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
萧燕燕又名萧绰,小字燕燕。她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后被辽圣宗耶律隆绪尊为皇太后。一直以来,人们一提到萧太后,脑中就会立马闪现出一个杀伐决断、有勇有谋的女中豪杰形象,于是人们猜测萧太后很可能是遗传了父亲的基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和女儿的才华比起来,萧太后的父亲萧思温实在平庸至极,他是个投机分子,不修边幅,当时所有和他共事的人都认为他绝非将帅之才,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在仕途上的发展。事实上,萧思温在辽景宗在位时,曾长期担任北府宰相一职,可谓是位极人臣、地位显赫。如此一个平庸之辈,为何能稳居辽国政局的高位呢?原来,在辽国,“贱他姓,贵耶律、萧氏二姓”,萧氏与皇族耶律氏自古以来就保持着世代通婚的习俗。萧氏一族被称为“后族”,辽朝萧氏共有十三名皇后、十三位诸王、十七位北府宰相、二十位驸马。
据《辽史·萧思温传》记载:“萧思温,小字寅古,宰相敌鲁之族弟忽没里之子。”同时正如前面所说,萧思温是辽国历史上著名的“断腕太后”述律平的族侄,可见萧思温乃是一个十足的名门之后。
和萧思温一样,他的媳妇吕不古也是名门之后,她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儿,人称燕国长公主。萧思温和吕不古成婚之后,先后生了三个女儿,萧燕燕是最小的一个。
萧思温虽然饱读书史,但却不是一位称职的军人。早在辽太宗时,他曾任奚秃里太尉,后来又当了群牧都林牙,再后来,辽太宗又让他当了南京留守,一当就是很多年。
辽南京就是幽州,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这里因属中原疆土,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一直被辽国视为首善之地。可见,当时辽太宗对他极为器重。但萧思温身居其位多年,却并未给辽太宗交上一张满意的答卷。
史书上这样记载:“思温在军中,握笄修边幅,僚佐皆言非将帅才。”在面对死敌后周时,他从未靠自己的真本事打过一场胜仗。唯有一次例外,那就是后周世宗柴荣在一次作战中突然病重退兵,萧思温就此捡了个便宜。虽然这在别人看来有些胜之不武,但因他是皇亲贵戚,所以他很快就被召回京城,做了侍中,成了辽穆宗的亲信。
萧思温虽然对带兵打仗一窍不通,但却深通投机钻营、钩心斗角之术。为了政治和家族的需要,他曾一度想让自己的大女儿成为皇后,失算之后,他便将大女儿许配给了辽太宗的次子齐王罨撒葛,并将二女儿嫁给了辽太祖阿保机的三子“钦顺皇帝”李胡之子赵王喜隐。
萧燕燕作为萧思温最小的女儿,日后之所以能够登上辽国的历史舞台,也正是得益于萧思温的“政治敏感”。萧思温是一个很会审时度势的人,他之所以深受辽景宗信赖,这源于其“危难之时保新君”之举。
在当时,统治辽国的是皇帝辽穆宗耶律璟,此人生性残暴,嗜酒喜猎,常常喝得酩酊大醉,辽人称之为“睡王”。他笃信巫术,为人多疑,杀人如麻,常常取活人胆合药炼延命丹药。在他统治辽国期间,大辽国被他弄得乌烟瘴气,百姓怨声载道,辽国的国势也从此急转直下。
969年年初,辽穆宗带领一班随从前去黑山打猎,因心情不佳,竞在一天之内肢解了六十五个养鹿人。如此残忍无道的举动吓坏了他的近侍小哥、盥人花哥及厨子辛古等人,这几个人自知难逃一死,索性铤而走险,当夜联手杀了辽穆宗,之后慌忙逃走了。
见辽穆宗突然死亡,萧思温立即开始转动他那颗敏感的政治大脑。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当机立断,立即派人前去通知耶律贤飞马到穆宗灵前即位,是为辽景宗。辽景宗在即位之后,为了表示对萧思温的感激之情,很快就晋封他为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尚书令、魏王。
可以说,有了这样一位在朝廷中呼风唤雨的父亲,使得萧燕燕在通往辽国权力顶峰的路上,显得顺风顺水一路畅通。
P3-6
辽是由契丹民族建立的政权,皇族耶律氏和萧氏世代联姻,皇后多为萧氏,所以在辽国历史上,不止有一位萧太后。我们经常说的这位萧太后,指的就是辽景宗耶律贤的妻子萧燕燕。
萧燕燕就是《杨家将》里面杀伐决断的萧太后,她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并不陌生。不过,历史上的萧太后并不像戏文所描写的那样,是一个不断挥师南下、侵占北宋领土、率领虎狼之师大战燕云十六州的母夜叉。真正的萧太后,是一个清正贤良、深明大义,为辽朝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女政治家。
辽景宗继位时,面对混乱的局面,他的确想励精图治大干一番。但是,他的身体一直不好,所以军国大事的处理除了依靠蕃汉大臣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他的皇后萧燕燕。他曾对大臣说:在书写皇后的言论时,也应称“朕”,这说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萧燕燕一直在代行皇帝的职权。
乾亨四年(982年)九月。辽景宗驾崩,辽圣宗即位,萧燕燕被尊为皇太后,摄政当国。当时萧太后只有三十岁,圣宗年仅十二岁,在大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的辅佐下,太后和圣宗的地位得以巩固。统和元年(983年)六月,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燕燕上尊号为“承天皇太后”。
萧燕燕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总摄军国大政,就此便开始了辽代历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摄政”时期。在撮政期间。萧燕燕虚心诚恳、用人不疑,这一点也一直为后世政治家所效法。
她有男子一般的气魄,执法严明,毫不软弱,甚至“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在她的亲自指挥下,把北宋部队杀得尸横遍野,生擒北宋名将杨业。
几年后,她又和宋真宗确立。澶渊之盟”,开创了宋、辽和平发展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萧燕燕在摄政期间励精图治,选用汉人,开科取士,消除蕃汉不平等待遇,劝农桑、薄赋徭,内政修明,军备严整,纲纪确立,上下和睦,经济文化高度发展,使辽朝达到鼎盛时期。
萧太后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而且还是军事阅历十分丰富的女军事家,萧太后能够“亲御戎车,指麾三军”,率领数十万大军攻城略地。是历史上少见的女中豪杰。
《辽史》的编纂者认为,“澶渊之役”是她军事生涯中最光彩的一笔,萧太后和辽圣宗挥师南下,辽军在萧太后的指挥下避实击虚,绕过宋军固守的城邑长驱直进,直抵黄河之滨的重镇澶州(今河南瀵阳),对北宋都城构成严重的威胁。北宋方面在寇准的一再催促下,宋真宗御驾亲征,并亲自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宋军士气为之一振。于是出现两军对峙的局面。最终双方合议休战。宋王朝每年向辽输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交战的双方停止战争,使得双方进入和平发展的阶段。
本书以萧太后的生平事迹为线索,浓墨重彩地记录了萧太后传奇的人生,使我们透过历史的风尘,看到这位契丹族女政治家、女军事家英姿飒爽的身影。
编者
2013年10月
《铁马红颜萧燕燕》由姜正成主编。
《铁马红颜萧燕燕》简介:
她有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多次发兵南下,亲率数十万大军。
她与北宋签订著名的“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两国绵延多年的战火。
她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巾帼英雄……
大辽皇后萧燕燕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契丹女杰,在她正式登上政治舞台之初,面临着母寡子弱、边防未靖的艰难局面。但她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在皇权受到威胁之时,毫不犹豫,亲手鸩杀了她的姐姐,同时广揽人才,在臣僚的辅佐下,顺应历史趋势,仿效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把辽朝国力推向了鼎盛时期。她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以武功卓绝著称的皇后,而且也是推进契丹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女中豪杰……
契丹女杰,亲自披坚执锐,统帅虎狼之师,觊觎大宋锦绣河山。
萧燕燕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以武功卓绝著称的皇后,而且也是推进契丹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女中豪杰,姜正成主编的《铁马红颜萧燕燕》以萧太后的生平事迹为线索,详细了讲述了萧太后鲜为人知的生平,浓墨重彩地记录了萧太后传奇的人生,帮助我们解读契丹这个马上民族的兴衰历程,使我们透过历史的风尘,看到这位契丹族女政治家、女军事家英姿飒爽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