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全面的原文,唯美插图,妙处横生的解析,不可多得的典藏。
写给现代人茶道的入门书。
现代手法解读,插图形象直观,图解简洁漂亮,能让你快速了解茶的全貌以及正确涵义。
要喝到好茶,就要花足够的心思,茶的时令,造法一旦有所误差,喝起来不仅不能提升人的精神,反而会喝出病来,受其累其害,最终失茶。对茶的追求不能南辕北辙,因为茶,需要人赋予它新的生命与价值,为此,人也要有足够虔诚的态度。陆羽编著的《茶经(彩色图解珍藏本无障碍阅读版)》从茶的实物到器皿,再到水的选择,各地风俗的呈现,茶的华夏版图也变得清晰可见,最后形成的是茶的图腾与仪式,书中所要表达的意图也十分明了:人要把自己的精神融合在格物运化之中,只有与自然浑为一体,才能再回到自然。
陆羽编著的《茶经(彩色图解珍藏本无障碍阅读版)》着眼于陆羽所著《茶经》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茶史、茶具、茶的制作工艺、茶中名品、经典茶疗方以及关于茶的趣闻轶事等方面的内容,是一本将知识性、趣味性、综合性与时尚性相结合的收藏范本,使读者不仅能够对“茶”有一个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认知,更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享受心灵的淡泊和美好!
绿茶的冲泡方法
绿茶的冲泡,看似简单,其实极考功夫。因绿茶不经发酵,保持茶叶本身的鲜嫩,冲泡时略有偏差,易使茶叶泡老闷熟,茶汤黯淡香气钝浊。此外,又因绿茶品种最丰富,每种
茶,由于形状、紧结程度和鲜叶老嫩程度不同,冲泡的水温、时间和方法都有差异,所以没有多次的实践,恐怕难以泡好一杯绿茶。
1.用水
古人云:“茶性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由此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所谓的“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说的就是泡茶用水的讲究。一般来说,以泉水为佳,洁净的溪水江水河水亦可,井水则要视地下水源而论。至于雨水和雪水,以当今环境污染之重,恐怕没人敢喝了。一般家庭使用滤水器过滤后的水,也勉强可用。
2.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特别是在饼茶团茶时期,控制水温似乎是泡茶的关键。概括起来,烧水要大火急沸,刚煮沸起泡为宜。水老水嫩都是大忌。水温通过对茶叶成分溶解程度的作用来影响茶汤滋味和茶香。
绿茶用水温度,应视茶叶质量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以80℃左右为宜。茶叶愈嫩绿,水温愈低。水温过高,易烫熟茶叶,茶汤变黄,滋味较苦;水温过低,则香味低淡。至于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味淡薄。
此外需说明的是,高级绿茶用80℃的水温,通常是指讲水烧开后再冷却至该温度;若是处理过的无菌生水,只需烧到所需温度即可。
3.茶的用量
茶叶用量,并没有统一标准,视茶具大小、茶叶种类和各人喜好而名品荟萃之茶类定。一般来说,冲泡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严格的茶叶评审,绿茶是用150毫升的水冲泡3克茶叶。茶叶用量主要影响滋味的浓淡,这完全取决于各人的习惯。初学者可尝试不同的用量,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茶汤浓度。
4.茶具
冲泡绿茶,比较讲究的可用玻璃杯或白瓷盖碗。普通人家使用的大瓷杯和茶壶,只适于冲泡中低档绿茶。
玻璃杯比较适合于冲泡名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等细嫩绿茶,可观察到茶在水中缓缓舒展、游动、变幻。特别是一些银针类,冲泡后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直立,然后徐徐下沉,如春笋出土,似金枪林立。上好的君山银针,可三起三落,极是美妙。
古人使用的是盖碗。相比于玻璃杯,盖碗保温性好一些。好的白瓷,可充分衬托出茶汤的嫩绿明亮,且盖碗比较雅致,手感触觉是玻璃杯无法可比的。此外,由于好的绿茶不是用沸水冲泡,茶叶多浮在水面,饮茶时易吃进茶叶,如用盖碗,则可用盖子将茶叶拂至一边。
总的来说,无论玻璃杯或是盖碗,均宜小不宜大。大则水多,茶叶易老。
5.冲泡方法
绿茶的冲泡,相比于乌龙茶,程序非常简单。根据条索的紧结程度,应分为两种。然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第一步均需烫杯,以利茶叶色香味的发挥。
快冲可保持绿色,提高茶叶质量,而水浸和榨汁的做法,由于夺走真味,使茶香损失极大,且整个制作过程耗时费工,这些均促使了蒸青散茶的出现。
P101-103
中国人爱茶,习惯于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骄傲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及茶历史的源远流长。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我们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在领受着茶的恩惠,沐浴着茶的芬芳,享受着“一杯清茶”带来的纯净的精神境界……
茶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有独特的地位。生活中关于茶,我们总是有许许多多的话题,茶可谓是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喝茶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一件寻常事,同时也是一种意蕴深长的文化情趣。纵观我国茶史,可以看到中国文人和茶的许多故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在自己被贬杭州的时候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唱,此诗用精妙的比喻将雨中朦胧的西湖看作是越国美女西施,巧夺天工地让苏杭的山水变得温柔多情起来。苏轼在这湖光山色的感染下变得敏感又多情。但是,清雅的茶水却在苏轼的口中回味无穷,同样他用极其浪漫的笔触写下了“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咏茶绝唱。
唐代陆羽(733~804)以撰写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祀为“茶神”。陆羽的《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它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而且还是一部阐述茶文化的书,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自陆羽著《茶经》之后,茶道大行,正如北宋诗人梅尧臣所说:“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在陆羽和《茶经》的影响倡导下,茶的饮用、生产和贸易在全国范围内较快地发展了起来。与之相应地,茶文化也丰富发展起来,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文化现象。
历代人奉《茶经》为茶学之“圣经”,但是由于它诞生于唐代,文字难免晦涩,影响了人们的阅读与欣赏。基于此原因,我们出版了您现在捧于手中的这本《茶经》。本书着眼于陆羽所著《茶经》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茶史、茶具、茶的制作工艺、茶中名品、经典茶疗方以及关于茶的趣闻轶事等方面的内容,使您不仅能够对“茶”有一个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认知,更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享受心灵的淡泊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