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其实是有灵魂的。她隐身在每一幅佳作的笔意之中,借由每一位书家传承。东晋的时候,她找到了一位她苦苦寻觅的传承者:王羲之。
如果说王羲之的家世、天资是他成为大家的先决条件,那么他的志向、心胸、才学、性情,就是他成为书圣的内在动因。书圣是唯一的,王羲之也是唯一的。当王羲之和书圣二字联系在一起,更是唯一,也是必然。
本书介绍了王羲之的生平事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千古书圣(王羲之)/中华圣人文化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萧如雨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书法其实是有灵魂的。她隐身在每一幅佳作的笔意之中,借由每一位书家传承。东晋的时候,她找到了一位她苦苦寻觅的传承者:王羲之。 如果说王羲之的家世、天资是他成为大家的先决条件,那么他的志向、心胸、才学、性情,就是他成为书圣的内在动因。书圣是唯一的,王羲之也是唯一的。当王羲之和书圣二字联系在一起,更是唯一,也是必然。 本书介绍了王羲之的生平事迹。 内容推荐 为何只有王羲之独享“书圣”的美誉呢? 王羲之除了出神人化的技艺,取得的卓越的书法成就之外,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德行品质也是常人所无法比拟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伟大的王羲之,才可能写出同样伟大的书法作品…… 本书介绍了王羲之的生平事迹。 目录 第一章 历史上的王羲之 第一节 天降大任 第二节 少年游历 第三节 生逢乱世 第四节 壮志难酬 第五节 心忧何求 第六节 畅叙兰亭 第二章 辞官隐逸 第一节 丢官罢职 第二节 寄情山水 第三节 有子如父 第四节 晋书盖棺 第三章 王羲之的故事 第一节 书圣的传说 第二节 《世说新语》中的王羲之 第四章 书圣文化专题 第一节 王羲之代表作品 第二节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 第三节 王羲之的书论 第四节 为何为书圣 第五节 为何只有他是书圣 第六节 兰亭佳话 第七节 为何书圣出自晋代 第五章 王献之的影响 第一节 王氏父子的承继 第二节 王羲之书法在当时的影响 第三节 王羲之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节 王羲之对当今的意义 试读章节 西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的“八王之乱”后,司马皇族之间相互争权愈烈,倾轧愈剧。王羲之的家乡琅琊(今属山东)也是战云密布,颇不太平。名门望族纷纷南下,逃亡到建康(今南京)避难。王羲之一家也过江迁徙。途中,尚且年幼的王羲之见到了书本上所说的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幼小的心灵里罩上了一层阴霾:原来在书法世界之外,现实世界竟然是这个模样。 到达建康之后,为国家忧愁的王旷终于病倒,病情日益加重。临终之时,叮嘱王羲之用心习字,不要为官。并让王羲之投奔伯父王导。少年丧父,王羲之又体验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离别的痛苦。王羲之在会稽家中守孝三年,每天潜心钻研书道,刻苦习练书法。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他在练字时,又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 公元318年,司马睿在王导的辅佐下登基,开始了东晋王朝的统治。王导因为在建国过程中功勋卓著,被封为丞相。在王导的催促下,王羲之离开会稽,来到建康投奔王导。 当年木讷的孩童渐渐长大了,随着学问、见识的不断积累,已经变得能言善辩。然而率真的天性却没有改变,这时的王羲之,名声在外的不只是他的书法,还有他鲠直的个性。握有朝廷重权的王导、王敦对王羲之都非常重视,寄与厚望。王敦曾对王羲之说:“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阮主簿就是阮裕,是当时名声显赫的人物。阮裕也把王羲之和王悦、王应视为“王氏三少”。王导感叹自己的有些子侄“不令”,独爱羲之,欲委以重任。但此时的王羲之心思还只在书法一门。 随卫夫人学书已有十余年了,学书越久,王羲之越感不足。起先还以为是自己下的功夫不够,终于有一天他明白了:卫夫人已经不是自己仰止的高山,而成了自己面前的藩篱,只有突破它,自己的书法才能有质的飞跃。王羲之向王导请示外出游历一段时间,遍访名山大川,碑林碣石,以期能有所长进、建树。王导无奈,只得答应。 走出家门,王羲之才知道天下的宽广博大;走进碑林,才知道书法的奥妙无穷。王羲之像一只久困的雄鹰,终于得以在群山之上翱翔;又像一支涓涓细流.,终于得见海的辽阔。苏州虎丘、齐鲁泰山、曲阜孔庙……每到一个地方,他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 当他从卫夫人的书学藩篱中脱出时,他已置身于新的历史层面上。他曾自述这一历史转折:“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从这段活可以看到王羲之不断开拓视野、广闻博取、探源明理的经历和用心。今人沈尹默分析说:“羲之从卫夫人学书,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钟法,姿媚之习尚,亦由之而成,后来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与卫夫人所传钟法新体有异,因而对于师传有所不满,这和后代书人从帖学人手的,一旦看见碑版,发生了兴趣,便欲改学,这是同样可以理解的事。可以体会到羲之的姿媚风格和变古不尽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二王法书管窥》) 除了碑帖,气象雄伟的大自然也涤荡了王羲之的心灵。泰山雄浑的山势、古茂的松柏;华山的奇拔峻秀、云飞雾动;虎丘山的气韵,白马寺的悠远……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远非笔端的气象所能描摹的,尽收在眼底,摇荡在胸襟。而往昔囿于小小的庭院之中在此刻显得多么的浅陋和狭隘,心胸的开阔是多么的重要啊。在游历感受的同时,王羲之还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揣摩,把石、松、云、烟之形化人书法,丰富书法的表现力。 这次游历,为王羲之的书艺打开了一个“豁然开朗”的境界,而他的人生境界也由此改变。5-7 序言 为何只有王羲之独享“书圣"的美誉呢? 王羲之除了出神人化的技艺,取得的卓越的书法成就之外,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德行品质也是常人所无法比拟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伟大的王羲之,才可能写出同样伟大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以书法名扬后世,但他的艺术造诣不仅表现在书法上,他的文采也颇出众,在绘画上也有一定心得。艺术是相通的,王羲之在其他艺术领域的感悟和才华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书法的内蕴,使他的字更有神采。 一个人的性格几乎可以左右其事业成败。王羲之的性格中对官场俗事极为厌恶,不慕虚荣,不为利往,却对大自然、对亲情、对友情有着无比的热爱和眷恋;他对一般事务冲淡平和,却对书法艺术由衷的执着;他个性旷达豪放,却又及其敏感,达观中透着几许挥之不去的忧伤。种种性格倾向和谐地集中在他身上,又不加矫饰地展现在生活中,表现在书法作品里。可以说,这样的性情几乎就是为书法而生的性情。 如果说王羲之的家世、天资是他成为大家的先决条件,那么他的志向、心胸、才学、性情,就是王羲之成为书圣的内在动因。书圣是唯一的,王羲之也是唯一的。当王羲之和书圣二字联系在一起,更是唯一,也是必然。 正如欧阳询《用笔论》所说的:“自书契之兴,篆隶滋起,百家千体,分杂不同。至于尽妙穷神,作范垂代,腾芳飞誉,冠绝古今,惟右军逸少一人而已。”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