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喀纳斯
山水为景,草木作画。山水草木浑然一体,景中有画,画中有景——喀纳斯的美,正在于此。
“喀纳斯”蒙古语意为“美丽而神秘的地方”。特殊的气候条件,适宜的光热资源,使这里植被茂盛,森林草场交错。这里是我国温带草原区域中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以挺拔的落叶松、塔形的云杉、苍劲的五针松、秀丽的冷杉以及婆娑多姿的欧洲山杨、疣枝桦等构成了植被的主体。
六月中旬,喀纳斯自然风景保护区内,高耸青翠的落叶松林间,碧绿如毯的草原上,到处呈现一片片艳红、紫红,此时正是野生赤芍的盛花期。从湖边谷地的林间空地到3100米雪线以下,处处鲜花盛开,色彩缤纷,橙色或黄色的金莲花、郁金香、报春花、百合花,蓝色的龙胆、飞燕草、党参、鸢尾,紫色的鹿草、鸡爪参、翠雀花,粉色或红色的赤芍、蔷薇、柳兰、石竹,而白色的野胡萝卜的伞形花,像朵朵白云,常常淹没人们的身影。花朵随季节和生态环境的变化而绽放,形成不同色彩的花坛,与蓝天、白云、雪峰、绿色的树林和碧绿的湖水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幅异常瑰丽的图画。踩着厚厚的草毯,游人徜徉在鲜花丛中,任清风拂面,嗅百花芬芳,禁不住会心花怒放,润红了脸颊。人在花团簇拥之下,也成为一朵移动的花,大有“你在丛中看花,我在花中看你,鲜花芳醉了你的心,你装饰了风景”的意境。
各色的野花,展现不同的娇容:粉嘟嘟的黄金莲,像一张张孩子可爱的笑脸,让人爱恋不已,吐着金灿灿花蕊的红艳艳的赤芍,像情人娇媚的眼睛,那伸展的手掌形的叶儿,像少女伸开的臂膀,多情地召唤情人的拥抱。
有人说,喀纳斯的花草最通灵性,老者踱步其中,心境坦然,世间忧愁皆消;孩童游玩其中,越发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少女飘逸其中,生活从此多彩;小伙子徜徉其中,理想展开翅膀。
如果说,喀纳斯的六月演奏的是大自然最和谐的旋律,那么,各色的花儿就是它跳动的音符,松树和桦树是它的琴弦,大山是这架竖琴的骨架。
喀纳斯植物是西伯利亚区系植物在我国分布的典型代表地区。这里植物种类丰富,是我国寒温带草原区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共有植物83科,298属,798种。其中木本植物23属,66种,草本植物273种,乔木12种,灌木54种,在66种木本植物中,国内仅阿尔泰山系分布的就有30种,是我国同类地区植物物种最丰富的地段之一。尤以塔形的西伯利亚云杉、秀丽的西伯利亚冷杉、苍劲的西伯利亚红松、挺拔的西伯利亚落叶松为主,构成了喀纳斯林木复杂的个性特征。林中枯朽倒木层层叠叠,朽木及地表枯叶层上长满了各种草花和菌类。在各种树木中,当地图瓦人最偏爱红松,不是因为它高大挺拔,也不是因为它姿态俊秀,而是因为它有极强的生命力,千年生长,百年不朽。
喀纳斯的松树真可谓伟大。它把肥沃的土地留给了野草和鲜花,把湿润的河谷留给了桦树和杨树,而自己,沿山而上,把土壤贫瘠的山坡装扮得郁郁葱葱,一年四季都披着盛装。岩石之上,松树在迎空展姿。山坡之中,松树直插蓝天。走人林中,松鼠在枝间跳跃,鸟雀在枝头鸣唱。大树粗壮强劲,小树顽强向上,处处充满生机活力,处处给人以奋进和力量。
有山有水,才会有草木。因为这一座座山,因为这一汪汪水,孕育了喀纳斯这天然百花植物园。
喀纳斯的山,高低起伏,连绵无尽。山巅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在阳光的照射下,放出耀眼的光芒,把蓝天衬托得更加晴朗,把大地装扮得愈加苍翠。P13-15
生活如歌生活如画
石永强
说来惭愧,在新闻出版系统工作几年,自认为也认真读了一些书,但确没读过在新疆出版系统为数不多、具有作家头衔、还略有些名气的出版人于文胜的书。
仔细想来,平时事情较多,抓紧有限的时间读书,只能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内容多为那些反响较大、或争议较多的作品,也看过许多需审读把关的书稿。这种选择实属无奈,但也合理,既丰富充实了自己,也较全面系统地把握了全国全疆的出版动向。
对于文胜写书出书,早有耳闻,可没见过,也谈不上阅读。客观上,没有时间,顾不上;主观上,不够重视,相信不会出问题,没能花更多的精力去关注。细究原因,两人都应自责。共事多年,彼此很熟,每每交流,多为工作,少有谈到个人,虽也涉及过他的文学创作,但谈得不深不具体。我承认自己不够细致。他也过于谦虚、有些矜持,出版了多本书,却从来没有主动送给我一本(新疆出版界几位作家出的书都给过我,读后我都谈了意见)。
一次偶然的机会,于文胜也在场,听到他的几个年轻同事笑谈他过去的一些趣事,感到诧异: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的?从他的散文集《锡伯渡》中了解的。一时我有了兴趣,让于文胜送我一本,让我也感受一下年轻人体验。
我主动了,他也很爽快。第二天,于文胜的散文集《锡伯渡》就到了我的手中。册子不厚,一口气读完,出乎意料,带给我的是一种新的感受甚至激动,让我这个平时不大喜欢出门,不愿意外出的人有了想去“锡伯渡”看看的冲动。这种感觉真是久违了。
书中吸引感染我的不是名山大川,是新疆一个很普通的地方,不是于文胜的名气,是他的真诚与坦率,不是文中华丽的辞藻,是真实、朴实的表达。
很佩服于文胜。佩服他的激情、他的人生态度及文学创作的多产高效。回想前一段审定“农家书屋”预选书目时,在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的目录上,几处有于文胜的名字。这本不足为奇,作为新疆两大出版社社长,亲自策划、审定图书理所应当。但他的名字以作者的身份出现,就孕育了另一种含义。
天遂人愿。前两天,从媒体上得知,新疆朗诵协会和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组织了于文胜文学作品朗诵会,其儿童作品深受家长和青少年的喜爱。随后,于文胜的另一部散文集《祝福生活》的清样又摆在了我的案头。
这是于文胜又一部较厚重、综合性的散文集。内容宽泛,题材多样。书中有对家乡的思念与赞美,对自然的热爱与敬重,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还有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与反思,旅行中的见闻与思考。内容形式反差很大,却不显得松散零乱,阅读时随着场景、内容的变化,牵引着读者的思维快速转换,感受到一种快乐和愉悦。
《祝福生活》与《锡伯渡》(目前仅读到的两本)相比,变化的是对人生、对社会更深的思考,不变的是真实的情感,朴实的文风。
于文胜生在新疆,长在新疆,对这块土地深深的眷恋和由衷的赞美,一直是他创作的主题。读着这本近20万字的散文集。人们的思绪会随作者走进新疆,入《昆仑》、进《大漠》、去《自然之喀纳斯》,到《九曲十八弯》,闯《天山神秘大峡谷》,感受《草原文化瑰宝》,倾听《额尔齐斯河话语》,近距离观察田野的《老杨树》、戈壁的《红柳树》、不同地区、不同风采的《胡杨》,尽享新疆《冬日的阳光》,体验《乌鲁木齐的雨》,感受《天山的云》,使你对大美新疆感受更真、体会更深。
他讲《小城里的擀毡人》牙生,一条5公斤羊毛擀制的毡,在喀什集市上卖300多元,在巴基斯坦卖800多元,商人从牙生处买走仅60元。但他对生活很满意,也很快乐,他最高兴的是每天能静下心来认真地擀制一条花毡;他说《大山的牵挂》的故事,情节好似电影《集结号》,大山深处的老黄听了队长的一句嘱托,十多年默默坚持,无偿看护他认为是财富之源的云母矿洞。当梦想破灭,无奈离开矿洞时,最后的愿望仍然是,等云母矿再开工时,别忘了告诉我一声。尽显了新疆人的质朴与执著。他还会带你认识《喀纳斯的图瓦人》,了解有“白天鹅”之称的哈萨克族,让人们领略新疆多民族的风情,感受各民族风格迥异、一体多元的文化。
直面人生,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是于文胜散文的另一特点。他用许多篇幅,坦谈自己无忧的童年、故事很多的中学时代、曲折坎坷的初踏社会之路,对成长的总结和对人生的思考,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袒露无遗。他告诉人们,社会有不足,方向是进步;人生会艰难,努力是阶梯;挫折不可怕,人生须奋斗。从中,人们看到了一个纯粹的于文胜,一个立体的于文胜。
于文胜有心。事事上心,处处留心。家乡的一山一水、点滴的变化,童年生活的细枝末节、成长中遇到的凡人小事,走过的山山水水、去过的各个地方,他都会用心观察,用心体会。一切都可作为创作素材,自由支配,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讲述的时候,平淡如水;描述的时候,细致准确。没有空泛的叹息、无病的呻吟,带给人们的是真实,是亲切和贴近。
有心的人,处处皆学问,时时能提高,获得成功水到渠成。
于文胜有情。奔放的热情,深深的感情。“感谢生活,感谢所有给我帮助的人,”在他文章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且不讲对家人的关爱之情,对父母的孝顺之情。凡在生活中对他有过帮助的人,他都铭记于心。助他踏上文学之路的徐老师、张老师,做羊倌时鼓励支持他写作的L叔叔,在事业上有恩于他的阿勒泰报的K老师,赏识他的老杜等,经常在文章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情节中被提起,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从未谋面的笔友,只因一句忠告“你有丰富想象能力和一颗不灭的童心,是否可以考虑在儿童文学上有所发展”,一番鼓励和提醒“选准文学上的一条路走下去”让他十多年难以忘怀,深深地表示永远《感谢国禅》。他对自然的至爱、对花草树木的喜爱、对小动物的抚爱,也都可归结为一个“情”字。
有情的人,将心比心,以情暖人,必然会得到人们的尊重。
于文胜有才。干啥像啥,干啥成啥。中学时期,在图书馆随手写的几首小诗,能引起当地报纸的关注,并认为水平非中学生能及,在老师的质疑中,提笔就能再写几首;一个边远兵团农场学校的孩子,在中学期间出版两本儿童文学集;作为高中毕业生,作文考试曾得过“0”分的人,在高中年级语文课教学中能小有成绩;从未涉猎的作物栽培学、市场学、气象学等课程,也能给同龄人讲的有模有样;《北屯报》在全国不会有多少人知道,但编写的业务培训教材,受到全国报界的肯定;已创作出版各类图书四十多本,他的文章,曾入选两三个省的高考试卷。除了文学创作,他的摄影作品水平不低,绘制的油画,可作为书籍的插页。在新疆12家出版社中,他一人兼两社社长,干的风生水起,被评为新疆文化领域的“四个一批”人才、全国出版业领军人才。这一切,仅用努力、勤奋来形容肯定不够,起码不全面。
有才的人,不骄不躁,认真踏实,为事业腾飞插上了翅膀。
当前,新疆出版业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需要更多有心、有情、有才的人。
于文胜的纯粹、立体及成就,缘于对生活的热爱。热爱生活的人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坚强、豁达。热爱生活,生活会更有意义;热爱生活,生活一定会给你以丰厚的回报。生活如歌,需要去赞美,才能给人勇气;生活如画,需要去描绘,才能更加光彩。生活真美好,让我们共同《祝福生活》。
(作者系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现《新疆文库》编委会办公室主任。)
于文胜编著的《祝福生活》分两辑,读来有一种新的感受甚至激动,人们的思绪会随作者走进新疆,入《昆仑》,进《大漠》,去《自然之喀纳斯》,到《九曲十八弯》,闯《天山神秘大峡谷》,感受《草原文化瑰宝》,倾听《额尔齐斯河话语》,近距离观察田野的《老杨树》、戈壁的《红柳树》和不同地区不同风采的《胡杨》,尽享新疆《冬日的阳光》,体验《乌鲁木齐的雨》,感受《天山的云》,使你对大美新疆感受更真、体会更深。让平时不大喜欢出门,不愿意外出的人有了想去锡伯渡、额尔齐斯河看看的冲动,这种感觉真是久违了。
《祝福生活》是于文胜又一部较厚重、综合性的散文集。内容宽泛,题材多样。书中有对家乡的思念与赞美,对自然的热爱与敬重,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还有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与反思,旅行中的见闻与思考。内容形式反差很大,却不显得松散零乱,阅读时随着场景、内容的变化,牵引着读者的思维快速转换,感受到一种快乐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