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田田一池荷/宁海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小乔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小乔的《田田一池荷》结构新颖,几个板块下均有一句寓意深长的题记。在第一个版块“至爱亲情”里她就这样写道:“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融进了亲情的一朵浪花,一组旋律,一句叮咛,一声欢笑,一个眼神,一步足印……”在她的散文作品中有咏物、怀旧、叙事、写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作品充满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对生活无限的憧憬,对大自然如此的一往情深。她在《母亲》一文中曾这样叙述道:“病中的母亲心中时时惦记着家人。天气渐渐热起来了,该换换被子、整理整理衣柜了;那双给4岁的外甥女做的才绣了一半的小布鞋,等身子骨好点儿时该把它做完……”平凡的小事,朴实的语言,闪烁着慈祥而无私的母爱之光。

内容推荐

宁海县文联编辑出版的《宁海文丛》由5本散文集,3本诗集,1部小说集,1部杂文集组成。这些作品都是10位作家在平日里用心积累和精心创作的得意之作。有的寄情山水,寓意深长;有的抒写人生,趣意盎然。无论是散文、诗歌、小说、杂文,都能语言酣畅、高古奇崛与清新婉丽均兼而有之,可谓群芳吐艳,各展所长。本书是小乔的《田田一池荷》。

《田田一池荷》结构新颖,作品充满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对生活无限的憧憬,对大自然如此的一往情深。

丰富的生活积累,对人生百态的细致观察,精炼的语言铸就了他们作品的鲜明艺术性和思想性,阅读10位作家的作品所带来的阅读快感会久久留在人们的心田,这是阅读者的快乐,又是创作者的幸福。

目录

总序

第一辑 至爱亲情

一条丝巾

难忘乡土

女红

悠悠茶心

母亲

吾家有男初长成

旅伴

中:考

出国前

儿子要远行

第二辑 心香瓣瓣

花开春天

祈雪

城市与广场

窗台上的仙人掌

春游·野炊

祝福南门外

窗外

善于放弃

与孩子们同行

三十年,家的变迁

雨啊雨

百年古宅丹青人生

两棵树

女人的手

我的老师朋友们

又是一年茶香时

西门感怀

第三辑 屐痕处处

去内蒙古看草

室韦

莫尔道嘎原始森林

新年,在澳门

醉在桂林

走瀑戏浪古东瀑布

魅力夏威夷

一个人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泰国过虎年

夜走运河

西行散记

做一回庐山客

走过“丹山赤水”

寻梦石梁

在什刹海玩冰车

海边度假,爱你没商量

东岙的元宵节

田田一池荷

念想那一树桃花

风雪杜鹃山

许家山石屋

茶山三题

属于自己的美

去蓝田看石头

越溪品跳鱼

下洋涂,拿什么来描绘你

山里向,越走越美丽

在美国自驾游

后记

试读章节

飘啊,飘……一条丝巾又飘进了我的梦里。就像阿拉伯神话里的神毯,忽长忽短、忽宽忽窄地在云雾里穿梭,忽然又好似《西游记》里唐僧师徒所坐的飞毯,“呼——”地一下从我眼前掠过。我伸出双手,企图要拽住它,没想,轻薄如蝉翼,柔软如丝帛的巾儿却是如此的厚重,竟从我的手指缝里滑落,瞬间远去,远去……

丝巾来自于杭州,色彩就像西湖水一样静静的蓝,上面绘有粗细不一的条条花纹,有绿、咖啡、橙色等,像极了西湖边的桃红柳绿。两米来长、两尺多宽的丝巾柔软飘逸,揉在一起竟然可以放在衣服口袋里。

哦,心爱的丝巾,你在哪里?我该上哪儿去觅得你的倩影?

宛宛氤氲,丝巾已魂消玉殒。我明白。

知道家里有这么一条丝巾时,我已经上幼儿园。那是母亲借一次去杭州出差的机会买回家的。那个时候是20世纪70年代初吧,这条柔滑靓丽、薄得似乎吹弹可破的丝巾,瞬间让我们姐妹仨的小房间蓬荜生辉。

现在想起来,母亲是世界上一流的审美大师,更让人奇怪的是,这么精美的丝巾怎么会出自“文革”期间呢。当时上初中的大姐拥有着这份美丽。然而,二姐却时时觊觑它。于是,姐妹俩天天比谁起得早,早起就可以先围上它呀。寒冷的冬天呐,两个女儿忽然勤快起来,母亲是又喜又愁。只好想着法子从牙缝里省钱,想瞅个机会再去买一条。

冬天过去了,没买。又一个冬天过去了,还是没买。是因为拮据的生活条件还是母亲压根儿就不想再买呢,小小的我当然不知道。一眨眼,小妹我长大啦,背起书包上了小学。步姐姐的后尘,我也是一个极爱漂亮的小丫头片子呢。两个姐姐奈何不了我的撒娇,一齐忍痛割爱,谁叫她们是做姐的呢。没想到的是,我却也因了这条丝巾变成了她们的最爱,这个说:小妹,晚上,姐去同学家学习小组活动,让姐美一晚吧,明天给你扎漂亮的小辫子。那个说:小妹,学校要排练节目,丝巾借姐用一下,回来给你带好吃的。她们总是有太多太多的理由,而我则被哄得天天像过生日。

这条丝巾真漂亮啊,尽管真正在我脖子上停留的时间并不多,可是已经极大地满足了我爱美的虚荣心。记得当时有位同学夏天穿起一条她父亲从上海买来的尼龙丝裙子,她很是炫耀,我竟然生气地跑回家,大热天从箱子里拿出丝巾来跟她较劲,现在想起来真是好笑极了。

过了几年,大姐要下乡,要去农村广阔天地锻炼了。临走那天,我紧紧拉着姐的手不放,唯恐她从此回不了家。忽然我灵机一动,立马奔进房间拿出丝巾,双手递给姐。本来就泪眼婆娑的大姐,顿时抱住我大哭,也许是为我的懂事吧,要知道当时我还是一个10岁的小女孩。

两年之后,二姐也要下乡了。大姐拿出平时出工时舍不得围的丝巾送给了二姐。但是丝巾大多数时间却躺在二姐简陋的箱子里,二姐也舍不得用。而我则天天翘首企盼,盼望姐姐们能早日回城。

70年代末,两个漂亮的被晒黑了的姐姐终于先后返城,工作了。陪伴了姐妹十年,有着静静的如西湖水般蓝绿的丝巾又回到了我们的闺房。丝巾挂在床栏边是那样的温馨、飘逸,这其中蕴含了我们多少的友谊和姐妹情深呀,这可是一份别样的情怀呢。

又一个十年过去了,丝巾终于寿终正寝,边角都破得稀稀疏疏了,颇有点流苏的味道。我几乎不围它了,有时在看电视或和姐姐们聊天时把它拿在手中把玩着、揉捏着,就像和一个老朋友在“喁喁私语”,细细体味着那种滑爽和娇媚,心中便会油然柔和起来。

出嫁前一天,我再一次整理着衣柜,已褪了色且破旧的丝巾跳入了眼帘。我一次次拿起来又放下,我不知道这一份难以忘怀的情怀该不该带人新房,既然两个姐姐出嫁都没带走,我有什么理由带走她呢。其实她是属于娘家的,是姐妹仨感情最好的见证。

我把她留在了母亲的家里。

那年,母亲仙逝。我们在整理遗物时,也许是疏忽,也许是悲伤过度,最后竟不见了那条丝巾。再找,依然是踪影全无。

然而,它却跑到了我的梦里,时时。P2-4

序言

宁海西晋建县,历史悠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左联作家柔石的家乡,在柔石等宁海先贤的感召和影响下,涌现出了许多中青年作家和文学新人。今年9月28日,是柔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在中共宁海县委、宁海县人民政府的关心重视下,为纪念左联著名作家柔石诞辰110周年,宁海县文联与人民文学杂志社联袂主办首届柔石小说奖,同时宁海县文联又着力推出本土10位中青年作家的文学作品,编辑出版《宁海文丛》,倾力打造宁海文学军团,以秉承柔石精神、繁荣文学事业。

阿门的《中年心迹》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张力,抒写了如诗般的人生履迹,正如“人民文学奖”授奖词所说的:阿门的《中年心迹》谛听内心的声音。他的诗在身体和精神之间、在疼痛和平和之间保持着复杂的张力,在轻如光线、细如发丝之处,他领会生命的节气和节律。如他的《中年低语》:“……比风更猛的少年,走了/比雨更暴的青年,走了/中年的内心不再有雷电/偶尔的醉意是睡意/是望远镜里的错觉和幻觉/是脱下飞翔的羽毛/习惯了静坐,低语:烟花有多美/中年的寂寞就有多美/几滴雨匆匆赶路/几行诗匆匆写完。”

小乔的《田田一池荷》结构新颖,几个板块下均有一句寓意深长的题记。在第一个版块“至爱亲情”里她就这样写道:“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融进了亲情的一朵浪花,一组旋律,一句叮咛,一声欢笑,一个眼神,一步足印……”在她的散文作品中有咏物、怀旧、叙事、写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作品充满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对生活无限的憧憬,对大自然如此的一往情深。她在《母亲》一文中曾这样叙述道:“病中的母亲心中时时惦记着家人。天气渐渐热起来了,该换换被子、整理整理衣柜了;那双给4岁的外甥女做的才绣了一半的小布鞋,等身子骨好点儿时该把它做完……”平凡的小事,朴实的语言,闪烁着慈祥而无私的母爱之光。

南溪生的《南辕北辙》注重意境,结构严谨,文笔老辣,语言精准。他的《宁海赋》:“……夫宁海者,负山面海,中有沃野,素称鱼米之乡。其民奋勤,其产阜殷。有稻麦豆棉之类,有竹木茶桑之属。缑乡佳茗,《茶经》失于载登,而享誉宇内;宁海八鲜,《尔雅》昧于记注,却蜚声海外……文人魂魄,一脉相承。敦古处今,源远流长。传之近代,秀才锡桐振臂反教而应者云集,书生柔石投身革命而以笔作刀……潘天寿,妙手丹青,骨力雄强,独步近代画坛;潘公凯,静水深流,气势磅礴……”

王方的《悟道》是一本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杂文集。他奉行言路宽、文路宽的写作原则,诙谐的语言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启迪。他在《四十不惑》中曾这样写道:“中年是一个十分微妙的年龄段,和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相比,我们确实丧失了‘风华正茂’的优势。可是我们也拥有他们不曾有的独特经历和深沉。也许他们比我们活得更自在、更浪漫,可是我们也有我们的宽厚和平静,用不着嫉妒他们的幸运——回过头想想,我们艰苦奋斗也好,时运不济也好,不正是期盼后人过得幸福自由、时来运转吗?”

林备军的《第三首诗》视野宽阔,平凡的生活如点滴浪花,均被诗人收人笔下,他以有情之眼摄取无情之物,整部作品贯穿着诗人自己的独特思考,只要静静的品味就能深深感到诗人内心的怦动。如他的《飞雪》:“午夜的飞雪/亲吻大地/纷纷扬扬/是相遇的喧嚣,也是宿命的清冷/打开窗户让风扑面而来/我用孤单的胸膛/迎接雪中的一片飞叶/生命从此多了一抹晶莹的光。”

张忌,曾荣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称号,是我县一位富有潜质的青年作家,他的中篇小说集《海云》,人物塑造丰满生动,故事错落有致,典型细节的描述及富有个性的叙事方式,娓娓道来、赏心悦目,阅读后往往令人遐想万千。他在《海云》这篇小说中对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动作的刻画非常到位:“海云一个人坐在冰冷的台阶上,她忽然觉得自己的耳朵有些疼。刚才秀姑又拧她耳朵了。海云咬着牙,忽然伸手用力拧了一下自己的耳朵。海云觉得自己的耳朵太嫩,太怕疼了,要知道秀姑的手以前经常纳鞋底,力气很大的,所以秀姑一拧她的耳朵,她就要疼。如果她能够经常用力地拧拧自己耳朵,以后秀姑的手再拧自己,兴许就不疼了……”

周晓绒的《独坐》文字优美,情真意切,朴素自然,文如其人。她在《梅下读词》中以梅花为线,把历史与现实贯穿起来,表达了作者对古人那种如梅花一样气度的仰慕和赞叹。“……没有林逋独隐孤山,终身梅妻鹤子的痴情;没有姜夔梅边吹笛,唤起玉人的才情;没有李清照酒醒熏破春梦,梅花鬓上残的豪情。于我,能在梅花树下读点词,无异于锦上绣凤凰,好得有点奢侈了。”

袁伟望的《记得香花山》字里行间洋溢着乡土情结,朴实厚道贯穿着作品始终,也折射出人生的本真。他在《记得香花山》一文中这样写道:“……香花山真是长街人心目中最富人性温暖的景致……记得香花山,记得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记得香花山,记得对人世的温暖与温情的期盼;记得香花山,记得满心满怀。记得了,就别忘了,在香花山漫山映山红开的时候,在香花山漫山野菊花开的时候,相约着曾经的生活曾经的友人再次登临。”

郑士渊的《石头的盛宴》是对人生之旅的感悟,他对石头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诠释,用诗歌的语言抒发了现实生活严肃的话题,有效地把诗人的责任和现实的关系有机统一。他在《挖掘机飞起来》这首诗歌中这样叙述:“沉重的挖掘机插上苏米一26直升机的翅膀/中俄人民团结抢险的故事比神话还要生动/从唐家山下来的水鬼惊呆了/愿意接受历史的审判/挖掘机伸出有力的手臂轻轻地划出一条泄洪口/指明堰塞湖水鬼的出路/想闹事的水鬼们乖乖离去……”

赵安炉的《草堂心语》展示了作者涌动的情思,敏锐的笔触,不羁的激情和跋涉的足印。这既是人生的感悟,又是生活的内心语言。他在《乌镇写意》中写道:“……在江南的水乡中,有许多像乌镇这样的古镇,美丽宁静地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江南大地上。如果把西塘比作一位美丽、婉约、浪漫多情的江南女子,那么,乌镇就是一个忧郁、儒雅、风度翩翩的江南才子了……”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上告诫作家:“我们将继续坚守文学理想,秉持作家的良知,勤奋耕耘,不断锤炼,追求艺术的完美。创新,是所有作家的不懈追求。中国文学的创新风范,在于文学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不断开拓,也在于文学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在全国文代会和作代会精神的感召下,宁海广大作家顺应新形势的发展,把创作理念始终扎根于宁海这块土壤上,为时代放歌,为群众抒怀。

这次宁海县文联编辑出版的《宁海文丛》由5本散文集,3本诗集,1部小说集,1部杂文集组成。这些作品都是10位作家在平日里用心积累和精心创作的得意之作。有的寄情山水,寓意深长;有的抒写人生,趣意盎然。无论是散文、诗歌、小说、杂文,都能语言酣畅、高古奇崛与清新婉丽均兼而有之,可谓群芳吐艳,各展所长。

《宁海文丛》在纪念柔石诞辰110周年之际出版,展现了宁海文脉传承、文学事业繁荣昌盛的一个侧面。这10部作品写实、写意、写人、写景、抒情、叙事、状物、议论等手法多样、视野宽广。作品富有激情,充满朝气,蕴含人生启迪,并且满怀着忘不了、折不断的乡土情,给人一种热爱故土、积极向上的感觉。这群中青年作家是宁海作家协会的中坚力量,一直以来他们在县文联的组织领导下,积极配合我县中心工作,充分发展各自的文学创作优势,为繁荣和发展我县的文学事业,默默耕耘、竭尽全力。无论在姹紫嫣红的东山桃园,在硕果累累的一市白枇杷村,在茶香飘溢的桑洲品茶会,还是在县重点工程的建设工地,在偏僻的小山村均有他们深入生活、潜心创作的身影。

丰富的生活积累,对人生百态的细致观察,精炼的语言铸就了他们作品的鲜明艺术性和思想性,阅读10位作家的作品所带来的阅读快感会久久留在人们的心田,这是阅读者的快乐,又是创作者的幸福。

是为序。

后记

春风媚、春雨柔、春花香、春草翠……今年,这个春季有点长。然而,春,终归有闹够的时候。于是,随着春天的脚步渐行渐远,我的稿子也基本整理完成了。

重新翻出十多年前写的不成熟的拙作,当时写稿子的情景清晰如昨,一边回忆,一边改稿,我的内心始终充盈着,感怀着,想叙说、想抒写的冲动时时折磨着我,不能自已。

似水流年,平平常常的人生,注定我写出的文章也是平平淡淡。1996年3月初,第一篇稿子被《宁海报》(现《今日宁海》)副刊编辑采用,并刊登了出来,这给了我莫大的信心。于是在工作之余、家务之后,我会坐下写点什么,或散文或随笔。如此,十多年下来林林总总,也有数百篇之积了。然而,真正要结集出书,能选取的却也不多。我知道,在写作上我可能缺乏天赋,文字没有张力,纯朴浅白有余,丰富深邃不足,更别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了。而且,除了先天不足,我还是一个不够勤奋的人,相比较写作,似乎更热衷于看看杂书,热衷于背起旅行包到处去玩。几位关心我的文学界前辈,曾提醒我说,只有勤奋才能出成绩!是的,勤能补拙的道理我也懂,他们的教诲我也铭记在心。但无奈我的性惰,爱玩、多情且善感,喜欢过轻松安逸的日子。这些思想无形之中也体现在字里行间,致使有些文章中有小女人的无病呻吟状,实属遗憾。

承蒙抬爱,这一次我选取了一些篇幅并把它们分成“至爱亲情”“心香瓣瓣”“屐痕处处”三个部分呈献给读者。其中有咏物、怀旧、叙事、写景,基本上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当然,因水平有限,难免有寡淡乏味之文,非常抱歉,恐有浪费读者时间之嫌。

最后,感谢县文联组织编撰这套文丛,给了我一个机会,得以永久保留这些不算什么的文字。

小乔

2012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