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敦刻尔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沃尔特·劳德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美国亚马逊历史小说类销售排名第一。

历史叙事名家沃尔特·劳德畅销三十年不衰。

描写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经典杰作。

沃尔特·劳德著的《敦刻尔克》最首要的意义是一份鼓舞人心的力量,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人类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克服逆境的能力。简而言之,它是一块永垂不朽的纪念碑,象征着人类身上不可消灭的坚定意志。

内容推荐

1940年5月,二战初期,四十万英法盟军在德军快速攻势下崩溃,被围困于法国东北部港口小城敦刻尔克,在德军轰炸机和炮火的猛烈攻击下,九天之内,三十多万英法盟军安全渡过英吉利海峡,完成了历史上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未来。

沃尔特·劳德著的《敦刻尔克》为还原敦刻尔克大撤退全貌,走遍世界各地,亲身访谈战争双方上百名军官、士兵、百姓,搜罗各种战争记录、图书馆文献、旧报纸、日记等,提出了当代研究敦刻尔克的新视野,于美国出版后三十年畅销不衰,成为描写敦刻尔克的经典杰作。

目录

前言

陷入重围

十七号乍现

发电机行动

争取时间

兵多舟少

危险缺口

暗夜鱼雷

遭遇空袭

同舟共济

携手前行

坚守周边防线

努力祷告

撤离完毕

最后一夜

共创奇迹

参考文献

鸣谢

贡献者名单

试读章节

陷入重围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惊觉事情不对劲的特殊时刻。对英国皇家空军科勒德上校来说,那是一九四○年五月十四日,在法国东北部一个叫作韦万(Vervins)的集市小镇。

自从“大战爆发”(the balloon went up)以来——英国人喜欢如此指称德军的西线突袭——五天过去了,情况混沌不明。科勒德从位于阿拉斯(Arras)的英国总司令部出发,前来跟科拉普(Andre-Georges Corap)将军的参谋商议局势。科拉普将军的法国第九军团,此刻正负责镇守南方的默兹河(River Meuse)。

两国盟军之间像这样开会商议,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不过今晚的情景却大有蹊跷:科拉普的总部莫名其妙消失了,将军和他的部下全都不见踪影。只有两名精疲力竭的法国军官留在大楼里,围着一盏防风灯屈膝而坐……据他们说,他们等着被俘。

工兵格里姆的觉醒时刻发生于皇家第二一六野战工兵连穿越在法国乡间往前线挺进的时候。当时,他察觉军队正准备炸毁一座桥梁。“前进的军队,”他沉思着,“不会炸桥。”上等兵莱特的觉醒来得更加猛烈:他前往阿拉斯替所属无线通信分队收取当周邮件,一辆附边斗的摩托车从他身旁呼啸而过。莱特一开始不以为意,仔细看才吓出一身冷汗。他倏忽明白那是一辆德国摩托车。

对刚上任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来说,那是五月十五日上午七点半。他正在海军部大楼的寝室睡觉,床边电话响了,法国总理雷诺来电。“我们被击溃了,”雷诺不假思索地用英语脱口而出。

一阵尴尬的沉默。丘吉尔想办法让自己镇定下来。

“我们被打败了,”雷诺继续说道,“我们输了这场战役。”

“想必不可能输得这么快吧?”丘吉尔终于勉强说出话来。

“色当(Sedan)附近的前线被突破了,涌入大批德军坦克和装甲车。”

丘吉尔想尽办法安抚雷诺——提醒他别忘了一九一八年的黑暗时期,到最后终究苦尽甘来——不过雷诺依然心慌意乱,从头到尾重复同一句话:“我们被打败了,我们输了这场战役。”

危机如此凶险,而透过电话所能掌握的讯息如此有限,丘吉尔决定在十六日亲自飞往巴黎视察局势。在奥赛码头(Quai d'Orsay),他发现人人露出万念俱灰的神色,年长的办事员已开始在花园里焚烧档案。

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一九一八年以来,法军普遍被视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军队之一。虽然德国在希特勒重整军备之后,俨然在欧洲形成一股新的军事力量,但是德军的将领还未经考验,德国的武器似乎只是骗人的玩意儿,一般认为第三帝国接连并吞中欧国家,靠的不过是威胁与恫吓罢了。而当战争终于在一九三九年爆发、波兰于三周后沦陷,人们还是不当一回事,认为这种事情只会发生在波兰——不会发生在西方。至于丹麦和挪威在一九四○年四月相继失守,似乎只是个卑劣的诡计,迟早会导正回来。

然后历经八个月的平静——所谓的“假战”(the phony war)后——希特勒突然对荷兰、比利时及卢森堡发动攻击。盟军最高司令莫里斯·甘末林将军(Maurice Gamelin)认定这次攻击是一九一四年的旧事重演,紧急调遣北方的部队(包括英国远征军)前来救援。

不过甘末林误判情势。这次战役并非一九一四年老调重弹。德军主力并未大举横扫佛兰德斯,反而往南突袭,穿越“不可穿越”的阿登森林(Ardennes Forest)。照理这片山区不适合坦克作战,法国甚至懒得拉长据说不可逾越的马其诺防线来防御这块地区。

另一项误判是当德国波克上将(Fedor von Bock)的B集团军把盟军钳制于比利时之际,伦斯德上将(Gerd von Rundstedt)的A集团军冲破了阿登天险。在一千八百零六辆坦克打头阵、三百二十五架斯图卡(Stuka)俯冲轰炸机的护航之下,伦斯德的纵队强行渡过默兹河,像尖刀似地划过法国乡间而来。(P4-7)

序言

似乎逃不掉了。一九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四十多万盟军被逼退到法国敦刻尔克港附近的佛兰德斯(Flanders)海岸。希特勒的坦克先遣部队只在十英里之外,两军之间几乎毫无屏障。

然而,被围困的部队终究获救了。到了仅仅十一天之后的六月四日,超过三十三万八千名士兵在史上最伟大的拯救行动中,安全撤回了英国。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转折点。

“只要英语绵延不绝,”《纽约时报》宣告,“‘敦刻尔克’一词将被人们以崇敬之心永远传诵。”这句话或许稍嫌夸张,但是这个词——这起事件——确实已活在人们心中。对英国人而言,敦刻尔克象征愿意为群体利益牺牲奉献的伟大情操;在美国人眼中,它已经跟《米尼弗夫人》(Mrs. Miniver)、小型船只、小说《雪雁》(The Snow Goose)一样,意味着海上逃亡;对法国人而言,它意味着痛苦的挫败;而对德国人来说,则代表一去不返的良机。

以上种种形象各自存在某部分真实性,但都未能直指事件核心。人们习惯以一连串的日子来看待敦刻尔克;事实上,应该把它视为一连串的危机。一场危机刚刚化解,就迎来另一场危机;同样的模式反复发生。真正重要的,是人们同仇敌忾,拒绝被接踵而来的无情打击摧毁信心。

由此看来,敦刻尔克最首要的意义是一份鼓舞人心的力量,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人类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克服逆境的能力。简而言之,它是一块永垂不朽的纪念碑,象征着人类身上不可消灭的坚定意志。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从小听着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故事长大,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

——诺兰  

只要英语绵延不绝,“敦刻尔克”一词将被人们以崇敬之心永远传诵。

——《纽约时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3: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