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兵器的故事/故事就是历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牛建军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兵之君子——剑

剑,是古代兵器之一,属于“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

剑是在商代产生的,这时候的剑剑身比较短,呈柳叶或,锐三角形,是用铜来制造的。在铜出现以前是没有剑的,因为石头的质地很脆,不可能制成细长的剑体。

在春秋战国,剑为步战主要兵器,不断加长。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全长有55.7厘米。汉武帝时,有超过3尺,剑刃由两度弧曲而伸,成平直,剑锋的夹角由锐加大。

到了东汉时期,剑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成了大多数人的饰物,也有人用它当作练习武艺的器械。

自汉代以后,铜剑渐被钢铁剑替代,并趋于定型,即剑身中有脊,两侧有刃,前有剑尖,中有剑首,后有茎,茎端设环处称镡,此外尚有剑鞘、剑穗等附属饰物。

在隋唐时期,佩剑盛行。《隋书·礼仪志》载:“一品,玉器剑,佩山玄玉。二品,金装剑,佩水苍玉。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散)品名号侯虽四、五品,并银装剑,佩水苍玉,侍中已下,通直郎已上,陪位则象剑。带直剑者,人宗庙及升殿,若在仗内,皆解剑。一品及散(散)郡公,开国公侯伯,皆双佩。二品、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散)品号侯,皆只佩。绶亦如之。”唐代最盛,被文人墨客视为饰物,抒以凌云壮志或表现尚武英姿。后剑与道教结下不解之缘,成了道士们手中的法器之一。

然而在战场上,剑却也是从唐开始没落的,因为剑刺不穿铁甲,而唐朝却是盔甲大发展的时代,比如明光铠,鱼鳞甲等。所以我国历史上剑从唐时就逐步退出了战场,而剩下更多的是装饰功能。

剑,古之圣品也。它是权力的象征,皇帝赐予的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它是地位的象征,历代王宫帝侯,都身佩宝剑;它是艺术的象征,很多善舞之人,将剑人融为一体,刚柔并济;它是侠义的象征,武功高强、扶危济贫者称为侠客,比侠客更高的境界,则是剑客。剑与艺,自古常纵横沙场,称霸武林,立身立国,行仁仗义,故流传至今,仍为世人喜爱,亦以其光荣历史,深植人心,斯可历传不衰。刺客与剑

刺杀,属于政治的一种非常手段,是战争的另一种形式。虽没有战场的壮观景象,但是一场成功的刺杀,往往抵上十万强兵几天几夜的浴血奋战。因此有很多仁人志士为了成就大义,不惜生命,而走入刺客的行列。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竟涌现出专门的刺客。

因为刺杀所指向的人一般都不会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所以,对于刺客的要求是相当高的。首先,刺客要有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欲行刺对象的社会地位不容忽视,他的出场阵容肯定是前呼后拥的,而刺杀者往往是一个人,这样相对来说,处于弱势,一般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行的。其次,出剑要狠要准。对于一个刺客来说,他没有出第二刀的机会,所以一场成功的刺杀必须一剑毙命。

当然除了对刺客本身的要求以外,对剑也是有要求的。刺客手里的剑剑身一般都比较短,这样容易隐藏,而且还可灵活多变。另外,剑刃要锋利,这样才可以使被刺者一刀毙命。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刺客的记载很多,他们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但我们不能以成败来论英雄。

曹沫劫盟

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其勇敢和智谋效力于鲁庄公。同时他也创造了用短剑战胜大国霸权的成功案例。

鲁庄公十分喜好打仗,曹沫的勇猛正好对了他的胃口,于是封曹沫为鲁国的大将。但是,曹沫虽然勇敢却不善战,和齐国的三次作战,曹沫都落荒而逃。尽管如此,鲁庄公还是对他委以重任。

却说鲁庄公虽然不怪罪曹沫对齐国作战的连连失败,但是他却怕三次与齐国的的征战带来的连锁反应,他害怕齐国会趁机灭了鲁国。为了保住他的江山,鲁庄公决定把遂邑当作两国修好的礼物送给齐国。于是齐桓公与鲁庄公相约在柯这个地方盟誓。

会盟这天,鲁庄公迎着凛冽的寒风带着曹沫来到盟坛下面。齐国大夫东郭牙作为礼宾大臣在阶下迎接。

鲁庄公见当时的阵势,脸色一阵发白,可是身穿暗甲的曹沫却毫无惧色,扶着鲁庄公拾阶而上盟坛。

三通鼓响过以后,司仪开始焚香设祭,齐桓公、鲁庄公对香案行礼。屠夫刺杀牛马牺牲,齐大夫将装满牲畜鲜血的玉器端到两国国君面前,跪请两国国君行歃血礼仪。

正在这个时候,陪伴在鲁庄公身旁的曹沫突然向前跨了一步,左手扯住齐桓公的衣袖,右手抽出暗藏的匕首,对齐桓公怒目而视。

齐国的大臣没有想到曹沫还有这手,见状大惊,生怕把曹沫逼急了会伤了齐桓公,都手拿武器连连后退,祭案前只有陪祭的管仲。管仲怕伤了齐桓公,急步上前用身子挡住齐桓公,厉声喝问:“将军想干什么?”曹沫说:“两国会盟,当然要公道为先。可现在齐国恃强凌弱,夺我遂邑之地不说,还逼我君王遵守不平等的盟约,请问公道何在?”曹沫顿了顿,又义正辞严地说:“今天,齐君还我侵地,我便放手,不然的话,在下只能以七尺之躯求取公道两字了!”

管仲脑子飞快转了一下,立即对齐桓公说:“主公,可以答应。”齐桓公早已吓得慌了神,见管仲说可以答应,忙对曹沫说:“请曹将军放手,我答应就是。”曹沫这才收回匕首,从齐国大夫手中接过玉盂,跪请鲁庄公、齐桓公歃盟。

盟仪结束,齐桓公愤恨不已,想要杀掉曹沫,收回还地的允诺,管仲劝谏说:“不妥。如果天下人知道大王被劫而许盟,歃血后又背弃,以后如何取信于诸侯,成就称霸大业?”听了管仲的话,齐桓公觉得很对,忙下令依礼接待鲁庄公一行。次日,又亲设国宴为鲁庄公送行,把所夺鲁国的城邑一并归还了。

对于曹沫的壮举,史家向来给予很高的评价。《战国策》中说:“以一剑之任,劫桓公于坛位之上,颜色不变,而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丧,一朝而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信吴楚,传名后世。”也有诗单说曹沫劫齐桓公的事,称他为后世的侠客,诗云:“森森戈甲拥如潮,仗剑登坛意气豪。三败羞颜一日洗,千秋侠客首称曹。”

P1-4

目录

前言

兵之君子——剑

 刺客与剑

 剑的典故

 佩剑名将

 文人与剑

百兵之祖——刀

 古代名刀

 沙场刀光

 舞刀名将

驰骋沙场——战车

 战车上的誓言——甘誓

 战车驰骋于牧野

兵中长物——矛

 名矛与英雄

矛的变种——枪

 挥枪英雄

 枪战沙场

广用兵器——棍

 十三棍僧救唐王

 棍扫天下的赵匡胤

一射“千里”——箭、弩

 弓、箭的创造者

 诸葛弩下谈诸葛

 借箭正史

 弩制奇兵

 历史上的神箭手

 射雕天骄之死

护体兵器——甲胄

 玄甲送壮士

 金戈铁马北伐

 金甲护太宗

炮火横飞——火器

 霹雳炮烟弥漫采石矶

 震天雷震蕲州,看秦桧后人

 管形火器的发明人

 “一窝蜂”见证靖难之役

 萨尔浒的枪声

 与火炮有关的日子

水卜驰骋——战船

 冷兵器时代战船

 冷火并用的战船

其他兵器

 锤“打”秦皇

 戟舞巨鹿定乾坤

 戟舞合肥

序言

中国古代兵器在祖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下一部璀璨耀目的史册。那一页页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一篇篇叙说着石斧铜戟、金戈铁马的赫赫战绩。当你置身其中,耳边犹闻“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眼前犹现“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的情景。

我国古代将士为国征战、为民捐躯的英勇壮举,被后人世代传颂。无论是史书典籍还是白话小说,无论诗歌词赋还是戏剧曲艺,俯拾即是,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将士们使用的各类兵器却伴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销熔、埋没、失传。有幸留传下来的也作为文物陈列在历史博物馆内。

早在五六十万年以前,我们聪明的祖先就知道用一块石头去砸另一块石头,再从中选出最锋利的去砍树枝,这样我们人类战胜自然的“武器”就产生了。我们的祖先利用这些“武器”采集果实和猎取鸟兽。而这也正是我国古代兵器的雏形。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于生存竞争或民族仇杀,氏族或部落之间常会发生流血的暴力冲突,于是我们的老祖宗用来战胜自然的兵器,也被用于人类的互相残杀上。

中国古代兵器跨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绵延数十万年。我国古代兵器的发展可分为石兵器、青铜兵器、铁兵器及古代火器四个历史阶段。从大范围划分,前三个阶段归于冷兵器阶段,此后进入冷兵器与火器并用阶段,直到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火器传入我国,才逐渐结束了我国古代兵器的历史。

原始人类之所以能进行狩猎,并战胜凶猛的野兽,除了合群互助之外,很重要的是人能制作和使用工具。先是用石块和木棒同飞禽猛兽搏斗,以后又“屈竹为弓,伐竹木以为矢”,创造了最早的弓箭。

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中,曾出土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文物——一种捕鱼用的“飞叉”,尾端带有结节,系上绳索,将叉抛出捕鱼,然后抓住绳索将叉收回。这是软器械的鼻祖。此外,还发掘出更大的叉,是没有绳索的狩猎工具。此地方还出土了这个时期的骨矛、石臂筒、七孔石刀和带箭头的股骨等文物。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时期,掠夺战争日益频繁,便逐渐形成了用于作战的兵器和武艺。夏代仍沿用石制兵器,但有所改进,有了少量青铜兵器。至商代,军队使用青铜兵器已较普遍,而且兵器种类增多,质量大有提高。1953年,在河南省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文物已有铜矛头、铜钩、铜戚、铜刀、铜斧、铜簇等项。另外,在山东省益都出土了商代的兵器铜钺、铜头玉矛、铜戈。

西周兵器进一步多样化,这个时期长兵有:戈、戟、钺、矛、斧等。短兵则有刀、剑等。这些兵器多为铜质,质地精良坚利。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从石制工具时代进入到使用金属器具的时代;青铜兵器的使用,使兵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并发挥其无比威力。铁兵器始于周代,战国时期已普遍使用。由于铁的蕴藏量较为丰富,铁器的坚硬度比铜制品强,又易于铸造,因此,铁兵器逐渐代替了铜兵器,品种更为齐全。

到秦汉时期大抵完成了铜兵器向铁兵器的过渡,至三国时期,铜兵器已经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演变为铁兵器的全盛时期。隋唐五代时期的铁兵器中,长兵器以矛、枪和长刀为主。

宋、元之际有所谓“十八般武艺”之说。在明朝施耐庵的《水浒传》的第二回提到:“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哪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叉。”也就是说十八般武艺就是指十八种兵器,它包括: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叉。

其实中国古代的兵器何止这十八种,如果加上各种奇门兵器和形形色色的暗器,其总数恐不下百种。中国的兵器多种多样,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让我们一起在刀光剑影中回顾我们的历史。

内容推荐

《兵器的故事/故事就是历史》由牛建军编著,中国古代兵器跨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绵延数十万年。我国古代兵器的发展可分为石兵器、青铜兵器、铁兵器及古代火器四个历史阶段。从大范围划分,前三个阶段归于冷兵器阶段,此后进入冷兵器与火器并用阶段,直到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火器传入我国,才逐渐结束了我国古代兵器的历史。

编辑推荐

兵器自古有就有,中国古代兵器不但是为了防御,有时更是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足见兵器在古代国家中的显赫地位。兵器的先进程度,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强盛与否。而在武侠小说中,兵器更是被神化。关于兵器的故事,且听《兵器的故事/故事就是历史》为你娓娓道来。本书由牛建军编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