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石桥街》长篇小说中,未杲和唐麒所写的人物可说是“超多”的了。但作者的精彩之笔着力描述了琴棋书画四才子,其中包括两个“右派”——祝志平、唐平之。是才子却不在庙堂中施展其才;虽僻居乡问又不甘寂寞,这就引出了许多生动的故事。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描写这四个人的生活状态、言语举止、思想情感,其着重的是在“情”字上做足文章。情有亲情、爱情,友情、人情、物情、才情种种。作者都有所涉及,却是着重写了男女之间的恋情,包括公开的夫妻相爱之情和非公开的婚外相恋之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石桥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未杲//唐麒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这部《石桥街》长篇小说中,未杲和唐麒所写的人物可说是“超多”的了。但作者的精彩之笔着力描述了琴棋书画四才子,其中包括两个“右派”——祝志平、唐平之。是才子却不在庙堂中施展其才;虽僻居乡问又不甘寂寞,这就引出了许多生动的故事。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描写这四个人的生活状态、言语举止、思想情感,其着重的是在“情”字上做足文章。情有亲情、爱情,友情、人情、物情、才情种种。作者都有所涉及,却是着重写了男女之间的恋情,包括公开的夫妻相爱之情和非公开的婚外相恋之情。 内容推荐 未杲和唐麒编著的《石桥街》内容介绍:有一女子名叫胡丽君,美貌可人,落落大方。工作能干,家务得当,却命运多舛。嫁了个丈夫是个教师,才气横溢,口齿伶俐,有画(话)才子之称。这位话才子在“反右”风暴肆虐之时,因言获罪,被送去农场劳教,而且一再延期,不能回家。胡丽君盼夫快归,心急如焚,但一次次希望落空,生活上无人照顾,生理上无法满足。这时有一个年轻人填补了这个空缺。这个年轻人既不高雅又不文明,是个杀猪屠夫。屠夫既无甜言蜜语,又无细腻的感情,凭着一副好身坯,一身好力气,给了胡丽君极大的帮助和满足,于是两人几乎天天如蜜月,夜夜似新婚。谁知“右派”才子唐平之被释放回家,正撞上“新婚”中的一对男女在“死去活来”…… 《石桥街》是一部长篇小说。 目录 楔子/1 第一章 食堂轶事/3 第二章 “八旗”新说/20 第三章 本性难移/33 第四章 变生不测/50 第五章 破镜重圆/68 第六章 风摧石桥/90 第七章 一物一治/108 第八章 章法全无/129 第九章 世态人情/147 第十章 路拄锕方/160 第十一章 柳暗花明/175 第十二章 黑脸红娘/188 第十三章 悲欢离合/206 第十四章 师道常情/225 第十五章 春风春色/245 第十六章 万象更新/262 第十七章 学海潮涌/283 第十八章 水涨船高/304 第十九章 气紫天青/320 第二十章 堤内堤外/335 第二十一章 情仇心魔/342 第二十二章 桑梓情深/357 第二十三章 龙争蛇斗/374 第二十四章 双刃之剑/394 第二十五章 周济膏药/417 第二十六章 节外生枝/436 第二十七章 蟹黄汤包/456 第二十八章 妙授回春/470 第二十九章 恨海劳燕/485 第三十章 情理造化/499 第三十一章 周济公司/516 第三十二章 倒流之泪/532 第三十三章 商海沟深/549 第三十四章 急流勇退/563 第三十五章 壮士断腕/577 第三十六章 不拘一格/595 第三十七章 屁股大脑/616 第三十八章 宅基风波/635 第三十九章 因果报应/652 第四十章 民心是秤/674 试读章节 石桥街,街以石桥而得名。 出江阳县城往东北行三十余里,便到了小镇石桥街。石桥街街随长江走,或许长江母亲为了养育两岸的子孙,一路往东万里奔流到此虽已精疲力竭+却壮志不改,左脚一软踉跄处脚步便偏向了北方,以至石桥街人祖祖辈辈全都弄不清哪是确确实实的南北,哪是真真切切的东西。但若马虎一点以长江为准,江对面便是南了,可偏偏石桥街人的老祖宗见房屋大门都是面向长江而开,“紫气东来”最是大吉大利——过去老屋的门楣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这四个字的痕迹——于是匠心独具干而脆之将街定为南北走向,江那边虽然称之江南,却又认定为东。 江阳县旧属江南兰陵府。江阳话是长江向北唯一入了吴语系的,听起来绵而不嗲、甜而不糯,个别词腔字调挺拔脆豁,颇有几分绵里藏针的感觉。江阳县幅员虽不算辽阔,方言种类却是不少,正宗的江阳话只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不到。而石桥街虽距县城较远,但这一片倒是江阳话的嫡系一脉,弄得开口说话总让人感到不东不西非南非北怎么也调不出个正腔来被谑称为“沙夹片”的县城郊区人心中愤愤不平,恨恨地把石桥街人叫做“老岸上”。至于这“老岸上”究竟是什么意思,出处何来,既没有逸事传闻,又不见史书佐证,好在这“老岸上”三字从字眼上推敲不出什么恶意,既不伤大雅,也没有大碍,更何况叫不叫由你,应不应由我,石桥街人是不屑为这点小事体去伤脑筋的。 石桥街这里,老岸不曾见过,石桥倒是不少。小小一条街,南北两里长,南有南石桥,北有北石桥,东街有东石桥,虽说没西街,却有西石桥。’此外还有白石桥、马石桥、庙场石桥和小沟石桥——座座石桥都是花岗岩桥墩麻石桥面,桥面齐整整铺着三块麻石板,石板块块宽有三尺余、长达近两丈,量量厚度一尺五六,其重量可想而知。这么些庞然大物再加上从南到北通街铺设的麻条石,别说耗资之巨,单就这些石料得从几百里外的江南运来,就当年的交通运输条件而言,便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由此可见,石桥街人的老祖宗当中,有魄力,有腕力,有精力,有财力的着实大有人在! 石桥街因石桥而得名,众石桥因河网而存在。石桥街头枕禹官港,脚浴盘驼河。禹官港、盘驼河港阔河深而直通长江,舟楫往来川流不息,与上游的太平港、安宁港,下游的龙潭港、青龙港,水网交织四通八达,可通往里下河地区。尤其难得的是,这些河道早年灌溉不缺水,涝年排洪不淹田,就连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神州大地饥民遍地,四面八处触目惊心,石桥街人虽说也勒紧裤带、黄胖浮肿了那些年,可这里的蓝天下、大地上,却还是该青的青,该绿的绿,该红的红,该黄的黄…… 人说江南水乡美,古镇曲巷通幽径,小桥流水观游鱼,真个是画在人前活,人在画中游……殊不知这江北小镇石桥街,街市古色古香、实实在在,风格自成一家。那水慷慨地将自己当墨,随意地借自然为笔,南接盘驼河,北连禹官港,浓浓两竖将小街围在中间写成个长长的“口”,又漫不经心地拦腰横扫两划,石桥街便就形成了高高的“目”。那河水随潮来潮往涨落有致,静时清澈盈盈可见鱼虾追逐嬉戏,动则浊流滚滚端的激荡飞扬。还有两边河沿芦苇青青,杨柳依依,再放眼望去,四野应时蔬果稼禾青红紫黄随处可见,树竹花草赤橙绿蓝争奇斗艳,远处的蛙鼓,耳边的蜂鸣,头顶的莺歌,脚旁的虫吟……随意抓一把气息到鼻端深深一嗅,芬芳清润,沁人心脾。好一个石桥小街!恰似个儒雅而不乏豪放、稳重处又显潇洒的中年士子,虽不俊俏令人心动,也无富贵让人目眩,可那种怡然和平间透着生机盎然、清新宜人里饱含蓬勃的气度气质气宇气概……有着挥之不去的魅力!生于斯长于斯在此繁衍生息的石桥街人,似乎还不觉得怎样的是造化眷顾,因为他们认为世界本来就是也应该就是如此的。 有道是:“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石桥街岂能逃得出这个大时代漩涡的裹挟?当然,变来变去也好,翻来覆去也罢,这人毕竟是人,不管是崇尚还是鄙弃,是美好还是丑陋,功过是非青红皂白,其实心里从来都有一个天平!石桥街人虽然多有常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言人非”的对联,但是对于值得称道的人、物、事,倒也不吝传播!当然,“传播”这玩意儿倒过来念便是“破船”,破船哪有不漏水的?传播自也常常偏风!不过偏风之间顶多也只不过言过其实或张冠李戴,但还不至于无中生有或妖言惑众,就像石桥街人一直津津乐道的唐、祝、文、周“四大才子”那样,传闻之广,流传之久,若是无根无底的炒作做秀,那断断是不可能的!P1-2 序言 面对着这样一部洋洋76万言的长篇小说,原以为要读完它是需要相当的实力、体力和毅力的。谁知情况并非如此,几天阅读的光阴一闪而过,感到并不吃力,反而觉得很给力。究其原因,是作品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再深究一层:作品的吸引力源于何处呢?那就是作者有很强的写作功力。具体的表现是真切的感悟、真实的描述和与读者真诚的互动。 作品是作者写的,即所谓的“人写”。然而并非什么人都能写出作品,尤其是好作品来的。写出好作品的作者,是需要具备相当条件的。什么条件?本书作者认为:“这作文除了其他功课所需要的努力,更不可缺少天赋、爱好、灵感、经历、博览、勤练,甚至情绪和机遇都是关键……” 作序者认为,作者所开列的写作者登堂入室的这些“条件”,虽然有一些是虚的,难以说清楚的“软”条件,但大体来说,均属“必备”。本书作者正是有了这些“必备”,才敢于写作这部煌煌大作的,尤其作者未曾开列的想象,效果相当不错。 如果把上述诸多“硬”、“软”条件概括起来,换一种说法的话,那就只有“感悟”两字,即生活感悟和文字感悟。 作者的生活经历非常丰富,体现在作品中,士农工商无所不包,各行各业都能涉猎,尤其是对饱受苦难的知识分子,见解独到,对风俗民情了然在胸,通篇文章都充盈着作者的阅历、经验、态度和观点。然而,生活经历丰富的人很多,能体现在自己作品中的人却很少,这就是所谓的“生活感悟”了。 作者选择的典型环境是既有市井氛围,又有乡村气息,众生芸芸的小镇——石桥街。作者选择的典型人物是弱势群体中的“高贵”者,既是才高八斗的才子,又是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的“右派”分子,这就是使得作者在刻划人物有了着力点。作者选择的典型事件是大跃进时代的大食堂,三年困难时期的“浮肿病医院”,“文革”中的批判会,改革开放后的集资案……这就使作者的写作有了驾轻就熟的空间。之所以能有这种选择。首先是由于作者熟悉生活,而且能感悟生活。当然,文学感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作者有些什么文学感悟呢?请见书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一篇文章要做得无愧于“文章”二字,须文理通畅,如行云般潇洒,似流水般流畅。若是疙疙瘩瘩佶屈聱牙,有谁没事找罪受读下去?文笔要灵动幽默变化腾挪,令人感觉时而和缓柔顺如沐春风,时而湍急如临激流,时而如智者抬杠风趣隽永,时而如金蛇狂舞叹为观止……决不能战战兢兢像小脚女人过危桥,古古板板如冬烘先生坐课堂!也不能一碗凉开水般淡而乏味,钟摆嘀嗒永不离框……干巴无味平淡无趣徒费笔墨纸张!文法要有条理有逻辑,层层展开环环相扣!主题如健康的脊梁骨,延伸时后劲无穷。切忌面包般松,黄沙般散,棉条般软,面糊般烂……更不可颠颠倒倒自相矛盾!作文如做人。别给人吃力感。文辞要精炼,用语要恰到好处,胡编乱造不知所云张冠李戴生搬硬套,甚至连自己都不明白出自何处从何而来……整个的拼盘大杂烩青蛙跳下水——扑通(不通)。文气要丰沛磅礴奇峰突兀,飞流直下三千尺,峰回路转又一村。平常处可见不凡,退想间回味无穷。倘若只是茶壶内起风暴,鸡窝里筑楼阁,板凳上飙车,半杯水倒悬——就算架势吓人,也是有限得很!……最后一点是文风。有的人一味地追求辞藻华丽金裹玉镶!殊不知强行的堆砌,刻意的雕琢,只不过拼了件“百衲衣”,雕了块“石敢当”,更像菜肴放多了作料,少女乱抹了雪花膏……其实就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我们写文章,只不过是把想说的体现在笔端纸上,发自肺腑,现于字里行间,讲究的是自然朴实,飘逸而无斧迹刀痕,无拘无束一泻千里,清新不俗沁人心脾,有风骨不随波逐流,学百家能自成一体…… 感悟有深有浅,有正有邪,有善有恶。同样的生活,各人感悟不尽相同。同样的命题文章,各人也有各的写法。窃以为本书的作者的感悟是正面的,也就是真切的,有深度的,因而写出的作品也是真切的。有深度的。无怪乎能写出如此耐看的作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