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政治家张居正编写的教子名器、古代帝王的启蒙读物、流传于世的国学经典!
金鼎奖获奖作者全新改编,一部更有趣味、更具知识性、更适合现代孩子阅读的《帝鉴图说》!
80篇历史故事、阿正老师分篇解读、80则延伸阅读、领导力特质小测验,让孩子从故事中知古鉴今,丰富国学与历史知识,培养领导力!
★80篇历史故事
用生动的儿童文学语言改写《帝鉴图说》中的历史故事,从“明君”与“昏君”两种角度,让孩子从故事中知古鉴今,丰富国学与历史知识,培养领导力!
★阿正老师说在每篇历史故事之后,阿正老师——张居正现身说法,带领孩子统整故事重点,辅以通俗易懂的讲解,剖析古今不变的大道至理!
★80则延伸阅读
每篇历史故事后补充一篇“触类旁通”的小故事,收录古今中外发生的类似故事,让孩子进行对比阅读,深度思考。
★领导力特质小测验
阅读完本书后,一起来做领导力特质测验吧!根据书中的故事,分析自己的领导力,想一想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人物,会怎么做呢?
《帝鉴图说》是明朝名臣、政治家张居正撰写的“皇帝养成书”,从此成为古代帝王的启蒙读物,被誉为“教子名器”。
台湾儿童文学作家王文华用生动的语言对《帝鉴图说》进行重新编写,让这部国学经典成为更有趣味、更具知识性、更适合现代孩子阅读的领导力养成教材!
通过这些知古鉴今的历史故事,让孩子从小领会大道理!
张居正
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王文华
台湾儿童文学作家。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毕业。作品有《可能小学的历史任务》《奇想西游记》等。在许多儿童刊物和课本里,经常能见到王文华的故事与作品。
石丽蓉
台湾儿童绘本作家。作品曾获金鼎奖儿童及少年图书奖、“好书大家读”年度少年儿童读物奖等。代表作品有《小黑猴》《我不要打针》《穿越时空的美术课》《12堂动手就会画的创意美术课》等。
上册
作者序:来读一读万历皇帝的课本 002
明君篇
01 任贤图治:帝?尧 012
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016
02 谏鼓谤木:帝?尧 018
晏婴智救养鸟人 021
03 孝德升闻:帝?舜 023
单衣顺母的闵子骞 027
04 揭器求言:大?禹 029
李冰治水 033
05 下车泣罪:大?禹 035
仁慈为怀的宋仁宗 038
06 戒酒防微:大?禹 040
爱喝酒的皇帝——王曦 043
07 解网施仁:商?汤 046
冷漠的罚金 049
08 桑林祷雨:商?汤 051
自我牺牲的贾复 054
09 德灭祥桑:商中宗 057
杨芳的马桶阵 060
10 梦赉良弼:商高宗 063
巾帼英雄——妇好 066
11 泽及枯骨:周文王 068
文王幽而演易 071
12 丹书受戒:周武王 074
姜太公钓鱼 077
13 感谏勤政:周宣王 080
大脚皇后 083
14 入关约法:汉高祖 085
西楚霸王项羽 088
15 任用三杰:汉高祖 090
鸿门宴 093
16 过鲁祀圣:汉高祖 095
刘邦上朝 097
17 却千里马:汉文帝 100
爱马的汉武帝 103
18 止辇受言:汉文帝 105
缇萦救父 108
19 纳谏赐金:汉文帝 110
连刺客都佩服的人——袁盎 114
20 不用利口:汉文帝 116
喜爱动物的宋徽宗 119
21 露台惜费:汉文帝 122
自奉甚俭的陆纳 125
22 遣幸谢相:汉文帝 128
晏婴的马车夫 132
23 屈尊劳将:汉文帝 134
孙武带兵 137
24 蒲轮征贤:汉武帝 139
勤勉向学的康熙皇帝 141
25 明辨诈书:汉昭帝 144
神童晋明帝 148
26 葺槛旌直:汉成帝 150
廉洁的卢怀慎 154
27 宾礼故人:汉光武帝 156
许由洗耳朵 159
28 拒关赐布:汉光武帝 161
智勇兼具的少年郅恽 164
29 赏强项令:汉光武帝 167
主持正义的董宣 172
30 临雍拜老:东汉明帝 174
乾隆的敬老千叟宴 177
31 爱惜郎官:东汉明帝 179
白发郎官——颜驷 182
32 君臣鱼水:汉昭烈帝 184
求贤若渴的曹操 187
33 焚裘示俭:晋武帝 189
石崇斗富 192
34 留衲戒奢:宋高祖 195
南朝宋文帝耕田 198
35 纵鹊毁巢:唐太宗 200
狄青祈神 202
36 敬贤怀鹞:唐太宗 205
好大喜功的隋炀帝 208
37 主明臣直:唐太宗 210
望陵毁观的唐太宗 213
38 撤殿营居:唐太宗 215
为官清廉的寇准 218
39 面斥佞臣:唐太宗 221
慎选客人 224
40 览图禁杖:唐太宗 226
汤金钊赔菜钱 229
附录:领导力养成动脑时间 233
下册
作者序:来读一读万历皇帝的课本 238
明君篇
41 纵囚归狱:唐太宗 248
晏殊不夜游 251
42 遣归方士:唐高宗 253
精彩过一生的后周世宗 256
43 焚锦销金:唐玄宗 258
最节俭的道光皇帝 261
44 委任贤相:唐玄宗 264
艾森豪威尔当校长 267
45 兄弟友爱:唐玄宗 269
七步成诗的曹植 273
46 召试县令:唐玄宗 275
白居易做官 278
47 延英忘倦:唐宪宗 280
最懒的皇帝——明神宗 283
48 不受贡献:唐宪宗 285
唐宪宗的德字碑 287
49 遣使赈恤:唐宪宗 290
下不下雪都烦的乾隆皇帝 293
50 论字知谏:唐穆宗 296
巧妙进谏的小丑——优旃 299
51 屏书政要:唐宣宗 302
真正的傻皇帝——晋惠帝 305
52 焚香读疏:唐宣宗 307
唐宣宗微服出巡 310
53 敬受母教:宋太祖 313
抄家抄出好官——秦纮 317
54 解裘赐将:宋太祖 320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323
55 碎七宝器:宋太祖 325
宋太祖的赏赐 328
56 受言书屏:宋太祖 330
最爱钱的皇帝——明神宗 333
57 戒主衣翠:宋太祖 335
为百姓守富的宋太祖 339
58 竟日观书:宋太宗 341
文盲皇帝——石勒 344
59 后苑观麦:宋仁宗 346
不忍吃烧羊的宋仁宗 349
60 轸念流民:宋神宗 351
一颗鸡蛋二十六两 354
昏君篇
61 游畋失位:夏太康 358
少康中兴 361
62 脯林酒池:夏桀王 363
酒肉太子——司马遹 366
63 戏举烽火:周幽王 368
诚实的林肯 371
64 遣使求仙:秦始皇 373
视时间为金钱的富兰克林 376
65 坑儒焚书:秦始皇 378
比打麻雀重要的事 381
66 大营宫室:秦始皇 383
不得人心的短命皇帝 386
67 女巫出入:汉武帝 388
明孝宗找龙矾 391
68 五侯擅权:汉成帝 393
皇帝舅舅不封爵 396
69 市里微行:汉成帝 398
方济各便装出巡 400
70 西邸鬻爵:汉灵帝 402
善用人才的英国女王 405
71 芳林营建:魏明帝 407
雍正皇帝管剩菜剩饭 410
72 笑祖俭德:宋孝武帝 412
汉文帝亲尝汤药 415
73 金莲布地:齐王宝卷 417
不爱当皇帝的唐睿宗 420
74 华林纵逸:齐后主 422
乞丐皇帝——朱元璋 425
75 玉树新声:陈后主 427
最爱写诗的乾隆皇帝 430
76 剪彩为花:隋炀帝 433
唐太宗不盖新宫殿 436
77 游幸江都:隋炀帝 438
仁民爱物的隋文帝 441
78 宠幸番将:唐玄宗 444
都是杨贵妃惹的祸? 447
79 宠信伶人:后唐庄宗 450
创业难,还是守成难? 454
80 任用六贼:宋徽宗 456
饿死的财神爷——蔡京 459
附录:领导力特质大测验 463
01 任贤图治:帝尧
古代的人怎么当上皇帝呢?如果你的爸爸是皇帝,你就很有机会当皇帝,因为皇帝只能是你们家的人,别人表现得再好都不能当皇帝。如果运气不好,皇帝的儿子非常昏庸,那国家只好由这个昏庸的人统治了!
当皇帝好处很多,他说的话人人都要听,他想做什么几乎没人能管他,所以人人都想当皇帝。可惜皇帝只能有一位,古人如果没生在帝王家,就只能靠革命造反。
然而在历史上,曾出现一种让人津津乐道的制度。
相传在上古时候,曾经有一位好领袖,人们称呼他为帝尧或唐尧。他团结天下的部族首领,对百姓施行仁政,让人民安居乐业。
帝尧关心穷苦的百姓,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子女,百姓也爱戴他,视他为父母。在他的治理之下,国家太平,百姓丰衣足食。
帝尧掌权的年代,农业生产是最重要的事。为了把农事办好,帝尧派懂天文、历法、农业的人,分别到东、南、西、北四处,观测日时,记录节气,指导百姓生产农作物。
帝尧年老之后,想找一个贤能的人来接替自己的位子。于是他召集四方的部族领袖来讨论:“依你们看,该由谁来接替我的位子呢?”
帝尧是个优秀的领导者,部落首领都很感谢他,所以大家都想推举他的儿子丹朱。但帝尧知道,丹朱整天游手好闲,又老是与人争吵,德行不足以服众,更不可能把百姓照顾好。
大家劝他:“丹朱虽然顽皮,但只要好好地教育他,他还是能当个好领袖的,况且以前的帝王,也都是把首领的位子传给自己的子孙,如果这回破了例,丹朱的心里一定会十分难受。”
帝尧摇摇头:“我考虑过,如果把权力传给丹朱,丹朱得到好处,但天下人却会痛苦;把帝位交给有才有德的人,丹朱虽然会难过,百姓却可以过上好日子。”
部落首领们商量后,说:“住在历山的舜,品行不错,如果推举他呢?”
帝尧笑了笑:“我也听说过他,嗯……或许我们再观察他一阵子,看看怎么样?”
为了观察舜,帝尧还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他派给舜的任务,舜都能圆满完成,经过将近二十年的观察,帝尧终于将帝位托付给舜。
舜处事公正,很得百姓的信任。八年后,帝尧去世了,舜带领百姓服丧三年。三年后,舜将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则退隐到南方。但是,各部落的首领仍旧去南方朝见舜而不愿去见丹朱;老百姓需要打官司的,都不去找丹朱,仍然去找舜,甚至大家集会歌颂政德,也不歌颂丹朱而歌颂舜。
舜明白这是百姓的意愿,只好说:“这大概是天意吧!”于是他重新回到国都,成了部落联盟首领——帝舜。
这种经由大家推选贤能的人来当接班人的办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是不是很不错呢?
P2-5
来读一读万历皇帝酌课本
明朝有一位老师,一辈子只教过两名学生,但他们的身份都很特别。
第一名学生是明穆宗,明朝第十二位皇帝。
第二名学生是明穆宗的儿子——万历皇帝。
教导穆宗的时候,这位老师只是个小官员,学问虽好却不太受重视,直到穆宗过世,十岁的小万历紧急登基。皇帝年纪这么小,总得找个老师教他读书写字,更要教他治国呀。
万历的母亲很相信这位老师,把教育小皇帝的重任完全托付给他。
临时得到这么重大的任务,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呢?
是耀武扬威,四处打着皇帝老师的名号出去炫耀,还是紧张得睡不着,整天烦恼得不知如何是好?
这位老师不慌不忙地把眼光转到历史上,取材、编辑、设计成教材。
这套教材,就是现在你手上的这本《帝鉴图说》。
而这位老师是谁呢?
《明史纪事本末》这本书,把他称为“教世宰相”。连他的死对头李贽,都赞他为“古今宰相之杰”。
如果把他放进历史里与几位名相,例如商鞅、王安石相比,他一点儿也不逊色。他就是张居正,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好老师。
他所处的年代,国家财政困难,皇帝年纪又小,他一边要改革国家,一边要教育小皇帝,只有让皇帝成才,治国才能有方。
皇帝该学些什么呢?
除了四书五经,张居正认为皇帝还要学习一门特别的科目——治国策略,也就是教小皇帝治理国家的方法。
在那个年代,这门科目没有专门书籍,更没有电脑来进行网络搜索,张居正什么都得自己来。他从历史里找教材,怕小皇帝上课无聊,还请人在教科书里配上了插图。
这本《帝鉴图说》就是当年张老师编的教科书,收录从尧舜到北宋四千年间,五十多位皇帝的故事。这本书完成后,第一个读者是小万历,他从故事里看朝代兴衰,培养自己做事情、看人物的眼光。
从此之后,《帝鉴图说》便成为皇帝们必读的书,例如清朝的同治、光绪及宣统皇帝,他们登基时年纪都很小,这本书成为他们的启蒙读物,甚至被誉为“天下第一教子名器”。
这本书里有好皇帝的故事,他们每天勤于政事,把百姓摆在第一位,所以开创了盛世。当然,这本书里也收录了很多坏皇帝的故事。坏皇帝只想满足自己的私欲、做自己有兴趣的事,结果导致国家灭亡,也害惨了百姓。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意思是说,照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衣服有没有穿整齐;用历史当作镜子,则能学到国家兴亡的教训。
《战国策》里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类历史上下几千年,看起来发生过无数事情,可是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变化并不大,贪心的、善良的、勤劳的、懒惰的故事,总是一再地发生。如果你的阅历多,自然能学会举一反三。
让我们一起来读史书吧!学学唐太宗,以古为镜,来知朝代兴替;看看万历小皇帝的教科书,博览古今,以后你遇到事情就有更多参考方向。
小朋友,读这本书不要急,别囫囵吞枣想一口气读完。最好把它放在桌边,每天读几则,从头读、挑着读都行。读完了可以想一想,如果是你碰到这种状况,你会采取什么方法,会有什么后果,从前人的故事来学习判断和领导能力。
所谓“开卷有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