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教育部新课标学生名著阅读书系》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这是一本日记体小说,全书以主人公安利柯的口吻,讲述了从四年级十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七月份,他在校内外的见闻和思想活动,中阀还穿插了多篇父母为他写的劝诫性的文章,以及老师每个月在课堂上宣读的感人肺腑的故事。
该书自诞生以来,被译成了一百多种文字,成为公认的一部富有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不仅如此,它还可以使孩子们了解到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充满勇气与活力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相信通过阅读此书,孩子们会受到人类全部美好品德的熏陶和影响!
亚米契斯所著的《爱的教育/教育部新课标学生名著阅读书系》内容主要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细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而那众多丰满的人物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怀有侠义之举且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好友卡隆;品学兼优、助人为乐的班长代洛西;虚荣狭隘的瓦梯尼;傲慢无礼的诺卑斯;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洛西……
一八五九年,法意两国联军因救隆巴尔地,与奥地利战争,曾几次打败奥军。这正是那时候的事:六月里一个晴天的早晨,意国一队骑兵,沿了间道徐徐前进,一边侦察敌情。这队兵由一个士官和一个军曹指挥着,都噤了口注视着前方,看有没有敌军前哨的影子。一直到了在树林中的一家农舍门口,见有一个十二岁光景的少年立在那里,用小刀切了树枝削做杖棒。农舍的窗间飘着三色旗,人已不在了。因为怕敌兵来袭,所以插了国旗逃走了。少年看见骑兵来,就弃了在做的杖棒,举起帽子。是个大眼活泼而面貌很好的孩子,他脱了上衣,正露出着胸脯。
“在做什么?”士官停了马问。“为什么不和你家族逃走呢?”
“我没有家族,是个孤儿。也会替人家做点事情,因为想看看打仗,所以留在此地。”少年回答说。
“见有奥国兵走过吗?”“不,这三天没有见到。”士官沉思了一会儿,下了马,命兵士们注意前方,自己爬上农舍屋顶去。可是那屋太矮了,望不见远处。士官又下来,心里想:“非爬上树去不可。”恰巧农舍面前有一株高树,树梢在空中飘动着。士官考虑了一会儿,上下打量着树梢和兵士的脸,忽然问少年:“喂!孩子!你眼力好吗?”
“眼力吗?一里外的雀儿也看得出呢。”“你能上这树梢吗?”
“这树梢?我?那真是不要半分钟工夫。”“那么,孩子!你上去替我望望前面有没有敌兵,有没有烟气,有没有枪刺的光和马之类的东西!”
“就这样吧。”“应该给你多少?”
“你说我要多少钱吗?不要!我喜欢做这事。如果是敌人叫我,我哪里肯呢?为了国家才肯如此。我也是隆巴尔地人哩!”少年微笑着回答。“好的,那么你上去。”
“且慢,让我脱了皮鞋。”少年脱了皮鞋,把腰带束紧了,将帽子掷在地上,抱向树干去。“当心!”士官的叫声好像要他转过身来。少年回过头来,用青色的眼珠看着士官,似乎问他什么。
“没有什么,你上去。”少年就像猫一样地上去了。
“注意前面!”士官向着兵士扬声。少年已爬上了树梢。身子被枝条网着。脚被树叶遮住了,从远处却可望见他的上身。那蓬蓬的头发,在日光中闪着黄金色。树真高,从下面望去,少年的身体缩得很小了。“一直看前面!”士官叫着说。
少年将右手松开树干,遮在眼上望。“见有什么吗?”士官问。
少年向了下面,用手圈成喇叭对在嘴上回答说:“有两个骑马的在路上站着呢。”“离这里多少路?”
“半英里。”“在那里动吗?”“只是站着。”
“别的还看见什么?向右边看。”少年向右方望:“靠近墓地的地方,树林里有什么亮晶晶的东西,大概是枪刺吧。”
“不见有人吗?”“没有,也许躲在稻田中。”
这时,“嘶”的一声,子弹从空中掠了过来,落在农舍后面。“下来!你已被敌人看见了。已经好了,下来!”士官叫着说。
“我不怕。”少年回答。
“下来!”士官又叫,“左边不见有什么吗?”
“左边?”“唔,是的。”少年把头转向左去。这时,有一种比前次更尖锐的声音就在少年头上掠来。少年一惊,不觉叫说:“他们射击我了。”枪弹正从少年身旁飞过,相差真是一发。
“下来!”士官着急了。“立刻下来。有树叶遮牢,不要紧的。你说看左边吗?”
“唔,左边。但是,可以下来了!”少年把身体突向左方,大声地:“左边有寺的地方——”话犹未完,又一很尖锐的声音掠过空中。少年忽然下来了,还以为他正在靠住树干,不料张开了手,石块似的落在地上。
“完了!”士官叫着跑上前去。少年仰天横在地上,伸开两手死了。军曹与两个兵士从马上飞跳下来。士兵伏在少年身上,解开了他的衬衫一看,见枪弹正中在右肺。“已无望了!”士兵叹息说。“不,还有气呢!”军曹说。
“唉!可怜!难得的孩子!喂!当心!”士官说着,用手巾抑住伤口。少年两眼炯炯地张了一张,头就向后垂下,断了气了。士官青着脸对少年看了一看,就把少年的上衣铺在草上,将尸首静静横倒,自己立正了看着,军曹与两个兵士也立正不动。别的兵士注意着前方。
“可怜!把这勇敢的少年——”士官反复说,忽然转念,把那窗口的三色旗取下,罩在尸体上当作尸衣。军曹集拢了少年的皮鞋、帽子、小刀、杖等,放在旁边。他们一时都静默地立正。过了一会儿,士官向军曹说道:“叫他们拿担架来!这孩子是当作军人而死,可以用军人的礼来葬他的。”他看着少年的尸体,吻了自己的手再用手加到尸体上,代替接吻。立刻向兵士们命令说:“上马!”
P40-P41
语文素养的提高必须通过阅读,这一点家长和教师是有深刻认识的。而阅读名著,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其作用、意义之重大和无可替代,是中外有识之士的共识。经典名著的阅读,不仅可以达到呼唤心灵、启迪智慧和激发情感的目的,而且通过对名著的感悟从而达到良好的语言与文字直觉能力的飞跃。
正是基于此,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名著提出了必读的要求。
对名著进行了市场上的综合考察以及对家长和教师进行调研之后,我们发现,只有将阅读与写作以及语文知识的积累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既能应付学生的考试需要,同时又能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的目的。本套书的制作,正是基于这个宗旨,具体特色如下:
1.完全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第一辑80本中涵盖了国家教育部最新推荐的50多种中外名著。
2.权威翻译版本
本套书精选了最权威的翻译版本,在力争保持文学名著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做了极细微的删减,以利于中小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快速理解掌握名著的精髓。
3.编写体例新颖
本丛书采用全包围式的编排方式。章节前有导读,以引领全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章节侧面有旁批旁注,随时解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包括文学常识、字词句段解析、语文知识、写作技巧、含义解读等等;章节后有对整章作品的立意、布局、谋篇的全局性的赏析等。
4.栏目设计全面
为了使读者对名著的思想内容、谋篇布局、艺术特色有更深刻的领会,本书设计栏目全面,既有作者简介、创作背景、思想内容、艺术成就、阅读要旨、故事梗概、人物点评(多角度)等的综合鉴赏、深度分析,也有阅读指南、导读、旁批旁注、注释、名师鉴赏、读后感、真题回放、新题预测等栏目,即使没有家长陪伴,孩子照常可以轻松地阅读理解名著。
5.一线优秀语文教师直接编写
本书作者都是每年参加中考、高考命题的教学名师,对名著的阅读、写作、考题设计有独到的见解,同时小学部分编写的教师都是省市重点小学的特级、高级教师。
6.真题回放、新题预测等栏目为备考充电
此栏目主要针对中考、高考考生,内容涵盖了全国各个省市最近几年的中考、高考语文试题中名著阅读部分的各种题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名著考查的趋势和命题方式。
7.卡通插图
本书配有生动有趣的卡通插图,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减少阅读疲劳感,激发阅读乐趣。 8.大字清晰版。不伤害视力
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的版本,采用的都是5号以上的字,尤其对于小学生的版本,均是4号以上的字体,而且采用稀疏的排版方式,以利于孩子的视力。尤其对于老年读者,阅读更加便捷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