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赵丽宏散文精粹”精选出一批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文章,希望成长中的孩子能在赵丽宏斑斓多姿的散文世界里,亲近美与善、智慧与诗意,体验真实的人生和艺术的高妙。
赵丽宏的散文世界多彩多姿,既叙写真实人生,也时作玄想;既谈艺论诗,也咏物抒情。无论是写日常生活、童年记忆、旅行屐痕、人情世事,还是谈读书、音乐、绘画、建筑、雕塑……处处可见散文最重要的灵魂——真诚。
本册《永远的守灯人》中,以叙事为主,收入了《童年的河》《小鸟,你飞向何方》《亲婆》《少年时代的秘密》等经典动人的篇章,是作家对生活、童年、亲情和历史的思考和描绘,其中有他真实曲折的人生足迹。
《赵丽宏散文精粹:永远的守灯人》以叙事为主,收录了《童年的河》《小鸟,你飞向何方》《少年时代的秘密》《亲婆》等经典动人的篇章,这些文字有些被选入各个版本的初中、高中语文课本,用作中考、高考语文命题材料,是作家对生活、童年、亲情和历史的思考和描绘,其中有他真实曲折的人生足迹。
永远的守灯人
天黑以后,长堤上那盏灯就一闪一闪地亮起来。无论是晴天、阴天还是雨天,一它总是像一颗金黄色的星星,沉着、执拗地闪烁在深不见底的天幕上,仿佛在一遍又一遍讲着一个古老神秘的故事……
在白天,谁也不会注意它。它只是稍稍高出护堤林带的一个简陋的小木架,有时候我还觉得它破坏了这一带的自然景色呢。
到长堤上去,绝不是为了看灯塔,而是为了看大江,为了排遣我心中的沉闷。在田野里劳累了一天,也不洗一洗身上和脸上的泥汗,我竟会情不自禁地向长堤走去。
穿过一片由榆树、杨树和刺槐树组成的密密的林带,登上那古城墙一般巍峨的堤岸,广阔的长江入海口就在我眼前浩浩荡荡地铺展开了。看着水和天无穷无尽、自由自在地在辽阔的世界中融为一体,看着渔帆和鸥鸟在水天之间悠然飘行,听着浪拍长堤的有节奏的轰响,心中那些忧郁的影子和狭隘的思绪,就会像轻烟一样消散在清新的空气中。如果没有人伴随你,也没有人从堤上走过,你将陶醉在一种极其旷达幽远的宁静中,你会忘记一切,仿佛全身心都融化在大自然里……
然而当我从沉思中醒来,发现夜幕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悄悄逼近时,一阵不可名状的空虚感便会把我包围起来。于是我又感到了孤独和寂寞,情绪常常一落千丈。这时,简直不能在堤岸上多待一分钟。是的,没有比孤独和寂寞更难以忍受了。如果让我永远待在这空无一人的江海边,那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可我还是忍不住要到堤岸上去。一天傍晚,我坐在堤坡上,面对着被夕阳燃成一片金红色的江水出神,大,自然瑰丽变幻的景象使我深深地迷醉了。突然,背后响起一个苍老的声音:
“哎,小伙子,在看什么?”
回过头来,我不由得一惊,堤岸上,大约离我十来米远的地方,站着一个模样丑陋的老人——罗圈腿,驼背,满脸刀痕一般杂乱无章的皱纹中嵌着一对泪汪汪的小眼睛。这幽灵似的老头,不知是从哪里钻出来的!
见我回头,他挤出一个笑脸。连笑容也是丑陋的,使人想起童话中那些心怀鬼胎的奸诈的老巫婆。
“天马上黑了,回去吧。”
他向我扬了扬手,又喊了一声,语气非常温和,像是长辈劝说着孩子。
我坐在这里,碍你什么事了?我觉得他扰乱了我的宁静,心里有些恼火,于是便回过头来,装作没有听见。
他再也没有吱声。但我知道他仍然在注视我,我似乎能感觉到背上定定地有两道柔和的光。
太阳落到大江里去了,天一下子暗下来,深邃的紫蓝色从天上一下子压到了水平线上,水天交界处依然亮得耀眼,宽阔的水面闪动着一片暗红色的微波。不过这是一种垂危的光芒!就像生命临终前的回光返照,使我伤感。
我坐不下去了,站起身往回走。那老头竞还在我身后。他蹲在堤岸上,看着我微笑。这一带乡间,很少有像我这样没事坐在江边看风景的人,尤其是老人。这丑老头也有点怪了。
“我就住在这里。”他仿佛窥见了我的心思,站起来招呼我,“看见那灯了吧?我就守着它。”他指了指在不远处的那个简陋的木架子灯塔,灯塔下有一间黑褐色的小木屋。
我默默地对他点了点头,默默地走下了堤岸。他凝视着我,那对嵌在皱纹里的泪汪汪的小眼睛中,流出了疑惑,也流出了同情,似乎还有几丝焦虑。真是个怪老头。
我没有和他打招呼,走得很远了,才回过头来——夜幕已经笼罩了世界,堤岸上已经什么也看不见,引人注目的只有那盏灯,一闪一闪地亮起来……
P1-4
向真,向善,向美(代序)
——赵丽宏散文对于少年读者的意义
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赵丽宏也许是作品被收入教材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散文《雨中》《望月》《学步》《山雨》《与象共舞》《顶碗少年》《囚蚁》等,被选人人教版、苏教版、鲁教版、北师大版、鄂教版、中国香港版等小学教材,《为你打开一扇门》《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炊烟》《致大雁》《蝈蝈》《周庄水韵》《晨昏诺日朗》《在急流中》《青鸟》等篇,被收入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浙教版、上教版、中国香港版、新加坡版等二十五种中学教材,另有收入各类大学教材的散文若干。
如此规模的作品被收入教材,对一个作家来说,无疑是成功的标志,也是一种荣誉。但凡收入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必须用词准确,结构谨严,行文流畅;还要拒绝做作的姿态和低俗的笔调”。更重要的是,对于刚刚接触人生和文字的学生来说,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不但为他们打开了文学之门,同时也打开了一扇人生之门。
由此,我们便掌握了一把解读赵丽宏散文的钥匙。
然而,收入教材的文章只是赵丽宏散文世界的冰山一角,也并非全部是他最优秀的作品。赵丽宏的散文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数量巨大,其中更有不少比收入教材的文章更耐读、更有趣、更深邃的篇章。于是,我们才有了编选这套“赵丽宏散文精粹”的想法,精选出一批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文章,希望成长中的孩子能在赵丽宏斑斓多姿的散文世界里,亲近美与善、智慧与诗意,体验真实的人生和艺术的高妙。
我们常说,唯有师长和文学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领航员。如果说,师长是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来为孩子导航的话,文学便是承载了这些人生经验的故事。文学避免了抽象的说教,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感同身受,并受到启迪。而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散文是最真诚、也最见作者心性和功底的一种文体。因其真,故而更具有亲和力;因其短小,也不需要考验阅读耐心;因其驳杂,更能启智和拓宽视野。对于成长中的孩子,阅读散文是一种与他们的认知习惯最为接近的方式,并且,他们也最容易直接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在中国当代作家里,像赵丽宏这样主要从事散文创作的作家并不多见,而单凭散文创作便赢得盛名的作家更是难得。写散文看似容易,写好却难。在所有的文体里,散文是最耗费心力的。它必须源自真实,以真性情为源泉,也仰赖人生阅历和学识修养的积累。散文一无定规,二无可依循的法则。散文是对心灵之泉的汲取,只有具备了一颗永不干涸、生机勃勃的心灵,才能滋养出那些灵动鲜活、浪漫诗意,同时还饱含了生活气息和智慧哲思的美文。
赵丽宏的散文世界多彩多姿,既叙写真实人生,也时作玄想;既谈艺论诗,也咏物抒情。无论是写日常生活、童年记忆、旅行屐痕、人情世事,还是谈读书、音乐、绘画、建筑、雕塑……处处可见散文最重要的灵魂——真诚。赵丽宏总是忠实地抒发自己的情志,袒露自己真实的心灵。这是作家的天性所致,也是他自觉要坚持到底的文学主张。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基于作者的真诚,写出生活的真、人性的真、时代的真,而读者,也从作者的“真”中,获得文学力量的震撼和感召,并生出心灵的呼应。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这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的力量。赵丽宏的散文所给予他们的,便是这种向真、向善、向美的魅力的吸引。
而所有认识赵丽宏的人,都会以“真”来形容他的为人。无论世事变幻,他犹如礁石,守定了心中美与善的理想,在喧嚣中寻宁静,在烦扰中求纯真。在他的散文中,能读到人生的真实和无常,但无浅薄的戾气与抱怨;即便身处世俗功利的海洋,仍然寻求高雅的格调与灵魂的清澈。所谓“身处淤泥心有莲花”,用来形容赵丽宏散文中的精神世界是再恰当不过的。文学能给成长以什么?对于刚刚接触阅读的青少年而言,阅读什么样的文学,也就能塑就什么样的灵魂与格调。这也是我们把赵丽宏散文推荐给少年读者的重要原因。这套“赵丽宏散文精粹”共分七卷。
卷一《永远的守灯人》,以叙事为主,收入了《童年的河》《小鸟,你飞向何方》《亲婆》《少年时代的秘密》等经典动人的篇章,是作家对生活、童年、亲情和历史的思考和描绘,其中有他真实曲折的人生足迹。
卷二《岁月的目光》,收入了《沉默》《历史》《日晷之影》等哲理和抒情意味较浓的散文,撷鸿爪片羽,咏风花雪月,探寻历史深处,也作浩渺的未来遐想,是作家对天地万物的谛察和感叹。
卷三《沉船威尼斯》,收入《周庄水韵》《晨昏诺日朗》《但丁的目光》《异乡的天籁》等旅行散文,其中的一些,被收入各地教材,也用作高考和中考试题,这些都不是简单的游记,而是融人了作家丰富的情感和思考,隽永耐读的经典之作。
卷四《躲进书里》收入的散文内容十分驳杂,谈读书,谈写文章,也谈音乐与艺术,寄托了作家对艺术之美的追寻和向往。
卷五《望星空》,是作家近年所写的欣赏古诗的心得和联想。读这些文字,会让少年读者感觉到,自己和古老的诗词之间未必远隔万水千山,在欣赏诗词之美的同时,也能获得一份幽远的宁静。
卷六《弦上的河流》浓缩了作家对古典音乐的情怀与畅想。作者用精巧的语言和蓬勃的想象,带领读者乘上音乐的航船,驶向古典与艺术的海洋。交响乐是惊涛骇浪,仿佛生命的激情汹涌澎湃;奏鸣曲是月下的清波,使灵魂在沉思中升华;小夜曲是扑上脚面的浪花,悄然拨动藏在心底的浪漫。 卷七《我和儿子是朋友》主要讲述了作家的儿子从降生到成人的点点滴滴,写的是儿子的成长故事,写的也是父亲的心灵故事;写的是生活中的琐事,写的也是脑海里的珍贵回忆;写的是父亲对儿子的引领,写的也是儿子对父亲的崇拜……
通过这七卷精选散文,少年读者将从中领略到作家赵丽宏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经历一趟美好而真实的艺术与人生之旅;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更可以从中获得会心一笑的共鸣。
编者
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