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武林名家金品书系”是对“金蜘蛛诗意童心系列”的全新改版和升级。书系由原来8册浓缩为6册,除收录作家原有经典的代表作品外,还加入了其最新创作的多篇优秀作品 ,主要包括:诗歌集(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月光下的蝈蝈》)、散文集(涵盖亲情、成长、读书的《黑豆里的母亲》)、小说集(《我是米拉儿》)、童话集(《核桃鼠和他的伙伴们》《萝卜先生的信》《一只想做强盗的猫》)。除此之外,每本图书邀请作家好友、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先生撰写序言,以期帮助小读者更好地认知作家,体味作品。安武林的诗歌自然天成,妙趣横生;他的散文质朴真挚,感人至深;他的小说描摹内心,细致入微;他的童话天真烂漫,奇思妙想。
《黑豆里的母亲》是安武林散文集,是“安武林名家金品书系”其中一本。
《黑豆里的母亲》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安武林的散文集,按亲情故事、童年往事、读书趣事分为三辑,精选了作家20余篇精彩感人的散文佳作,包括《黑豆里的母亲》《肚子里的虫子》《长大最好做一条书虫》等。这些散文既饱含作家对故乡、亲人与童年的追忆和怀恋,又有其对读书、做人与人生的感受和体悟,语言朴实练达,感情真挚浓烈,意蕴深长,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文学性,很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此外,本书还特邀著名作家、北大教授曹文轩撰写序言,引导孩子深入了解作家,体味文本,提升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意大利博洛尼亚新锐插画师对书系的精心设计,也让小读者在文学和艺术的双重盛宴中,更进一步收获心灵的启迪和情智的增长。
黑豆里的母亲
妈妈,你藏在哪儿?
在那一大片黑豆地里,我领着弟弟和妹妹找啊找啊,就是找不到她。
每一个豆荚里,都有好几个藏身之处。母亲变成了一粒豌豆,我们如何能找到她呢?
这一次,她真的藏起来了;藏起来之后,她就再也不出来了……
母亲是四十九岁那一年变成一粒豌豆的。我们都知道,她一直想和我们玩儿一个捉迷藏的游戏。但是,她优柔寡断,割舍不下我们……最多,她就到邻居那儿哭诉哭诉,然后红着眼圈又回来了。
爷爷和奶奶患了老年痴呆症,吃喝拉撒睡全靠她一人操持。爷爷和奶奶还要没来由地骂她。那些赶趟儿似的讨债人,母亲一个一个地去赔笑,而父亲躲了起来。她觉得很累……她说:“我要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去。”
母亲想到深山里的亲戚那儿去,但那儿也不清静。她能管住自己的手,却管不了自己的心。她一次一次地说,但从来没有动过身。我们是她的孩子,她是她父母的女儿,而她还有丈夫,还有那些永远没有尽头的苦日子。她知道,属于自己的,是躲不掉也推不掉的,她割舍不下……
这一次,她是多么迫不及待啊。她从没想过豆荚里是最好的藏身之处。那些黑色的豆衣既能挡住她的目光,也能挡住我们的目光,她神秘地笑着,匆匆地跑着,躲了起来。五十岁,她是等不及了……
她四十九岁那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件是我们那儿遭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
另一件是我们那儿遭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涝。
而我,在千里之外的地方读书。这两件事牵动着我的心,揪动着我的神经,但我不知道母亲的秘密……
一百年未遇的大旱,是积攒了一百年的绝望。母亲天天到邻居五婶家里哭诉:“日子怎么过呀!”五婶说:“别人能过,咱们也能过。”母亲不哭了,回家做饭、服侍老人、喂牲口、准备种子……很多事都在等着她。
龟裂的土地不愿接纳任何具有生命力的种子,也不肯做任何承诺。就连母亲的泪水,也濡湿不了一点点浮尘。
之后,是一百年未遇的大涝。大雨就像母亲的泪水一样,没完没了地落,落得人心里发毛。小麦播种时节将逝,那些籽粒却播撒不下去。
牛在安闲地反刍,那是母亲唯一的慰藉。母牛怀着犊,母亲像个天使一样呵护着它,即便父亲拿一根稻草敲打母牛,母亲也会和父亲吵架的。
那些天,大雨倾盆。母亲不打伞,发疯似的去找邻居五婶。跑了五六次,人家的门都挂着锁。最后一次,母亲去了,端着一碗黑豆。 母亲说:“借你的黑豆还给你。你看,别人都记不得哩。”
五婶说:“哎呀,不就一碗黑豆嘛。”
母亲说:“要是我不管了,他们都不记得了。”
五婶后来告诉我:“你妈像疯了一样,好多人都觉得奇怪。她和这个人聊聊天,与那个人聊聊天,热切地想看看平日关系不错的人。她说她要走了,要走了,什么也不管啦。这是前兆,前兆啊。”五婶说着说着,泪水落了下来。
我不太相信迷信,一个人怎能未卜先知呢?如果此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我断然不信。这一次我是信了,彻底地。人是有预感的。爷爷临终前迟迟不肯合眼,就是想再看我一眼——他最疼爱的长孙。弟弟哭着说:“爷爷临终都未合眼,他一次次地问,你哥回来了吗?”
那一天凌晨,雨住,父亲还在梦中。母亲悄悄起来,把母牛喂得饱饱的。因为要播种了,母牛还怀着牛犊,不让它吃饱怎么行呢?母亲在院子里的自来水那儿接水,想给母牛饮点儿水,不料,脚下一滑,咕咚,叮当……母亲倒下了,倒在泥地里……父亲听见异响,爬了起来……一切都晚了。
母亲微笑着,她故去后还保持着一抹笑容。
母亲倒在泥地里,身上却没沾一点儿泥。
她有一个孩子是写童话的,所以她留下了一个洁净的童话形象。
她住进了黑豆里,想和她的孩子们玩儿捉迷藏的游戏。不过,这一次,她不再让我们打扰她了。她想清净。
患了老年痴呆症的爷爷和奶奶,一下子变得灵醒了,她是他们的女儿呀。他们哭,像孩子一样流鼻涕和泪水。他们望着女儿的遗体哭啊哭啊,眼巴巴地——可怜巴巴地——盼着能把女儿哭醒。
半年之后,爷爷病故;再半年之后,奶奶故去。他们寻找女儿去了。母亲住在黑豆里;爷爷住在酒瓶里;奶奶呢,住在每一件擦得亮亮的器具里……
从此,我不再吃黑豆了。我怕,怕咬疼了母亲……P3-7
五年以后
五年以前,武林出版了他的第一套系列丛书“安武林金蜘蛛诗意童心系列”,差不多集中展示了他的儿童文学创作现状。丛书名是我取的,序也是我写的,当时出版方还隆重地召开了一个发布会,京城许多作家和评论家都参加了这次会议。这可以说是一次艰难而又沉重的破冰之旅。我一直期待和关注着武林这艘文学之船的旅行,我很想知道他能走多远,能遇到什么样的风景。
两年之后,我终于看到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这套丛书中凝聚了武林二十多年心血的唯一一部诗集《月光下的蝈蝈》,荣获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最高奖项——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我曾评价过武林是个天生的诗人。他从山西到山东再到陕西,最后来到北京,他跌宕起伏的传奇式的人生经历和他集作家、评论家、出版人为一身的多重身份,非常适合诗歌的培育和滋养。他呕心耕耘、悉心打磨的这部诗集能摘获该项殊荣,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我意料之外。
因为就他作品的主要体裁而言,大家本以为能首次斩获该项大奖的是他的童话。武林的童话数量很多,品质很高,大大小小的奖已拿过不少。他的中篇童话《核桃鼠和他的伙伴们》已入过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终评,却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遗珠之憾。书有书命,武林了然于心。我们谈书,谈创作,谈出版,谈人生,发现彼此默契的地方有很多,走动也越来越频繁。
五年前,在我的催促下诞生的这第一套金蜘蛛丛书,不管怎么说,至少让出版界看到了武林的文学实力,看到了这个潜藏着巨大能量的文学矿脉。不久后,他的童话集、散文集、自选集……一个个相继问世,愈加引发了出版界和市场的关注和重视。他对阅读永不消退的热情,对淘书持之以恒的坚持,他的创作领域之宽泛,读者跨度之巨大,涉猎题材之丰富,视角观点之新颖,很少有作家能够企及。所以,我称他是当代儿童文学界的鬼才——我们儿童文学作家中不缺人杰,但缺鬼才。我相信,丰厚的文学积淀和勤勉的创作锤炼,会让他走得更稳、更远。
五年后,武林整装出版的这六本“名家金品系列”,是他集合数十年创作成果,从数万部诗歌、小说、童话、散文里优中选优、精挑细选出来的。获奖诗集《月光下的蝈蝈》中,除了保留原有经典篇目,还加入了武林近年来创作发表的新作。
武林的小说集《我是米拉儿》,荟萃了他多年来小说创作的大成。而在他的童话集《萝卜先生的信》《一只想做强盗的猫》里,《葡萄牙小熊》《老蜘蛛的一百张床》《宝石狗》《一座颠倒的医院》《鞋子里的蘑菇》《米粒上的花朵》《口袋里的太阳花》等几乎他所有的大奖作品和代表性篇目都被收录其中。比如《葡萄牙小熊》是2009年冰心儿童图书奖的获奖作品;《老蜘蛛的一百张床》曾荣获张天翼童话寓言金奖;《一座颠倒的医院》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小听众点播率最高的童话;更有意思的是,《鞋子里的蘑菇》这篇童话素材,本是我和武林一起去山东淄博与小读者们见面时,我给孩子们讲述的我的童年生活,没想到武林这么细心机敏,直接以此为灵感,捕捉出一篇童趣盎然的作品来。
武林的散文创作量在儿童文学作家中是比较大的,《黑豆里的母亲》是他的名篇。他的这部同名散文集,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亲情,一部分是童年的成长,还有一部分是读书趣事。这些散文,体现的是武林的真情,真爱,真诚写作的理念。文字朴实,但有力,很容易和读者发生共鸣。其中,《长大最好做一条书虫》是他写给女儿的一封信,被选入各种教材之中,在读者中影响颇大。
武林的诗歌和散文,最能显示出他唯美的气质。他的小说和童话,差不多都是以情感的真挚和文风的温馨而取胜的。因为有写诗歌的底子,他的散文文采斐然、飘逸、空灵,深受小读者和教师们的欢迎,其中不少是做了小学生期刊的刊首语的。对武林作品的评价,我和金波先生是一致的。他童话中的温情和诗情,都是受了诗歌的滋润的。而他的小说中,也有一些诗歌的因素在里面。即便是他写的那些书评,标题也是很诗意的。所以,诗意诗情诗味和充满童心童趣差不多是武林整个作品的底色,而闪烁其中的则是他笔端流淌出的那如金子般闪闪发光的文字。
武林的这套“名家金品系列”的出版,对于他个人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这不仅是他这么多年创作大成的一个集中展示和释放,而且是他个人的完美总结和飞跃。而对于儿童文学界和少儿出版界,恐怕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说,作家的创作有巅峰的话,我觉得目前武林的创作和出版都已处于他的一个巅峰状态,看到他忙忙碌碌的样子,我心里很高兴。我期待着他能走得更远,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