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在进行人际交往时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而有些人却举步维艰、进退维谷呢?原因就在于社交心理。
那么,如何通过心理学避免在人际交往中受到伤害?如何给他人留下良好印象?如何让他人甘心情愿地为你效力?如何隐藏自我真实动机?如何远离小人的伤害……
这一切答案尽在姜德祺的这本《人际交际中的心理学全书》之中。本书通过运用心理学原理,结合大量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对人际交往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了详尽并且到位的分析,为读者朋友提供了操作简便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在帮助你了解各种人际关系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的同时,能更有效地使你成为职场、商场、情场乃至日常生活中最受欢迎、最具魅力的社交能人,让你避免遭受无谓挫折和损失,尽快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最终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每个人的行为都受到心理的支配。不同的心理会促使人们采取不同的行动,即使在相同的情况下,心理不同,采取的行为也会迴昇。特別是每天面对事业发展、恋爱婚姻、人际沟通、情绪波动等问题时,如果能从自己的心灵出发,那么所面临的一切纷扰烦恼都将自消。姜德祺的这本《人际交际中的心理学全书》阐释了心理学的诸多原理,揭密了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传授了诸多心理方面的实用技巧,帮助你了解自身、洞察人生、解释行为,指导你在人生的路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早早地开启幸福生活的大门。
人的一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参与社交活动,练就读心术才能成为交际中的王者;在社交中运用心理操控术,能够让你读懂人心,掌控人际交往主动权,成为人际博弈大赢家。因此,《人际交际中的心理学全书》这本书,你绝对不可不读。
不要轻易给自己树敌
一个人得罪的人越多,他的事业就越难以发展,他的人际交往也就越失败。
中国人在识人、与人交往方面向来有独到的眼光。古人所谓的“君子之交,不出恶声”讲的就是多交朋友少树敌的道理,它的意思广泛的理解就是说为人处世,与人交往时,需诚意待人,纵然交恶断绝往来,也不可口出恶言,说对方的不是。一个有修养的人,无论持何种理由,即使中断往来,也不会口出恶声,诽谤对方。
古人的话中包含了深刻的道理,首先,如果说了绝交者的坏话,就等于承认自己没有识人之明,双方既然已经绝交,那么做不成朋友也可当作点头之交,又何必反目成仇呢?如果因此而树敌,不仅会使你的生活中减少快乐,即使是正常的工作,也会遇到种种人为的障碍。所以,要避免树敌,你首先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那就是不要轻易去指责别人。指责无论是错是对.对别人的自尊心都是一种伤害.绝大部分时候,它只能促使对方努力维护自己的面子,为自己辩解,即使对方在口头上隐忍下来,但心里多半也会记下这一箭之仇,日后必会寻机给你以报复。
其次,对于他人明显的错误,如果不是必要的话最好不要直接纠正,否则在别人看来你是故意要显得比他高明,因而又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在生活中一定要记住,如果不涉及到原则问题,不会给自己造成多大影响的事情,那就不妨多给对方以取胜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树敌,而且也许可以使对方的某种“报复”得到满足,可以“以德报怨”。假如由于你的过失而伤害了别人,你得及时向人道歉。这样的举动可以化敌为友。彻底消除对方的敌意。说不定你们会因此相处得更好。“不打不相识”这一民谚富含着深刻的哲理,既然得罪了别人,当时你自己一定得到了某种“发泄”,所以与其等待别人的报复,不知何时飞出一支暗箭,远不如主动上前致意,以便尽释前嫌。
为了避免树敌,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与人争吵时不要非占上风不可。实际上,争吵中没有胜利者。即使口头胜利,但与此同时,你又树立了一个对你心怀怨恨的敌人。争吵总有一定原因,总为一定的目的。如果你想使问题得到解决,就不要采取争吵的方式。
不可否认,人都有好胜心,与人争吵的事情常常会发生,有时撕破脸皮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仔细想想,我们真的有必要与人争论时一定争个输赢吗?要知道图一时口舌之快,将人驳得体无完肤并不算真正的聪明。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国君设宴款待国内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叫司马子期的人没有喝到羊肉羹,怀恨在心,就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国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里拿戈跟随着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是他的儿子。臣的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肉羹而失国矣。”给予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中山国君因为一杯羊肉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的相助。这段话道出人际关系的微妙。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少许金钱,尚不至于发此大怒;而一旦自尊心受到损害却绝非轻易就可弥补的。有时候。本来并无伤人之心,可是却会因一句无意的话伤害别人,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一面提出自己的主张,一面又对所有不同的意见进行抨击,那可是太不明智了。这近似于强迫自己孤立和就此停步不前。因为辩论而伤害别人的自尊心,结怨于人,既不利己,还有碍于人,实不足取。 无论在职场、官场还是商场,一个人如果把同事、同行作为竞争的死对头来看待,结果是非常坏的:一方面,你的心随时是紧绷绷的,忧虑将长伴你左右。也许你会想:“他是我的敌人,我要成功,就一定要打败他,让他向我认输。”如果你带着这种心态进行竞争的话,可能会不择手段,运用险恶手段攻击对手,那样即使赢得胜利,也可能祸及双方的人际关系,伤了大家的和气,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而且以战胜他人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因为你始终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活的。另一方面,假如对方是很强的竞争者,你一直无法超越他、战胜他的话,那么你可能感到非常沮丧和失望,甚至会想出一些消极的方法来伤害对方。这样你的情绪发展会更为糟糕,要知道报复的代价是极其可怕的。
所以说,我们实在没有必要给自己树立太多的敌人,常言道:多个朋友多条路。与其树人为敌,不如化敌为友,这样,我们的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P2-4
所谓人际交际心理学,顾名思义,讲的是有关人际交际时存在的心理问题,而人际交际也是一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心理学家克林格做了一个广泛的调查,结果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生活的幸福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当人们被问到“什么使你的生活富有意义”的时候,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亲密的人际关系是首要的。”
的确,人的群体性注定“交往”成为生存的必须,而且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帮助我们打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还能为我们获取成功打下坚实的人缘基础。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幸福、工作的成功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可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在进行人际交往时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而有些人却举步维艰、进退维谷呢?道理说透了其实很简单,学点人际交际心理学,了解人际交往中背后的心理动机与根源,学会如何洞察他人的心理,懂得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威信、施与影响,进而掌控你周围的人,用心理学策略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种种问题,就能化难为易,轻松成为赢得人心的社交高手。
那么,如何通过心理学避免在人际交往中受到伤害?如何给他人留下良好印象?如何让他人甘心情愿地为你效力?如何隐藏自我真实动机?如何远离小人的伤害……
这一切答案尽在本书之中。本书通过运用心理学原理,结合大量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对人际交往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了详尽并且到位的分析,为读者朋友提供了操作简便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在帮助你了解各种人际关系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的同时,能更有效地使你成为职场、商场、情场乃至日常生活中最受欢迎、最具魅力的社交能人,让你避免遭受无谓挫折和损失,尽快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最终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