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理然编著的这本《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佤族》全面介绍了佤族的传说、社会生活、人口、奇异婚俗、科学技术及传统工艺、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内容,向读者全景式地展示了佤族独有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语言可读性较强,具有科学性和文学性,对于了解佤族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佤族(附光盘)/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熊理然 |
出版社 | 中国人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熊理然编著的这本《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佤族》全面介绍了佤族的传说、社会生活、人口、奇异婚俗、科学技术及传统工艺、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内容,向读者全景式地展示了佤族独有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语言可读性较强,具有科学性和文学性,对于了解佤族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内容推荐 在神奇、秀美的阿佤山上,生活着一个古老、柔情、彪悍、智慧的民族——佤族,古老的民间史诗传说《司岗里》记述了佤族的源起及其与其他民族的关系,他们以落拓不羁的性格、神奇动人的风俗,赋予了阿佤山区绚丽多姿旖旎无比的景致、旷世久远的意境与惊奇、独具特色的生机与魅力。熊理然编著的这本《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佤族》为我们介绍的就是这个少数民族的文化。 目录 综述 第一章 妙曼传说《司岗里》 第一节 古老民间史诗《司岗里》 第二节 巴格岱“圣地”与“染曲姆” 第三节 住在山上的人 第二章 古老佤寨 多姿生活 第一节 以家庭、家族、村寨、部落为主的社会组织 第二节 宗教 歌舞 祭祀 崇拜 第三节 衣食住行庆 第三章 逐步壮大的佤族人口 第一节 日益增长的佤族人口 第二节 佤族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第四章 殊源同族 奇异婚俗 第一节 与众不同的黄佤族群 第二节 神奇的佤族婚恋 第三节 变迁中的佤族家庭形态 第五章 佤族的科学技术及传统工艺 第一节 佤族的“星月历” 第二节 语言与文字 第三节 男作女织工艺 第四节 木鼓制作和银饰工艺 第六章 阿佤人民唱新歌 第一节 立体农业取代“刀耕火种” 第二节 木鼓节和“摸你黑”狂欢节带动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第三节 同源同族跨界往来与边境贸易的发展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受到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阿佤山区降水丰沛、光照充足,主要生产大米。因此,佤族的饮食以大米为主食,其次为小红米、豆类和玉米。由于生活在山区,山薯野菜也是他们的重要食物。佤族民众的肉食主要来源于自家饲养的牛、猪、鸡以及猎获的禽兽。佤族的常规饮食较为简单,稍富裕的人家每年杀一头猪,炼油吃一年,较少食用植物油。在云南西盟,佤族饮食不分主食和副食。无论贫富几乎都吃烂饭,即把米、菜以及肉、盐巴等煮在一起的较稠的稀饭。这种烂饭,农忙时日食三餐,平时为两餐。除云南西盟以外其他地区的佤族则分主食和副食,并多吃干饭。吃干饭时,只煮一锅汤菜,汤菜不放油,只放盐、辣椒、酸笋等调料。鸡肉烂饭、鹌鹑烂饭、松鼠肉汤、小黄散叶汤等,是佤族别具民族特色的美味佳肴。其中,鸡肉烂饭是佤族民众的最爱和招待客人的上等佳肴,往往在逢年过节、祭祀、娶妻、嫁女或招待贵客时才做。按照旧时佤族习俗,鸡头都要敬给尊贵的客人和长者。 佤族人民比较喜欢饮茶,尤其喜饮浓茶。老百姓也喜欢嚼槟榔,吸草烟。佤族老百姓一般不喝开水,习惯于饮冷水。新中国成立后,佤族的饮食生活也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在食物内容上,除了以大米为主食,玉米、小麦、小米、荞麦等杂粮也逐渐登上餐桌,青菜、水果的种类也逐渐增多,饮食结构越来越多元化。过去喝生水、手抓饭等习俗,现在大多已移风易俗了。 佤族人民喜欢饮酒,流传着“无酒不成礼”的说法。家里来了客人,佤族人认为这是光彩的事,说明有人缘,一定要热情招待。招待客人一般是先沏上一杯浓茶,同时摆上槟榔。在佤族地区,酒是自己用粮食酿的水酒。绝大多数佤族人都能喝酒,所以家家都酿酒。佤族人淳厚实在,尤其是喝酒时不喜欢拐弯抹角,也不讲客气话。佤家一般不设酒杯,而是轮换着用盛酒的小竹筒喝酒,你一杯,我一杯,饮酒气氛相当热烈。 佤族人民饮水酒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会议式的饮酒。在人多场面大的时候,或者是每逢重要聚会先由寨中长者开饮,接着长者向大家敬酒,随后大家用竹子刻成的酒杯,你一筒、我一筒地对饮。如果你来到佤族民众家里做客,在佤家喝酒时,必须要一饮而尽,否则会认为你不够朋友。另一种是礼仪式的饮酒。饮酒时宾主分开,一人对一人,先由主人敬客人一筒,客人回敬主人一筒,在对方喝酒时,敬酒一方必须将右手抬起与肩部相平,手指平伸,手肘可以自然曲放,以示对对方的尊敬。与其他大多数民族饮酒时大鱼大肉不一样,佤族人喝酒一般不设酒菜,也不与吃饭混在一起,因而,在佤族饮酒是可 在佤族地区,敬酒是很有讲究的,远方的客人你必须学会敬酒。主人为客人敬酒时,先用中指蘸一点酒弹在地上,表示敬祖先之后先干为敬,接着再请客人喝。客人接盛酒的小竹筒时必须用右手去接,而且手心要向上,把盛酒的小竹筒托住,但是五指只是稍微弯曲,拇指和其他手指不并拢,如果手指不分开,那就是对对方的不敬,这在佤族村寨是很忌讳的。 P34-36 序言 如果把一个民族比作一颗星星,那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繁星满天的世界。当今世界上有约3000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由多个民族组成。中国也是同样,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密切往来、交流融合、团结奋斗、休戚与共,形成了一个伟大的强盛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开发了祖国的美好河山,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有56个成员,其中有55个是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人口一直持续增长。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353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1%。2010年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人口总量达到了1.14亿,几乎是1953年的3倍,占到了全国13.4亿人口的8.5%。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相差较大,如壮族有1693万人,回族1059万人,满族1039万人,维吾尔族1007万人,而赫哲族只有5354人,塔塔尔族3556人,独龙族6930人。中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许多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全国各地。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大都地广人稀,资源富集。少数民族地区的草原面积,森林和水力资源蕴藏量,以及天然气等基础储量,均超过或接近全国的一半。全国2.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线中的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全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中民族地区占到85%以上,是国家的重要生态屏障。中国各民族的起源和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本土性、多元性、多样性的特点,五彩缤纷,丰富多彩。 要全面认识中华民族,就要从认识每一个民族开始。正是从这个理念出发,我们编写了这套《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大型系列丛书,力图从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用准确、科学、生动的语言,全方位描述和展现各少数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和现状,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全家福”。 编写这样一套大型系列丛书,难度非同一般。几经论证和深入研讨,最终形成了编写大纲,这套丛书各个分卷的作者绝大多数由少数民族作家担任,他们不仅熟悉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而且对本民族有深厚的感情。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人口计生委和中国人口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作者们历经数年,几易其稿,终成此书。值此丛书出版之际,我们衷心地祈愿这幅“全家福”能为民族的交流和团结,为中国的文化建设,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一份微薄的贡献。 翟振武 2012年5月于北京 后记 在近些年的教学与研究过程中,作为跨界民族的佤族是我一直关注的主要民族之一,佤族主要聚居地区的阿佤山区也是我在研究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时高度关注的边境地区之一,中国人口出版社决定出版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系列丛书给了我一个深入研究佤族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机会。 民族人口学是人口学的重要分支,也是民族学与人口学的交叉学科。编著出版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在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政治意义。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既深感意义重大唯恐难以胜任,同时又深为佤族古老的民间史诗传说《司岗里》,神秘的巴格岱溶洞,留下远古佤族人民生产生活印痕的沧源崖画,指导生产生活的“星月历”,以及久远的万物有灵信仰,神秘的魔巴咒语,奇异的通天神器木鼓,勇武的剽牛,奇异的猎头祭谷,如醉如狂的舞蹈,虔诚野性的信念,热烈赤诚的祭拜,极富特色的连名制,热情好客的酒礼,“摸你黑”狂欢节,摇曳身姿的董棕林及返璞归真的翁丁佤寨所吸引和震撼。佤族是一个充满激情而又不失浪漫的民族,他们以落拓不羁的性格、神奇动人的风俗,赋予了阿佤山区绚丽多姿旖旎无比的景致、旷世久远的意境与惊奇、独具特色的生机与魅力。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云南师范大学的李嘉佳、蒋梅英参与了本书的编撰,云南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肖红云、谢坚,广州集成图像有限公司和民族画报提供了佤族的相关照片,中国人口出版社给予了诸多的帮助与指导,还有本书所引用文献的作者以及因难以确定确切文献出处而未标注的作者给予了我诸多的启迪,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诚然,由于诸多的原因,本书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甚至是错误之处,恳请大家及读者不吝赐教。 熊理然 2012年10月于昆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