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昆明安宁卷)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兴华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给奸佞大臣吃屎》、《十驮泥巴换十驮金银》、《活底棺材治奸臣》、《对联讽豪绅》、《王廷章的传说》……《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昆明·安宁卷》(作者李兴华)将散落在全市民间的无形精神遗产变为有形的文化财富,为研究安宁社会、历史、宗教、民族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内容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昆明·安宁卷》将散落在全市民间的无形精神遗产变为有形的文化财富,为研究安宁社会、历史、宗教、民族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将更实际、更本源,也更深层地影响着安宁人民的生活。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昆明·安宁卷》的作者是李兴华。

目录

春天永驻山花烂漫(代前言)

神话

隔山合磨和隔河穿针

杨亚后裔

狗到天上取粮种

传说

人物传说

杨天官的传说

对联与斩麻

扎扫帚和碎玉桶

老“羊”回乡

打皇帝一嘴巴

给奸佞大臣吃屎

愿充塞外三千里莫充云南碧鸡关

十驮泥巴换十驮金银

活底棺材治奸臣

对联讽豪绅

王廷章的传说

半仙王廷章

逛京城

大水牛钻进山肚子

挂起犁板当太阳

土主庙里站着的老爷

上河东的矮脚寺

大云寺井中的木头

成仙

挖田

借太阳

敬母

斗强人

开沟

送葬

张耐的传说

学堂里

抬牛进田

请工

计吃羊肉

巧戏州官

青天大人与天高三尺

走马皇帝的传说

走马皇帝

菟杉村的田埂

一草帽半

过河

粮食

坪地村的山柠果

妇女的花围腰

天下第一家

白虎山的传说

陈荣昌的墨迹

建文皇帝过松坪

李官的故事

流落他乡

省城任职

县令遇难

桥的建造

老神仙

大力士赵国章

袁嘉谷与梦石醒石

阿图夫的故事

苦荞粑粑

水在高处

捉拿失算

丁发甲传奇

张大力

饶采与卯尺才梅

地方传说

寺倒佛来修

禹碑

晒经石

通仙桥

睡佛的传说

笔架山与龙山

仙鱼洞

火龙夫妇

神仙选址

碧玉温泉

龙潭井

云龙山金银洞

马握箐

石牛头

白鹤塘

石宝庵

三座山

黑塔和白塔

孝母山银矿炼不出白银

龙山与珍珠泉

母猪龙潭

二龙戏珠

朝阳寺钟

大云寺的菜子

寨子山与团墩山

无头石观音

龙马山

大云寺、白云寺和慈云寺

仙女背山

仙人借碗筷

古庭禅寺的水井

温水潭的瞎子鱼

瞎龙箐

三姊妹

仙人桥

安宁地名由来

螳螂川的起源

麒麟村

一碗水

头村与斑鸠村

昆阳五村

菟杉

螺丝塘

龙洞

洛阳宫

麻龙

青龙哨“九条龙”龙潭

头村龙潭

螺丝打水喂象

金鸡和金蛤蟆

仙人娶妻

石头姑娘

动植物传说

白牛献乳

花坝神牛

母猪和小猪

作物用苗语命名的来源

故事

动物故事

借衣裳

公鸡挖地

蝗虫与猴开战

虎和蛤蟆比吃食

老虎拖死狐狸

雷、虎、鼠和猎手比本领

仔猪救母

花蟒

凤帝凰娘

小八妹和七个天鹅哥哥

幻想故事

宝木鱼

母猪精

獐子窝

螺蛳姑娘

癞蛤蟆娶媳妇

小四脚蛇

太阳姑娘的三根金头发

孤儿变皇帝

鬼狐精怪故事

狐仙

生活故事

出一石芝麻的官

姚德与好姑

碑文与银子

怀胎草

七颗米

师生吟对

糊涂县官访名人

爷当和博当

附录一 故事家小档案

附录二 未收录本卷的主要作品篇目

后记

试读章节

张耐的传说

明代安宁,曾出过一个名叫张耐的聪明机智人物。据说他出生在安宁州城外大罗白村一个穷苦农家,自幼热爱劳动人民,疾恶如仇。上至州官,下至财主,大凡不公之事,他总要想法替弱者出出气,或冷嘲热讽,或指鸡骂狗,使恶者威风扫地。在民间流传着他的许多故事。过去,一提起张耐,真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都能讲出有关他的故事,这里仅选取代表性的几则。

学堂里

张耐生长在一个很贫穷的家里。因他从小就天资聪慧,父母禁不住街坊邻舍的撺掇,在他八岁那年节衣缩食将他送进了学堂。

那时候,有条件读书的大多是富豪人家的公子少爷,张耐跟他们在一起非常受气,时常不是衣服上被抹上些污物就是被众学生欺侮得啼哭着回家,时间一长,张耐便很想治治他们。

一天早上,师生们刚走进教室上课,突然看见讲桌上有一堆大便,个个捂起鼻子“哄”地闹开了。老师非常生气,大声追问是谁干的。那些公子哥儿们竞都异口同声地说是张耐干的,并且一致强呼叫他吃掉。张耐苦丧着脸,极不情愿地走上讲台去,慢吞吞地极难下咽地表演起来,弄得在周围看着的公子少爷们都一个个地直发呕。

其实,这是一泡假大便,是张耐头天晚上用荞面糊和着炒黄豆面装进竹简里制造出来的。

过了几天的又一个早上,讲桌上又出现了一泡大便,臭气四溢。老师气得大叫问又是谁干的。那些公子哥儿们仍然大声吼叫说是张耐干的,还叫他吃掉。张耐这时说话了:“老师,常听人说做事嘛做一回,吃屎嘛吃一泡,哪会有再吃第二泡的道理?”老师点头称是,于是便用小棍扒着叫每个学生分一点吃掉。这一下,那些公子哥儿们的傲气终于被打下去了,一个个像斗败了的公鸡,垂头丧气,在屋檐外的阴沟旁抓肝泻胆地呕吐了半天。

这天,是张耐自上学以来最舒畅的一天。放学时,他一路上高兴地哼着小曲呢!

抬牛进田

张耐家隔壁有一户杨姓邻居,也很穷。他家没有耕牛,而仅有的一小块田又夹在财主家的田中间。每年栽种季节,财主家的田里秧苗绿了,他家才能请牛做田栽秧,因为牛踩坏了财主家的秧苗,他受了很多气。

这年栽插季节,财主家的秧又早栽完了。等杨大爹家请到牛时,财主恶汹汹地吩咐说,不准谁的牛踩着他家的秧苗,若是踩着秧苗,就要把耕牛打死。杨大爹为这事急得不得了。这件事被张耐知道了,便跑到杨大爹家,对着他的耳朵如此这般出了一个主意。

第二天,杨大爹请了二十多个青壮伙子,把牛捆绑起来,分两次硬是把两头牛抬进田里,等犁耙好田,又照原样把牛抬出来。这样一进一出地折腾,四十多双人脚还是把财主家里的秧苗踏倒了一大片。财主带着家丁气急败坏地跑去找杨大爹算账,张耐站出来对财主说:“东家,原来你就说好不准牛踩着秧苗,现在人家把牛捆绑起来抬进抬出,牛并没有踩着你的秧苗呀!”周围的人们也七嘴八舌地附和着,弄得财主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请工

因为家境实在太贫寒的缘故,没上几年学张耐就失学了。还不满十五岁就在村头一户本家张姓财主家打起了短工。

这位财主平日里非常吝啬,给他做活的穷人常常吃不饱饭领不着工钱。张耐很想治他一下。机会终于来了。

这天,张财主拿出十几文小钱吩咐张耐去帮他请几个拔秧工,但一再交代要请“做得吃不得的人”,张耐应声而去。

这天中午,财主家耙好了田,一大窝栽秧的妇女坐在田埂上等着秧苗。左等不见挑秧来,右等也不见挑秧来,眼看太阳都快偏西了。张财主派人将张耐找来质问:“张耐,我叫你请的拔秧工在哪点?八成是你小子把钱吃掉了糊弄我!”

“东家息怒。”张耐慢条斯理地回答说,“拔秧工,我早就按你老的吩咐请好了。不信,你老跟我去看,都是些坐得吃不得呐呢!”

张财主不信,便跟着张耐去看个究竟。张耐把财主领到村西头的土主庙里,指着神台上的泥菩萨说:“喏,东家,这几位就是你老吩咐我请的最坐(做)得吃不得的工了!”财主一看,那十几位端坐不动的泥菩萨手里都捧着一文小钱,登时气得他吹胡子干瞪眼。

计吃羊肉

张财东家养着一大群羊,可就是这位财东管得太严,早晚出进都要点数,那三个放羊孩子帮他放了五年羊,都从来没有尝过羊肉味。

这天,趁着财主夫妻出门赶街去的机会,张耐约着几个放羊倌拣着那支肥肥的领头羊杀了,让所有的帮工吃了个够。然后,把留下的羊头用根小棍撑开羊嘴,放在灶锅洞深处,专等财主来算账。

晚上,财主夫妻回家来了,看着帮工们一个个喜笑颜开,很有精神,便奇怪地问:“你们今天碰着哪样好事啦,咋个这么喜欢?”帮工们齐声回答说:“今日你家灶君公公请我们吃了一顿羊肉,多谢多谢!”P35-37

序言

安宁,素有“连然金方,螳川宝地”之美誉。自西汉元封二年置县,至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置县史。两千一百多年来,勤劳淳朴的安宁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特别是安宁民间故事,像是一颗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在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传诵不止。然而,由于受制于主客观诸多因素,许多优秀的民间故事仍然湮没于民间,这一颗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迫切需要一根线牢固串连,如果不抓紧搜集抢救,这笔存在于人们口头上的文化遗产就会失传。经过文化部门及全市众多民间故事爱好者和文化工作者,广泛深入地搜集、挖掘、整理各类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昆明·安宁卷》编辑出版,终于使这些散流于乡村山野和城郊小巷的民间口头文学,变为文字成书而流传于世。

安宁历史悠久,文脉流长,名人轶事、地名传说、风物传说、神话故事众多。《安宁卷》记述了少年时的“神童”、成年后进京为官、后来成为“出将入相、四朝元老”而被后人传称为“天官”的杨一清;被朝廷贬谪之后,充军戍滇而辗转于碧鸡关和遥岑楼间讲学论道的四川新都状元杨升庵等民间轶事;也讲述了许多具有历史渊源与来头的地名传说,例如“安宁”这一地名,《安宁州志》中曾有记载:“唐武德初,有东川牧人阿宁者,牵牛’车过此,牛舐地不去,取土得咸鹾,后掘地为盐池,因从阿宁名郡……阿宁逝,后人渐呼郡名为安宁。”这里的阿、安同声不同字,人们为了纪念这位首先发现食盐的阿宁,便将地名用他的人名命名之,而时间叫久了。“阿”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安”。既囊括了数量可观的如“晒经石”等风物传说,也记叙了“公鸡挖地”、“狗到天上取粮种”、“老虎拖死狐狸”、“雷虎鼠和猎手比本领”等一系列神话、动物故事;既收集了半仙王廷章和那个类似新疆阿凡提式盼机智人物张耐等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也挖掘整理了“宝木鱼”、“母猪精”、“七颗米”、“仙人娶亲”和“碑文与银子”等神话传说。这众多的民间传说和故事,是安宁人民长期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一种语言艺术,是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是生产、生活、信仰、宗教以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昆明·安宁卷》将散落在全市民间的无形精神遗产变为有形的文化财富,为研究安宁社会、历史、宗教、民族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将更实际、更本源,也更深层地影响着安宁人民的生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繁荣发展,以及文化保护、挖掘和传承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全市广大文化工作者深刻领会,凝聚各方之智,创更多精品佳作,让安宁民间文化这株奇葩结出更丰硕的成果。相信这民间文化瀚海中溅起的朵朵浪花,必定会陶冶每位读者眷恋乡土、热爱故乡的依依情怀。

2011年11月

后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昆明·安宁卷》正式付印成书了。这是在中共安宁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的重视关怀下,在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在省市民间故事编纂委员会的业务指导下,经过我市民间文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它为我市民间文学宝库增添了一宗难得的民族文化遗产。

这册故事卷是在1993年我市编纂的《安宁民间故事》的基础上重新整理编辑而成的。根据省市部门的要求,在原来民间文学集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丰富,修正完善了原来的不足和缺憾。原《安宁民间故事》的选编,得到了安宁县委、政府和各部委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省民间文学集成办的相关领导、老师给予了不少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安宁市各街道办事处领导和文广中心的干部,以及城乡民间文学采录者和口述者,对本书的编纂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对于关心支持本书的领导和所有致力于民间文学工作的朋友们,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谢意!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本书难免还存在不少缺陷和错讹,敬请各位朋友和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

编者

2008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