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华编著《埃及文明(双色图文经典珍藏)》正是为了给读者创造这个机会而编写的。编者经过精心剪裁与设计,在脉络上设置历史、宗教、文化、城市与建筑、艺术、教育、科技、民俗等多个板块,每一板块皆以优美贴切的文字,集中展示埃及文明杰出成就的各个侧面。书中既有对埃及漫长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勾勒,也有对埃及博大精深的文明广泛而细致的展示,还有对曾在埃及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著名法老的刻画与介绍。如此建立起一个多维的网络架构,从而凸显埃及文明极具张力的繁盛全景。在最后,书中还列出了一些有趣甚至神秘的历史疑案,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求知欲。这也使得全书风格在庄重严谨的同时又不乏轻松活泼。另外,在一些书页的右侧还录有与埃及文明同期的世界大事记,将埃及文明投放于世界文明的坐标系中,便于大家从一个新鲜的视角去理解埃及文明。本书涵盖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详略得当,称得上是一部小型的埃及文明百科全书。
《埃及文明(双色图文经典珍藏)》由徐朝华编著,本书内容:
探秘:尼罗河带来的,黄沙埋葬了;凯撒杀死的,拿破仑唤醒了。
历史:法老的权杖、祭祀的祈祷、异族的铁蹄……埃及,你为何呻吟?
宗教:永远的生命在来世。相信吧!神能赐予一切,也能毁灭一切。
文化:一个个刻在石头上的图形,默默地讲述着埃及别样的风情。
艺术:斯芬克斯,你诡谲的微笑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建筑:是天才创造的奇迹,,还是上帝遗失在人间的玩具?
习俗:谁兼具鹰的远见、牛的隐忍、猫的诡谲?答案是:埃及人。
《埃及文明(双色图文经典珍藏)》适合大众阅读。
沙海中的绿洲——埃及
在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下游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埃及。埃及东临阿拉伯沙漠和红海,西接利比亚,南邻努比亚,北濒地中海。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埃及同其他地区的交往很难进行,只能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以及爱琴海地区来往,并且他们很早就建立了联系。
本来,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其气候干燥炎热、雨量稀少,但由于世界三大河流之一的尼罗河贯通埃及全境,使得埃及成为沙漠中的绿洲。埃及境内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每年7月至11月都会发生泛滥。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并且带来大量的矿物质和腐殖质,沉淀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埃及人就是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古代文明。
古代埃及分为两大区域:孟斐斯以南的尼罗河谷地叫上埃及,孟斐斯至地中海岸的三角洲地带叫下埃及。上埃及地域狭窄,一般宽15至25千米,东西两侧群山连绵,山外是一望无垠的沙漠。这一地区很少下雨,气候干燥,只能靠尼罗河供给生产和生活用水。而下埃及地势开阔平坦,河流聚集,沼泽也很多,扩展成一个扇形。从下埃及的东面穿过苏伊士地峡,经西奈半岛可到达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这是古代亚非两洲之间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
据德国科学家研究推测,在远古时代,埃及西部的干旱沙漠地区曾是一块水草丰美的沃土。最早做出这一判断的是19世纪的布拉肯·霍尔恩,他发现这里存在着大量的古代砾石,进而推断曾有一条大河流经此地。近年来,通过空中拍摄也发现,埃及西南部确实有一条古河道的痕迹。可能这个地区在冰期以后因气候变得干燥而逐渐沙漠化,于是,古埃及人为了生存,逐渐移居至尼罗河岸边。如同一群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又重新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埃及的母亲”——尼罗河
看,这位伟大的君主,
既不向我们征税,也不强迫我们服劳役,有谁能不惊讶?
有谁,说是忠于他的臣民,真能做到信守诺言?
瞧,他信守诺言多么按时,馈赠礼物又多么大方!
他向每一个人馈赠礼物,
向上埃及,向下埃及,
穷人、富人、强者、弱者。
不加区别,毫不偏袒。’
这些就是他的礼物,比金银更贵重。
这首诗是在歌颂一位国王吗?不,这是古代埃及诗人歌颂尼罗河的诗句。尼罗河为埃及人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埃及人民生命的源泉,因此被视为哺育、滋养埃及的伟大母亲。埃及到处流传着关于尼罗河的颂歌:“光荣归于你,发源于大地的尼罗河,你不息地流,为的是使埃及苏生。”“埃及就是尼罗河。”“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的谚语在埃及更是妇孺皆知。
尼罗河位于赤道以南、非洲东部的高原之上,大部分在现在的埃及和苏丹境内。它曲折浩荡,全长67410千米,是非洲的第一大河,同时也是世界第二长河。“尼罗,尼罗,长比天河。”是尼罗河最真实生动的写照。它的流域面积达28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非洲大陆面积的1/10。沿途经过众多湖泊,形成了6个大瀑布。激流险滩阻挡不住尼罗河的脚步,它一直穿越北非沙漠,最终注入地中海。
尼罗河的上游,有两条主要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白尼罗河源于维多利亚湖以西终年多雨的群山之间,流经今天的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肯尼亚、乌于达和扎伊尔,最后到达苏丹。青尼罗河则发源于埃塞俄比亚西北部高原上的塔纳湖,流经今天的埃塞俄比亚和苏丹。两河在苏丹首都喀土穆汇合,合流点以下的河段就称为“尼罗河”。如果是洪水期,青、白两种截然不同的水流汇合,会形成青白分明的独特景观。汇合后的尼罗河主流,水量大增,流量更加富于变化。
埃及境内的尼罗河全长1530千米,从南向北纵贯整个国家。它在埃及首都开罗以北分成许多支流,并形成2.5万平方千米的巨大三角洲平原。尼罗河被埃及人民视为圣河,它在每年夏天都会定期泛滥。这里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说的是女神伊西斯的丈夫遇难身亡,伊西斯肝肠寸断,悲痛欲绝。她的眼泪像雨水一样落在尼罗河里,导致河水不断上涨,最终引起了泛滥。
尼罗河的泛滥不仅能使土地灌透一次,而且还留下了从上游带来的大量矿物质和有机质,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淤泥。那里的庄稼可以一年三熟。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那里(古埃及)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灌溉,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就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让猪上去把这些种子踏进土里,以后只是等待收获就行了。”
每年6月17日或18日,尼罗河水开始变绿,这是河水即将泛滥的先兆。这一天埃及人会举行一次欢庆活动,以庆祝“落泪夜”。河水涨水初期,河水转为红褐色,成千上万的人会排起长队,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簇拥着尼罗河之神“哈伯”的木雕像来到河边,举行祭河大典。到了河水溢出河岸的那天晚上,人们还要高举火把,在尼罗河上划船。在闪耀的火光和粼粼的波光中,人们尽情地歌唱,颂扬尼罗河赐予他们的恩惠。
P2-4
■在人们的印象中,埃及是一个拥有伟大气度和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埃及的确与众不同,远在遥远的几千年以前,生活在尼罗河畔的埃及人就已经创造出了令后世惊叹不已的发达文明。众所周知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等,都是他们的杰作。在物质层面,埃及文明的成就可谓空前;在精神层面,埃及文明的贡献也堪称绝后。漫长而厚重的历史赋予了埃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及高深精妙的文化。举凡文学、宗教、科学、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舞蹈等,埃及人无不精通。埃及留给后世的财富挑战着人们的想象力。
■埃及文明的丰富内涵还表现在其独特的历史进程上。在约三千年之久的法老时代,埃及的土地上共出现过大大小小三十多个王朝,它们共同演绎了埃及人的前进之旅。然而,埃及文明最终没有将本身的卓越传统向更深广的维度延伸。在悠远绵渺的时空浓艳馥郁地绽放之后,这朵人类文明的奇葩就突然从人类的视界中神秘地消失了。
■如此一个具有诱惑力的对象自然会勾起人们了解与探究的欲望。埃及文明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埃及人是如何创造了盛极一时的辉煌文明的?他们最终去了哪里?现代埃及跟古代埃及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幸运的是,借助考古发现和研究,现在已经有了重现埃及文明昔日盛况的可能。人们可以观察、领略、品味到那已远去的辉煌文明的动人之处。想象一下,心灵遨游在旷远的古代,该是多么奢侈而惬意的享受!而且埃及文明就像一座富矿,不管每个探访者的目的有什么不同,都总会有自己的收获:或可以从中窥探神秘所在;或可以消解心中疑惑;或可以抒发思古幽情……不管是发现秘密的快乐,解除疑惑的轻松,还是体味历史兴衰的沉重,每一种体验都会成为人生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埃及文明》正是为了给读者创造这个机会而编写的。编者经过精心剪裁与设计,在脉络上设置历史、宗教、文化、城市与建筑、艺术、教育、科技、民俗等多个板块,每一板块皆以优美贴切的文字,集中展示埃及文明杰出成就的各个侧面。书中既有对埃及漫长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勾勒,也有对埃及博大精深的文明广泛而细致的展示,还有对曾在埃及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著名法老的刻画与介绍。如此建立起一个多维的网络架构,从而凸显埃及文明极具张力的繁盛全景。在最后,书中还列出了一些有趣甚至神秘的历史疑案,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求知欲。这也使得全书风格在庄重严谨的同时又不乏轻松活泼。另外,在一些书页的右侧还录有与埃及文明同期的世界大事记,将埃及文明投放于世界文明的坐标系中,便于大家从一个新鲜的视角去理解埃及文明。本书涵盖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详略得当,称得上是一部小型的埃及文明百科全书。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很多有关埃及文明的研究文献及历史掌故等,在此深表感谢。我们期望这本书可以达到较为全面地展现埃及文明的独特风范的预期目的。如果它能成为引导读者亲近、喜爱埃及文明的媒介,那将是对我们的莫大鼓励。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