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鸟快快飞
引子
青鸟是一种象征幸福吉祥快乐的鸟儿,把友谊比作它是再合适不过的。请精心呵护你手中的青鸟,不要让它受伤,让它快快地飞。
一
米兰和小菲在僻静的楼梯口的拐角处不期而遇。
两个人先是一愣,随后各自把脸别向了一边。
“呸!”
米兰愤怒、厌恶地唾了一口。
“呸!”
小菲被迫无奈、微弱地反弹了一下。
米兰和小菲都是女孩子,她们很矜持、高傲地用这种形式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她们隐忍、克制了很久,今天算是由暗转明,把针锋相对的关系公开化了。米兰和小菲原本是一对形影不离、如同姐妹一般的好朋友。她们从来没有想过,也无法想象友谊终于画上了句号。尽管她们在这一段时间内尽量宽容对方,努力检点自己的不足,但效果与愿望背道而驰。
这一幕,被“顺风耳”刘明尽收眼底。他本想下楼,但又改变了主意。刘明一阵风似的闯进教室,推开教室的门就拍响巴掌:“各位,各位,停一停。我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薛宝钗’与‘林黛玉’反目了。”班长王全不悦地说:“刘明,背后说人家的闲话是不道德的行为。”
刘明故意调侃:“嗬嗬嗬,给人起绰号也是不道德的行为,对不?哥们儿,别假正经了。米兰和小菲的绰号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没有必要遮遮掩掩的。再说,这绰号恰如其分哪。”
王全说:“你在捕风捉影,要不就是道听途说,对不?”
刘明一惊一乍地说:“绝对第一手材料。刚才,我在楼梯拐角处看得、听得清清楚楚。”
所有的眼睛熠熠放光。
所有的耳朵竖起倾听。
米兰和小菲的友谊,是令人嫉妒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家对两人反目的细节自然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和关心”。
刘明虚张声势地说:“好家伙,米兰的一口唾沫差点儿挂在小菲的耳朵上,要不是恰好有一阵小风失去准头的话。小菲也不甘示弱,还击了一口,真绝,落在米兰的鼻尖上了。两人火冒三丈,嘿,眼发绿光。若不是我及时劝解,那才有好戏看呢。”
米兰和小菲为什么不一块儿回家了,两个人为何不探讨和交流文学创作了,近期她们不苟言笑,米兰的眉毛愁肠百结,小菲的苦笑忧心忡忡,等等,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都是二人反目的确凿证据。刘明的一番演说绘声绘色,终于使大家心悦诚服地相信米兰和小菲的反目已确定无疑。 王全摇了摇头:“真不可思议。”
王全走出教室,他想把米兰和小菲的事告诉班主任,在班主任的办公室门前,王全又犹疑了。他觉得此举不妥,万一刘明言过其实了呢?即便如此,难保不会引火烧身。如果米兰和小菲对他同仇敌忾,那又如何是好?
王全缩回了身子。
“薛宝钗”是米兰的绰号。
“林黛玉”是小菲的绰号。
米兰直爽,坦率,活泼;小菲腼腆,文静,秀气。两个人的性格反差很大,属于互补的类型。两人的友谊发展到亲密无间的程度,一需要基础,二需要过程。米兰和小菲是邻居;米兰的爸爸和小菲的爸爸是同事;她们两家大人来往频繁,相处融洽,这无疑对她们两人的友谊是个极大的促进。人们都说女孩子的友谊具有透明度,露珠一样,晶莹清澈,但缺乏深度,没有牢固的基础。米兰和小菲会以两人的实际行动来反驳这一谬论。那一次,班里举行女孩子之间有无真正的友谊大辩论,米兰和小菲是一方,王全和刘明是一方。她们坚决认为有,王全和刘明不遗余力地反驳。最后的结果是米兰和小菲大获全胜,王全和刘明灰溜溜地逃下台来。
米兰心里很明白,她是最受惠的一方。米兰私下里十分钦佩小菲,小菲可以弥补她美中不足的地方,使她更显得完美无缺。然而出于种种原因,当然最主要的是面子和虚荣心之故,米兰从未向小菲承认过。比如说米兰写好一篇文章后,总是漫不经心或者兴高采烈地对小菲说:“小菲,我刚写了一篇文章,你帮我看看好吗?”弦外之音就是让小菲改一改。小菲毫不推辞,诚心诚意地帮米兰修改,寥寥数笔,哪怕做几处微小的改动,便使整篇文章活灵活现,大有画龙点睛的魔力。米兰矜持地说:“小菲,经你一改,果然出色多了。”小菲羞涩地说:“你的整个布局、结构、文笔、内容都好啊。”如果说米兰在利用小菲就大错特错了,她在其他方面也在毫无保留地帮助小菲。
她们和谐相处,反过来又强化了两家大人的交情。大人对她们和她们对大人,都有一种美好的愿望和期待,那就是不允许这优美的小夜曲出现不和谐的噪音和杂音。无论谁破坏了这种友好的关系,都应当受到教育和指责。最好的方式当然是自责了,尽快弥补自己的过失。米兰和小菲在自责中度过了很多日子,然而自责于事无补。她们不能心平气和地对待自己,都把哀怨的、不满的视线投向了对方。结果不言而喻,只能积淀越来越深的痛苦和愤怒。P1-5
五年以后
五年以前,武林出版了他的第一套系列丛书“安武林金蜘蛛诗意童心系列”,差不多集中展示了他的儿童文学创作现状。丛书名是我取的,序也是我写的,当时出版方还隆重地召开了一个发布会,京城许多作家和评论家都参加了这次会议。这可以说是一次艰难而又沉重的破冰之旅。我一直期待和关注着武林这艘文学之船的旅行,我很想知道他能走多远,能遇到什么样的风景。
两年之后,我终于看到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这套丛书中凝聚了武林二十多年心血的唯一一部诗集《月光下的蝈蝈》,荣获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最高奖项——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我曾评价过武林是个天生的诗人。他从山西到山东再到陕西,最后来到北京,他跌宕起伏的传奇式的人生经历和他集作家、评论家、出版人为一身的多重身份,非常适合诗歌的培育和滋养。他呕心耕耘、悉心打磨的这部诗集能摘获该项殊荣,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我意料之外。
因为就他作品的主要体裁而言,大家本以为能首次斩获该项大奖的是他的童话。武林的童话数量很多,品质很高,大大小小的奖已拿过不少。他的中篇童话《核桃鼠和他的伙伴们》已入过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终评,却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遗珠之憾。书有书命,武林了然于心。我们谈书,谈创作,谈出版,谈人生,发现彼此默契的地方有很多,走动也越来越频繁。
五年前,在我的催促下诞生的这第一套金蜘蛛丛书,不管怎么说,至少让出版界看到了武林的文学实力,看到了这个潜藏着巨大能量的文学矿脉。不久后,他的童话集、散文集、自选集……一个个相继问世,愈加引发了出版界和市场的关注和重视。他对阅读永不消退的热情,对淘书持之以恒的坚持,他的创作领域之宽泛,读者跨度之巨大,涉猎题材之丰富,视角观点之新颖,很少有作家能够企及。所以,我称他是当代儿童文学界的鬼才——我们儿童文学作家中不缺人杰,但缺鬼才。我相信,丰厚的文学积淀和勤勉的创作锤炼,会让他走得更稳、更远。
五年后,武林整装出版的这六本“名家金品系列”,是他集合数十年创作成果,从数万部诗歌、小说、童话、散文里优中选优、精挑细选出来的。获奖诗集《月光下的蝈蝈》中,除了保留原有经典篇目,还加入了武林近年来创作发表的新作。
武林的小说集《我是米拉儿》,荟萃了他多年来小说创作的大成。而在他的童话集《萝卜先生的信》《一只想做强盗的猫》里,《葡萄牙小熊》《老蜘蛛的一百张床》《宝石狗》《一座颠倒的医院》《鞋子里的蘑菇》《米粒上的花朵》《口袋里的太阳花》等几乎他所有的大奖作品和代表性篇目都被收录其中。比如《葡萄牙小熊》是2009年冰心儿童图书奖的获奖作品;《老蜘蛛的一百张床》曾荣获张天翼童话寓言金奖;《一座颠倒的医院》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小听众点播率最高的童话;更有意思的是,《鞋子里的蘑菇》这篇童话素材,本是我和武林一起去山东淄博与小读者们见面时,我给孩子们讲述的我的童年生活,没想到武林这么细心机敏,直接以此为灵感,捕捉出一篇童趣盎然的作品来。
武林的散文创作量在儿童文学作家中是比较大的,《黑豆里的母亲》是他的名篇。他的这部同名散文集,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亲情,一部分是童年的成长,还有一部分是读书趣事。这些散文,体现的是武林的真情,真爱,真诚写作的理念。文字朴实,但有力,很容易和读者发生共鸣。其中,《长大最好做一条书虫》是他写给女儿的一封信,被选入各种教材之中,在读者中影响颇大。
武林的诗歌和散文,最能显示出他唯美的气质。他的小说和童话,差不多都是以情感的真挚和文风的温馨而取胜的。因为有写诗歌的底子,他的散文文采斐然、飘逸、空灵,深受小读者和教师们的欢迎,其中不少是做了小学生期刊的刊首语的。对武林作品的评价,我和金波先生是一致的。他童话中的温情和诗情,都是受了诗歌的滋润的。而他的小说中,也有一些诗歌的因素在里面。即便是他写的那些书评,标题也是很诗意的。所以,诗意诗情诗味和充满童心童趣差不多是武林整个作品的底色,而闪烁其中的则是他笔端流淌出的那如金子般闪闪发光的文字。
武林的这套“名家金品系列”的出版,对于他个人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这不仅是他这么多年创作大成的一个集中展示和释放,而且是他个人的完美总结和飞跃。而对于儿童文学界和少儿出版界,恐怕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说,作家的创作有巅峰的话,我觉得目前武林的创作和出版都已处于他的一个巅峰状态,看到他忙忙碌碌的样子,我心里很高兴。我期待着他能走得更远,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我是米拉儿》选取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安武林多年积累的大奖优秀小说作品,包括荣获第二届未来杯儿童文学奖三等奖的《钥匙》、全国小说童话大奖赛二等奖的《风铃》等,代表了作家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关注友情,描写亲情,弘扬师生情是其一大亮点。无论是同性如《青鸟快快飞》里的米兰与小菲,异性如《我是米拉儿》里的米拉儿与玉莲,亲子如《月儿上林梢》里的月儿和继父,师生如《玻璃心》里的“我”与“范老师”……他们身上的故事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令我们不由自主为他们的和睦而高兴,为他们的矛盾而焦急,为他们的苦恼而苦恼,为他们的勇敢而勇敢,一起经历心灵的成长和情感的共鸣。此外,本书还特邀著名作家、北大教授曹文轩撰写序言,引导孩子深入了解作家,体味文本,提升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意大利博洛尼亚新锐插画师对书系的精心设计,也让小读者在文学和艺术的双重盛宴中,更进一步收获心灵的启迪和情智的增长。
安武林著的《我是米拉儿》是一部以友情为主题的小说集,这些友情就像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或者在我们的身上体验过。所以,我们如痴如醉地喜欢和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我们为他们的和睦而高兴,为他们的矛盾而焦急,为他们的苦恼而苦恼,为他们的勇敢而勇敢。我们与其说是在关注他们,不如说是重温我们身上久违的深藏的记忆。何以有这样巨大的力量?是因为作家描写的深刻,这种深刻达到了我们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