对才不求全责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生材贵适用,慎务多苛求”;在用才方面,要“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善用其长,善待其才。无论是识才、育才,还是选才、用才都要出以公心,唯才是举。拉个人的小圈子者往往是选“人才”少,得“小人”多。
在对厦门远华案的查处工作中,习近平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在案件查处过程中,福建省、厦门市一直积极支持和配合。福建省委省政府、厦门市委市政府一定要从中吸取教训,痛定思痛,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防范、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公务员素质。通过打击走私和反腐败斗争,福建经济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人无压力轻飘飘”
在谈到福建省新的经济增长点问题时,习近平说: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我们不能随意将哪个产业、哪个方面规定为“新经济增长点”,只能去“寻找”和“发现”。另一方面,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有其自身的形成规律,只要我们掌握了其自身的形成规律,就可以对那些潜在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大力培育,使之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认为有以下十点:
一是电子信息产业中的软件开发业。福建软件开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着明显差距,但从全国来看,也有着较好基础,厦门和福州已开始粗具规模,经过大力的培育,有可能成为福建经济的新增长点。
二是跨国公司和大企业的引进。当前出现的世界性企业并购潮,有利于经济外向度比较高的福建抓好跨国大公司和企业的引进工作,特别是有重点地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与跨国公司的联合,扩大对外引资的规模和领域,提高利用外资的层次和效益。
三是海洋生物开发。福建省海洋资源丰富,加快海洋生物开发,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既有利于促进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也是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潜在增长点之一。 四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福建已有规划并在进行试点,只要下功夫在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高优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等方面取得突破,现代农业就可成为福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是旅游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旅游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旅游业已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只要扶持措施得力,旅游业有可能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六是与华侨二、三代和新华侨代表人物的经济合作。老华侨华人对福建省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如今华侨的二、三代已经成长起来了,他们正在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潜在增长点之一。
七是大力推进闽港澳台经济合作,形成区域整体优势,将会进一步提高福建在全国的经济竞争力,加快福建经济的发展。
八是企业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福建省是经济外向度较好的省份,充分利用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利时机,加快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和积极鼓励企业到国外办厂,占领国际市场,能够有力地促进我省经济的发展。
九是省内企业参与西部大开发。这有利于我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十是大力优化经济建设软环境。如同“减负就是增收”的道理一样,大力优化经济建设软环境,能够有力地促进福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从这一意义上来讲,优化软环境,也是重要的潜在经济增长点之一。
作为福建进入新千年后的第一位省长,习省长既感到十分荣幸,又深感压力很大。他说:“唯恐任期内全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保持过去的良好势头,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不能解决,使群众不满意,有负党和人民重托。大庆铁人王进喜曾有一句名言:‘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我有信心、有决心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我的重任。‘春蚕吐丝’,‘鞠躬尽瘁’,过去我一直以此要求自己,今后我仍然将此作为座右铭,时时刻刻鞭策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力争使人民更满意。”
P58-60
刘丽君是我的研究生中能力很强也很聪明的一位,她一面读书学习,一面主持着一个重要的影响很大的刊物,两头都很忙,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她始终充满着活力,无论是我还是她的同学与她见面的时候,都感觉到她不断有新的事情要做,而且总是充满着激情,这正应和着眼下的一句时髦的话:忙且快乐着!
可是,当刘丽君把她即将出版的文集初稿拿给我的时候,我看到的题目竟然是《苦难是支歌》,我似乎意识到,刘丽君“忙且快乐着”的表象下,还是有着深刻的思想和深沉的思考的,也是很有些别人看不到的独特感觉和体验的。
刘丽君的确很勤奋,很刻苦,这有她的文集中所写的那么多文章可以印证。几年中,她跑了许多地方,采访了许多人,接触到了相当深广的社会各个层面。我想,正是这种开阔的视野,使她了解到了复杂的社会和丰富的人生,使她懂得了什么是苦难,如何面对苦难,进而超越苦难,这才有这本文集的题目和主题。
刘丽君也较有自己的眼光,在她的文集当中无论是《焦点写真》,还是《高层访谈》,以及一部分与社会经济文化相关的论文和随感,都体现了她自己的某些看法,这其中她能比较好的把社会经济问题上升到文化的层面加以思考,又能把一些文化的现象从社会经济的眼光加以考察,因而在社会经济与文化文学这两者的融合方面显示了一定的深度,我想是这本文集的一个重要特色。
刘丽君还有自己的情调。这本文集中还收录了刘丽君所写的一些诗歌、小说,以及几十篇对读者的寄语,她的诗和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创作,能让人看到她自己生活的一些底蕴,特别是对家乡父老、南方乡村那些看似久远的记忆,实际上对当今在大都市为事业奔波的人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东西往往决定一个人的性情和基调,加在一起就是所谓的情调,而情调的程度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事业发展的水准和前景,至于她在《中国总会计师》杂志上为读者写下的几十篇寄语,据我知道,这既是她自己比较珍爱的东西,也是非常受到读者欢迎的东西。而在我看来,这些寄语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刘丽君自身对生活与事业的某些真切的感悟,这部分文字写的质朴清新,既发自作者的肺腑,又沁入读者的心脾,在我看来,这是文集中比较闪光的一个部分。
苦难是支歌,这既是文集的主题,又是刘丽君的人生态度。以我对宗教文化的理解,苦难与快乐是相对的,甚至是互化的,命运对每个人也是相对公平的,苦难和幸福在更多的意义上是每个人对它的理解,而不是实际上拥有多少,而一旦能够把苦难也理解为一种幸福,就像本文集的题目那样,把苦难当作一支歌来唱,那么也就没有承受不了的苦难了。换句话说,苦难也就是一种幸福了。应该说,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不一定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但只要有这种意念和愿望就很不错了。
但愿刘丽君能够永远持有这种深沉而乐观的人生态度。
当你们看到文集里的那些质朴的充满哲理的、用苦难做注脚、用心智去灌注的文章后,你们就不会感到奇怪了。刘丽君是一个奇迹,很多人这样认为。但当您走近她,就不觉得偶然了。
——著名财政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 许毅教授
就像本文集的题目那样,把苦难当作一支歌来唱,那么也就没有承受不了的苦难了。换句话说,苦难也就是一种幸福了。应该说,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不一定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但只要有这种意念和愿望就很不错了。但愿刘丽君能够永远持有这种深沉而乐观的人生态度。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 刘勇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